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为原料,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正相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将较强抑菌活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采用60%乙醇进行大孔树脂柱层析,然后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分别为9∶1∶0.1、8∶2∶0.1、7∶3∶0.1进行正相硅胶梯度洗脱,以30%甲醇作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油茶籽粕正丁醇萃取物能分离出纯度非常高的抑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以乙醇作为夹带介质,采用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方法对油茶籽粕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提取。以乙醇浓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黒曲霉为抑菌对象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最优的油茶籽粕抑菌物低温连续相变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1 h、提取压力0.4 MPa、提取温度为80℃。在此条件下,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黒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3.6、15.1、13.8 mm,可达到最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具潜在生物防治作用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WUJ1)菌株的抑菌机理,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寻找该菌潜在的抑菌物质合成基因簇,推测可能合成的抑菌活性产物;并通过检测拮抗菌株发酵滤液热稳定性,初步判断抑菌物质类型,进而结合酸沉淀法和液质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并测定抑菌组分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其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B.velezensis SWUJ1具有13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以非核糖体肽合成酶途径合成的脂肽类抗生素为主;拮抗菌活性发酵滤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LC-MS分析结果显示:其活性发酵液提取物中含有脂肽类化合物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和伊枯草菌素;经硅胶柱层析、 HPLC和凝胶柱层析,获得一单峰组分,其MIC为200μg/mL,该组分可使病原菌丝扭曲、畸形、肿大.  相似文献   

4.
油茶籽粕是一种潜在的优质蛋白饲料,但具有溶血性的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蛋白饲料生产上的开发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油茶籽粕脱毒处理方法之一。该文介绍了油茶籽粕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的菌种选择、工艺条件、发酵效果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资源,油茶籽粕是其主要的经济加工副产物遥油茶籽粕中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加工生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用途十分广泛袁可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开发利用中,其开发利用深度远远不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因此油茶籽粕的综合加工利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油茶籽粕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生化性质、综合利用以及加工技术,最后提出了油茶籽粕加工利用的前景展望,以期为我国油茶籽粕综合加工利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依次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法从鲶鱼体表黏液中分离纯化IgM,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检测.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凝胶层析的最佳分离条件为:0.02 mol/L pH 8.0的Tris-HCl缓冲液、洗脱速度为0.3 mL/min.鲶鱼体表黏液中提取的IgM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对藤黄微球菌抑菌效果最不明显.在低温贮存时温度控制在0~4℃,有助于保持其抑菌活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菌活性也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以尖孢镰刀菌为指示菌,对南极适冷菌Pseudomonas sp. P4-11 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0~60益和pH 值6~10 的范围内发酵液上清的抑菌活性稳定。通过抑菌活性追踪检测,利用 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及HPLC 等方法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了2 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化合 物(T2-20-7-11-5,T2-20-7-11-7),结构鉴定表明,二者均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对化合物 T2-20-7-11-5 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可能主要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造成细胞内容物 外泄,最终对孢子萌发以及菌丝体生长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桐粕中醇溶性毒素分离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开拓植物蛋白质饲料资源 ,对桐粕中的醇溶性毒素进行了探讨 .桐籽去油后经有机溶剂提取得到醇溶性毒素 ,再经苯 +正己烷 (3∶ 2 ) ,苯 +乙酸乙酯 (3∶ 2 ) ,苯 +乙酸乙酯 (1∶ 1) ,苯 +乙酸乙酯 (1∶ 3)等 4种洗脱剂能分离出 TN1,TN2 ,TN 3等 3种毒素 ,其 Rf分别是 :0 .0 90 ,0 .30 1,0 .494(展开剂为 :苯 +正己烷 (3∶ 2 ) ) .其中醇溶性毒素和 TN3对试验鱼有明显的毒性 ;2 4h L D50 分别为 :0 .192 ,2 .75 4μg/m L ,48h L D50 分别为 :2 .495 ,0 .187μg/m L .TN1为浅黄色不结晶物 ,UVλMeohmax nm (E1 %1 cm) :2 10 (93.0 2 ) ,2 5 0 (4 9.0 5 ) ,2 90 (73.2 6 ) ,其旋光度为 0°;TN2为白色不结晶物 ,UVλMeohmax nm (E1 %1 cm) :2 10 (6 6 .36 ) ,2 5 0 (2 7.0 7) ,2 80 (6 2 .2 7) ,其旋光度为 49.10°;TN 3为白色不结晶物 ,U VλMeohmax nm(E1 %1 cm) :2 10 (72 .6 9) ,2 5 0 (31.92 ) ,2 90 (4 9.38) ,其旋光度为 6 7.43°.  相似文献   

9.
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CF17发酵液的抑菌谱,并通过离心、旋转蒸发浓缩、丙酮沉淀、固相萃取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表明,CF17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油茶叶枯病、油茶软腐病、杉木炭疽病、核桃壳梭孢、降香黄檀炭疽病、檀香炭疽病等的病原菌均有抑菌效果.50%丙酮分离纯化效果优于乙醇沉淀法与乙酸乙酯沉淀法;在固相萃取中,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60%乙腈梯度洗柱样品中,最后经HPLC分离收集到一个有明显抑菌圈的样品.经质谱鉴定抑菌成分为Tetramycin A.  相似文献   

10.
柚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柠檬苦素类、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作食用油及功能性食品原料.综述了柚籽油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并对柚籽油的提取方法及其精炼精制、柚籽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柚籽油的综合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油茶籽壳栽培香菇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油茶籽壳粉碎成油茶籽壳屑,100%代替木屑,棉籽壳和50%替代麸皮栽培香菇。香菇生物效率达到78.98%,与CK没有显著差(P<0.05)。分析了油茶籽壳和香菇子实体营养成份,结果表明:油茶籽壳粗蛋白含量是棉籽壳的2倍,木屑的4.63倍,而香菇蛋白质和氨基酸总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64.36%和59.8%。  相似文献   

1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幼龄期生长比较旺盛的3个油茶无性品系长林4号、长林166号和长林53号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比长林166号更适合在高温干旱和强光合有效辐射照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整体效率比长林166号、长林53号高。生理特征分析表明,长林4号在叶片构造和叶水分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生理特征支持上述结论;长林4号在幼龄期光合特性上具有比较优良的种质优势。  相似文献   

13.
油茶籽的细胞形态和成分及水酶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油茶籽仁的化学成分、壳仁质量比以及细胞形态结构进行测定和观察,以探讨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可行性.经测定,油茶籽仁中粗脂肪含量为39.63%~49.95%,粗蛋白含量为8.93%~10.12%,总糖含量为7.04%~10.6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成熟的油茶籽的子叶细胞形态、细胞大小与细胞壁厚度以及细胞中所含的脂体、淀粉等贮藏物因品种或产地而异.  相似文献   

14.
油茶低产林成因及改造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宝强  江晓东  何龙剑  赵桂琴 《农技服务》2009,26(8):131-131,153
油茶是一种典型的南方木本油料树种,通过分析油茶低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低产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油茶叶水提物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海兵  王祥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36-11137
[目的]研究油茶叶水提物的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毛细管法和小鼠断尾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小鼠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油茶叶水提物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油茶叶水提物能够延长小鼠凝血时间和小鼠尾出血时间,能够抑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油茶叶水提物具有抗凝血及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面追肥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成  黄继山  付俊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40-141,156
[目的]促进油茶幼苗的生长,使幼苗出圃时植株更加繁茂健壮。[方法]用九二零、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的不同浓度组合对油茶幼苗进行叶面追肥,研究不同组合的叶面追肥配方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最适宜油茶幼苗生长的追肥配方。[结果]不同的叶面追肥配方对幼苗生长影响不同。促进油茶株高增长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九二零0.02%+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的混合溶液;促进油茶叶片生长的最佳配方为:九二零0.04%+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的混合溶液;促进油茶茎粗增长的最佳配方为:九二零0.06%+磷酸二氢钾0.10%+尿素0.50%的混合溶液。综合各类指标,最适合油茶幼苗生长的叶面追肥处理:九二零0.04%或0.06%+磷酸二氢钾0.30%+尿素0.30%。[结论]该研究为油茶的叶面追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选地整地、品种及苗木选择、造林、抚育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舒城县油茶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该县油茶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升油茶产业化效果,以望谟红球农家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油茶产业化育苗试验示范。试验嫁接和培育苗木规模为10.0万株,投入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生产过程投入和生产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共9.65万元,出圃一年生无性系苗7.0万余株,实现经济价值13.6万元,实现利润2.95万元。油茶产业化育苗的成本生产投入主要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主,结合油茶产业化特点,提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节约生产过程和劳动力成本,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等油茶产业化苗木生产模式和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