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油茶籽及其饼粕对黄曲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油茶籽及其饼粕中筛选出对黄曲霉生长有较好抑制效果的粗提物,并掌握其提取工艺与条件。[方法]以油茶籽及其饼粕为试材,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提取,对所得粗提物抑制黄曲霉生长的效果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油茶籽、油茶粕都具有一定的抗黄曲霉生长与产毒作用。用不同溶剂提取油茶籽、油茶粕中的粗提物,其得率是有明显差异的,用乙醚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最高,达57.74%;其次是用纯净水提取的油茶籽粗提物的得率,可达38.90%;最低的是用乙醚作为提取剂提取的油茶粕粗提物,其得率仅为0.27%。粗提物不同,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也不同,其中,油茶籽、油茶粕的水提物对黄曲霉生长的抑制效果较好,其抑菌率分别达到88.87%和87.96%;油茶籽的乙醚提取物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可达61.11%;而油茶籽、油茶粕的乙醇提取物,以及油茶粕的乙醚提取物对黄曲霉的生长都没有抑制效果。[结论]研究可为油茶生产与加工利用中更好地预防黄曲霉的污染,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1981~1990年的竹类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近10a来文献量演变表明: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包括对竹子的利用和对竹林环境的利用)已成为近几年最为突出的重点和热点,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各个方面呈现不平衡,其中竹产品加工和竹材人造板的文献量之和占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文献量的50%,是近年竹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内容。文中就8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状、途径和发展动态,提出了搞好竹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油茶籽粕是一种潜在的优质蛋白饲料,但具有溶血性的茶皂素的存在制约了其在蛋白饲料生产上的开发应用。微生物发酵法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油茶籽粕脱毒处理方法之一。该文介绍了油茶籽粕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的菌种选择、工艺条件、发酵效果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荞麦资源加工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表明,我国荞麦生产前景广阔,目前,主要进行荞麦的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经济、环境、生态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分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利用进程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我国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利用模式,提出促进我国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创新的6条途径,即立体开发利用途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生态优先开发利用途径、适度开发利用途径、高效开发利用途径、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烤后烟叶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理化性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活性炭、菜枯、油茶籽粕(液态)、紫云英(鲜样)4种不同形态的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施,开展田间试验。[结果]打顶后烤烟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明显,其中又以生物炭处理优于菜枯处理,紫云英、油茶籽粕和对照处理次之;产量表现为菜枯处理紫云英处理生物炭处理油茶籽粕处理对照处理;菜枯处理对提高烤烟理化性状的效果最明显,其次是紫云英处理,活性炭处理的烟碱和氯含量偏低,油茶籽粕易受南方潮湿多雨的天气影响,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为植烟地区有机肥料的施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花生粕的主要特征、营养成分及综合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粕是从仡生仁经压榨提炼油料后的副产物,对其研究和应用可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介绍了花生粕在感官、质量、营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花生米的主要成分,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桑蚕业的起源地,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现今又是世界桑蚕业的中心。目前,我国有着丰富的蚕桑资源,桑园面积达80多万hm2,年产茧近70万t,生丝10万t,蚕桑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课题。桑蚕蛹是蚕桑业中主要的副产物,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功能活性成分,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兼用昆虫资源。近年来,桑蚕蛹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食品业、药品业和生物工程方面的利用已备受关注,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根据桑蚕蛹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对桑蚕蛹的初级和深入加工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推进桑蚕蛹食用化和药用化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喷施处理对海南油茶保花保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茶试验基地设定15个处理,分别在花期喷洒不同类型及浓度的药物进行保花保果处理,并以喷洒清水为对照;采收成熟果实,测定其产量和单果重、横纵径、籽粒重等果实指标,进行生物统计分析,并结合喷洒成本,计算经济效益,筛选出海南油茶最适宜的保花保果药物及浓度。结果表明:0.5%硼砂、20 mg/L GA_3、800倍爱多收和0.1%硼砂+800倍爱多收+800倍高美施处理的株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0.5%硼砂处理的果实横纵径显著高于对照组;20 mg/L GA_3、0.1%硼砂、800倍爱多收处理的单果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的籽粒重和出籽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说明赤霉素、硼砂、爱多收、高美施等药物处理对增加油茶产量和提高单果重有显著性作用。这些药剂价格低廉企且易购买,对提高海南油茶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油茶高产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信阳市浅山丘陵的特点,笔者在走访信阳市知名油茶种植企业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整套适合信阳市的油茶种植技术。种植油茶应选择阳坡地建园、做好园地整体规划、进行带状整地、科学合理施肥、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采收并在采收时注意不伤及茶树上的油茶花。  相似文献   

13.
柚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及柠檬苦素类、黄酮类等生物活性物质,可用作食用油及功能性食品原料.综述了柚籽油的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并对柚籽油的提取方法及其精炼精制、柚籽油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柚籽油的综合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湖南省普通油茶主要形态特征、年生长周期及其生态特性,总结了从林地选择、规划与整地、苗木选择与栽植、抚育管理到果实采摘等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茶的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葡萄籽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综述了葡萄籽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白藜芦醇、单宁、葡萄籽油及蛋白质的营养保健作用,并总结了葡萄籽在食品、医药及美容工业中的应用进展,旨在促进葡萄籽在更多领域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茶籽油加工工艺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茶籽油加工工艺中去壳与不去壳、使用压榨法与浸提法对出油率、毛油质量、饼粕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做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去壳加工利大于弊,浸提法制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油茶茶艺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三江侗族打油茶,早年基于改善现实生活饮食之需要,普通百姓创造性利用打砸茶叶,改造成以浓香的油茶,配以炒米花、花生米、酥黄豆等食粮,佐以葱花、香菜、青菜等制作成营养均衡的日常饮食。伴随现代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如今又增加了猪下水、鸡鸭肉菜等,与时俱进地提升了打油茶的品味和情趣。同时再吸收中原茶道,注入了礼仪审美文化,成为新时代特色鲜明的民族风味茶饮。  相似文献   

18.
曾文波 《北京农业》2011,(3):122+124
探讨提高油茶造林经济效益的方法。分析现状,采用比较、类推的方法分析目前油茶造林的不足之处。油茶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农民投入与生产积极性也不高,广东省梅州市油茶生产发展停滞不前。推行丰产优质与标准化栽培技术,加强油茶垦复培管,加快油茶良种应用步伐。  相似文献   

19.
蒜片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液,而大蒜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为对其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液相色谱-质谱方法对蒜片加工原液和发酵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蒜片加工原液中易挥发性功能性成分主要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2-乙烯基-4H-1,3-二噻烯等含硫化合物,发酵液中易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甲基-L-吡喃阿拉伯糖苷以及正丁酸、正戊酸等;蒜片加工原液中难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γ-L-谷氨酰-S-(2-丙烯基)-L-半胱氨酸,发酵液中难挥发性成分主要为illisimoid A和5'-(羟基磺酰氧基)茉莉酸。蒜片加工原液中易挥发和不易挥发成分可以作为提取有效活性物质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刘云  阚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57-14359
[目的]探讨油茶籽油对核桃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3种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作用,确定了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能力及适宜的添加量。[结果]油茶籽油对核桃油的抗氧化作用以腾冲红花油茶籽油最佳,其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加入量以25%~30%为宜;其次是白花油茶籽油和普洱油茶籽油。[结论]为开发调和的功能性核桃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