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繁育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两广二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与广东蚕业研究所于1992年育成的夏秋用四元杂交种,1992年至今一直是“两广”的当家品种。“桂蚕一号”是我站2000年育成并开始推广的一对强健性高产型新蚕品种,该品种比“两广二号”茧形大、产量高、茧丝长、丝质优、抗逆性强,最适宜“两广”地区春、秋季饲养。我们通过这几年农村较大面积的饲养及丝厂丝质调查,结果表明“桂蚕一号”主要经济性状已全面超过“两广二号”。因此“桂蚕一号”蚕种深受蚕农欢迎。然而2002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桂蚕一号”蚕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严重制约新品种“桂蚕一号”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甘正义 《广西蚕业》2003,40(1):28-29
“桂蚕一号”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出来的新的桑蚕一代杂交种,于2000年通过国家鉴定,并在广西开始推广。该品种适合广西春秋两季饲育。由于该品种具有茧形大、产量高、抗性较强等特点,所以一开始推广就深受广大蚕农欢迎。尤其是在桂中北地区,该品种的使用量迅速增大。柳州地区蚕种场在2000年至2002年这三年中,就繁育了112,399张“桂蚕一号”杂交种供应柳州地区蚕农。我们在这三年繁育“桂蚕一号”的生产实践中,在生产上如何提高该品种的制种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并总结出一些经验。 “桂蚕一号”和广西现行的当家品种“两广二号”一样,同属于四元杂交种,但和“两广二号”相比,该品种有一些特点,即:茧形大、蛹体大、卵粒大、卵粒重。要想提高“桂蚕一号”的制种量,  相似文献   

3.
新品种“桂蚕二号”原种比现行推广品种“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原种好养,公斤茧制种量与“桂蚕一号”原种相当,比“两广二号”高10%;“桂蚕二号”普种在农村试养结果比“桂蚕一号”茧形大、产量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桂蚕8号新品种杂交原种的繁育性能,2021年选春期、夏期、秋期进行调查,将桂蚕8号与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的杂交原种繁育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桂蚕8号”的原原种“锦“”绣“”壮“”丽”的克蚁收茧量均高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克蚁收茧量最高为“丽”3.75 kg/g,比最低的“7532”3.19 kg/g高17.55%;死笼率均低于两广二号的4个原原种,其中死笼率最低为“丽”1.57%,比最高的“湘晖”低4.51%。桂蚕8号的4个原原种平均制杂交原种“锦·绣“”绣·锦“”壮·丽“”丽·壮”的克蚁制种量均高于两广二号4个原原种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但各品种间除“丽·壮”与“7532·湘晖”的克蚁制杂交原种量差异显著外,其他品种间没有差异;桂蚕8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为38.68张/g,比两广二号的中日系平均克蚁制杂交原种量高7.83%。桂蚕8号的中日系杂交原种平均折净率为82.41%,比两广二号中日系平均杂交原种折净率高6.18%。新品种桂蚕8号杂交原种繁育的主要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广西当家品种两广二号,已经达到蚕种生产实用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桂蚕8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家蚕优良新品种,为了解其对广西高寒山区环境与饲养条件的适应性,在高温多湿的早秋季选择地处高寒山区的凌云县养蚕农户进行新品种“桂蚕8号”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桂蚕8号”具有以下优点:产量高、茧质优,张种产茧量较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5.80%,平均茧层率提高1.10%,且茧形大、茧色洁白,上车茧率97%;体质强健,死笼率较对照品种减少3%;容易饲养,蚕体壮,食桑旺,眠起、老熟齐一,对高温多湿环境及不良叶质的适应性较强。根据试养结果初步认为,“桂蚕8号”能适应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的自然环境和较粗放的地面片叶育饲养模式,可作为高寒山区更新换代的家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河池地区蚕种场在推广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培育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过程中,科学地运用了对比方法,通过数理统计的假设检验理论,对新品种进行评价,得出"桂蚕一号"的收茧量和茧层量比"两广二号"分别增产15.28%和19.13%的结论.证明了"桂蚕一号"增产十分显著,然后进行推广,在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2,39(2):20-21
品种是蚕业发展之源。广西桑蚕当家品种“两广二号”自育成以来 ,累计发种量已达到1 0 0 0万张以上 ,为我区蚕桑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 ,随着我区蚕桑业的发展 ,蚕种需求量急剧增长。如何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 ,满足蚕业发展的需求 ,是我区蚕业育种工作的当务之急。因此 ,特对我区当家桑蚕品种“两广二号”的 4个亲本“932”、“7532”、“芙蓉”、“湘晖”近几年来的保育成绩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品种饲育的规律及特点 ,为我区的蚕业生产作参考。1 分析对象及数据来源分析对象为“两广二号”的 4个亲本“932”、“7532”、“芙蓉”、…  相似文献   

8.
家蚕品种“桂蚕2号”主要性状和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新品种"桂蚕2号"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在广西春秋季节生产优质原料茧。2009年5月18日,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该品种主要性状及饲养技术要点,供蚕种生产、推广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推的3对家蚕品种分别在桂西北、桂中和桂南几个具有地域代表性蚕区的不同养蚕批次进行适应性饲养试验,调查不同品种的蚕茧产量和品质,以期通过家蚕品种最好的生产应用布局来提高广大蚕农的经济收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那坡、环江蚕区每年第1、2、3、10、11批次对饲养家蚕品种的选择顺序为桂蚕2号、两广二号或桂蚕N...  相似文献   

10.
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广西蚕业指导所在全区推广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进行跟踪调查,根据所调查市县的蚕农普遍反映该品种蚕好养,1-4龄蚕眠起齐一,产量高,茧大均匀,茧厚,茧色白,产量高达42-50公斤/张左右;比同期的“两广二号”增产7公斤/张左右,5龄经过长0.5-1天,蚕农普遍喜欢饲养。但部分新蚕区因品种性状不了解,饲养技术不到位,蚕农粗放饲养,蚕座过密,食桑不足,滥用蜕皮激素等,导致蚕发育不齐,大,小蚕,茧不匀,薄皮茧等,不能发挥“桂蚕一号”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秋季安康市蚕种场引进两广二号原种在场部进行试繁,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强健好养,发病少,抗逆性好,在同等环境气候条件下较安康市蚕种场目前饲养的其它品种繁育系数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尽快安排原蚕区饲养试繁和一代杂交种农村试养.  相似文献   

12.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  相似文献   

13.
广西不同蚕品种对稚蚕人工饲料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广西区几个生产上常用蚕品种(杂交种:两广二号正交、两广二号反交;日系原种:湘晖、7532;中系原种:芙蓉),用不同含量的桑叶粉和蛋白粉配方的人工饲料进行饲育,调查比较了不同蚕品种收蚁后24h的疏毛率、3龄起蚕体重和存活率三项指标,结果表明:两广二号反交和正交品种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优于其它三个原种,24h疏毛率,两广二号反交种为86.44%,两广二号正交为79.11%;3龄起蚕体重,两广二号反交为13.66mg,两广二号正交为13.79mg;在稚蚕存活率方面,两广二号反交为70.06%,两广二号正交为77.17%。从这次对1~3龄不同蚕品种的饲育成绩的比较中,杂交种中两广二号正交和反交种较适合于稚蚕的人工饲料饲养,优于原种。  相似文献   

14.
家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湘A·研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蚕6号”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组配的家蚕夏秋用四元杂交种。新品种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生命力与“两广二号”相当;茧层量比“两广二号”提高13.23%,万蚕收茧量15.545 kg,万蚕茧层量3.447 kg;茧丝长1 019 m,解舒率75.68%,解舒丝长771.3 m,茧丝纤度2.603 dtex,洁净93.38分。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广西不同地区家蚕饲养成功率和蚕茧质量,以期达到不同家蚕品种的最佳经济性状和优质性能,对当前主要推广应用的两广二号、桂蚕2号和桂蚕N2等3对家蚕品种在广西进行区域和季节适应性的试验研究,评价其经济性状和生产性能以及家蚕茧质和丝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春、秋季节,那坡、环江和忻城蚕区适合饲养桂蚕2号和两广二号,宾阳蚕区适合饲养桂蚕N2和两广二号;在夏季,各主要蚕区应以强健性好的家蚕品种桂蚕N2和两广二号为主。  相似文献   

16.
家蚕新品种“9·10×7·11”中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7、2008两年春秋两季对家蚕新品种“9·10×7·11”的杂交原种在原蚕基地进行中试,“9·10、7·11”原种茧平均死笼率分别为3.05%、4.78%,分别与同期两广二号(9·芙、7·湘)原种茧的平均死笼茧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张原种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61.19张、41.16张,比同期两广二号分别提高11.52%、9.50%,正交品种间有显著提高,反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公斤茧制种量正交种、反交种分别为3.22张、2.71张,与同期两广二号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该品种杂交原种表现为好养、蚕种产附好、不良卵少、繁育系数高等特点,是一对强健、高产、优质、易繁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2000年春季繁育新品种“桂蚕一号”原蚕,体会到其蚕儿具有好养、体质强健、种质好、高产等特点,但在技术处理上,比繁育“两广二号”要求高。  相似文献   

18.
繁育桑蚕“两广二号”原种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932·芙蓉×7532·湘晖),自1992年春通过广西桑蚕品种审定小组审定以来,在我区推广很快。仅1992年和1993年两年饲养蚕种量达99.3万张,占全区全年蚕饲养置70%和80%。该品种不仅具有好养、茧质优、产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是近几年广西蚕区的主要推广品种,总结了一套适合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广西家蚕主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包括建立高标准原蚕基地、精准制定繁育计划、原蚕高产饲养、高效制种、蚕病综合防控、保持稳定化性等技术。该高效繁育集成技术在蚕种场推广后,各品种蚕种繁育系数比应用前提高了3%以上,蚕种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证明该套技术值得推广,可在广西及亚热带地区其它蚕种场推广。  相似文献   

20.
广西蚕业的发展正在向着建设蚕业强省迈进,以提高茧丝质量为目标,以先进的技术路线"三新结合"为保证,即新桑蚕品种、新的种养技术、新的缫丝工艺.目前我区正在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桑蚕新品种"桂蚕一号"和"桂蚕二号",新品种的推广对提高茧丝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使广大技术干部及蚕农真正掌握"良种良法",特对这两对新品种主要性状及主要饲养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