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芒果果皮和果肉的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成熟芒果果皮、果肉为试材,分析了芒果果实不同部位Vc和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芒果果实不同部位间Vc、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与果肉相比,果皮具有较高的Vc、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其中Zill果皮抗氧化能力最强;总酚是芒果果实主要的抗氧化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不同石榴品种果实不同部位的酚类特性,以枣庄地区13个石榴品种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比色法测定果皮、果汁和种子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原花色素、黄烷醇等的含量,采用DPPH清除法分析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石榴品种间且同一品种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差异,但均以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软籽谢花甜’果皮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均最高,种子总酚、原花色素、黄烷醇含量也最高,而‘小青皮酸’果汁中总酚、单宁含量最高。各石榴品种果皮、种子抗氧化能力和总酚、单宁、总类黄酮含量之间均为显著正相关,含量高的品种抗氧化能力也强。主成分分析将果皮、种子和果汁中5~6个酚类物质指标简化为2个主成分值来衡量酚类物质含量,不同石榴品种不同部位的主成分值不同。主成分值排在前5名的‘软籽谢花甜’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深入开发利用的优良品种。可对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石榴皮进行综合利用,开发相关产品。  相似文献   

3.
以红肉苹果红满堂、红色之爱成熟果实为试材,以红富士为对照,对各品种苹果果皮、果肉中的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红肉品种红满堂、红色之爱果实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极显著高于红富士对照,且红满堂极显著高于红色之爱;各品种果皮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果肉;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红满堂果实具有高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高类黄酮加工型品种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能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欧李提供理论参考,以红皮红肉欧李、红皮黄肉欧李和黄皮黄肉欧李3种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欧李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欧李资源类型果皮、果肉和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均基本表现为硬熟期高于完熟期,其中硬熟期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完熟期多124.95、30.21、99.39、264.28和6.93 mg·100 g-1。在果实的不同部位,除黄皮黄肉欧李总酚含量在果肉中最高之外,3种欧李资源类型各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果皮中最高,其中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分别比果肉多471.99、48.19、75.42、111.33和3.79 mg·100 g-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欧李资源类型均表现出硬熟期果实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完熟期的特性;多数欧李资源类型果皮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果皮是果实中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和积累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不同草莓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研究山西晋中地区草莓不同品种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并为草莓栽培、育种、加工利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 Folin-Ciocalteu 法测定总酚含量,Folin-Denis法测定单宁酚含量;正丁醇-盐酸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花青素含量;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力、DPPH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铁还原值三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结果】结果表明:枥乙女的总酚、单宁酚、花青素、原花色素含量均为最高;综合3个抗氧化性指标,枥乙女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基本概括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主要信息,其累积贡献率为92.59%。【结论】16个草莓品种中,枥乙女综合评分最高,是促进草莓消费市场和产业发展重要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凯特芒果加工副产物的多糖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凯特芒果果皮和果胚多糖提取工艺参数,利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果皮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7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3次,多糖得率可达6.62(±0.51)%;果胚多糖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1∶20,提取3次,多糖得率可达3.48(±0.40)%。果皮多糖含量高于果胚。结果表明芒果加工副产物可以用于多糖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葡萄果实理化特性与酚类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为产区酿酒葡萄品种的选择及开展品种选育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雷司令’和‘小芒森’为试材,于2018和2019年果实豌豆大小时(花后30 d)开始采样,直至完全成熟,对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pH;浆果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果皮百粒质量及其占果粒的百分比、果皮总酚及总单宁含量;成熟时果实单体酚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浆果横纵径、浆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百分比、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随着果实生长逐渐增大,而可滴定酸、总酚和总单宁含量呈降低趋势;‘雷司令’浆果的横纵径、浆果百粒质量在生长过程中显著高于‘小芒森’,而其他指标均与此相反;黄酮醇是2个品种中含量最高的单体酚类物质,且两者中出现不同比例的糖基化(‘雷司令’:63.77%;‘小芒森’:97.81%);相关性分析表明浆果鲜质量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负相关,而果皮质量及其百分比、糖和酸含量与其正相关。因此,‘小芒森’果实较小的果粒,高的果皮百分比和果实糖含量有利于其酚类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红羽2号’油茶主要营养成分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和生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以‘红羽2号’油茶果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2号’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种仁中还原糖含量和总酚含量相对稳定,变化幅度分别为0.87 mg·g-1和2.00 mg·g-1,果皮中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最高,变化幅度分别为6.32~6.58、31.83~59.26、62.89~65.96、1.32~1.47mg·g-1,叶片及果实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叶片还原糖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种仁还黄酮、叶片还原糖含量与叶片花青素含量、叶片黄酮含量与叶片总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西洋秀丰梨为试材,研究了采前20天摘袋(FRB)和带袋采收(FHB)对其表皮蜡质和抗氧化活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采果实时,FHB果实表皮蜡质变稀薄,表面有明显微裂纹,且果皮中色素含量显著低于CK和FRB。贮藏过程中果皮中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FRB始终显著高于FHB。FRB和FHB果皮对DPPH·清除率和ABTS+·清除活性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FRB始终显著高于FHB。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物质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梨果皮中的酚类物质是果皮中的重要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10.
澳洲坚果果皮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的澳洲坚果为试验材料,分别选用水和体积分数70%甲醇、70%乙醇与70%丙酮4种溶剂对澳洲坚果的新鲜果皮进行浸提,测定各溶剂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澳洲坚果果皮中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以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抗氧化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以体积分数70%丙酮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与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6.63±0.15)mg/g(FW)、(8.65±0.32)mg/g(FW)、(8.80±0.31)mg/g(FW)。其次是70%甲醇、70%乙醇;水提取物的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显著相关。可见,提取剂的性质明显影响其提取物的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对黑小麦面粉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普通白小麦为对照,通过测定黑小麦面粉的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这3种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采用回归性分析进行试验论证。结果表明,不同的小麦品种间,黑宝石1号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花青素含量,在全麦粉、麦仁粉、普通粉中均为最高,其抗氧化活性在全麦粉、麦仁粉中最高。在不同的加工方式下,4种小麦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均是全麦粉最高,麦仁粉次之,普通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呈现不一致的趋势。进行回归分析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对抗氧化活性影响均显著,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6 5和0.766 4。说明,黑宝石1号是一种较好的黑色食品原料,全麦粉的抗氧化物质含量最高、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谷子醇提物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谷子的抗氧化功效,以5个谷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谷子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比较了不同谷子品种醇提物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抗氧化能力与活性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个谷子品种总酚、黄酮、α-生育酚含量分别为369.9~793.1、162.1~459.3、7.1~17.1 mg/kg;谷子醇提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的IC50值分别为0.09~0.24、0.41~0.74、0.98~2.35 mg/mL。其中,张杂谷9号的黄酮含量最高,总酚、α-生育酚含量最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8311总酚和α-生育酚含量最高,黄酮含量最低,O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张杂谷3号提取物的还原力高于其他4个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总酚、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还原力与α-生育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对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和油桃品种‘紫金红1号’为材料,研究覆盖透湿性反光膜后对不同时期桃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主要生物活性物质(总酚,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同时采用DPPH法,FRAP法二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比较处理与对照果实抗氧化能力差别。结果表明,覆盖透湿性反光膜提高了成熟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TA)含量,提高了桃果实总酚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总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TA含量与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呈显著正相关。由此认为反光膜处理下桃果实TSS升高主要是蔗糖含量增加所致,果实TA含量下降主要是降低了奎宁酸和异柠檬酸含量所致。结果还表明,总酚含量与果糖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断覆膜提高了果实果糖含量且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了果实抗氧化活性。覆膜还提高了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促进了果实着色,提高了果实光亮度,表现为覆膜后果实L*值,a*值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原3种蓼科植物酚类物质含量及存在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寒草原3种蓼科植物全株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植物不同的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不同.珠芽蓼、西伯利亚蓼和圆穗蓼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的部位分别为根、茎叶和花穗,总酚含量分别为67.18、72.41、98.12 g/kg;简单酚含量分别为31.32、34.90、30.16 g/kg;单宁含量分别为35.86、37.51、67.96g/kg;缩合单宁含量依次为26.09、36.90、31.69 g/kg.珠芽蓼与西伯利亚蓼茎叶与根中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圆穗蓼,花穗中含量反之.3种植物酚类物质的蛋白质结合能力为珠芽蓼>西伯利亚蓼>圆穗蓼.  相似文献   

15.
新疆红肉苹果3个品系的风味品质与抗氧化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新疆红肉苹果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特征,了解其营养品质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信息。【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技术,以富士苹果‘长富2号’为对照,检测分析3个新疆红肉苹果品系果皮和果肉的糖、酸和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并测定评价其提取物的总酚、总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结果】3个供试品系的可滴定酸含量为21.01—27.71 mg·mL~(-1),是对照的3.68—4.85倍,p H为3.12—3.39,显著低于对照(P0.05)。共检测到果糖、葡萄糖、蔗糖3种可溶性糖,其中以果糖(56.71%—64.07%)为主,蔗糖的含量最低,仅仅占总糖含量的8.89%—31.12%。供试品系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果肉中果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而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共检测到5种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草酸、苹果酸和奎宁酸,以苹果酸(56.53%—95.07%)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柠檬酸(2.11%—40.72%),其他酸的含量均低于0.6 mg·g~(-1) FW,奎宁酸只在‘13-3’中检测到。果皮、果肉中,苹果酸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56—8.99倍和5.58—6.61倍,柠檬酸的含量是对照的16.80—117倍和4.50—16.17倍;果肉中苹果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果皮,而柠檬酸的含量显著低于果皮(P0.05)。共检测到85种挥发性成分,醛类、酯类和萜类的含量最为丰富,共占总香气物质的92.32%—97.84%。‘13-3’与对照相似,以酯类和萜类为主,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甲酯、乙酸己酯是主要酯,苏合香烯、D-柠檬烯、α-法尼烯是主要萜,而‘P3’和‘新农’以醛类和萜类为主,己醛和反-2-己醛是主要的醛。果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P0.05)。果皮中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2.31—2.65倍和1.23—1.61倍,果肉中分别是对照的5.53—16倍和1.43—3.49倍,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也显著高于对照。果皮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果肉,且抗氧化活性也远高于果肉,‘13-3’的总酚、总黄酮及抗氧化能力最高。【结论】3个供评价的品系材料均属于新疆红肉苹果中的高酸类型;低可溶性糖、高苹果酸、高柠檬酸、低总糖苹果酸比,以及特征香气成分己醛、2-己烯醛、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2-甲基丁酸乙酯在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决定中有重要作用,‘P3’和‘新农’属"青香型"苹果,‘13-3’属"果香型"。供试品系风味特征鲜明、营养价值高,是研究风味品质及选育功能性加工苹果的良好材料,其中‘13-3’的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及其有机酸、总黄酮、总酚等活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不同组织部位的活性成分,为玫瑰柑的品质评价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生长时期(2020年9月20日—2021年1月20日)玫瑰柑果汁中总糖含量,总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生长时期果皮、果渣和果汁中主要黄酮化合物以及果汁中有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并采用DPPH、FRAP和ABTS 3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9月—次年1月,随着果实的发育,玫瑰柑果实的单果重、果汁pH、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逐渐增加;果汁中柠檬酸和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苹果酸含量显著上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降低,蔗糖含量则上升了4.03倍;果皮、果渣和果汁中总黄酮、总酚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均呈下降趋势,玫瑰柑果实的总酚含量依次为果皮>果渣>果汁,果皮中总酚含量从1.84 mg GAE/g降至0.89 mg GAE/g,橙皮苷、香蜂草苷、桔皮素、甜橙黄酮和川陈皮素5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显著下降,在果汁和果渣中未检测到甜橙黄酮、川陈皮素和桔皮素,橙皮苷和香蜂草苷含量依次为果渣>果皮>果汁;果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是果渣的1.34倍,果汁的2.16倍。【结论】随着玫瑰柑果实的成熟,蔗糖含量显著增加,果糖、葡萄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降低。不同生长时期玫瑰柑果实理化性质、主要营养成分及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可为玫瑰柑果实品质调控及不同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不同类型苦荞茶中抗氧化物质,测定其中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并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方法研究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苦荞茶的乙醇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相关性,苦荞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是总多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造粒苦荞茶总酚、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全麦苦荞茶,约是全麦苦荞茶的2倍;同一类型苦荞茶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约是总酚含量的5倍;ZL-4总酚含量最高,ZL-3总黄酮含量最高。对于苦荞茶总抗氧化活性,造粒苦荞茶均高于全麦苦荞茶,约是全麦苦荞茶的2倍,ZL-3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ZL-4。  相似文献   

18.
【目的】百香果副产物低价值利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研究旨在明确紫色(TN类)和黄色(QM类)百香果果汁、果皮、果籽的营养物质积累情况,为百香果副产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百香果各组织对DPPH·、ABTS+·的半抑致浓度,Fe3+还原能力、总酚、总黄酮及矿质元素含量,并对百香果不同的组织抗氧化能力、活性物质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百香果不同组织中,果籽的DPPH·、ABTS+·清除能力,Fe3+还原能力,总酚、总黄酮含量均大于果汁和果皮,其中TN类百香果果籽清除DPPH·的能力分别约是果汁、果皮的37.87倍、29.06倍。TN类百香果总酚、总黄酮含量比QM类高。矿质元素K、Ca、B、Mn、Fe在果皮中含量最高,果籽中含量最低,其中果皮中K元素含量是果籽的10.16倍;Mg、P、Zn、Cu在果籽中含量最高,其中Zn元素在果籽中的含量为49.06 mg/kg,是果汁和果皮中Zn元素含量的3.11倍、3.71倍,果籽的Cu元素是果汁和果皮的6.88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杀青工艺对蓝霉叶茶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方法]研究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炒青处理对蓝莓叶尖和鲜叶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酚类单体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杀青方式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微波杀青处理获得的蓝莓叶茶的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酚类单体物质含量均最高。此外,不同杀青方式处理对蓝莓叶茶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显著影响(P<0.05),微波杀青后样品的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均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叶茶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及绿原酸等含量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微波杀青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蓝莓叶茶的活性物质及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黑豆皮茶中酚酸类物质组成分析及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黑豆皮茶加工前后总酚含量、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本文采用福林酚法测定4种种壳原料的总酚含量,经自由基清除实验确定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并应用UPLC-MS技术研究了黑豆皮加工前后的酚酸组成差异。结果发现总酚含量与过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但是与1,1-二苯-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hydrazyl,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没有相关性。黑豆皮经焙炒加工后,总酚含量下降11.8%,清除过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与原料相比分别降低4.0%和8.6%,同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增加了13.2%。分离鉴定出8种酚酸,其中原儿茶酸等组分经烘炒后含量下降,阿魏酸含量升高。这些结果表明黑豆皮在加工前后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可能与加工过程中酚酸物质的损失和部分抗氧化活性因子的暴露有关,为进一步开发应用黑豆皮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