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杂交优势必须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饲养的意蜂,据传引进已有八十年的历史了(通常称为“本地意蜂”),由于多种原因(?)它们现已普遍混杂退化。例如据养蜂前辈回忆:“在三、四十年代,本地意蜂能维持30框足蜂的强大群势”。五十年代却只能维持20框。然而到七十年代最多也只能维持10~12框。导致本意退化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养蜂经验小辑贵州徐祖荫,邬海新肖尔顺卧式箱加继箱饲养法肖尔顺,贵州凤岗县人,以刻章为生,业余爱好养蜂。常只养意蜂10群,靠县城周围的油菜、乌柏、洋槐、柑桔、山花等,在白家屋顶定地饲养。肖师傅主张养强群,10群蜂基本保持双王,用卧式箱繁殖,然后加10框...  相似文献   

3.
我是云南省祥云县下庄公社张四营大队第六生产队的社员,各叫刘士方,今年已62岁。我一家三口人多年来都是以养蜂为生。也就是我养蜂,蜂养我全家。回头想想,从六一年到现在二十来年的经历,养蜂这条道路真是曲折啊!起初养了一窝,逐步改为新法饲养,发展到35群。每年可收入三、五百元。可是,七四年因中囊病。全部死光。可是,我并未灰心。又接着花了45元钱买了一群三框的意蜂。从那以后,我养的蜂又慢慢发展起来,八二年已有60群400框,全年产蜜1052斤。几年来,我用养蜂的收入买了两间住房花去一千元,修盖猪厩用了五百多元,平时家庭的零用开支  相似文献   

4.
黄晋华 《蜜蜂杂志》2007,27(4):12-12
2004~2005年韶关地区中蜂幼虫病流行严重,大蜂场所剩无几,用药物治疗无效.有的养蜂者看情况不妙赶快转养意蜂,有的全场覆灭.我有11群中蜂,7群覆灭,4群无幼虫病.2006年秋季每群群势都在8框以上,无雄蜂,无分蜂热.这4群蜂的蜂王是通过意蜂营养杂交,经中蜂群特殊处理培育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养蜂生涯是从业余养蜂开始,记得开始买了群中蜂,视它为宝贝,一天摆弄几次,后来蜂跑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之后我又买了几群中蜂,并订阅《中国养蜂》杂志,中蜂是养好了,就是产量不高。通过阅读杂志我了解到意蜂产量高,好管理,于是我又买了2群意蜂,开始了真正的业余养蜂。我养蜂的兴趣越来越强,于是建了一个意蜂场,发展到80多群蜂转战南北,开始了我的转地放蜂生涯。那时不知辛苦,哪有蜜源就到哪去,年复一年,头发白了,转地放蜂已力不从心,又搞起定地饲养。有多少收多少,总比搬运蜂群强,图个舒  相似文献   

6.
<正>南方地区的蜂群,一般发展到4~5框意标框足蜂后,蜂群容易产生“热症”,群内出现自然王台。如果发生新分群飞失,对养蜂人,特别是刚养蜂的新蜂友来说是比较烦恼的事。而一些在居家附近打工的蜂友,虽然说对自然分蜂已经掌握十之八九,但因分蜂发生时段正在上班,无法分身收回分蜂群,  相似文献   

7.
李建国 《中国蜂业》2008,59(1):41-42
一、引进意蜂1954年,我父亲李启东从承德农校买回两群意蜂,丰宁县的养蜂业也就开始了。由于当时没有人会养蜂,我父亲就到书店买了本养蜂小册子,又托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是有悠久传统养蜂历史的国家,随着近代养蜂技术的革新,尤其是意蜂意标活框技术的传入,让很多地方的中蜂也进入了活框养殖模式。随着中蜂活框技术的普及,人们发现了新的问题,例如蜂病比以前多了,蜂群群势严重下降。现笔者专就群势问题讨论一下:据很多老一辈养中蜂人的回忆,在清末民初期,或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土生土长的中蜂群势是现在无法比拟的,往往一次性割取蜂蜜50 kg以上,传说中甚至有一次取100 kg以上的。从各种口述或者是  相似文献   

9.
从我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在第二个五年計划期間發展养蜂事業的規划是完全可以实現的,也很可能超額完成200万群外來蜂的計划。在1957年开春时,我校有4群意蜂,其中2群是5框群,2群3框都不到,經过獎励和时刻的关心下,到越夏时已發展到8群,再經过棉花时期的繁殖,又分出了7群,在蕎麥流蜜前又分出了1群,目前总共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郫县花园公社九大队十一生产队养蜂場,是1962年12月建的場。当时有中蜂12框、意蜂38框,到1964年秋,中蜂发展到70框,意蜂发展到350框。养蜂收入占农副业总收入的21.7%,平均每戶可得90多元,受到了大家的欢迎。这个养蜂場为什么能夠搞得这样好,事情  相似文献   

11.
龚凫羌、宁守容二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广东省增城市的一位养蜂爱好者.自从7年前收捕到一群中蜂后,我便与蜜蜂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没有养蜂经验,蜂群很快便得了幼虫病.首次养蜂就这样以失败告终,我心有不甘.听说意蜂好养,便去买了3框来饲养,后因为螨害严重又差点放弃.  相似文献   

12.
我养蜂已有 3 8年历史了。先中蜂后出省养意蜂 ,近年又回家乡养中蜂。因而对中、意蜂习性都作过观察。认识中、意蜂习性 ,尤其对中蜂饲养者不盲目套用意蜂饲养法有一定帮助。因为 ,眼下养蜂书籍介绍的养蜂知识和管理技术 ,基本上都是以意蜂为依据的。1 .采集 :中蜂嗅觉灵敏 ,能有效地利用零星蜜粉源。在深山密林里 ,尽管云雾笼罩 ,湿度很大 ,仍能正常出勤采集。意蜂要待雾散日出后才出勤。冬天和早春 ,轻霜天气 ,背阴处气温在6℃就会有大量中蜂出勤采回柃花粉 ,且不见受冻工蜂。意蜂虽见少数出工 ,但携粉团冻在巢外的工蜂不少。中蜂 5— 7框…  相似文献   

13.
仪陇县中蜂秋季弃巢的原因及其预防1调查情况笔者在仪陇县金城镇文家湾49号院内对1991、1992两年的中蜂秋季弃巢情况进行过调查统计,记录如下:该处春季养蜂35群、175框蜂,经过度夏,到秋季有蜂129.5框,平均群3.7框蜂。10月上中旬,特别是秋...  相似文献   

14.
晁代雨 《蜜蜂杂志》2007,27(1):33-33
我饲养了90群意蜂,因我地蜜源植物洋槐日渐稀少,把蜂群分成AB两组,A组40群放在自已家中,B组50群放在离家5 km远的岳父家.2005年5月洋槐流蜜期过后,按2∶1分群,每群平均有蜂7框以上,如果不出现病害,到繁殖越冬蜂最佳时期,基本上能达到10框以上群势,可以称为越冬蜂培育最佳群.这一整套繁蜂技术,是20多年来由<蜜蜂杂志>一直陪伴的结晶,我认为是本地区的最佳养蜂法.  相似文献   

15.
我饲养了90群意蜂,因我地蜜源植物洋槐日渐稀少,把蜂群分成AB两组,A组40群放在自已家中,B组50群放在离家5 km远的岳父家.2005年5月洋槐流蜜期过后,按2∶1分群,每群平均有蜂7框以上,如果不出现病害,到繁殖越冬蜂最佳时期,基本上能达到10框以上群势,可以称为越冬蜂培育最佳群.这一整套繁蜂技术,是20多年来由<蜜蜂杂志>一直陪伴的结晶,我认为是本地区的最佳养蜂法.  相似文献   

16.
买蜂的门道     
孙烨 《中国蜂业》2006,57(6):39-39
初学养蜂的人要买蜜蜂,首先要请一位老养蜂人协助,并注意以下事项。 一、看蜂数 买蜂最关键是买强群。强群繁殖快,当年可分群,生产蜂蜜和蜂王浆等蜂产品。不要图便宜买弱群(即1~2框蜂的小群)。春季买蜂要买4框以上的,忌秋季买蜂,因为蜂群经过越冬期易受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小继框养蜂跟小继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继框是在同一个箱内,上框与下框之间没有隔王栅。小继框养蜂蜂蜜产量高、质量好,长年不用饲喂,取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不会失王;没有“分蜂热”,逃蜂少、省工时、易管理。1 小继框与平箱混养产蜜量高、质量好我总结:100群平箱的蜂场,取1次蜜约250 kg,而在100群蜂中养小继框70群、平箱30群,单取小继框的蜜就可超过325 kg,而30个平箱群不取蜜,为繁殖群,专为70个小继框群“服务”,取蜜比平箱群多75 kg以上,少取30个平箱既省工又省时。小继框养蜂非常适宜生产巢盒蜜,1个小框能生产1.25 kg巢盒蜜(500 g巢蜜盒2个,250 g 1个)。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崇庆县五江人民公社养蜂员丁治高,在1958年饲养8群(越冬蜂10框群)中蜂,到10月底为止,繁殖发展到16群,增加了一倍,比当地繁殖高出半倍。采蜜2,495斤,平均每群采蜜312斤,比当地一般采蜜量高出262斤,与一般意蜂平均产蜜100斤相比,高出212斤。另外;还产蜡15.5斤,平均每群产蜡近二斤。这8群蜂,产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季,我处来一转地蜂场,养蜂员柳荣辉、童爱英夫妇俩均已50多岁,浙江临安人。他俩饲养66群蜂,均为浆蜂强群。在多次接触中,我发现他们产浆时而单框,时而双框,产浆状况挺好。当笔者细问其做法时,柳师傅风趣地告诉我,他这叫“两群抬三框”。在一通解说和观...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盗蜂,最怕的是意蜂盗中蜂,俗话说:中盗意盗不了,意盗中不得了。2014年3月底,我地油菜花进入花尾,各箱贮蜜充足。我有2群中蜂较弱(4框),相距100 m左右一养意蜂的有5群蜂,其中有一特强群(12框),大多数采集蜂"失业"。4月1日早晨,2群中蜂成为意盗蜂袭击的目标,巢门已攻破,中蜂已无抵抗者。怎么办?我采取的第一措施:缩小被盗群巢门,盗势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