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安徽毛竹林生产力与土壤养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的样地调查法,对安徽6个主产地的毛竹林土壤养分与生产力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毛竹林生长及其生产力水平差异明显,林分平均密度为2 298~3 496株.hm-2,平均胸径9.0~10.8 cm,平均立竹度0.21~0.34,林分生物量54.7~94.6 t.hm-2;土壤容重多数在1.20 g.cm-3以上,有机质含量25.6~40.2 g.kg-1,全氮1.62~4.56 g.kg-1,全磷0.61~0.92 g.kg-1,有效氮56.5~78.8 mg·kg-1。相关分析显示毛竹林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立竹度与土壤有机质、土壤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改善土壤物理性、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含量是促进毛竹林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毛竹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建瓯市房道镇潘坑村天然毛竹混交林、毛竹锥栗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人工毛竹林内留养阔叶树以及毛竹纯林等几种林分类型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毛竹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其次是毛竹锥栗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而毛竹纯林的土壤容重最大;表层土壤的自然含水率、最大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呈现出天然毛竹混交林>锥栗毛竹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毛竹纯林的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则表现为天然毛竹混交林>人工留养阔叶林>毛竹锥栗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毛竹纯林.  相似文献   

3.
巢湖市低丘毛竹林直径结构与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巢湖市佛岭林场毛竹林的标准地调查,结果表明:毛竹林竹竿直径结构近似服从正态分布;通过毛竹竹竿胸径D、竿高H1、枝下高H2和竿重W相互关系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毛竹竿高、枝下高与直径的关系模型分别为H1=-3.105 7.3489lnD、H2=1.91078*1.2608^D;毛竹单株产量与直径、竿高的关系模型为W=0.04592D^1.25318H1^1.260105,与直径和枝下高的关系模型为W= 0.19911D^2.0818H2^-0.03427。  相似文献   

4.
不同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垦复毛竹纯林却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幅为1.3~3.0 g.kg-1;而毛竹木荷混交林是夏季最高秋季最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变幅为(0.9~3.2 g.kg-1)。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质碳氮比(C/N)范围为8.49~46.03,未垦复毛竹纯林C/N比范围为5.84~11.99;毛竹木荷混交林C/N比范围为3.43~15.02。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全氮质量分数不同毛竹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春季和夏季之间差异显著。秋季和冬季之间差异不显著,0~10与30~50 cm层次之间全氮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而0~10 cm与10~30 cm层次之间差异显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不同季节或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3类林分的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之间的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因此,不同结构和经营状态毛竹林土壤碳氮养分在季节序列和土壤层次上存在较大变异。表4参16  相似文献   

5.
鄂南毛竹林的养分状况与营养诊断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鄂南 5县 (市 )毛竹林 33样点的叶片养分浓度进行了分析。调查样点叶片养分浓度差异较大 ,反映在毛竹林各元素养分变异系数普遍较大 ,特别是低产竹林。分析结果表明 :鄂南毛竹叶片氮素浓度平均为 2 4 .3g·kg-1,叶片全磷浓度平均为 1.34g·kg-1,叶片全钾浓度平均为 5 .4 4 g·kg-1,全钙浓度平均为 4 .0 8g·kg-1,全镁浓度平均为 1.4 1g·kg-1,全硫浓度平均为 112 .2mg·kg-1。微量元素铁浓度平均为 14 4 .3mg·kg-1,锰浓度平均为 2 6 9.5mg·kg-1,铜浓度平均为 4 .2 3mg·kg-1,锌浓度平均为 2 7.1mg·kg-1,硼浓度平均为 5 .6mg·kg-1,钼浓度平均为 9.6mg·kg-1。除锰、铜和锌外 ,其他各大、中微量元素在供试毛竹叶中的浓度都有随竹林产量的提高而升高的趋势。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与平衡对毛竹产量有影响。根据高产竹园各养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提出了毛竹叶片养分分级标准及营养诊断临界指标 :N 2 5 .0 g·kg-1,P 1.30 g·kg-1,K 6 .0 0 g·kg-1,Ca 5 .0 0 g·kg-1,Mg 1.4 0g·kg-1,S 12 0 .0mg·kg-1,Fe 15 0 .0mg·kg-1,Mn 2 0 0 .0mg·kg-1,Cu 4 .0 0mg·kg-1,Zn 2 5 .0mg·kg-1,B 5 .0 0mg·kg-1,Mo 10 .0mg·kg-1。  相似文献   

6.
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性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典型样地调查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安福县不同垦复时间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未垦复、垦复3年、垦复10年的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应用土壤综合指数(IFI)法对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综合肥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垦复可以改善毛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尤其是表土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垦复极显著的降低了0~20 cm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垦复降低了土壤的活性酸度,可以减缓土壤养分元素的流失;提高了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为毛竹林的立地生产力维持提供了重要保障。不同垦复时间毛竹林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的排列大小顺序为垦复10年0.463 5、垦复5年0.418 4、未垦复毛竹林地土壤0.354 8,垦复对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曾阿莹 《现代农业科技》2015,(2):169-170,172
武夷山是毛竹丰产区,毛竹为武夷山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文阐述了武夷山自然概况及毛竹林生长环境,并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红壤带毛竹林土壤环境。结果表明:武夷山的黄红壤都较适宜毛竹的生长,但如果要合理经营毛竹林,必须在对毛竹林土壤进行合理垦复松土的同时注意保水固土,以及对土壤实施增肥措施,促进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毛竹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初步分析了浙江省安吉县河干村经过20 a集约经营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养分变异情况。结果表明:①安吉县河干村毛竹林土壤中pH值、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属于中等变异。②在本研究采样尺度下,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变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但全氮和有机质的变异受到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③土壤养分的分数维值(D)大小排列顺序为碱解氮(D=1.969)>速效钾(D=1.958)>有机质(D=1.798)>全氮(D=1.787)。表3参11  相似文献   

9.
秋季毛竹林空气颗粒物浓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内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状况直接反映城市森林对空气颗粒物的净化功能,城市森林空气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本研究对秋季福州旗山森林公园的毛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日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毛竹林内颗粒物浓度总体日变化趋势呈W形,即15:00和19:00出现2个高峰、9:00和17:00出现2个低谷;不同粒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细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不及粗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敏感,且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粗颗粒物滞后;林内颗粒物主要由PM10和PM2.5组成,且PM10与PM2.5的变化趋势受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气象因子和天气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特别是粗颗粒物)的影响较大,颗粒物的浓度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温度、风速、光照等均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集成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影像数据与地面通量台站的观测数据,基于遥感的植被光合模型(VPM),估测了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2011年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总初级生产力(PGP)。研究表明:VPM模型估测的PGP(PGPVPM)在季节变化趋势上和通量站点数据获得的PGP(PGPobs)保持一致,VPM模型估算的2011年毛竹林总初级生产力为1 848.54 g·m-2,通量塔数据获得的2011年毛竹林总初级生产力为1 899.69 g·m-2,相对误差为2.69%。在全年累积总量上接近,但是估测值和观测值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生长季节,PGPVPM的值要高于PGPobs;VPM模型估测的PGP和通量塔数据获取的PGP之间的决定系数为0.747,相关系数为0.864;且时间序列的增强植被指数(IEV)比PGP的相关关系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与PGP的关系。研究表明:VPM对于站点和区域尺度的毛竹林生态系统PGP的模拟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安吉县港口乡低产毛竹林地肥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对安吉县港口乡不同生产力水平毛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作分析比较 ,得出大片中低产林的土壤肥力障碍因子为土层薄 ( <60cm) ,含石量高 (粒径大于 1mm石砾达 45%~50 %) ,土壤偏实 (容重为 1 2 0~ 1 34g·cm-3 ) ,土壤养分总贮量低 ,养分不平衡 ,氮多磷少 ,尤其是 2 0~ 40cm土层有效磷严重缺乏。以上因子综合影响毛竹的生长。表 4参 9  相似文献   

12.
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林的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了解毛竹林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水文生态效应,对广州流溪河流域毛竹人工林进行大气降水、林内透雨、竹秆茎流、林下枯落物持水能力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林外总降水量为267.4mm时,林冠截留量为67.6mm,林冠截留率为25.3%,秆茎流量为18.1mm,茎流率为6.8%,林内透雨量占总降水量的68.0%。林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1.406mm,平均最大持水率为212.6%,林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相关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林下0~20cm层土壤饱和蓄水量为122.1m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与时间也呈幂函数关系。图3表2参15  相似文献   

13.
对福建三明14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试验标准地节肢动物群落及林分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典型相关性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竹眉径与竹冠层节肢动物类群均匀度呈正相关,旧竹眉径与林下层节肢动物类群个体数呈正相关;较高的坡度有利于害螨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和林下植被盖度有利于蠕须盾蚧Kuwanaspis vermiformis种群的发生;较高的坡度、旧竹株高、立竹密度和低海拔有利于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ae种群的发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毛竹叶部害虫控制的林分因子调节措施。表8参12  相似文献   

14.
川南毛竹林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船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t·hm^-2: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素供应总体上良好,但要获得高产,氮肥的补充也是必需的。毛竹林土壤的钾素供应位于缺乏和很缺乏范围,而土壤中的磷极度缺乏,因此,目前川南毛竹林地磷和钾肥施用是提高毛竹林产量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及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6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2 47倍和 1 89倍。有机肥对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影响。有机肥显著提高了毛竹林间和竹蔸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全有机肥和1 / 2有机肥林间土壤各类酶活性依次是对照区的 1 2 4倍、 1 72倍、 1 82倍、 1 55倍和 1 0 7倍、 1 40倍、 1 53倍、 1 2 1倍 ;竹蔸根区土壤各类酶活性分别是对照区的 1 75倍、 2 1 0倍、 2 42倍、 1 61倍和 1 46倍、 1 67倍、 1 92倍、 1 0 7倍。有机肥对毛竹土壤的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化肥可提高毛竹竹蔸根区脲酶和蛋白酶活性 ,但化肥对林间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无明显影  相似文献   

16.
杉木毛竹混交复层林生物量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本文对杉木(20年生)毛竹混交林各项经营模式林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杉木毛竹混交林,调整适宜杉木密度,不仅能提高杉木生长量也极有利于毛竹生长,其中在杉木近熟林时最适宜的杉木密度为870株/hm2左右,具有最大的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大1.43倍,并能提高光能和土壤营养空间利用.杉木毛竹复层混交林是我国南方各省区重要的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绿肥对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竹集约经营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得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措施,然而长期集约经营导致土壤质量特别是生物学性质下降。为了探索改善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的途径和措施,2007年开展了不同绿肥对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试验。布置了对照、白三叶、大绿豆、黑麦草及大绿豆黑麦草混播、龙爪稷等6个处理的为期7周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绿肥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大绿豆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而对照最低,二者分别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绿肥处理,其余几个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绿肥处理提高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AWCD),其中最好的是豆、麦混播和白三叶2个处理;大绿豆处理最差;豆、麦混播及白三叶与大绿豆及对照之间差异显著。豆、麦混播的土壤微生物Shannon 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处理。白三叶和豆、麦混播的土壤微生物McIntosh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通过AWCD、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3个参数比较发现,McIntosh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大绿豆、黑麦草混播及白三叶对改善土壤微生物特性效果最好。考虑到白三叶的耐阴性更好,建议毛竹林下种植白三叶来改善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