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科技服务业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完善科学技术创新 对于农业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体系。首先,建立科技、信息、金融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农业科 技服务业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其次,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鼓励农业科 技服务业创新的长效机制。最为关键的是要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 广和转化的政策投入,并且确保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最后要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业的人才队伍 建设。  相似文献   

2.
《河北农业科技》2006,(9):F0004-F0004
唐山市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唐山市政府投资兴建的一个集农业精品展览、现场观摩、成果推介、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农业项目,总面积为7万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位于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是唐山市第二届农产品交易会的会场。  相似文献   

3.
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服务业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新引擎,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在现代农业服务业均衡发展、实力提升、市场化竞争、人才支撑和服务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势必要健全完善体系、壮大经营主体、培养人才、拓展领域,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1 唐山市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必要性 1.1 生态农业旅游是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生态农业旅游,开拓了旅游业的新空间和新领域,让游客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学习农业科技、体验农村风情和享受农业成果,使游客走近农业、走近农村、走近农民,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从发展环境、产业规模、创新服务能力等方面分析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福建科技服务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专业人才欠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培育和壮大科技服务主体、延展科技创新服务链,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服务要素聚集,加大科技投入、统筹区域发展是促进福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服务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农业服务业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目前,我国农业服务业仍然落后,无论是服务主体的功能与规模,还是服务产品的结构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农业服务业落后既有改革滞后的原因,也有政策关注不够的原因。加快农业服务业发展,在战略上要把握好农业服务业的特殊性,以改革为动力,实施有力的产业政策。在具体措施上要着力培育农业服务业主体、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互联网平台的介入和破解农业服务业短板。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科技和创新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加速向服务业渗透,并不断衍生出全新的服务业态,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中最具有创新性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首都  相似文献   

8.
科技减灾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农业灾害问题。农业灾害发生的日益严重,损失越来越大,使大量的劳动成果毁之于灾害之中。因此,农业减灾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性条件(1)。 发展减灾农业,走农业减灾的道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是树立科技减灾的观念,确立科技减灾的战略方针。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山地和丘陵面积在国土总面积中占相当大比重,因而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已由九十年代初期的数百亿元飙升到数千亿元。加之人口、资源、经济与环境的矛盾突出,减灾农业的形势…  相似文献   

9.
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徐承强(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情报研究所太原030031)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情报事业正处于一个如何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绝大多数农业科技情报部门存在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科技文献的年采购量大幅度下降,业务难以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0.
历史进入新时代,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低质农业向高效农业、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如何引导农民按照市场取向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们枣阳市遵循和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改革的思路和举措,积极组织政府部门、机关干部创办农业基地,大力发展公司制农业,做先进生产力的积极实践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创办科技农业基地的单位达150多家、干部职工400多人,创办各类基地、公司280多个,仅基地面积就达3万多亩,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构建,改革原有"先理论、后实践"的单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中国设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设施农业相关高级人才的缺乏是限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河北农业大学的情况,就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开设背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基本条件、教学实验实习基地、课程体系构建及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人才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如何多途径助力农业人才培养,对实现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农业人才培养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规则—治理目标(4G)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分析法,分析农业人才培养典型模式,剖析其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实践案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产品导向型、职业学徒式、研学一体化和利益共享制4种典型模式,培养了大批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的绿色生产型、经营管理型和技能服务型农业人才,提升了人才的生态环保能力、职业化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各个典型模式已形成多元主体互动衔接协同、差异化培养方式逐渐适配契合、培养规则不断完善规范趋同、提高管理效率目标与追求经济利益双重治理目标为导向的多中心治理运行机制。为了进一步优化与推广农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单一政府主导转变为与市场和社会主体协同、推动多元主体治理方式不断契合衔接、促进多元主体创新规范治理规则趋同一致、兼顾管理效率与市场效益的双重治理目标导向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人才培养模式看高等农业教育的创新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学科建设明显加强,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面临着优质生源不足、传统农业学科专业人才比例下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率不高等问题。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看,高等农业教育需要把人才培养的关注点从“职业”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来,并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招生培养方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加以改革或强化。  相似文献   

15.
全面认识高等农业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庆典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教育创新思想。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高级农业专业人才的重担,其培养的人才的创新能力更直接影响“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高等农业教育创新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高等农业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高等农业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管理创新;高等农业教育创新的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法学教育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河北省高等农业院校法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法学专业就业形势不景气的现象,提出应对法学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改变过分注重法律学术教育的状况,逐渐转向兼顾法律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的解决措施。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实践教学,有计划的实施诊所式教育,采用多种考核方法,结合司法考试改革教学方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农业教育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的农业教育与农业及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研究对象,借鉴生产与生产力要素、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等基本观点,分析西部地区农业与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西部地区农业教育的现状、西部地区农业教育与农业经济的协调性、实现协调发展的思路与途径,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民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就地培训、依托农业科技园区、依托科技项目推广、与企业及政府部门联合、开辟特色网站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同谋划农民培训规划;建立新技术、新成果推广与农民培训相结合的主导培训形式;加强农民培训的分类指导研究工作是高等农业院校开展农民...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农民双增收的基本条件。在提高农民素质的诸多途径中,以高职院校为平台进行农民培训是有效方法之一。分析了关于农业高职院校农民培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并从政府与高职院校两个层面提出了关于促进农业高职院校农民培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高校图书馆教育培训优势,以及如何利用图书馆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进行研究,旨在为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拓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