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葡萄生产态势的基础上,对广西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进行了剖析,认为广西具有发展葡萄充足温光资源的自然优势,又有两收技术优势,还有贴近珠三角东南亚的市场优势,更有领导重视的优势,同时也存在高温多雨和果农种植经验不足等限制因素,提出统一技术标准、加强规划布局、加快技术推广、加强协会建设与加大科技投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是我国主要果树之一,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着避雨技术、打破休眠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葡萄种植已从传统产区北方逐渐扩展到南方。广东地区通过设施种植葡萄,有效克服了气候条件的短板,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该模式逐渐成为广东农业发展的新亮点。为了解广东葡萄设施栽培状况,从葡萄设施栽培的国内外现状、广东概况、模式、类型、品种、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和产量持续上升,栽培模式和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但仍存在品种结构单一、设施栽培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栽培设施不合理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重点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宜广东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葡萄新品种选育,提高设施栽培标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开发适合广东地区葡萄栽培的抗台风、避高温的避雨设施,注重品牌发展,实现三产融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推进葡萄生产由“数量型效益”向“质量型效益”转变,推动广东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气候类型独特,生态和生产环境优越,具有发展多种特色果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和生产优势,并形成了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喀什色买提杏、莎车巴旦木、和田石榴、叶城薄皮核桃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的名、优、特果品,表现出十分鲜明的新疆地方特色,这些特色果品具备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巨大潜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全南县地处我省南部山区,毗邻广东,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平均海拔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种植蔬菜等农作物。1993年,全南县瞄准广东市场夏秋季节蔬菜供应青黄不接的“空档”,提出了利用本县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广东市场,发展高山蔬菜”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蔬菜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全县19个乡(镇)场113个行政村,涌现出了10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30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由1993年的不足5000亩发展到现在的9万亩。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地区,年降雨量丰沛,日照充足,紫外线辐射强,具有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高湿的气候特点。多年来葡萄病害特别是霜霉病是欧亚葡萄品种在云南省露地栽培的限制因子。经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大栽培者的积极探索,已成功生产出具有地域气候特点的优良商品葡萄,在市场上很受消费者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把云南省从一个葡萄进口省逐渐发展成为纯出口省份,2007年葡萄出口已达464万美元(海关统计)。但是随着红地球葡萄栽培面积的扩大,种植区域的增加,葡萄日灼病、果穗褐枯病、果实不能按时成熟等新问题也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6.
云南干热区葡萄生产中的限制因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干热河谷区具有丰富的光热资源,是生产优质葡萄的理想产区。但随着葡萄产业迅猛发展,暴露出气候规律异常、极端天气频发、劳动力匮乏、栽培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和果园管理水平差等问题,严重影响葡萄产业健康发展。针对上述情况,作者系统调查了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生产中的限制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云南葡萄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海盐县葡萄从二十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种,历经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到5590亩,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更好地利用和开发我县的葡萄产业优势,推进区域性规模发展,笔者开展了对葡萄生产、销售,市场等各方面的调查,分析我县发展葡萄的现状和问题,探寻发展葡萄的优势和机遇,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葡萄多抗砧木的选择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抗性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对我国葡萄生产具有许多潜在的优势。选择适宜的葡萄砧木,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病虫害种类、砧穗嫁接亲和性、砧木和接穗的品种特性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充分发挥砧木品种的优良特性,抵御不良栽培环境条件的影响,保障葡萄嫁接栽培生产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南县地处我省南部山区,毗邻广东,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平均海拔高,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十分适宜种植蔬菜等农作物。 1993年,全南县瞄准广东市场夏秋季节蔬菜供应青黄不接的“空档”,提出了利用本县山区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优势和区位优势,“面向广东市场,发展高山蔬菜”的经济发展战略。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蔬菜产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全县 19个乡 (镇 )场 113个行政村,涌现出了 10个蔬菜生产重点乡镇, 30个蔬菜生产专业村,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由 1993年的不足 5000亩发展到现在的 9万亩。 2000年全县高…  相似文献   

10.
玉溪市葡萄栽培气候条件分析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葡萄生产在玉溪市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除了市场原因外,缺乏一套适应玉溪气候条件的葡萄种植技术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玉溪市葡萄种植气候条件进行客观分析,表明玉溪市太阳总辐射量、平均气温、无霜期、光热系数等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葡萄种植,但也存在日照时数稍显不足、年降雨量过多、相对湿度偏大、极端气候频发等不利因素,最后提出玉溪市葡萄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宿迁市葡萄产业的调研,介绍了宿迁市葡萄产业的区域特点、发展历史、发展规模、经营模式及生产技术特点,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趋势及宿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宿迁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宿迁葡萄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发展协会和龙头企业作用,聚集种植户、科研单位、销售经纪人等葡萄产业链条的各主体节点优势,建立品牌战略体系,加强标准化生产,走质量效益型方向,生产"优质、绿色、健康"的精优果品,打造名牌产品,提高品牌优势和市场价值,另抓住机遇,利用区域和技术基础优势,恢复发展葡萄酒产业。  相似文献   

12.
元谋县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使鲜食葡萄成为了全国最早熟的地方。阐述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依托市场,科学规划;强化培训,搞好服务;重点扶持,加大投入;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葡萄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农产品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外销市场等对策措施,为元谋县葡萄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北京市通州区地理概况、栽培现状、生态条件、葡萄品种的物候期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适宜栽培的葡萄品种、栽培技术和发展葡萄生产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对进一步充分利用通州地区的生态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葡萄品种的生产优势,提高葡萄和葡萄酒品质,加强市场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提升敦煌葡萄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分析敦煌葡萄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针对其制约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加强控产提质增效和标准化生产工作;大力发展葡萄旅游观光业;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提出了提升敦煌市葡萄产业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伊犁种植鲜食、酿酒葡萄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气候资源与国内外著名葡萄产区气候等生态因子对比分析表明,影响伊犁鲜食、酿酒葡萄发展的气候因子有温度、光照、降水量、日较差等。伊犁葡萄果实成熟期8、9月份有效积温1992.9℃,水热系数K值0.2-0.4,K<1.5,日光能系数IH值6.9,IH>4.5,气候条件指标接近或超过国内外优质葡萄产区,具备生产优质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所需的气候条件,属优质葡萄产区。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营养丰富,是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广东利用丰富的冬闲田资源和冬季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产业效益。目前,广东马铃薯产业需突破种薯脱毒、繁育、供应等方面的瓶颈限制,借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契机,发掘马铃薯产业更大市场潜力,提高种植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推动全省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农技站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自身优势,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积极引进、试验、示范葡萄良种及配套种植技术,在该镇及周边乡镇形成了2万多亩连片种植的巨峰葡萄生产基地,年产值近亿元,葡萄生产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赛岐镇农技站引进巨峰葡萄后就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全方位引进国内外优质高效的肥料、农药、微肥、激素,进行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咨询活动,推广了葡萄黑痘病、炭疽病防治等新技术;农技站还采取所有干部挂片、包村、帮户、建立示范点的办法,让农民学到技术,掌握技术。葡萄收获后,农技站积极开拓闽南、广东市场,并在象环、青江、苏阳等几个葡萄生产大村组织营销网络,形成产业链。  相似文献   

18.
平湖市葡萄生产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平湖葡萄生产现状,从区位优势、适生优势、效益优势、品牌优势等方面分析平湖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平湖葡萄产业发展关键是培育主导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优势,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博爱县孝敬镇是有名的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2005年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在这里挂牌成立。经过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资料购进、统一包装销售,葡萄销路打入了广东、湖北、安徽等地市场,还与家乐福、丹尼斯等国际连锁巨头达成合作意向。2008年9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对于合作社这种经营模式给予了肯定和称赞。日前,本刊记者孙晓明就合作社的发展实践采访了海林葡萄合作社理事长马海林。  相似文献   

20.
葡萄具有适应性强、早果丰产、花芽超节位分化和一年多次结果等习性。本文详细归纳了葡萄一年两收的生理生化基础,及温度、修剪、药剂、栽培管理措施等在葡萄二次果生产上的作用,以及二次果生产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指出花芽分化是葡萄二次结果的基础,掌握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和诱导花芽分化萌发的方式与节位,对发展葡萄二次结果技术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该技术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种植者的技术运用还不够成熟,且对气候条件、品种特性要求较高,造成在实际生产中发展缓慢。针对生产研究现状,笔者建议应结合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等深入研究葡萄二次结果的生理生化机理机制,加快引进或选育更多花芽分化好、品质优良的葡萄品种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对于试验成功的葡萄品种和对应栽培管理模式要先小面积应用、技术掌握成熟后再大规模生产,重视示范推广作用、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以期为葡萄二次果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