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磷酸催化竹材炭化的FT-IR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比较分析不添加和添加磷酸的竹材在不同炭化温度的炭化固体产物的红外光谱,探讨了磷酸对竹材热解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炭的微观结构变化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1)磷酸能显著地催化竹材的主要成分(尤其是木质素)的热分解;同时能显著地催化芳环的形成和稠合,从而促进类石墨微晶的形成;2)在磷酸的催化下,400℃前是竹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热分解和芳环的形成过程,而400℃后是芳环的形成、芳环的稠合以及类石墨微晶的形成过程;3)红外光谱是研究炭化植物纤维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变化过程和炭化产物炭微观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澳洲坚果壳活性炭制备的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澳洲坚果壳为原料,磷酸为活化剂,利用同步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对澳洲坚果壳的热失重、热效应以及热解机理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澳洲坚果壳的热分析曲线都有两个失重阶段和相应的吸热峰或放热峰.澳洲坚果壳热解温度在200~410 ℃之间,800 ℃时残余量接近零.以磷酸为活化剂浸渍12和24 h的磷酸-澳洲坚果壳炭化和活化温度区间为130~400 ℃,800 ℃时残余量分别为34.431 %和17.743 %.磷酸-澳洲坚果壳较佳的活化温度在400 ℃左右,浸渍时间选择24 h为宜.同时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DTG峰值温度呈现向低温推移的趋势,由未浸渍的363.63 ℃降至为243.71 ℃和238.37 ℃.磷酸浸渍对澳洲坚果壳有明显促进炭化作用,使其在130 ℃左右就开始热解炭化,研究结果为澳洲坚果壳活性炭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热分析法研究磷酸活化法的热解过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差热天平,对木材和主要分离组分及其添加磷酸混合物的差热曲线和热重曲线进行解析。展示了磷酸法制取活性炭的炭活化过程的热化学变化动态,从热分析上探讨其热解历程。  相似文献   

4.
阻燃处理米槠热分解的热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硼酸、硼砂混和制成均匀的阻燃剂,并以脲醛预缩液为载体,用于处理试材,并采用TG和DTA方法来分析经处理与未经处理的米槠热解时的热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阻燃体系能使米槠的热解温度降低,平均热解失重率降低、失重过程变缓,产炭量增加、在炭化阶段的失重变小。  相似文献   

5.
以竹材加工剩余物为原料,在不添加活化剂的条件下,开展了微正压热解自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通过热重-质谱分析、热解炭化和热解自活化对比,以及热解自活化尾气监测,探究热解过程中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发现:热解过程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以与固相炭发生气化成孔反应,制得高吸附性能的竹材活性炭;热解气体、均匀活化、气-炭可逆反应平衡状态、活化剂的扩散速率及气-炭反应速率是竹材活性炭孔隙结构和吸附性能的主要影响机制;控制热解自活化压力为0.12 MPa,在900℃(升温速率15℃/min)热解6 h,制得活性炭得率为15.22%,BET比表面积(S_(BET))1 108 m~2/g,微孔容积(V_(mic))为0.407 cm~3/g,介孔容积(V_(mes))为0.085 cm~3/g,碘和亚甲基蓝的吸附值分别为1 438和300 mg/g,同时副产高H_2、CO含量和高CO/CO_2比例的费托合成原料气。  相似文献   

6.
以山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活化,经过浸渍、膨胀塑化、炭化、活化、漂洗和烘干等工序制得汽油蒸气吸附载体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磷酸浓度、炭化温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制炭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85%,膨胀塑化130℃,炭化温度250℃,活化温度480℃,活化时间120 min。在较优工艺条件下制得活性炭试样,它的丁烷工作容量为13.55 g/100 mL,25℃时汽油蒸气吸附量为605 mg/ g,BET 比表面积为2215.37 m2/ g,孔容积为1.4247 cm3/ g。  相似文献   

7.
成型炭生产过程中气、固产物特性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质成型炭生产过程中热解温度对气、固产物性能的影响,为更好地利用气、固产物,完善生产装置的设计及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表明:分别以木屑、玉米秸秆、稻壳为原料,在本研究系统中,就气体产物而言,炭化炉热解气体热值在200~450 ℃温度范围内均随炭化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在450℃左右时气体热值达到最大值,然后有所下降;就固体产物而言,随着最终精炼温度的提高,成型炭产品的挥发分含量递减,而固定碳含量及产品热值递增,但700℃以后其增加幅度变小,其中以木屑为原料制成的成型炭产品热值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屑为原料制备木屑炭化物,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及原料含水率对木屑炭化得率及炭化物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木屑炭挥发分含量、灰分含量、固定碳含量和热值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原料含水率对木屑炭挥发分含量的影响呈显著水平;木屑炭化物的最佳炭化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450℃、炭化时间2.5 h、原料含水率高(即31.26%以上),制备的木屑炭化物挥发分含量19.62%、灰分含量4.15%、固定碳含量76.23%、pH值9.46、吸光度0.2510、热值31550 J/g,炭化得率可达32.11%。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氯化锌法木质颗粒活性炭制备过程中加粘结剂以及氯化锌配比,加热塑化成型,炭活化工艺等对强度的影响,指出强度随加粘结剂种类和量而变化.当添加5~10%聚乙烯醇20~30%木素磺酸钙时,强度可提高5~10%;随氯化锌配比增加而降低;随成型压力增加而增高;随炭活化速度减慢而增加.同时指出强度与颗粒炭密度的相互关系,即y=69.9 27.8X,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高.对由软质材料木屑制备硬质颗粒活性炭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反应时间(0~90 min)对油茶壳水热炭化产物特性的影响,以油茶壳为原料,利用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为240℃,料液比为(1∶8)的条件下对油茶壳进行水热炭化试验。结果表明:反应30 min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水热炭质量产率先升高后降低,高位热值、固定碳含量增加。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水热炭在水热炭化过程发生脱水、脱羧反应。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水热炭由表面结构轻微破坏逐渐形成孔隙结构。燃烧特性表明:水热炭着火温度随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水热炭TG曲线向高温区偏移。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表明:反应开始时,水热炭液相产物中的主要化合产物为糠醛,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液相产物中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苦楝表型性状梯度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24个苦楝群体729个家系的5个地理气候因子及与其对应的苦楝18个表型性状因子进行典范相关分析,第一典范变量的特征根为0.997 9(0.01水平极显著),占全部特征根的78%;跟进主成分分析将二元坐标降为1维数据轴,即表型性状梯度轴.采用内插法在苦楝自然分布区内按0.2表型性状梯度差值绘出等值线图,揭示出苦楝表型性状东北-西南梯度变异的地理模式.通过通径分析描述各表型性状对表型性状梯度值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从侧面证实了繁殖器官性状的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市场分析的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10年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尤其是农林剩余物成型燃料的发展情况.首先讨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其分类,然后分析了农林剩余物资源状况和能源利用潜能,最后对中国各个地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发展状况进行了市场分析和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分析.分析表明:主要的农业剩余物和大部分林业剩余物可作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良好原料,具有很大的能源利用潜能;在华中、华东、华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发展情况较好;发展和提高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及成型燃料燃烧技术,为成型燃料提供更多的激励和支持政策,建立更多成型燃料示范基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及限制煤的不合理利用等将有利于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Dynamic properties of bamboo,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with moisture content (MC) ranging from −130 to 130°C, were studi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grothermal effect 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was negative. The storage modulu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MC, and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MC.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tan delta of bamboo were 30.5°C, 0.02 and 10.61°C, 0.04, when MC was 10% and 34%, respectivel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6, 30(1): 65–68 [译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0(1): 65–6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中国西南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不同类型景观边界的影响域.共选取三种类型的边界.以植物多样性为基础,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移动窗口法对边界的影响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5条样带中,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判定3条样带的影响域,而移动窗口法可以判定4条.两种方法均可判定边界的影响域,并且影响域均在距边界50m内.在林地样带两种方法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但在花椒地样带中所得结论不一致.两种方法比较,移动窗口法更成功些.虽然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它们都是刻画边界动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将旅行费用法TCM和费用效益法CBA结合起来,把TCM方法评价出的森林游憩效益纳入了森林的经济收益中,再用CBA法对日本朝日林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评价结果,1997~2001年的游憩效益分别为1079、1084、1211、950、930万日元,B/C比值分别为1 39、1 48、1 29、1 15、1 19,平均值为1 3。这种考虑了森林的公益效益的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符合森林的可持续经营理论,比较合理地反映了森林的经济效益,为经营者的合理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两面针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抽样、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地径和苗高对两面针苗木质量有很好的表达,可以作为苗木分级的质量指标;按照3个等级,提出了两面针当年生苗和1年生苗相应的分级标准;经实测该分级标准与苗木实际情况相符,可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景区,文章以中国和加拿大的千岛湖景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比较,通过收集网络平台上的游客点评,采用内容分析法获得景区游客形象感知,对文本进行旅游要素编码及要素等级评定,通过IPA分析法获得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劣势旅游感知要素。结果表明:游客对中国千岛湖感知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基础服务设施3个方面,对加拿大千岛湖的感知则集中在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个方面;中国和加拿大千岛湖游客情感态度上都倾向积极,但也都存在一定的消极评论;中国、加拿大千岛湖景区24个旅游要素的重要性和游客的满意度情况显示加拿大千岛湖较中国千岛湖获得游客的认同更高;针对两景区的旅游感知要素水平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景区之间相互学习、完善与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DMA技术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动态力学实验研究及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在木材科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密闭高温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可以用来评判水热处理竹材的效果.DMA研究表明:高温软化处理的竹材,其储能模量明显降低,在40℃时,经高温软化处理后竹材的储能模量比未软化处理后的竹材降低了60.4%;未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19.8℃,软化处理竹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88.4℃,软化处理竹材的Tg比未软化处理竹材的Tg下降了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