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花楸种子发芽特性的种源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筛选出适宜于人工播种的种源及最佳的种子处理方法,对不同种源花楸种子的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势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差异较为显著;一定质量浓度的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的发芽,但赤霉素质量浓度过高则会抑制种子的发芽。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与纬度显著相关,平均发芽时间与无霜期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它自然因子对花楸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源花楸种子的发芽特性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长白和白河种源种子的发芽效果最好,而牡丹江和带岭种源最差。  相似文献   

2.
苦楝种源果核及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掌握苦楝的地理变异及其规律,对17 个省份的70 个苦楝种源的果核和种子的18 个性状进行 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不同种源间在果核和种子表型性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多数性状的重复力大于 85%,其中种子百粒重、果核宽的种源重复力较高,达到98%以上;其次是果核百粒重、种子大小性状;而棱粒比、果 核果形系数b 的重复力较小,分别为74.56%、49.14%。部分性状的种源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趋势:由东向西,果 核的宽度和质量、种子宽度、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由南向北,果核长度、种子宽度、种子质 量、果核单果棱数和果核皮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海拔由低到高,果核和种子宽度、果核质 量、果核皮厚度、果核单果棱数呈增大趋势,果核趋于圆形,种子趋于粗短的椭圆形。根据苦楝果实的18 个性状指 标的聚类分析,可将70 个种源划分为8 类,种源类群间性状差异也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苦楝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理论依据,为广东省营造苦楝速生用材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15个省(自治区)的62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型、冠幅等6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采用SPSS 20.0、SAS 9.0、Surfer 13.0与EXCEL 2011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结果大部分苦楝种源在四会试验点的生长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在种源内及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冠幅的变幅最大,优劣单株相差23倍,在主要性状树高与胸径的表现上也分别相差8倍与12倍。苦楝的地理变异受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多重控制,以纬向变异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温度是制约苦楝生长的主导因子,光照、降水、气压等气候因子对苦楝各性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62个种源分为5类,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类别之中符合物候区划。结论苦楝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苦楝的生长量变大,形质表现变佳,随着海拔上升,保存率下降。气候生态学基础则表现为来自极端气温与气压温和、温度高、降水多的种源更具生长优势。纬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纬向变异这一模式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后续将对四会种源试验林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并辅以分子遗传学分析,更全面探索苦楝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萌发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水势的下降,除少数种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轻度胁迫下有所上升外,总体呈下降趋势;发芽速度、胚轴长下降;胚根长先上升后下降;不同种源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综合评价初步认为,广西古蓬种源耐旱性最强,贵州都匀、浙江淳安、广东高州、广西云开大山种源耐旱性较强,广东信宜、福建武平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实验结  相似文献   

5.
种彩叶植物遮荫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廷发 《农业与技术》2006,26(3):102-104
经遮荫处理后,鸡爪槭叶绿素a含量比对照降低,西洋鹃叶绿素a含量和对照相等,其余各种彩叶植物叶绿素a含量都比对照高,增加最多的是紫叶李和金叶女贞;各种彩叶植物叶绿素b含量均增高,紫叶李增加最多;各种彩叶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增加,黄叶假连翘和金叶女贞增加较多,西洋鹃增幅最少;紫叶李、红继木和鸡爪槭中的花青素含量均降低。经遮荫处理后,彩叶植物对照(ck)和处理(k1k2)的叶色分别为:红继木叶色变化紫红色—红色褪去—暗绿色;鸡爪槭是浅红色—红色褪去—绿色;紫叶李叶色是紫红色—红色—浅红色;金叶女贞叶色呈金黄色—黄绿色—深绿色;黄叶假连翘叶色呈黄绿色—浅黄绿色—浅黄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对11省35县(市、区)的香椿种子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子宽厚比、百粒质量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厚比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1.16%和5.60%.各性状的重复力以百粒质量最高,种子宽厚比最低,分别为98.1%和75.5%.种子长与采种点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有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减小的趋势.种子厚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厚、百粒质量与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厚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相关不显著.种子宽与种子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相关不显著.根据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5个种源分为5类.  相似文献   

7.
园艺植物叶色变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园艺植物叶色变化受叶片色素成分、含量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叶片色素的研究可以为改良和培育彩叶植物品种提供参考依据。从叶片色素成分、叶片色素含量与叶形态和结构特征、光合特性及其他相关影响因子等方面论述了园艺植物叶色变化的研究概况,总结了提取园艺植物三大叶片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最佳方法,并提出了今后彩叶园艺植物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将蓝叶忍冬(Lonicera korolkowii)叶片在有机溶剂里浸泡24 h,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蓝叶忍冬在不同遮阴梯度下(0、35%、60%、85%)色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遮阴后蓝叶忍冬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在6月末至8月中旬呈上升趋势.方差分析表明:遮阴处理对蓝叶忍冬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影响不显著,但对花色素苷质量分数影响显著;试验地观察,蓝叶忍冬可以在85%遮阴条件下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为了修复哈密大南湖二矿因采矿而破坏的区域,采用野外监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于2018年在破坏区移栽植物(胡杨、竹柳、红柳、梭梭、枸杞、苜蓿、苏丹草、红豆草),于2019年在移栽植物周围(10 cm处记为A和20 cm处记为B)分别采集0~10 cm(A0—10和B0—10)和10~20 cm(A10—20和B10—20)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量、电导率、pH值,分析水盐分布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不同植物后,土壤含水量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A10—20、B0—10、B10—20均以梭梭处理的增幅最大;土壤pH值和电导率均较原始土壤有不同程度的下降,A0—10、A10—20、B0—10、B10—20分别以胡杨、苏丹草、红柳、梭梭处理土壤pH值下降幅度最大,A0—20和B0—20分别以竹柳和苏丹草处理土壤电导率下降幅度最大。综合而言,本试验中的8种植物对采矿而破坏区域的土壤均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吊兰光合色素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吊兰叶色变异的生理机制。[方法]以银边和银心吊兰为材料,分别对绿叶与色叶部位的光合色素与叶绿素前体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与正常绿色叶相比,吊兰色叶部位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比较低,尤其以叶绿素a的减少最为显著;色叶部位的Mg原-卟啉Ⅸ及原脱植基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而其他叶绿素前体物质的积累增加(银边吊兰)或差异较小(银心吊兰)。[结论]叶绿素a的显著减少是导致吊兰色叶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叶绿素合成的减少是由于从粪卟啉Ⅲ到Mg原-卟啉Ⅸ转化过程中代谢途径受阻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种子发芽是植物成长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环境可以大大提高种子发芽率。 通过控制催芽室内的 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等参数、为种子发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种子发芽。 采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控制催芽室 的温度在 18~30益范围内可调;采用超声波加湿器、控制催芽室的相对湿度在 70% ~95% 范围内可调。 安装了光照传 感器、分组控制补光灯。触摸屏设计方便用户直观地使用、采用 RS232与控制器通信。安装了循环风机和风幕机使环 境内温度和相对湿度更加均匀。控制器采用 PI D 算法控制环境精度。目标温度值为 28益、目标相对湿度为 90% 时、温 度控制精度为依0. 5益、相对湿度控制精度为依1. 9% 。 相对于人工气候箱、催芽室空间较大、一定条件下、年产量可达到 340万株、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12.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平台。 土地整治在改善农村生 态居住环境、增加耕地数量的同时、也引起了农民野被上楼冶等社会问题。 为了从理论上探索农村土地整治的科学路 径、从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博弈困境入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土地整治中利益相关主体政府、中介方、村集体和村民 的收益函数。 结果表明院农村土地整治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博弈过程趋向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并据此得出土 地整治的科学路径为协商整治、以及各主体为了推进协商整治实现卡尔多要希克斯改进的方法、为农村土地整治工 作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