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果菜》2012,(6):20-20
在洋葱鳞茎还未达到食用成熟期前即抽薹的现象,称为先期抽薹。先期抽薹后产量大大降低,质量变劣,是目前生产中较严重的问题。一般先期抽薹率约5%左右,严重时达20%以上。先期抽薹的原因是幼苗长到一定的营养积累后(小鳞茎直径0.8厘米以上,5~6叶以上),连续的低温使其通过春化阶段,在长日照高温条件下即抽薹。防止先期抽薹的措施如下:1、品种不同的品种先期抽薹率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3个洋葱品种的4个播种期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洋葱先期抽薹率与品种和播种期密切相关,产量与先期抽薹率呈显著负相关。江苏地区适宜的播期为9月中下旬,9866为较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呼和浩特地区春季胡萝卜的最适播期,以胡萝卜H1306为试材,设置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6月4日和6月14日6个不同播期,比较分析了胡萝卜的先期抽薹情况、经济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播期越早,先期抽薹率越高,对胡萝卜品质和经济性状影响越严重.6月4日和6月14日播种的胡萝卜先期抽薹率分别...  相似文献   

4.
洋葱又称葱头、圆葱,是一种世界性蔬菜,原产中亚、西亚,以其膨大的鳞茎为产品.然而洋葱在鳞茎膨大前有时会过早抽薹,在栽培学上称为先期抽薹,不仅使洋葱的产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其产品质量及耐贮性,是洋葱生产的大忌.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和密度等栽培措施会影响品种熟期和产量。为了确定狮山菜薹适宜播种期,以红菜薹改良十月红为对照,在武汉地区的3个试验点进行了播种期影响狮山菜薹抽薹始期的试验,各设置4、7、7个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比改良十月红早熟,是早熟品种;狮山菜薹播期弹性大,育苗移栽时,狮山菜薹在播期8月16日、8月26日和9月10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为51~55 d;直播时,在播期8月20日、8月30日、9月9日和9月24日时播种至始摘薹天数31~34 d。9月底及以后播种,会延长播种至始摘薹天数,且降低菜薹产量。  相似文献   

6.
胡萝卜早春播种时,在1~3℃的低温条件下,早熟品种幼苗长到15片叶,晚熟品种长到20片左右,经60~80天即可完成春化阶段,造成先期抽薹、开花结实,进而失去食用价值。生产中可采取以下七项关键栽培措施避免先期抽薹,提高种植效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翟洪民 《中国蔬菜》2005,1(1):45-46
茎用莴苣(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实现周年栽培四季供应。但栽培中植株易出现叶小数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的先期抽薹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抽薹、徒长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有以下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春季栽培萝卜如果先期抽薹,就会严重影响萝卜的品质,使之丧失营养和食用价值。可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防治春季栽培萝卜抽薹。播种前土壤须提早耕翻,以腐熟有机肥和化肥作为基肥。一般在萝卜播种前,每667m~2施入畜禽粪便2 500~4 000kg,活土肥5 000kg,过磷酸钙15~20kg。选择冬性较强的品种。种子萌发后,10℃以下经历15d,苗期光照时长13~14h,肉质根成熟前不抽薹  相似文献   

9.
生产中常有洋葱先期抽薹的现象,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原因主要为:一是秋播太早、营养面积过大,肥水管理不当等,使洋葱幼苗在越冬前生长过大,而发生先期抽薹现象;二是缺肥、干旱和弱光、暖冬等条件容易诱导洋葱花芽分化而发生先期抽薹。  相似文献   

10.
青梗松花菜不同播种期及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雪松45天、庆丰50日两个青梗松花菜品种采用不同播种期及种植密度的复因子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同一品种早播种(6月中旬)35 d采收期的比晚播种(7月中旬)的提早13~19 d,晚播种栽培的定植至采收天数比早播种的缩短15 d左右;晚播种的植株开展度比早播种的小;晚播种各处理花球单球质量比早播种的大;晚播种的产量比早播种的高;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株距×行距=35 cm×50 cm的比株距×行距=45 cm×50 cm的产量高,且花球商品质量不受影响,可为桂林地区早熟青梗松花菜夏季播种初秋采收的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蓝蓟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种植行距(30、60cm)为主区,株距(10、15、20、25、30cm)为裂区,研究了大田环境下不同种植密度对蓝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30cm、株距25cm(T4)和行距60cm、株距20cm(S3)情况下,蓝蓟各光合特性指标数值相互接近;随着株距的增高,光合指标增长缓慢,随着冠层的增高,光合速率呈增长趋势,T4和S3二者群体叶面积指数相似,S3时叶面积指数(LAI)小高峰出现于鼓粒期(9月7日),晚于T4时的盛花期(7月27日);随着密度的增加,百粒重和单株籽粒数逐渐降低,产量总体逐渐减少(T5(行株距30、30cm)、S4(行株距60、25cm)、S5(行株距60、30cm)除外);T4和S3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它株距配置,表明高产最终取得的是群体产量的提高,而不仅是单株个体产量的增加,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说明T4和S3是蓝蓟合理的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2.
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011年春季安排费乌瑞它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或垄距下,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单垄双行种植费乌瑞它,取得高产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80 cm×15 cm、80 cm×20 cm。  相似文献   

13.
莴笋在不少地方已周年栽培。但栽培中植株往往易出现叶小叶少、茎细节稀、嫩茎徒长窜高呈棍棒状的先期抽薹现象,影响产量,降低品质。总结近年来的生产经验,莴笋嫩茎窜高抽薹的原因及有效控制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洋葱具有产量高、品质优、耐贮运等特点,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秋播过早,肥水管理不当,使苗期营养生长过旺,秧苗在低温季节发棵过大,造成洋葱在鳞茎形成前过早抽薹,导致洋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商品性下降,所以在生产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避免洋葱先期抽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春甘蓝栽培中未熟先期抽薹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蓝未形成叶球而经低温影响 ,通过阶段发育而孕蕾、抽薹、开花 ,称为未熟先期抽薹。未熟先期抽薹使春甘蓝失去商品价值 ,严重影响产量和收益。近几年由于连续暖冬 ,温度偏高 ,种植的春甘蓝出现较多的未熟先期抽薹现象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 ,根据我们在育种和栽培中的实践并结合甘蓝的生物学特性 ,对春甘蓝未熟先期抽薹的原因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春甘蓝为二年生作物 ,性喜温和冷凉的气候 ,属耐寒蔬菜 ,是植株春化型作物。当春甘蓝如争春品种叶片达 8~ 10片、叶宽 5cm、茎基部粗为 0 6cm以上时 ,遇到 0~ 12℃低温 15~…  相似文献   

16.
1998~1999年,在山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试验田内,对22份国外洋葱资源材料进行了引种比较试验,观察了各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产量和贮藏后的情况,以明确其利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22份洋葱材料分别来自美国、日本、以色列、荷兰、法国、巴西,其中白皮洋葱4份,红皮洋葱5份,黄皮洋葱13份(品种名称分别以代号1~22表示)1998年9月5日播种育苗,10月27日定植。定植前深翻土地,施入完全腐熟的土杂肥3000㎏,耙平土地,做成宽1m的平畦。每份材料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m2,株距10㎝,行距20 ㎝,小区株数100株。田间管理常规。1999…  相似文献   

17.
1选育经过自1996年开始,我们先后对从国外收集引进的甘蓝种质资源进行了露地越冬耐寒及耐先期抽薹性、品质等经济形状的鉴定。96011(植株中,色绿,蜡粉少,冬性强,但秋季栽培抗病性不好)与9818(早熟,品质优)杂交后,通过提早播种(比正常的春甘蓝提早15d),加大耐先期抽薹的选择强度,经多代自  相似文献   

18.
大型温室冬季黄瓜栽培品种及密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一面坡温室冬季黄瓜栽培,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其栽培经验也十分丰富。大型连跨温室冬季黄瓜生产在中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品种及密度是冬季黄瓜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故开展了此项研究。 材料及方法 以北京大刺/黑籽南瓜及荷兰巴麦拉( Bameola)/黑籽南瓜嫁接苗为试材。1985年8月20日砧木播种后,嫁接育苗。9月24日定植。试验地每亩施麦草 1000公斤,鸡粪3000公斤。深翻30厘米,结合旋耕每亩还撒施麻渣200公斤。垄距107厘米,垄高20厘米。株距分别为30厘米、37厘米、45厘米。试验小区面积为0.1亩,3次重复,顺序排列10月上旬吊绳,侧蔓见雌…  相似文献   

19.
西芹生长异常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发生原因 ①植株通过低温春化。西芹苗期或成株期,在2~5℃的低温环境中10~20d(天),植株通过春化而发生先期抽薹。如春芹菜播种过早、育苗温度偏低均易引发先期抽薹。  相似文献   

20.
通过洋葱田间试验筛选及示范效果验证的方法,研究不同播种时间和不同播种密度对洋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3个不同播种时间的出苗率得出,10月9日第2播期出苗率最佳。从3个不同播种密度筛选出,最适播种密度在2000粒(6.1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