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特征及籽粒产量对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的响应,以期为该区域发展高产、高效玉米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20―2021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研究绿肥还田结合不同的减氮比例(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0%,N10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10%,N9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20%,N8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30%,N70;绿肥还田结合减量施氮40%,N60)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拔节期后N80和N90处理地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N70和N60处理,至成熟期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3%—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提高了13.9%—23.7%,N100、N90、N8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玉米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平均增长速率显著提高了9.5%—21.2%、13.0%—23.2%,N9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1.8%、13.9%—23.7%,二者均有效延缓了吐丝期至灌浆期玉米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的降低,而且N80处理较N70和N60处理干...  相似文献   

2.
针对西北干旱绿洲灌区小麦长期连作、生产过程中化学氮肥依赖程度高等问题,探讨绿肥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小麦施氮制度优化及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2020至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设置绿肥还田量和施氮水平的不同组合,即G1N1、G2N1、G3N1、G4N1、G1N2、G2N2、G3N2、G4N2,其中G1、G2、G3、G4分别代表绿肥还田7 500 kg/hm2、15 000 kg/hm2、22 500kg/hm2、30 000 kg/hm2,N1、N2分别代表传统施氮减量15%(153 kg/hm2)、减量30%(126 kg/hm2),以传统施氮不复种绿肥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绿肥还田量结合化学氮肥减量条件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绿肥还田量及减氮水平对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均有显著影响,二者的互作效应显著。N1较N2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速率分别提高8.9%、9.7%;G4较G3、G2、G1干物质...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对机插双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中嘉早17和H优518为试验品种,于2013—2014年进行了不施肥(CK)、不施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CK+GM+RS)、单施化肥(NPK)、化肥+绿肥还田+稻草还田(NPK+GM+RS)机插双季稻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论CK还是NPK模式下,GM+RS处理均能够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的产量;与NPK相比,NPK+GM+RS处理显著增加了早、晚稻的有效穗(增幅1.75%和1.51%)、每穗粒数(增幅1.82%和1.46%)和产量(增幅5.39%和2.56%),显著增加了成穗率(增幅10.44%和2.07%)、总干物质量(增幅5.69%和7.01%)、成熟期叶面积指数(增幅5.10%和7.10%)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增幅5.21%和4.51%)。综上所述,绿肥与稻草联合还田能够促进机插水稻生长前期分蘖早发,改善生长中后期群体质量,最终显著提高机插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水稻种植区土壤紧实、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的难题,于2016—2021年开展了绿肥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016—2021年绿肥翻压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提高,土壤pH值升高,土壤容重降低,水稻产量有所提高。由此说明,翻压绿肥既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地力,又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5.
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晚稻绿肥还田量以45 t·hm-2+石灰15 kg·hm-2最佳,对早晚稻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相比无绿肥,产量分别增加26.0%和47.1%.而绿肥不同翻耕量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无绿肥的增幅为3.7% ~11.9%,平均7.6%.碱解氮、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都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水稻种植区土壤紧实,有机质含量低,透气性差的难题,现探索绿肥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绿肥是一种天然的无污染肥料,植物体营养成分高,将新鲜植物体翻压到土壤中,植物体腐烂后分解养分释放到土壤中,代替肥料供给作物生产需要,试验区域一般是冬种绿肥,明年春耕前翻压绿肥。研究发现,翻压绿肥,既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又可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湘早籼45号为早稻材料、丰源优299为晚稻材料,在马铃薯–双季稻种植模式下,研究麻沙泥、灰泥、紫泥、红黄泥、黄泥、河沙泥6种不同水稻土对双季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河沙泥处理早稻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高;河沙泥处理早稻的产量较高,3年平均产量为6 806.49kg/hm~2,显著高于紫泥田(6 210.70 kg/hm~2),但与其他处理的差异不明显;各处理3年晚稻的平均产量差异不明显;各处理双季稻的总产量为13 432.91~14 838.89 kg/hm~2,最高的是河沙泥处理,最低的是紫泥田处理,2处理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绿肥还田对旱地烤烟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冬种绿肥与烤烟轮作方式,研究绿肥还田对促进旱地烤烟生长发育与提高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冬种绿肥可解决旱地烟区有机肥源缺乏的矛盾。旱地烤烟生长动态监测结果显示,绿肥还田对促进旱地烤烟中、后期生长发育有利,其烤烟农艺性状综合指标为黑麦草区〉油菜区〉对照,差异明显;绿肥还田对促进旱地烤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烤烟生长前期不明显;打顶期烟叶干物量黑麦草区、油菜区分别比对照区增加88.4%、40.8%,茎秆干物量黑麦草区分别比对照区增加91.8%、73.7%,处理间比较,黑麦草区〉油菜区〉CK;旱地绿肥还田可促进烟叶后期生长,防止烟叶早衰,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且黑麦草还田效果优于油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灌水模式对燕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设置4种灌水模式(M1底墒水;M2底墒水+拔节水;M3底墒水+抽穗水;M4底墒水+拔节水+抽穗水),以抗旱性较强的蒙燕1号和抗旱性较弱的坝莜3号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灌水模式对燕麦光合参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根干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黑麦草、紫云英、蚕豆3种绿肥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绿肥还田条件下,氮肥减量施用对下季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麦草还田条件下,667 m2仅需施用15.73 kg的氮,水稻就可以取得636.13 kg的产量,效果最理想。据此建议在海丰地区选择黑麦草作绿肥还田。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稻合丰占为材料,开展田间裂区试验,主因素设稻草不还田和全部稻草还田2种处理,副因素设冬闲和冬种绿肥并全部还田2种处理,研究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及其互作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和稻田CH4排放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全量还田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增产4.8%,主要原因是稻草还田促进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增加了每穗粒数,但稻草还田极显著增加稻田CH4排放量,平均增幅为41.8%;冬种紫云英绿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平均增产3.6%,同时稻田CH4排放量也增加,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无论是对水稻产量还是稻田CH4排放,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处理之间的互作效应均不显著,表明二者的作用是相互独立的。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CH4排放的表现,冬种紫云英绿肥可作为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熟矮秆耐密品种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了在较高种植密度下继续增加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干物质地上和地下部分均下降;叶面积指数先升后降,82500株/hm2处理下最高;单株功能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递减。测产结果表明,82500株/hm2处理下产量最高,达14364.0 kg /hm2;穗长、穗粗、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出籽率与产量呈正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杂交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和晚稻H优159、金优207为材料,研究2011、2012年不同栽培密度(设置13.3 cm×20 cm、16.7 cm×20 cm、20 cm×20 cm、13.3 cm×26 cm共4种栽插密度,分别记作Al、A2、A3、A4)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早稻组合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的产量均呈A2、A1、A3、A4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16.7 cm×20 cm是双季早稻较适宜的栽培密度;晚稻H优159在2年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以A3处理的最高,而其对照金优207在2年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均以A4处理的最高,说明晚稻适宜的栽培密度受其本身分蘖能力的影响较大,分蘖能力强的组合适合稀插,而分蘖能力较弱的组合不能栽培过稀;早稻株两优4024和金优402全生育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呈A1、A2、A4、A3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晚稻H优159齐穗至齐穗后13 d期间,各处理的最大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呈A3、A4、A2、A1依次减小的变化趋势,说明适当加大早稻株两优4024的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而晚稻H优159适当稀植有利于提高其叶面积指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齐穗后13 d的有效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剑叶光合速率与产量之间,成熟期的高效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齐穗后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高的剑叶光合速率是双季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川南冬水田油菜秸秆还田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开展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油菜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共设置2种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T1)和秸秆全量还田(T2),4个氮肥处理——不施氮肥的空白对照(N1),以及总施氮量均为150 kg·hm-2,但其在基肥、分蘖肥、穗肥中的比例分别为5∶3∶2、3∶3∶4、3∶2∶5的N2、N3、N4处理。结果表明:相同的秸秆还田处理下,各施氮处理(N2、N3、N4)对杂交稻最高时期的分蘖数无显著影响。在秸秆不还田的条件下,N3处理可有效提高杂交稻的分蘖成穗率、最高分蘖期到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成熟期时N2与N3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最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冬水田经油菜季栽培种植后,油菜秸秆全量还田配合基肥、分蘖肥、穗肥施用比例5∶3∶2的氮肥运筹,可实现试验条件下的最高产,产量为10.12 t·hm-2。  相似文献   

15.
刘富春  敖维琼 《农技服务》2013,(10):1063-1064
为绿肥鲜草、牛粪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产量及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同等栽培管理件下,进行了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对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牛粪、绿肥鲜草还田水稻产量分别达511.8 kg/667 m2,498.2 kg/667 m2,与无肥区相比分别能增产水稻104 kg/667 m2、90.4 kg/667 m2,增幅达25.5%、22.2%。绿肥鲜草与牛粪能增加土壤中的N、P、K及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提高土壤肥力。牛粪、绿肥鲜草还田当季N肥减施量分别为0.1196 kg/667 m2、0.137 kg/667 m2,牛粪、绿肥还田后增加的土壤钾量分别为2.16 kg/667 m2、1.05 kg/667 m2。实施绿肥鲜草与牛粪还田,是一项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好措施,应大力宣传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绿肥压青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肥力偏低的田块,结合配施化肥,用绿肥22.5 t/hm2压青可明显增产;同时,绿肥压青还田可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了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还田后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化,对合理利用冬闲稻田,发展冬季覆盖作物,以及科学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冬季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免耕直播黑麦草-双季稻、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免耕直播油菜-双季稻、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和冬闲-双季稻)残茬还田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后,早、晚稻分蘖期至成熟期,各处理植株根系、茎、叶干质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早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直播紫云英-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双季稻处理穗干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早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1.45,37.30,15.25,28.6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4.83%、12.29%、11.35%和8.39%,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87,0.31,0.54,0.93 g,产量分别增加420.70,424.72,282.76,317.25 kg/hm2;晚稻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30.20,33.55,13.45,36.90万/hm2,结实率分别增加2.38%、5.03%、1.56%和6.05%,千粒质量分别增加0.63,0.72,0.38,0.78 g,产量分别增加248.28,427.60,179.32,455.18 kg/hm2。在双季稻田种植冬季覆盖作物,采用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年开展不同种类绿肥还田试验,比较了3种常见绿肥(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连续还田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后茬水稻产量,且紫云英增产效果最佳,豌豆次之,油菜最小。绿肥连续还田前2年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大,连续实施绿肥还田第3~4年,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升高;紫云英、油菜和豌豆还田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绿肥还田具有显著的水稻增产和地力培肥作用,但对稻田地力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紫云英是浙江省稻田最为适宜的绿肥种植种类。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海南双季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海南省文昌市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展开双季稻田间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10%(T1)、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30%(T2)、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氮50%(T3)4种施肥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减少10%氮肥施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还能明显增加双季稻的产量(早稻增产8.04%,晚稻增产4.17%),具有较好的减肥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豆科绿肥养分累积规律及其对后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豆科绿肥品种养分累积规律及其盛花期翻压后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最佳的绿肥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夏季裸地休闲(对照)以及种植大豆、长武怀豆、绿豆4个处理,分析了3种豆科绿肥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比较了其盛花期的养分还田量,并对3种豆科绿肥翻压后后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长武怀豆和大豆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相对较快,翻压前两者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绿豆。2)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长武怀豆和大豆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N、P、K吸收量和籽粒产量。3)种植并翻压绿豆的后茬小麦基本苗和返青期总茎数明显降低,因而最终导致绿豆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较低。【结论】在渭北旱塬地区,长武怀豆和大豆是短期豆科绿肥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