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中甘11号’为试材,研究了盐胁迫下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对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POD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结果]100 mg/L赤霉素处理甘蓝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最高,株高、最大根长和根冠比等形态指标数值最大,分别为79%、96%、76.555、16.900 cm、13.788 cm、0.268;同时幼苗叶片中POD活性和SOD活性最高,分别为122.5 U/(g·min)和269.446 U/g,MDA含量最低,为0.289μmol/g。[结论]100 mg/L赤霉素处理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利于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施加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0、100、150 mg/L)NaCl 溶液模拟盐胁迫,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进行百香果种子浸种处理(50、100 mmol/L)和幼苗叶面喷施处理(25、50 mmol/L),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生理指标以及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分析外源赤霉素对盐胁迫下百香果的生理调控效应。【结果】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50 mmol/L 赤霉素浸种处理可以使百香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 20.4% 和 16.3%,促进百香果胚芽长度和胚根长度分别增加 7.9%和 20.5%,MDA 含量下降 10.8%,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5.5%、21.3% 和 28.5%。在 150 mg/L NaCl 胁迫下,叶面喷施 25 mmol/L 赤霉素后,百香果幼苗的叶片数量、株高、根长和地茎分别提高16.3%、20.3%、20.9% 和 19.4%,同时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 活性和 POD 活性分别提高 13.0%、26.2%、12.0% 和 9.3%。【结论】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可显著促进盐胁迫下百香果种子的萌发,对胚芽、胚根生长所受到的抑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叶面喷施赤霉素可明显缓解 100、150 mg/L 盐胁迫对百香果幼苗生长的影响,尤其是对 150 mg/L 盐胁迫处理幼苗的缓解效应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源大麻二酚(CBD)对重金属胁迫下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K326和白肋烟鄂烟1号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CBD (0、1、5、25 mg/L)对Cr (8 mg/L)和Cd(30 mg/L)胁迫下烟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无重金属胁迫时,施用CBD可轻微抑制K326种子的萌发,其发芽率最多降低2.78%,但能提高幼苗素质;施用25 mg/L CBD可显著提高鄂烟1号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分别显著提高5.79%和47.32%。重金属胁迫下,施用5和25 mg/L CBD分别对Cr胁迫下K326和鄂烟1号种子萌发的缓解效果最佳,K326和鄂烟1号的种子活力指数分别比单独Cr处理显著提高49.18%和30.87%,死亡率分别下降67.73%和76.04%。5 mg/L CBD对Cd胁迫的缓解效果最好,烟草种子发芽指数和干质量分别比单独Cd处理提高8.11%和79.24%(K326)、25.81%和82.15%(鄂烟1号)。【结论】CBD能有效缓解Cr和Cd胁迫对烟草种子萌发的不利影响,促进幼苗生长,但CBD的适宜质量浓度因重金属的种类、胁迫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子叶生理代谢的影响,为探索菜薹生长发育的耐铜锌范围提供参考。【方法】以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铜锌复合胁迫处理(Cu~(2+)和Zn~(2+)的8个复合浓度分别为0 mmol/L+0 mmol/L、0.20 mmol/L+0.17 mmol/L、0.40 mmol/L+0.34 mmol/L、0.80 mmol/L+0.68 mmol/L、1.20 mmol/L+1.02 mmol/L、1.60 mmol/L+1.36 mmol/L、2.00 mmol/L+1.70 mmol/L和2.40 mmol/L+2.04 mmol/L)对菜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指标的影响。菜薹子叶中的S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的含量均随铜锌复合胁迫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大,其值分别为30.76 U/(g·min)、327.81 U/(g·min)、11.24 nmol/g、15.46 mg/g、452.96μg/g;MDA含量、氧负离子产生速率(O2–)呈先减后增的趋势,以处理T4 (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的最小,其值分别为15.17 nmol/g和17.86 nmol/(g·min);POD活性和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发芽率、苗高、最长根长、单株鲜重和子叶光合色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均以处理T1(CK)的最大,其值分别为68.00%、1.64 cm、2.99 cm、18.32 mg、0.79 mg/g、0.20 mg/g、0.99 mg/g、0.19 mg/g。【结论】在受到铜锌复合胁迫时,菜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但同时菜薹对较低的铜锌复合胁迫(0.80 mmol/L Cu~(2+)+0.68 mmol/L Zn~(2+))表现出一定的耐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外源抗坏血酸对盐胁迫下商麦1619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P0.05)下降,各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0.15 g/L AsA处理的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的活性增幅分别为67.5%、70.6%、0.3%,小麦幼苗体内POD的活性是AsA0处理(0.05 g/L ASA)的1.18倍,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比单独盐胁迫下降低了61.5%。结果表明,添加外源AsA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外施适宜浓度的AsA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且0.15 g/L的AsA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抗坏血酸(AsA)浸种处理,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外源抗坏血酸对盐胁迫下商麦1619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NaCl胁迫下小麦幼苗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P<0.05)下降,各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0.15 g/L AsA处理的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的活性增幅分别为67.5%、70.6%、0.3%,小麦幼苗体内POD的活性是AsA0处理(0.05 g/L ASA)的1.18倍,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比单独盐胁迫下降低了61.5%。结果表明,添加外源AsA能显著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发芽率,外施适宜浓度的AsA能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且0.15 g/L的AsA缓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种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对不同种盐、旱胁迫油菜的耐受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三种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和甘露醇处理,研究其对三种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1)在盐和旱胁迫中,随着NaCl和甘露醇浓度的升高,其种子发芽率、根长和株高均呈下降趋势。NaCl (<150 mmol/L)和甘露醇(<200 mmol/L)时,三种芥菜型油菜种子发芽率跟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NaCl (≥200 mmol/L)和甘露醇(≥300 mmol/L)时,显著抑制了其种子萌发,CBJ004-34油菜保持了78%的发芽率。(2)NaCl (<150mmol/L) 和甘露醇(<100 mmol/L)时, Xinyou9 和CBJ004-34 油菜幼苗的根长跟对照没有显著差异;NaCl (<100 mmol/L)时,促进新油9号油菜幼苗根的伸长。【结论】 新油9号和CBJ004-34油菜种子的耐盐性和耐旱性好,该研究为选育油菜耐盐耐旱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砂种子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萌发行为。【方法】将2种中性盐(NaCl、Na2SO4)和2种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的物质的量比配制成pH分别为6.26,8.45,9.09,9.93和10.73的混合盐溶液,在每个pH下又设置盐浓度分别为50,100,200,300和400mmol/L,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pH=7.08),比较不同盐碱胁迫处理下红砂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1)红砂种子在蒸馏水和低盐浓度(50,100,200mmol/L)下萌发迅速而集中,在高盐浓度(300和400mmol/L)下萌发迟缓;在蒸馏水和50mmol/L盐溶液中,红砂种子均在第4天开始萌发,随着盐浓度增大红砂种子开始萌发的时间逐渐延迟。(2)红砂种子在蒸馏水中初始萌发率最高(92%);在pH为6.26~10.73时,50,100,200mmol/L盐碱胁迫对红砂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初始萌发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00,400mmol/L盐碱胁迫显著抑制红砂种子萌发。(3)盐浓度是影响红砂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pH值对红砂种子萌发的影响次之。(4)红砂种子在400mmol/L盐碱条件下可长时间(40d)保持萌发潜力,一旦抑制条件解除,短时间内(1~2d)即可恢复萌发。(5)红砂种子在蒸馏水中萌发形成的幼苗初生根长和胚轴长显著高于混合盐碱胁迫组;同一pH值下随着盐浓度逐渐增大或同一盐浓度下随着pH值逐渐增大,红砂幼苗初生根和胚轴受抑制程度均逐渐增大。【结论】混合盐碱胁迫对红砂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珍珠岩引发对盐胁迫下青椒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珍珠岩引发处理两种青椒(精细翠长、辣艳12号)种子,并设定3个Na Cl浓度(0、100、200 mmol/L)模拟盐胁迫,测定不同处理下辣椒种子的萌发指数和幼苗干鲜重、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3种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引发处理下辣椒种子的萌发指数和幼苗干重、鲜重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经过引发处理后的两种青椒幼苗的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青椒幼苗的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结论】珍珠岩引发能够提高两种辣椒种子的活力并增强青椒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猪血多肽在提高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的作用效果,分别采用浸种法和水培法研究了外源猪血多肽处理对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发芽特性、幼苗生长及其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蒸馏水)相比,盐胁迫下小白菜种子经0.5、1.0、2.0、4.0 g/L猪血多肽预处理发芽率分别提高14.6%、18.5%、22.9%、21.6%,其中2.0 g/L处理效果最好,10.0 g/L处理反而显著降低其发芽率;小白菜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芽高和胚根长在2.0 g/L猪血多肽浸种时也分别提高8.1%、7.9%、1.04倍、69.9%,相对盐害率显著降低50.04%。100 mmol/L NaCl胁迫下小白菜叶片MDA含量和离子渗漏率显著提高,而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猪血多肽可显著降低其MDA含量和离子渗漏率,并显著提高小白菜地上部鲜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其中2.0 g/L猪血多肽处理效果最佳。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猪血多肽处理不仅可以显著缓解盐胁迫对小白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小白菜幼苗的氧化损伤,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小白菜的耐盐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基质、不同生长促进剂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研究武夷四照花的扦插技术。结果表明:(1)1年生枝条的扦插生根率明显高于多年生枝条的生根率,可提高40%~50%;(2)8种扦插基质中蛭石效果最好,其次是黄沙;(3)不同生根促进剂对武夷四照花的扦插生根率影响差异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BT生根液,浓度100 mg·L-1,处理时间30 min,扦插生根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旨在建立一种可以应用于临床样本同时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多重PCR方法。根据NCBI上已收录的沙门菌hut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 kmt1基因和大肠埃希菌23SrRNA基因的全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条件,建立能够同时检测3种细菌混合感染的多重PCR诊断方法。特异性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从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以及3种细菌的混合物中扩增出3条大小分别为286 bp、457 bp和652 bp的特异性条带,其他对照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1.77×10 、1.99×10 、2.01×10  CFU/mL;人工模拟感染样本检测表明,该方法能从混合感染的病料中检测出3种病原菌。可见: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有效检测沙门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mcr-1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及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SBLs)共存和共转移的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菌株mcr-1,以及mcr-1阳性菌株中ESBLs基因类型;采用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分析了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耐药机制。结果显示:190株大肠杆菌的mcr-1检出率为36.84%,75.71% mcr-1阳性菌株中同时检出ESBLs基因,主要以blaTEM-1、blaCTX-M-55和blaCTX-M-14为优势基因;mcr-1阳性菌对氨曲南(ATM)、头孢噻肟(CTX)和多黏菌素E(COL)耐药率极显著高于mcr-1阴性菌(P<0.01);质粒转移率为47.14%,其中获得mcr-1ESBLs基因共转移的接合子表现出与供体菌相同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综上,在四川省食品动物源大肠杆菌中,mcr-1ESBLs基因共存现象广泛存在,且耐药基因易发生水平传播,对菌株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重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将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pYA3341中,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将重组质粒分别电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3770和X4550,获得重组疫苗菌株St-Eg95-Eg.ferritin,对重组菌的稳定性、生长状态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PCR和酶切鉴定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YA3341-Eg95-Eg.ferritin,Western blot检测Eg95-Eg.ferritin蛋白在重组菌中获得表达;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质粒可稳定存在,且不影响重组菌的生长状态,小鼠口服试验证实,重组菌安全无毒性。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细粒棘球蚴Eg95-Eg.ferritin融合蛋白的口服减毒鼠伤寒沙门菌活载体疫苗株,将为研究包虫病口服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兰州百合及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核型。【方法】利用染色体常规压片的方法,对兰州百合和有斑百合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兰州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2m+2sm+6st+14t,相对长度为6.35%~12.07%,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3.25%,染色体相对差异较大。有斑百合的核型公式为2n=2x=24=4m+12st+8t,相对长度为6.11%~12.90%,核型不对称系数为80.11%。【结论】兰州百合的核型类型属于3A型,有斑百合的核型类型为3B型,以有斑百合核型的进化较高,可见不同居群的百合间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田丽丽  马淼 《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1):125-129
采用海绵烧杯贴壁法,对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茎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50~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幼苗株高和根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叶和花序部位水浸提液的各个质量浓度范围(25~100 g/L)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强烈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叶和花序水浸提液为100 g/L时,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株高和根系发育的抑制作用达到100%;加拿大一枝黄花叶和花序的水浸提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研究结果显示引种新疆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对番茄的化感作用显著强于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菌糠提取液对不同食用菌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鲍菇是一种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药食两用型食用菌。随着杏鲍菇工厂的逐年增多,产生的菌糠也越来越多,菌糠如何再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杏鲍菇菌糠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猴头菇、白玉菇和白灵菇6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菌糠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供试食用菌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提液有利于猴头菇、白灵菇、姬菇和白玉菇菌丝的生长;醇提液有利于猴头菇和白玉菇菌丝生长;2种提取液均不利于杏鲍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Puroindoline基因(Pina和Pin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决定小麦加工品质,分离该基因的新等位变异有利于小麦籽粒硬度性状的改良。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DD PI603224)中分离到一个Pina新等位变异Pina-D1o。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区全长447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小麦族作物PinA蛋白所特有的WRWWKWWK色氨酸结构域和10个半胱氨酸所形成的5个二硫键结构。根据核苷酸序列构建的拓扑树,Pina-D1o与Pina-D1m、Pina-D1n相同,均由功能性等位变异Pina-D1a发生单基因突变而来,因而Pina-D1o有可能来源于Pina-D1a。可见,新等位变异类型PinaD1o的发现可以为小麦的籽粒硬度改良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