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炭疽菌初期侵染过程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在侵染草莓叶片过程中病原菌的侵染致病过程,为防控草莓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草莓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菌株LC0220-7GFP的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离体健康草莓叶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侵染过程及侵染结构.[结果]接种6~9 h为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高峰期,接种9 h约90.00%的分生孢子已萌发;接种12~24 h为侵染结构形成高峰期,接种24 h约70.00%的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并形成侵染钉开始侵染草莓叶片表皮细胞,有少量的菌丝开始直接侵染叶片表皮细胞,同时在寄主上表皮上有少量的附着枝形成;接种48 h为菌丝形成高峰期,菌丝大量形成并沿着表皮细胞延伸成网络状,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296 h为分生孢子盘形成高峰期;接种96~120 h为产孢高峰期,接种96 h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大部分病原菌完成一个侵染循环;接种144 h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结论]草莓炭疽菌通过产生附着胞侵入或直接侵入草莓叶片表皮细胞,使草莓叶片发病,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  相似文献   

2.
芒果炭疽菌致病力室内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立我国芒果炭疽菌室内致病力快速、稳定的测定方法,以芒果炭疽菌为供试菌株,以贵妃芒的离体枝条、叶片和果实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方法造成伤口后接种芒果炭疽病菌,在25℃条件下培养5d后观测各处理的发病程度。结果表明:枝条接种,经烫打和打孔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其余7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其差异性达显著水平;叶片正、反面烫伤、10针刺伤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3针、6针和割伤3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差异显著;果实接种,经烫打、烫伤、打孔、10针刺伤处理的病斑长度显著大于3针、6针、环割3种处理的病斑长度,差异显著。从试验材料的选取、试验操作的难易度与稳定性及病斑的大小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以直径为5mm菌饼接种在10针刺伤的古铜叶反面,在相对湿度100%、室温25℃条件下培养5d后的病斑直径可以作为评价病原菌致病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类甜蛋白(TLP)家族基因在植物抵御逆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茶树TLP家族基因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通过qRT-PCR检测了其在炭疽菌侵染和高温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从茶树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1个TLP基因,命名为CsTLP1~CsTLP3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1个TLP基因分成10个类群,其中,类群5中的成员最多,且集中在13、14号染色体上.结合基因的表达特征可知,类群5和类群6中的较多成员在逆境胁迫下呈现差异表达.qRT-PCR验证表明:在炭疽菌侵染胁迫下,CsTLP20、CsTLP21、CsTLP23、CsTLP27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显著上调;在高温干旱胁迫下,10个TLP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sTLP20、CsTLP21、CsTLP22、CsTLP23、CsTLP28的表达量显著上调,CsTLP7、CsTLP16、CsTLP27的表达量显著下调,CsTLP15、CsTLP26的表达量在部分时间点显著上调.综合来看,CsTLP20、CsTLP21、CsTLP23的表达量在炭疽菌侵染和高温干旱胁迫下均显著上调,表明它们是TLP家族...  相似文献   

4.
茶树炭疽菌的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并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茶树上分离的炭疽病菌的β-Tub2、ITS、GDPH和ACT 4段基因序列,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纯培养、分生孢子、附着孢等形态特征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株供试病原菌分离物均为Gloeosporium cingulata f.sp.camelliae,为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它们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都相似.致病力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均对茶树叶片致病,但其中一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其余菌株,且致病力强的菌株与其余菌株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菌剂对荔枝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抑菌效果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w=10%的苯醚甲环唑、w=40%的氟硅唑、w=40%的腈菌唑和w=45%的咪鲜胺4种杀菌剂对编号为4—1—1和1—1的胶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好,其EC50分别为1.6077mg·L-1和1.6140mg·L-1;腈菌唑对4—1—1和1—1的抑菌效果均最差,其EC50分别为9.4059mg·L-1和10.5950mg·L-1。苯醚甲环唑对这2个菌株的抑菌效果分别是腈菌唑的5.9倍和6.6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压力室加压,模拟田间裂果的条件观察转红期的红皮糯荔枝的裂果过程发现:果皮开裂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裂果的发生开始于中果皮的海绵状组织,细胞逐渐变形,受到破坏,网络模糊,内果皮拉为薄,最后中外果皮的细胞分离,内果皮细胞断裂形成裂果。荔枝中果皮海绵状组织是裂果的最敏感部位。  相似文献   

7.
荔枝果皮组织结构及细胞分裂与裂果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准枝(抗裂)、红皮糯(较易裂)和白皮糯(极易型)3种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果实为试材进行研究。发现荔枝果皮细胞鲺抗裂程度有关,其中在果皮细胞形状、细胞大小、海绵状组织差别最显著最抗淮枝果皮细胞大小均匀、内果皮细胞轮郭清晰、海棉状组织网络清晰整齐空隙较小,红皮糯细胞分裂停止比白此糯晚,因而形成的果皮较大。果皮大有助于缓解假种皮生长对果皮造成的压力,减少裂果的发生。细胞分裂停止较早的淮枝裂果少的原因可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柱花草在生理生化层面对胶孢炭疽菌侵染的响应,以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为材料,分析接种炭疽菌96 h后对柱花草叶片抗氧化系统、6种矿质元素和16种游离氨基酸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炭疽菌后,柱花草叶片的磷、钾、钙、铁、钠浓度显著提高,同时,也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露时条件下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病菌孢子囊的萌发和侵染动态,并以此为变量构建数学模型,以期为病害精准预测预报及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人工控温、控湿条件下,研究温度(15~30℃)和露时(2~24 h)对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和侵染的影响;选用韦布尔模型的修正式,在SAS软件中拟合得到准确度较好的孢子囊萌发和发病严重度模型,进而绘制其对应的等高线风险预测图。【结果】温度、露时及其交互作用可显著影响荔枝霜疫霉孢子囊的萌发及寄主发病的严重度。荔枝霜疫霉孢子囊萌发率和寄主发病严重度随着露时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在温度为25℃时,所有露时处理条件下的孢子囊萌发率达到最高;露时相同的条件下,当温度为25℃时,孢子囊侵染荔枝果实发病严重度最强。当温度为22~30℃、露时为3~24 h时,叶片的病害严重度超过0.2;孢子囊侵染果实发病迅速且严重,当温度为15~30℃、露时约2~3 h时,果实发病的严重度高于0.6。荔枝霜疫霉侵染叶片和果实发病严重度模型分别为f(t,θ)={1-exp[-(0.194 3×t)2]}/cosh[(θ-27.769 6)×0.927 7/2]和f(t,θ)={1-exp[-(0.469 3×t)2]}/cosh[(θ-24.556)×0.170 9/2]。【结论】荔枝霜疫病发生依赖于温度和露时,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指导生产上防治该病害的施药时间和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荔枝多酚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溶剂浸提法提取荔枝果皮中的总多酚,采用常规植物病理学手段研究荔枝多酚质量浓度对荔枝霜疫霉菌落形态、生物量、孢子囊萌发方式、游动孢子萌发及卵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荔枝多酚质量浓度为150~300μg·mL~(-1)时,荔枝霜疫霉菌落致密,菌丝生长量和产孢量显著减少,孢子囊以释放游动孢子的方式萌发;培养基中荔枝多酚为100~300μg·mL~(-1)时,可显著促进游动孢子的萌发,抑制孢子囊的萌发;在无荔枝多酚的PDA培养基上荔枝霜疫霉不易产生卵孢子,当培养基中荔枝多酚质量浓度达到100μg·mL~(-1)时,荔枝霜疫霉产生卵孢子为10.8 mm~(-2)。【结论】荔枝多酚类物质参与荔枝霜疫霉生长发育的调控,抑制霜疫霉生长和产生孢子囊,具有开发新型安全性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三月红和白糖罂荔枝果皮着色动态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不同步的原因,以三月红和白糖罂荔枝果实为试材进行果皮着色动态差异的比较研究。果皮a值观测结果表明三月红荔枝果皮迅速转红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3d内,而白糖罂荔枝果皮迅速转红发生在果皮全红前7d内;果皮h值观测结果表明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0d内,而白糖罂荔枝果皮迅速转红主要发生在果皮全红前11d内;三月红荔枝果肉的糖酸比在4月22日达到最大值;白糖罂荔枝果肉的糖酸比在5月16日达到并此后维持最大值;可见,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发育是不同步的,前者晚约6d,主要原因是三月红荔枝果肉糖酸比最高时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较低;而白糖罂荔枝果皮着色与果肉变甜发育是同步的。2个荔枝品种果皮在着色过程中果皮花色素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果皮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品种果皮a和h值分别与果皮花色苷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和负相关关系;三月红荔枝果皮全红时的果肉可滴定酸含量升高导致果肉风味变酸。  相似文献   

12.
不同荔枝品种对氟污染敏感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同一点不同荔枝品种的叶片含氟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叶片对氟的吸收能力不同,表现的受害症状有所不同;且花粉耐氟能力亦有差异,糯米糍对大气氟污染最为敏感,桂味次之,而淮枝,三月红较为耐氟。  相似文献   

13.
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细胞结构变化及细胞程序化死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系统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CD)现象,用烟草花叶病毒(TMV)接种番茄叶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到茎尖顶端细胞出现:PCD特征:线粒体嵴数目减少直至双层膜破毁、前质体基粒扭曲变形、细胞核畸形、核染色质浓缩并边缘化、细胞质和液泡中出现大量环状片层及酚类物质、多泡体出现、细胞壁膨胀扭曲、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粒和基质片层结构破坏。试验表明:TMV侵染番茄引起的系统反应过程中有:PCD发生;茎尖细胞发生的PCD现象类似于动物细胞中细胞质的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草莓炭疽病潜伏侵染条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离体条件下通过调控室内温湿度对草莓炭疽病的发病情况及侵染特性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湿度组合处理25℃/85%、20℃/80%、15℃/80%、10℃/80%、15℃/75%、10℃/75%在接种7天后均能发病,处理10℃/70%接种后28天才轻微发病。侵染特性差异性研究表明,处理25℃/85%,接种6 h,25%的分生孢子开始萌发;接种12 h,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16%,接种48 h,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接种7天,叶片组织细孢大量腐烂崩解,病指为39.07。处理10℃/70%,接种1天,2.88%分生孢子开始萌发;直至接种24天,分生孢子萌发率达到100%,附着孢开始形成,形成率为8.83%;接种28天,叶片开始出现零星病斑,病指仅为1.85;接种42天,叶片组织大面积腐烂,形成典型的炭疽病斑。得出处理10℃/70%接近该病害发病的底线温湿度条件,此条件下的潜伏期能够达到28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处理对采后荔枝果皮水分变化及果皮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HgC12能够抑制果皮圆片失水,以0.2 mmol/L作用最显著.50μmol/L Forskolin对果皮失水起促进作用,其它处理无显著影响.0.2mmol/L HgCl2和果实套袋都能抑制果实失重,减缓果皮含水量下降,且能延缓果皮褐变进程.讨论HgC12抑制果皮失水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荔枝果皮褐变与果实水分,呼吸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17.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橡胶炭疽病危害日趋严重,为了解病原菌耐药性差异,采用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了云南省橡胶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acutatum)对咪鲜胺、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溴菌腈、百菌清和代森锰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胶孢炭疽菌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0 9 μg/mL,0.050 5 μg/mL和0.404 3 μg/mL;尖孢炭疽菌同样对咪鲜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0290 μg/mL,0.194 6 μg/mL and 3.8347 μg/mL,但要显著低于胶孢炭疽菌的敏感性;两种炭疽菌均对代森锰锌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荔枝采收后不耐贮藏,容易变褐腐烂,其主要原因,一个是生理方面,包括酶促褐变、呼吸代谢、失水等;另一个原因是病原菌的侵染。植物受病原菌侵染时最快速的反应之一是瞬时活性氧大量产生和积累(主要是超氧阴离子O2-和H2O2),这种现象称为氧化跃变,是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重要策略之一。活性氧一方面有积极抗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对植物造成伤害。霜疫病是目前荔枝的主要病害,在荔枝生长期间和贮运期间均可严重发生。荔枝采收后在常温(28℃)下2~3d后开始表现霜疫病症状。为了明确霜疫病菌的致病机理和对荔枝采后生理变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测定了受霜疫病菌侵染后荔枝果皮氧化、过氧化作用以及与酚类代谢有关的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Sanyuehong’)果皮为材料,探讨果皮K,Ca和Mg含量动态变化与着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皮着色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和h值呈显著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和a值呈显著上升趋势;全K和水溶性K含量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全Ca和水溶性Mg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Mg含量在4月16日前总体上上升,水溶性Ca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果皮全K、全Ca、水溶性K和水溶性Mg等含量分别呈负、正、负和正相关一元指数函数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