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廖军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2-7953,7956
基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指出农业生态旅游的盲目开发严重破坏了资源和生态环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化倾向破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景观,针对环境现状研究了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管理体制,且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环保意识淡薄。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理清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路,强调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且努力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本文以宿迁市的生态旅游发展为视角,在全面分析宿迁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强化生态教育、加强环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角度,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生态旅游开发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农业生态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对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泽湖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该区新兴的支柱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更好地发挥洪泽湖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威胁着洪泽湖生态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剖析了洪泽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依法管理、全面规划、加强合作等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梅州雁南飞茶田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清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3):190-191,194
通过对梅州雁南飞茶田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模式的系统分析,为农村经济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做法,以期达到开发山区,建设新型农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河南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是河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环境友好型、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机制和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出发,指出当前发展节约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治理水土流失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推进节约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出发,根据云南省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入手,分析云南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对三江流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缺少精品旅游产品等问题的实例阐述,提出发展生态旅游应树立“生态观”,搞好统一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进而推动云南省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经济同生态三者之间效益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8.
概述生态旅游农业的意义及前景,指出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莲藕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及人文价值三方面分析莲藕生产基地的生态旅游开发价值,并提出莲藕生产基地的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加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等特点,致使农业生态旅游成为国家发展的要求,同时在发展中也必然会面临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农业生态旅游含义与特征、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农业产业为支撑,乡村环境为旅游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突出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崇义县乡村资源和绿色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县的资源环境条件、市场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总结出: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立农村社区利益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县域交通建设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吴万刚  邹冬生  刘纯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94-20596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从"丹霞"地貌综合体的角度,构建旅游生态承载力、交通、水资源、废弃物、餐饮、观光、娱乐等7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子模型。以湖南省"丹霞"为例,计算并分析了其旅游生态足迹,通过研究生态盈亏、不可转移生态足迹等来判断生态旅游发展的规模是否处于合理状态。结果表明:生态赤字达294.76 hm2,生态赤字主要体现在水域承载力过大,为不可持续发展;可转移生态足迹为669.05 hm2,不可转移生态足迹较大,为1 357.88 hm2。最后提出实现"丹霞"地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7-10078
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取得的经济效益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对于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旅游生态足迹为理论模型,结合统计数据对长白山地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研究,进而分析生态旅游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以2005年长白山地区的统计数据为例,计算长白山地区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5年长白山地区整体生态旅游环境存在0.009 9 hm2/人的生态盈余,其中延边地区尚存在较大旅游生态盈余,白山市地区已经出现旅游生态赤字.根据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的判断可知,延边地区生态旅游环境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白山市地区存在不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生态旅游是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新路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农业生态旅游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在阐述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统筹协调划定开发区域、提高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水平、丰富产品类型和拉伸产业链、强化品牌建设及推广、培养专业人才等途径,提高天津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俊 《湖南农业科学》2016,(10):100-102
以遵义市长岗镇为例,分析其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优势主要体现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产业基础好,生态环境良好;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欠佳,配套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严重缺乏。结合长岗镇的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发展双轮驱动的具体路径,即深挖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探索市场化的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红色资源的旅游价值、加快绿色生态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兴凯湖拥有独特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旅游者结构特征、消费行为特征及开发期望调查分析基础上,指出兴凯湖生态旅游开发应具有的生态旅游(如沙滩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观鸟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及旅游纪念品(兴凯湖特产及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工艺品)类型,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开发思路。最后,基于该地区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突出的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城北生态农业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推行生态造园理念,精心构思农业项目,在矿区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重建、城郊观光农业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将城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与观光农业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促进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的景观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业,也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显示了人类的理智、宽容和成熟.在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应通过景观生态功能分区和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及生态管理等工作方法,有效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