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温度、食盐含量、Fe3+离子量对曲霉型豆豉类黑精发酵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增强,但在55℃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在盐分为10%时,豆豉发酵的褐变强度最大;在Fe3+添加量为0.10%时,曲霉型豆豉类黑精褐变强度最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盐分为8%、三价铁离子为0.2%的条件是产生类黑精的最佳发酵条件。[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豆豉发酵产曲霉型豆豉类黑精的发酵条件,为发酵过程中控制类黑精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腐烂食物中分离到1株乳酸高产菌株TD175,该菌株在含100 g/L葡萄糖的发酵培养基中,经72 h发酵,可产生78.56 g/L的乳酸.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TD175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的细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乳杆菌MR2菌株、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和戊糖乳杆菌(L. pentosus)的相似性最高,均达到99%.菌株TD175经过耐酸选育,得到的新菌株TD175-1发酵葡萄糖的乳酸产量提高了10.7%.菌株TD175-1能促进食物垃圾的乳酸发酵,厌氧发酵48 h,产生29.65 g/L的乳酸,比不接种的自然发酵高34.3%.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能高产AMP脱氨酶的野生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发酵条件优化.[方法]通过大豆的自然发酵制备豆豉曲,并分别以PDA、MRS和YPD 3种培养基进行豆豉曲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将获得的分离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并检测发酵液的AMP脱氨酶活力.[结果]试验通过3种培养基分离纯化,获得纯种菌株51株.通过进一步的摇瓶发酵培养,检测到具有AMP脱氨酶活性的菌株为16株,选取活性最高的DCP-23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菌丝形态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青霉菌属.通过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确定该菌株产酶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30℃发酵60h.在上述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的AMP脱氨酶可达到293.7 U/ml.[结论]试验获取了1株能产较高活性AMP脱氨酶的野生青霉菌株DCP-23,可为高产AMP脱氨酶的菌株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发酵床除臭微生物的筛选与Z-22菌株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场采集土样,经过初筛、芽孢鉴定、感官法等步骤,筛选出9株有一定除臭能力的产芽孢菌株,对筛选出的9株菌进行分解利用NH3和H2S能力的检测,最终得到1株有较强除臭能力的芽孢杆菌Z-22.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鉴定Z-2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 aciens).该菌株对NH3的去除率为29.2%,对H2S的去除率为52%,具有明显的除臭效果,为微生态发酵床的研究提供了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西藏雪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西藏雪莲"转接纯化3次后对其进行整体切片镜检,并用加有CaCO3的鉴别性培养基,利用乳酸菌溶钙性产生透明圈将其与其他菌区分。所获得的乳酸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鉴定出乳酸杆菌2株、双歧杆菌1株、乳酸球菌3株。最后对这些菌株的发酵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组合发酵试验,从中获得人体有益菌和性能优良的乳酸复合发酵剂。 相似文献
7.
8.
稻瘟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将稻叶和种子浸在NB培养液中,并研碎成浆浆液,用接种环挑少量匀浆液在NB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获得356个菌株,分别将它们接种于NB培养液中,振荡培养3d,并利用它们的培养液对稻瘟菌分布孢子进行萌发抑制试验,最终获得具显抑制作用(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2.5%和100%)的2个拮抗菌株,按照伯杰手册进行严格的鉴定,初步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和短小芽孢杆菌(B.pumillus)。 相似文献
9.
云南自然发酵酸菜液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云南自然发酵酸菜液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研究。[方法]从云南自然发酵酸菜液中分离出12株乳酸菌,经优选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乳酸菌(S-3、S-6、S-8和S-10),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发酵性能。[结果]经鉴定,S-3和S-6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lus plantarum),S-8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S-10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菌株S-6的发酵性能优良,产酸快,产酸量多,耐酸性较好,亚硝酸盐降解性能高,pH 3时仍能较好地生长。[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了解云南传统酸菜发酵机制和控制酸菜发酵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浙江舟山虾蟹养殖场附近的土壤进行针对性地采样,通过壳聚糖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一株具有产壳聚糖酶活性的菌株,编号为ZJOU-AC1。通过形态观察、ITS全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的构建,确定ZJOU-AC1为鹿皮色曲霉(Aspergillus cervinus)。对其产酶条件进行初步优化,经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胶体壳聚糖1.5%,(NH_4)_2SO_4 0.4%,KH_2PO_4 0.2%,MgSO_4·7H_2O 0.05%。最适发酵周期为96 h。ZJOU-AC1产酶活力由2.05 U/m L提高到4.85 U/m L,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36倍。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乙烯利对杏果实后熟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绿熟转色期的仰韶黄杏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CEPA)促杏果实后熟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00mg.kg^-1CEPA能加速杏果实叶绿素和AsA的降解、类胡萝卡素和花色素苷的积累、O2和H2O2产生、也能抑制SOD和POD酶活,认为CEPA加速杏果实成熟与促进细胞脂质过氧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菠萝蜜皮果胶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分析其分子结构,为菠萝蜜皮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酸提醇沉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料液比等因素对菠萝蜜皮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对果胶进行结构分析.[结果]影响菠萝蜜皮果胶提取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其中pH对菠萝蜜皮果胶提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料液比有显著影响(P<0.05);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提取温度85℃、pH 1.0、料液比1∶30的条件下提取1.5 h,菠萝蜜皮果胶平均提取率为13.8%;果胶分子中含有部分乙酰基、酯基和甲氧基.[结论]酸提醇沉法具有易操作、提取时间短、耗能低等优点,是提取菠萝蜜皮果胶的有效方法,且提取的果胶为具有一般结构特征的高酯化度果胶. 相似文献
15.
花粉生活力评价和贮藏是生产及杂交育种中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的基础。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菠萝
蜜花粉萌发的最佳培养基,对12 份种质的花粉离体萌发力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中3 份种质的花粉贮藏特性。结
果表明,蔗糖和氯化钙对花粉萌发率有极显著影响,中等浓度的蔗糖、硼酸和氯化钙最利于菠萝蜜花粉的萌发,最佳
培养基为100 g/L 蔗糖+0.12 g/L 硼酸+0.10 g/L 氯化钙;12 份菠萝蜜种质花粉的萌发率为5.55%~65.51%,种质间的花
粉萌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菠萝蜜花粉适宜贮藏在干燥和低温条件下,室温下1 d和4益下4 d的萌发率大幅下降,
在4、-20、-80益下贮藏22 d后,花粉萌发率分别为5.86%~8.09%、3.63%~4.68%和5.77%~6.54%,种质间存在差异。因
此,菠萝蜜花粉最好当天使用,利用时需考虑种质间花粉萌发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湿热处理对糯小麦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湿热处理条件,包括时间、温度和水分含量,对糯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糯小麦淀粉糊的透明度、溶解度和膨胀度、冻融稳定性、颗粒形貌及颗粒结晶性质的变化考察湿热处理对糯小麦淀粉的影响.【结果和结论】与原淀粉相比,经湿热处理后,糯小麦淀粉糊的透光率,溶解度,冻融稳定性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膨胀度有一个先降低后增加的过程.湿热处理后糯小麦淀粉的颗粒形状和大小基本没有发生改变,但颗粒表面变得不均匀,中央部位变得模糊,出现了裂纹和压痕,偏光十字强度减弱.X射线衍射分析数据也证实了偏光显微镜得到的结果,淀粉的相对结晶度降低,但湿热处理未改变糯小麦淀粉的结晶结构类型,仍为A型.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采用 3种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 0 mg/ L、10 0 mg/ L、4 0 0 mg/ L分别对中熟品种桂糖15号 ( G15)和早熟品种新台糖 2 0号 ( ROC 2 0 )在下种前进行 2 4小时浸种处理 ,在不同时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 ,抽样测定 +4叶所在节间的有关生理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 :用乙烯利溶液浸种处理后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 ,10 0 mg/ L和 4 0 0 mg/ L浸种处理的甘蔗体内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Mg2 +- ATP酶、Ca2 +- ATP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 ,最终小区产量 G15分别下降了 6.4 4 %、3 1.95% ;ROC2 0分别下降了 2 .15%、2 3 .61%。在本研究中 ,所有的乙烯利浸种处理都提高了这两个甘蔗品种的分蘖率 ,并使最终的有效茎数增加。此外 ,10 0 mg/ L乙烯利浸种处理还提高了 ROC2 0的甘蔗蔗糖分 ,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含量 相似文献
19.
芦笋嫩茎生长期及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对190mm高芦笋嫩茎的呼吸强度、糖、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芦笋嫩茎顶部的呼吸强度是基部的4倍。采收后,芦笋嫩茎的呼吸强度立即增加到一个峰值,随后在24h内,呼吸强度逐步降低到其呼吸峰值的30%,并保持恒定。芦笋嫩茎顶部的糖含量低于基部,蛋白质含量高于基部。采收后24h,芦笋嫩茎的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降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稳定,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加,谷酰胺、谷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减少。采收后48h,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75%。 相似文献
20.
以芒果、香蕉的果实为材料,测定热处理对两种果实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热处理促使芒果果实提前后熟,提高芒果果胶酶活性;但延迟了香蕉果实后熟,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香蕉果实热处理后再接种,同样延缓炭疽病的发生。说明热处理通过抑制香蕉果胶酶活性,延缓了果实后熟,使炭疽菌延长潜伏时间,从而达到防腐保鲜的目的,而热处理增强了芒果果胶酶活性,这只促使果实提前成熟,与控病防腐机理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