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研究对象,结合通过调研获取的政府部门数据、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系统地分析了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农民培训开展的基本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作为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南疆三地州片区是新疆贫困程度最深,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也是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片区扶贫的成效对我国是否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笔者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梳理了新疆自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扶贫历程,浅析了南疆三地州的扶贫开发成效,最后展望了未来,以期进一步丰富扶贫理论领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现实扶贫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多元化现象普遍,从多维视角分析贫困问题对科学制定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Sen的能力贫困理论,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构建农户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A-F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程度和各维度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度进行测算和分析,探讨致贫原因。结果表明,南疆三地州农户家庭不仅在收入维度存在贫困现象,在受教育程度、健康、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安全用水等指标上也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贫困状态。三个及以上维度存在剥夺的人口达到了89.1%,多维贫困程度达到了39.8%,多维贫困比收入贫困更为严重。虽然随着维度的增加,多维贫困覆盖率不断下降,但是贫困强度在逐渐加大;教育、收入和健康贫困对多维贫困的贡献分别达到了35.73%、19.37%和11.19%,是多维贫困产生的重要源头。未来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是大力投资教育,促进农牧民增收,加强医疗卫生保障事业的投入,改变并扭转贫困人口落后的思想观念,建立多维贫困精准瞄准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淑娴    轩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161-10163,10202
阐述了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6年样本数据,结合多维度贫困内涵,从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环境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教育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进行多维度评价,并从扶贫瞄准机制、产业融合、运用大数据三个方面对扶贫模式创新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绩效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各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绩效差异较大,空间上大体呈现东南部较好、边缘一般分布;各维度绩效差异较大,文化教育改善成效较好,经济发展层面成效一般。  相似文献   

7.
新疆南疆三地州是我国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度最深、自然环境最恶劣的且存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边远民族地F区,文章探讨了南疆三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必然性、介绍了三地州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分析异地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是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脱困的重要路径之一.武陵山片区作为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近些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持续刺激下,其农业发展相较于以前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生产规模偏小、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低等一系列问题,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并不相适应,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比较收益低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产业链务不完善等一系列困境.为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创造条件、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完善农业产业结构链、加大农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疆南疆四地州社会基础、保障工程、经济增长、生产动力和人文环境发展的多维度现实困境,从致贫和返贫困两方面构建致困理论机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新疆南疆四地州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产业、金融、电商扶贫等反贫困路径及对策建议,为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南疆三地州的城镇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和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加快南疆三地州城镇化发展的步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四川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程度深,精神贫困现象突出,实现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 富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四川革命老区在物质扶贫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精 神扶贫成为脱贫攻坚的一大难点,精神扶贫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精神动力,实现扶 贫“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的转变。针对四川革命老区群众精神贫困的现状,扶贫从扶“志” “智”“制”“职”等角度出发,提高贫困人口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老区红色文化自信,推动四川革命 老区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舒银燕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206-210
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中减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在扶贫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的内涵,强调扶贫覆盖面、减贫效果、配套政策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适用性、效果、政策、载体等4个评价准则及10个关键性问题,并据此提出10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主张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相似文献   

13.
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划分及减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12年最新确定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名单中涉及西南地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267个贫困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将西南地区贫困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揭示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高程、坡度、人均GDP、少数民族占比、距省府距离等因素的分级和聚类分析,划分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地域类型,针对各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减贫脱贫措施。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贫困乡村的分异表现为:地势较低,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区,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的密度相对较低;而地势较高、坡度变化较大的地区,贫困县的分布较为集中;少数民族比重较高、距省府较远的区域,贫困的发生率及贫困乡村分布越广泛;2)通过综合聚类分析,西南地区贫困乡村共划分成九类;3)针对九类贫困乡村的关键致贫因子提出相应减贫对策: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并延长产业链;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互动共进与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缩短贫困乡村与经济中心时间距离和经济距离,改善其通达状况。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下,脱贫攻坚是农业领域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关键工作。本文梳理了不同学者对扶贫工作新认识,扶贫开发理论研究,地方扶贫开发区域实践研究,解决扶贫问题的具体举措。研究发现,相关文献注重理论创新,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环境和个人特征等多方面对扶贫理论进行阐释,且大多研究都注重总结模式并加以推广,基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个人特征等因素的来借鉴选择不同的扶贫路径。此外,本文还基于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困境和制约因素,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要素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协同多方合作大格局、以及确保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全覆盖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主体精神贫困是阻碍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扶贫必先扶志,治贫必先治愚。大学 生参与精神扶贫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促进农民精神脱贫的催化剂,补齐贫困主体精神短板 的好方法,形成正确舆论导向的助推力;也是培养大学生责任与担当的具体举措,实现大学生价 值与理想的重要途径,链接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引导大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深入解读贫困内涵,透彻了解农村现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投身到精神扶贫的实战中,为精神 脱贫贡献青春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贫困农户面临脱贫机遇和陷入极端贫困风险时的生产经营投入决策,对改变贫困状态起到关键的作用。基于贫困地区农户的多期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二分变量Logit模型,分析贫困农户的生产投入决策对贫困状态转变的影响,探讨贫困农户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摆脱贫困的方式,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的动力寻找理论源泉。结果表明,按照官方贫困线,样本农户的贫困发生率由2006年的20.7%下降到2009年的7.3%,每年的脱贫率为63.2%-71.7%。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投入中,尽管对小商品经营活动的投入较少,但却得到较高的回报。那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当生产经营投入转向高风险、高回报的小商品经营活动,或提升生产经营投入的多元化水平时,脱贫的概率会显著提高。小商品经营活动中的投入增加1倍,其脱贫的概率大约会提高6%;生产经营投入由专业化转向完全的多元化,其脱贫的概率大约提高50%,但这些生产投入决策对那些处于极端贫困的农户却没有效果。研究表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贫困农户可以通过改变生产经营投入决策退出贫困状态。因此,建议政府应该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信用支持,鼓励和引导有一定基础的贫困农户进入高收益的生产经营领域,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同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障极端贫困人口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对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D乡扶贫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多因子方法得到“家庭背景”、“民族与自身发展”、“地理环境”、“健康与劳动力”四个重要贫困维度,并基于k-medios聚类识别得到5个差异贫困群体。并基于关联规则,得到不同扶贫手段在差异群体中效果关系。分析发现(1)不同群体扶贫效果存在显著差异;(2)各群体中,“家庭背景维度”、“健康与劳动力维度”对扶贫效果影响最大;(3)教育扶贫在“弱势”及“一般”状态贫困群体中没有收到好效果,但对少数民族群体效果显著。相关建议包括:(1)针对少数民族占优群体,推广“教育+产业”扶贫模式;(2)采取预防干预,防止“良势”群体向“弱势”群体转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CNKI 数据库,采用文献可视化工具和文献统计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5.2 软件的连接点强度、热点词突现及热点词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国内山区扶贫领域的研究状况,对 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予以述评;以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梳理了国内山 区扶贫研究的年发文量、高频次被引文献及作者。研究发现,对山区扶贫的研究最早出现于 1984 年,研究的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存在阶段性的低迷阶段和波浪式增长阶段。通过分析高频 次和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发现山区扶贫的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扶贫开发、扶贫攻坚”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贫困底数,提高帮扶精准度,利用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改进的Park瞄准数量缺口公式,以大小凉山彝区为例,本研究首先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接着对贫困农户"五个一批"帮扶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以社保和生活条件最为突出;2)家庭特征对多维贫困有重要影响,户主为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口越多,贫困剥夺愈加严重;3)与汉族地区不同的是,民族地区贫困更多表现为绝对贫困,盲目外出务工非但没有减轻贫困,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4)容易出政绩和进入门槛较低的帮扶措施做得相对较好,瞄准精度较高;5)整体上看,贫困帮扶中漏出问题比渗入问题更加严重。因此,接下来应有效衔接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的多维识别和精确帮扶,并重点解决好绝对贫困、脱贫能力不足、贫困渗入和漏出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减量利用、废弃物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五个维度构建生态脆弱贫困区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评价2005-2012年定西市七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的耦合度,并进一步指出障碍因素,为生态脆弱贫困县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建议。研究发现:1)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波动较大,绝大多数县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2)定西市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表现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与扶贫开发耦合度越高的特征;3)各县区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因素不同,水平较高县区障碍因素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而水平较低县区主要受制于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水平不足。总体来看,循环经济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扶贫开发,是生态脆弱贫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