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0 毫秒
1.
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目标和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出河南省2012年森林碳汇总量将达到42235.19万t,与2006年底的碳汇量15721.07万t相比,碳汇的增加潜力为26514.12万t,2006年底森林全部碳汇量的168.65%。巨大的碳汇量潜力为河南省实施森林碳汇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森林碳汇价值核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更好地评估我国森林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促进碳汇市场的发展,采用国民经济 核算(SNA)的方法,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对2003—2008 年的森林碳汇进行了核算研究。结果表明, 2003—2008 年,我国森林碳储量、碳汇量是增加的,二者年均增长3.55% 左右。在价值核算上,2003 年我国森林碳 储量价值为7 291.85 亿元,2008 年为7 286.30 亿元,年均减少约0.015%。2003、2008 年森林碳汇价值量分别为 258.67 亿和258.51 亿元,年均减少0.034%,这主要是由于森林碳汇价格下降引起的。另外,2003 年我国森林碳汇 总产值约占林业总产值的4.41%,2008 年约占林业总产值的1郾79%。2003—2008 年,森林碳汇的eaGDP (environment adjusted GDP)增长速度为17.21%,超过了同期GDP 的平均增长速度(9.5%),但在此期间,森林碳存 量价值、流量价值均有所下降。研究也表明,我国森林碳汇对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GDP 的影响大约在0.1% ~ 0.2%之间,其经济潜力并不是十分巨大。研究建议,需要对森林碳汇市场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味地强调森林碳 汇的市场作用和空间并不利于解决森林生态、气候变化等问题,更不利于林业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气候减缓项目选择可贸易的碳库,利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了2008年和2011年橡胶林碳汇量,进而以2011年为基期,测算了2015年我国橡胶林的碳汇贸易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到2015年,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为248.61万t,占现有碳储量的10.62%,碳汇量年均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显示出我国橡胶林碳汇贸易潜力的后劲不足。最后提出了依靠内涵式增长途径来提升碳汇潜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凭借其低成本、易操作、潜力大等独特优势,在固碳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2003-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碳汇潜力展开系统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森林碳汇交易价格,评估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的潜在价值.根据测算,2011年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高达25.52亿t,表明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力较大.如果通过森林碳汇交易,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将非常可观.然而,单位蓄积量的下降成为制约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增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从内部潜力和外部市场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内蒙古林区森林碳汇发展的政策路径:一方面,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增加单位蓄积量;另一方面,推动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化,实现森林碳汇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为相关管理决策、生态治理和资源环境管理等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方法  利用1989—2018年间6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模型、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模型和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度分析。采用逐步回归和ARIMA模型分析森林碳汇影响因素和滞后性,并采用自回归和ADF检验等预测我国2019—2030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度,研究也对中国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耦合及长期变化特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结果  (1)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GDP和林产品进口额对森林碳储量有显著影响,林业产业总产值、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林产品出口额对森林碳汇量有显著影响,其中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对二者的影响都最大。(2)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等因素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作用滞后性为2年,对森林碳汇量的影响滞后性为1年。在森林碳汇投资时,应提前做好部署,并做好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时间优化。(3)1992—2018年,我国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中间虽有所波动,但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24%,耦合协调程度由1992年的“严重失调”,上升到2018年的“优质协调”;1993—2018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度协调度年均增长9.63%,稍快于森林碳储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增长速度。协调等级也由1993年的2级上升到2018年的10级。(4)预测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储量、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都是增加的,二者的耦合协调度D值均接近于1,协调等级也长期为10,耦合协调程度也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  结论  森林具有社会、经济和生态多重效益,森林碳汇仅仅是一种效益产出,开展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长期耦合分析是多重效益分析的一个关键。研究分析认为我国森林碳汇的溢出效应、协同进化效应明显,1992—2018年森林碳汇与林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耦合协调度是逐步上升的。预测分析也表明,2019—2030年,森林碳汇量与林业经济长期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将长期保持在“优质协调”水平上。因此,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并维持目前的森林资源增加态势,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陈井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423-9424
为了给森林碳汇树种选择和森林碳汇市场交易提供参考,该研究以江西省井冈山市厦坪林场为例,采用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13年森林资源补充调查数据进行碳汇量估算.结果表明,井冈山市厦坪林场森林碳汇量为59 927.300 1 t.  相似文献   

7.
碳汇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土壤和湿地等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它们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研究主要介绍了碳汇的途径、碳汇估算方法、影响碳汇潜力的因素和基于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最后从发展碳汇农业、固碳潜力及速率研究、多学科多技术相结合研究碳汇、研究减少碳排放的措施、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研究和碳汇贸易市场的建立6个方面对碳汇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区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学理分析与现实阐述,提出天保工程区适合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类型。依据已颁布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以及国际上已经推行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要求,推导构建了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潜力的估算模型,并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对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天保工程区既可以开发碳汇造林项目和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还可以开发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和减少毁林碳汇项目。不同类型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潜力不同。以黑龙江森工天保工程区为例,天然次生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295.25万hm2,开发潜力最大;人工林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86.9万hm2; 2014年以来可开发的减少毁林碳汇项目年均潜力为316.6万m3;碳汇造林项目可开发的林地面积为17.7万hm2,开发潜力最小。基于此,提出将天保工程区人工干扰程度为中高级的天然次生林正式纳入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允许范畴、尽快出台减少毁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汲取典型国家建设经验以加快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焦树林  艾其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02-17404,17407
[目的]对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进行分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碳汇潜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0~2006年红枫湖流域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林区内主要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桃(Amygdalus persica)、李(Prunus salicina)、杏(Armeniaca vulgar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楸树(Catalpa bungei)7种林木的碳汇量及碳汇效应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红枫湖流域2015年的森林碳汇总量。[结果]2000~2006年,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的中、幼龄林生物蓄积量和碳汇量有上升的趋势,2006年达到1.05×107kg,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潜力。在所研究的7种树种中,杉木是研究区内碳汇功能强的树种,预测到2015年,其单位面积碳汇量可以达到106.51t(C)/hm2,其次为柳杉,单位面积碳汇量为99.42t(C)/hm2,杏的碳汇功能最弱,单位面积碳汇量为13.03t(C)/hm2;7种树种的森林碳汇总量为2.35×107kg,平均单位面积碳汇量为26.17t(C)/hm2;按305.0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7.17×106元的经济效益,按254.1元/t(C)的价格计算,可产生5.91×106元的经济效益。[结论]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碳汇效应的经济效益巨大,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进行分析,为贵州省退耕还林的碳汇潜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0~2006年红枫湖流域内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对林区内主要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桃(Amygdalus persica)、李(Prunus salicina)、杏(Armeniaca vulgaris)、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和楸树(Catalpa bungei)7种林木的碳汇量及碳汇效应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红枫湖流域2015年的森林碳汇总量。[结果]2000~2006年,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的中、幼龄林生物蓄积量和碳汇量有上升的趋势,2006年达到1.05×107kg,将发挥越来越大的固碳潜力。在所研究的7种树种中,杉木是研究区内碳汇功能强的树种,预测到2015年,其单位面积碳汇量可以达到106.51t/hm2,其次为柳杉,单位面积碳汇量为99.42t/hm2,杏的碳汇功能最弱,单位面积碳汇量为13.03t/hm2;7种树种的森林碳汇总量为2.35×107kg,平均单位面积碳汇量为26.17t/hm2(c);按305.0元/t的价格计算,可产生7.17×106元的经济效益,按254.1元/t(c)的价格计算,可产生5.91×106元的经济效益。[结论]红枫湖流域退耕还林碳汇效应的经济效益巨大,具有较大的增值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