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在对山西省18个县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实地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省外出务工农民基本特征,采用修正后的Mincer模型,对影响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的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有无技能等因素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教育水平及本省范围内务工地点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太显著。因此,为了提高山西外出农民务工收入,必须采取培训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拓展就业空间、推进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0年陕西省180个返乡农民T的调查建立了Logit模型,对陕西地区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生活担忧度和外出务工收入变化对外出务工意愿有显著影响,性别、外出务工形式和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奉化市的实地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参保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打工年限越长、留在城市的意愿越强烈、对自身的安全保障越担心、对城镇养老保险越信任和对当地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越了解的农民工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的意愿越强烈,而年龄较大的农民工参与城镇养老保险的意愿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郑州市12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留城意愿表现出显著的代际差异,第2代农民工强于第1代农民工;收入水平与农民工留城意愿呈现正向相关关系,财富积累水平成为农民工留城的重要影响因素;家乡自然经济状况与打工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对农民工的留城形成"推—拉"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农村土地流转明确的方向和策略,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迅速发展,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仅占调研总体的53%.找到影响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对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对河北省11个地市2 280份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理解、认知与期望,将12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从而找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显著、紧密、一般3个层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1998~2012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利用动态广义矩(GMM)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财政分权、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特殊性,财政分权、人均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成正相关性。但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基于财政分权的双门槛效应,当财政分权水平较低时,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当财政分权高于一定水平时,社会保障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2实证分析了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对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会负向影响留守人员的农业劳动供给,随着外出务工率的提升,留守人员的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供给时间均会随之下降。2)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和留守女性的农业劳动供给也会相应减少。3)如果不考虑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则会低估外出务工对留守人员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被认为是解决中国“谁来种地”、提高中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希望,政府也在大力宣传、引导外出务工返乡农民投身农业并引领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本文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等理论,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粮食种植业职业农民的大样本数据,运用二元模型、双重稳健模型、匹配模型和多元定序模型等计量方法,分析了外出务工对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粮食种植业职业农民中,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占比为23.66%,合作社负责人占比为24.59%。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合作社负责人的占比为34.65%,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中合作社负责人的占比为21.47%,两者相差约13个百分点。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相比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概率要显著高出约6个百分点,即调查样本中外出务工返乡农民要比其他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概率高出近1/4,这证实了外出务工对农民成为合作社负责人的正向促进作用。外出务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农业生产投入和政府政策支持三个方面促使返乡农民工更可能成为合作社负责人。因此,在当前农业转型阶段,政府一方面应鼓励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青年农民外出就业,通过务工积累个人资本;另一方面,应大力吸引并帮助优秀的返乡农民工投身农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挥他们更多的引领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明明  李光明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5022-5027
从“推拉理论”出发,运用605份少数民族农民工调查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探究农村推力、城市拉力以及个人特征和制度障碍控制变量对少数民族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劳动力务工意识逐步觉醒,非农就业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显著提高.城乡收入差异、城镇丰富的医疗、文化娱乐资源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是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的歧视行为、清真饮食和宗教信仰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吾尔族农民的外出务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该文基于203位江西籍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务工地特征、工作特征4大类13个方面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其在务工地购房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离差、性格类型、家庭土地流转意愿、务工地企业管理水平、务工地文化环境、务工地有亲朋好友、工作满意度8个变量通过显著性检验;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农民工的家庭外出务工率、务工地的交通状况和企业信誉这5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当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的新移民,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社会比较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和社会阶层理论,以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和石家庄4个城市的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公平感和安全感对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间生活满意的中介效应和经济收入的调节效应,探讨其整个过程的心理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在公平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生活满意在安全感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经济收入负向调节公平感和安全感与生活满意的关系,即经济收入越高,上述关系越弱。可见,公平感和安全感会影响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其影响多是通过心理评价活动来间接产生的。因此,政府应着重关注社会公平和安全体系的建设,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关注其心理健康,使之以一个积极的心态融入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农业进城务工,其收入分布随之也发生了变化,这将对我国的粮食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利用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和北京6省(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收入组农民工食物消费的收入弹性,探讨收入分布格局变化对农民工食物消费支出的影响,揭示农民工的食物消费特点。结果表明,收入分布格局不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会显著增加;仅低收入农民工或仅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也会增加,但增幅较小;中等收入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提高时,食物消费支出和各类食物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此外,将各类食物折算成粮食后发现,农民工的人均粮食消费量既高于农村居民,也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时,既要考虑农民工与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差异,也要充分考虑农民工收入分布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3 167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农民工社会网络、定居意愿对其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等城市心理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与城市认同和身份认同水平显著正向相关,城市认同对身份认同起到间接影响;定居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城市心理融入水平,同时定居意愿与社会网络存在交互影响。在独居和半迁移模式中,初级社会网络、次级社会网络和社会网络强度都显著正向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而对于全家迁移的农民工来说,社会网络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身份认同和城市认同水平,表明全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关系具有部分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5.
2亿多名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我国城镇化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项有序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男性、20-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较低,建筑装潢业、批发贸易零售业和制造业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高于其他行业,私营和个体性质单位就业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则显著低于其他所有制单位,参加单位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较高。就业稳定性在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三个方面存在着显著性的类别差异,并且年龄、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就业稳定性类别差异的影响较强,而职业技能水平因素仅产生较弱的影响。因此,建议从改善人力资本特征和就业特征着手适当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农民工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并研究农民工个人特征、社会资本、工作状况对于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统计分析2 314份农民工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影响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变量、工作状况变量,个人特征变得不显著;2)在社会资本方面,家庭型社会资本重要性降低,生活型和工作型社会资本的重要性升高;3)在工作状况因素方面,农民工重视工作状况的劳动强度、福利水平和保障状况,而同时对工资的重视程度降低;4)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在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方面存在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工作型社会资本。工作状况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工资比较重要;而老一代农民工认为养老保险比较重要。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符号互动视角,讨论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探讨了市民化路径选择。农民工的市民化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农民工提高城市适应能力,构建新的符号体系,正确解读城市文化符号,并主动增加与城市居民的交往频度与深度,扩大自身社会支持网络;另一方面,需要城市居民的包容和接纳,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此外,政府应开展“去标签化”行动,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的市民化角色转变,助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以Holton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为基础,确定影响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并设计调查量表开展实证调研。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广东农民工技能培训的8个关键因素,运用通径分析得到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以及影响因素之间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为改善与提高广东农民工技能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有效培育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资本因互联网的嵌入已分化为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这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可能不同。基于互联网嵌入视角,利用西安市406个农民工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现实社会资本和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较为强烈;现实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具有直接负向影响、间接正向影响;虚拟社会资本可以转化为现实社会资本;虚拟社会资本正在逐步取代部分现实社会资本成为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重要推力;互联网嵌入对于现实社会资本具有直接负向影响,对虚拟社会资本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据此,提出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组织发展,增加现实社会资本的累积;建立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互联网信息审核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收入分配模型导出的计量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3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及其宏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使用谱分析方法,估计并比较农民收入增长与GDP及各产业增长的波动周期。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贡献,但第三产业增长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显著。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与GDP及非农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农民收入增长波动的副周期则与农业产业增长波动的主周期一致。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稳定农民收入,一方面需稳定农民的农业收入,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民进入第三产业就业以获得增收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