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走乡村善治之路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村善治体现的是以治成善或善之治,是基于人的好生活而对治理秩序的美好愿景及其实践活动,因而它成为乡村社会秩序的目标与价值基础。随着国家意识的确立进而有了国家对乡村的整合,乡村善治实现了乡土善治到国家善政,再到现代社会的善治过渡,并在国家及现代化意义上不断获得新的诠释、演进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国家及现代化、公共利益及其多主体参与等方面的善治特征。国家现代化由此成为乡村善治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以南陵水改为例,对项目理事会的实际运作中存在的组建和运作不畅、政府部门和村委会的潜在影响多、农村空心化制约乡村治理进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乡村治理体制创新上应激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自主意识,严格规范和完善村民自建制度,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会组织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价值为视角,阐述与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农村社会组织设立难、培育滞后、各主体职责模糊等问题,提出明确各主体职责、有效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加强宣传与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国内外农村治理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和具体实践经验,以及信息化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治理应用的实地调研,分析了该村治理信息化的实践和治理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信息化在农村治理中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活垃圾的善治是实现美丽乡村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基于参与式治理理论对我国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困境进行理论解释,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超负荷运转,监管职责缺失;环保企业经济激励有限,亏损现象严重;社会组织合法性缺失,力量资源单一.因此,研究认为只有政府部门、环保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解决我国部分乡村面临的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用抽样调查、熵权法等方法,对江山市石门镇共15个行政村实地考察,构建未来乡村的善治模型。结果表明,未来乡村的建设水平与“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五个维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基层部门应该通过培育数字农旅新业态、探索三治融合新机制、活用历史文化新资源、共享乡村发展新成果和提升生活环境新品质等方式,高效推动乡村的治理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跃 《甘肃农业》2024,(1):114-118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充分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出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重要指南。全国农村地区均开始积极探索振兴之路,广西才湾镇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以独特的绿色生态、红色遗址等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旅游业和生态农业,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但通过对才湾镇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治理模式考察发现,才湾镇还存在着治理主体力量薄弱、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不完善和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对才湾镇基层治理主体领导能力进行提升、完善基层党组织运行机制并向外引进新的人才,最终形成更为有效的治理格局,从而促进才湾镇农村产业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探索创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青岛市崂山区通过建设"185"新型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治理"八小工程",发挥"五级联动"工作机制作用,为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探寻现代乡村善治之路进行了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以盘锦市两县为研究重点,分析了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途径、进程、现状。研究表明,盘锦市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主要经验一是党组织科学决策,二是有为政府全面执行,三是有效市场释放活力,四是传统社会逐渐转型,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信息化正在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日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既涉及科学技术领域,又涉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本文通过对农村信息化概念的讨论和界定,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讨论农村信息化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对于农村信息化的这些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现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旗帜和总抓手。深入探究实现乡村振兴应踏准的最优路径,对高效可持续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总结现有相关文献,从多个角度系统论述落实乡村振兴伟大构想应选择的最佳战略路径。研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化解新矛盾、应对新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应选择五个方面的关键性战略路径:走科学规划先行之路,包括系统谋划科学总蓝图,分类有序推进总蓝图;走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包括构建三大体系保效率,实施质量兴农促持续,引导扶持小农奔富裕;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包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走要素充分涌流之路,包括激活人才要素,激活资本要素,激活土地要素;走市场持续支撑之路,包括营造适合"三农"发展的市场环境,强化市场秩序与信息监测预警。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息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重点和难点.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2006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以来,农村信息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界定了农村信息化的定义并详细论述了农村信息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L市P县“道德银行”为例,通过评选、奖惩、监督和资源保障4个机制,分析乡村积分制运行框架,并探讨情感治理机制、规范治理机制、政社协同机制的实践机理,创造了“坚持党建引领、政社协同、情法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16 年10 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 的文件。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应该持续健全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快 了农村地区的土地流转,深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稳步促进城乡融合发 展。然而它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应该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并从理论层面提出相 应的解决路径和应对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市为例,将变异系数应用于区域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分析中,构建均衡度模型,测评青岛市2003—2012年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均衡状况,并对青岛市与大连市、宁波市"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均衡状况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2003—2012年青岛市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越来越均衡;"十一五"期间,城乡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均衡度表现为宁波市优于青岛市,青岛市优于大连市。  相似文献   

19.
董越墨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7):209-212+220
为了梳理缓解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的实践逻辑,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华北桥头村环境治理实践开展实地调研。研究发现,相对于官方制定规则,民间规则渗透于农村日常生活,在村居环境治理中承载较高被认同度。因而,以民间规则为催化,有助于环境治理规则充分融入村庄日常生活,强化村民对环境治理规则认同感,提高环境治理有效性,矫治村居环境治理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介绍信息化水平评测方法,详细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研究现状,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测度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