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从我县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深施肥、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收获和机械脱粒几个环节,重点以耕、播、收作业为主,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为了确保犁耕作业质量,必须先下田进行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达到用户要求的标准.试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试耕作业中应注意6个方面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3.
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为了确保犁耕作业质量,必须先下田进行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到用户要求的标准。试耕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作业。试耕作业中应注意6个方面的技术调整。  相似文献   

4.
耕深均匀性是拖拉机作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为此提出了一种耕深均匀性的拖拉机电子液压悬挂系统的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及耕深控制原理,然后建立了系统的物理模型,并分析了耕深值和提升臂转角存在的关系,以便利用提升臂转角来间接测量实际的耕深值。以设定的耕深值为输入,实际耕深值为负反馈,采用PID控制算法对该系统的耕深控制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实现了在线校正实际耕深与设定值的偏差。最后,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验证了156mm耕深值和200mm耕深值的控制过程,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耕作过程中耕深的均匀性,也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操作强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整地机械技术水平较低,推广程度也有待提升。针对当前我国耕整地机械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耕整地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耕整地机械发展与推广的措施,以期为我国耕整地机械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耕机耕深辅助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业生产中,耕深的稳定性是评价耕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此,结合目前微耕机耕深不稳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耕深辅助控制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控制微耕机的耕作深度,提高微耕机的耕作质量。该系统主要由耕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耕深,控制单元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后控制电机转动,从而间接控制耕深调节阻力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耕深辅助调节。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实时耕深,为操作人员提供参考。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耕深稳定在120~130mm时的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为5.82%,满足农艺要求。所提出的耕深测量方法、辅助控制执行装置和显示界面对微耕机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机化》2001,(3):8-8
5 检测方法5.1 犁耕作业 犁耕作业检测区距离地头15m以上,检测区长度为40m,小拖配套犁耕检测区长度为20m。沿前进和返回方向各测2个行程,测定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耕宽、地表平整度。5.1.1 耕深和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的测定 耕深是在耕地过程中,采用耕深尺或其它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沟底到原地表的距离,每行程测11点;如在耕后进行,则测量沟底至已耕地表面的  相似文献   

8.
同一犁架上只要各铧横向间隔一致,符合规定要求,耕宽也就一致。但实际作业中经常出现第一铧与上一趟耕垡的接垄处重耕、漏耕、衔接不好或接垡不平的问题。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犁相对于拖拉机的横向位置配合不当。  相似文献   

9.
我国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世界各国的耕整地机械在不断更新发展.结合我国实际,阐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概念及技术内容,介绍国外耕整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耕整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最基本的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世界各国的耕整地机械在不断更新发展。结合我国实际.阐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的概念及技术内容,介绍国外耕整地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耕整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11.
1.机组行走方法耕地机组行走最基本的方法是内翻法和外翻法,在耕地中可运用这两种基本方法,根据地块的具体条件组合成不同的行走方法。(1)内翻法。机组从耕区中心线左侧入犁,耕到地头起犁,顺时针方向转弯,在中心线另一侧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不留墒沟,耕区两边有半个墒沟,中间有伏脊。(2)外翻法。机组从耕区右边入犁,逆时针方向转弯,到耕区另一边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有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飞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耕整地工作经历了由人工生产向半机械化和全面机械化发展的途径,随着耕整地机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产中应用的耕整地机型逐渐丰富,能够适应不同作物品种、不同农艺要求的耕整地作业.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整地质量,提高大面积耕地土壤处理的品质,深松联合整地机的应用量明显增加.深松...  相似文献   

13.
为确保犁耕作业质量.拖拉机在进行犁耕作业前.必须先下田试耕。在试耕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调整,使悬挂犁具有良好的入土性能、稳定的作业耕幅,耕深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1机组行走方法耕地机组行走最基本的方法是内翻法和外翻法。在耕地中可运用这两种基本方法,根据地块的具体条件组合成不同的行走方法。(1)内翻法。机组从耕区中心线左侧入犁,耕到地头起犁,顺时针方向转弯。在中心线另一侧回犁,依次耕完。此法耕区中间不留墒沟,耕区两边有半个墒沟,中间有伏脊。(2)外翻法。机组从耕区右边入犁,逆时针方向转弯,到耕区另一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现阶段长春市耕、种、收机械化发展水平现状,阐述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重剖析了在推进耕、种、收机械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提出了加快提升粮食主产区耕、种、收机械化进程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属于当今现代农业发展中最常见的一类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当前农业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目前各国均在农业耕整地机械化技术中不断投入科研资金,加大研究力度,目的就是为了使其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从侧面也可以看出,各国对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农业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方面。结合我国农业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耕整地机械进行功能分析和技术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犁的耕宽由犁体数和单犁体耕宽所决定.在制造安装时均按设计要求进行,并和配套拖拉机挂接,但是在实际耕作时,得到的总耕宽往往并不符合设计值有时相差甚远.耕作过程中,犁的耕宽每一瞬时都在其平均值上下变动,变化程度越小,稳定性越好,此谓耕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牵引犁在作业中,向未耕地方向偏移称为漏耕。漏耕会使犁侧板、尾轮等部件的磨损加剧,出现耕后沟底不平、翻转和覆盖不良、耕深不稳等现象,影响耕翻质量。产生的原因有: 1.尾轮不起作用。由于尾轮轴变形或尾轮的水平位置调整不当,使尾轮失去作用,全部侧向反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利用拖拉机配套不同农机具作业能够完成多种耕整地生产任务,有效保障农业耕地土壤质量,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土壤条件。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耕整地机械的种类持续丰富,为进一步提升耕整地机械作业效果,分析了机械化耕整地的作业形式,介绍了拖拉机配套耕整机的常见类型及作业特点,并总结了机械化耕整地的驾驶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20.
耕深自动调节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现有的拖拉机对犁耕深度的控制大多为手动控制。为此,设计了一个耕深自动调节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精确、稳定地控制犁耕地时的耕深,以达到稳定耕深的目的。该系统主要由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组成。检测装置用来间接检测犁的耕深,采用电位器来检测耕深。计算机对检测装置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分析、计算后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步进电机与耕深调节手柄连结在一起,从而使耕深调节手柄上下移动,实现调节、稳定耕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