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速冻鲜莲为原料,用微波法制备 RS3型莲子抗性淀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莲子抗性淀粉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莲子抗性淀粉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淀粉乳浓度>微波时间>微波功率。经优化后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莲子淀粉乳液浓度 15%,微波时间 120 s,微波功率 640 W,在此工艺条件下莲子抗性淀粉得率为 39.53%,其得率虽低于压热法和超声波辅助压热法,但所需时间较短,操作简单,适合用于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或大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2.
压热-酶法制备紫薯抗性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紫薯抗性淀粉的含量,以紫薯淀粉为原料,采用压热-酶法制备紫薯抗性淀粉,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淀粉乳浓度、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压热时间对紫薯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利用正交方法优化了压热-酶法制备紫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用量、压热时间对紫薯抗性淀粉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制备紫薯抗性淀粉最佳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0%、酶用量1 U/g淀粉、酶解时间12 h、压热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紫薯抗性淀粉含量为17.16%,较单一压热法提高了67.74%。说明经过普鲁兰酶的脱支协同处理,能进一步提高紫薯抗性淀粉的含量,这对紫薯抗性淀粉的制备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复合酶法制备早籼米多孔淀粉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早籼米淀粉为原料,探讨了复合酶法制备多孔淀粉的工艺条件。在适宜条件下用一定比例的α 淀粉酶与糖化酶复合酶水解早籼米淀粉,以形成多孔淀粉。主要考查了温度、pH值、时间、酶用量和复合酶比对多孔淀粉得率、吸水率和吸附色素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多孔淀粉的得率、吸水率和对胭脂红吸附量3个指标,其最佳工艺条件不一致,以吸水率最佳为标准,最佳制备条件为温度55℃,pH 4.0,时间16 h,α 淀粉酶与糖化酶体积比1∶3,酶活分别为14.00 KNU/g和90.00 AGU/g。在此条件下经两次验证,多孔淀粉的得率分别为41.07%和43.37%,吸水率分别为148.03%和15561%,对胭脂红的吸附量分别为9.37 mg/g和9.38 mg/g。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莲子低聚糖热水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探讨浸提时间(min)、浸提温度(℃)和水料比(V/W)对热水浸提莲子低聚糖得率的影响,建立提取莲子低聚糖的二次项数学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得到最优提取工艺参数,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莲子低聚糖组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热水浸提莲子低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浸提时间为66 min,浸提温度为81 ℃,水料比为80 ∶ 1,在此工艺条件下莲子低聚糖得率为8.09%。影响低聚糖提取工艺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水料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莲子低聚糖,发现莲子低聚糖由四聚糖、三聚糖和二聚糖组成。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快速粘度计(rapid visco analyzer, RVA)制备菠萝蜜淀粉-椰子油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探讨椰子油添加量、复合时间、复合温度3个因素对菠萝蜜淀粉-椰子油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RVA制备菠萝蜜淀粉-椰子油复合物的工艺条件。此外,对比了菠萝蜜淀粉和复合物的糊化特性、膨胀力和溶解性。结果表明,菠萝蜜淀粉-椰子油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参数为:椰子油添加量为4%,复合时间为2.40 min,复合温度为90.70℃。在最佳条件下,菠萝蜜淀粉-椰子油复合物的复合指数理论值为24.64%,实际验证值为24.33%,拟合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验证结果吻合。复合物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和谷值黏度高于原淀粉,而最终黏度和回生值有所下降,说明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提高;复合物的形成阻止了淀粉膨胀,导致膨胀力和溶解度相较原淀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原料制备油脂模拟品,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菠萝蜜种子淀粉油脂模拟品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浓度为15.11%,酶用量为0.14%,酶解时间为17.10  min,酶解温度为50.10  ℃,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油脂模拟品的DE值为4.38;并确定了该油脂模拟品的糊化温度为80 ℃和糊化时间为10 min。  相似文献   

7.
以干热变性莲子淀粉为主要原料,研究变性淀粉用量、甘油用量和干燥温度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及加权评价函数法对膜性能指标进行综合优化,得到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最佳成膜工艺条件为:变性莲子淀粉用量为3.53%,甘油用量为1.51%,干燥温度80.61℃。本研究成果将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可食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纤维素酶辅助法在柚子皮多糖提取的应用。并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取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反映时间、酶解温度、pH值以及酶含量进行考察,以柚子皮多糖的提取量作为评价指标,找到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酶辅助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1:30、反映时间5.5h、酶解温度60℃、pH值5.5、酶含量0.1%。结论纤维素酶辅助法可作为柚子皮多糖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醇回流法提取苎麻根中黄酮类物质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醇回流提取法提取苎麻根中黄酮。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值对苎麻根中黄酮类物质提取收率的影响,并以正交试验优化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苎麻根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为1∶7,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温度为90℃,pH值为7.0。  相似文献   

10.
研究米曲霉和酿酒酵母混合固态发酵热榨花生粕同步提取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为花生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以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非淀粉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菌种比例、接种量、营养盐溶液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水浴温度和水浴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菌种比例1∶2,接种量3mL,营养盐溶液添加量30mL,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2h,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6h。此工艺下发酵产物的可溶性氮浓度为46.32mg/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1.90%、羟自由基清除率为96.96%、非淀粉多糖得率为4.36%。发酵产物经乙醇沉淀和超滤分离得到的花生非淀粉多糖和抗氧化肽产品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金属离子螯合力和还原力等4大类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rice starch enriched in slowly digestible and resistant fractions by citric acid treatment determined by a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model equation, were: reaction temperature, 128.4 °C; reaction time, 13.8 h; and citric acid, 2.62 mmol/20 g starch. The slowly digestible and resistant starch fractions of the optimally acid-treated rice starch totalled 54.1%, which was 28.1%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The slowly digestible and resistant fractions of the acid-treated rice starch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fter heat treatment, whereas those of raw rice starch decreased by 49.6–63.8%,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heat treatment (cooking at 100 °C or autoclaving). The slowly digestible fraction of the acid-treated starch increased by 8.9–14.2%. After autoclaving, the glucose response of the acid-treated starch was lower than untreated starch, but similar to that of Novelose 330. After heat treatment, the rate of blood glucose decrease was slower for the acid-treated starch than for Novelose 330. Compared to raw rice starch, the acid-treated starch exhibited increases in apparent amylose content, blue value, dextrose equivalent, cold-water solubility and transmittance, and decreases in wavelength of maximum absorbance, viscosity, and gel-forming ability.  相似文献   

12.
莲子淀粉的结构特性对带壳莲子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影响显著。为提高带壳莲子调理食品的品质,本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直链淀粉全自动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仪器对4个莲子品种蜡熟期和完熟期莲子淀粉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莲子淀粉中的直链淀粉、抗性淀粉含量和淀粉颗粒粒径随成熟度的增大而增大,而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莲子淀粉的结晶度随鲜莲成熟度的增大而减小(除京广1号外)。在4个品种中,建选17号和建选35号鲜莲中的淀粉含量在蜡熟期和完熟期都较高,而直链淀粉含量最低,对于延缓淀粉老化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菠萝蜜种子为原料提取淀粉,以木薯淀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参照,采用体外消化试验测定菠萝蜜种子淀粉的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并进行酶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菠萝蜜种子淀粉快速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50%、19.65%和75.85%,酶解速率为0.60 h-1,平衡浓度为36.93%,酶解指数为41.43,血糖指数为62.45,属于中等血糖食物;菠萝蜜种子淀粉消化性、平衡浓度、酶解指数与血糖指数均高于马铃薯淀粉,而低于其他三种淀粉,酶解速率比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快,比大米淀粉、玉米淀粉慢。   相似文献   

14.
以菠萝蜜种子淀粉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以包埋产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的包埋条件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5个单因素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为壁芯材比例、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材比例为7.5∶1;包埋时间72 min;包埋温度54℃,此条件下的包埋产率为(95.46±0.2)%,包埋率为(76.35±0.6)%,载油量为(27.73±0.3)%。试验证明,此条件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此工艺条件可为菠萝蜜种子淀粉包埋香草兰精油微胶囊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淀粉的颗粒特性、淀粉糊特性及淀粉糊化后的成膜特性等方面对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干热变性莲子淀粉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添加海藻酸钠对莲子淀粉干热处理后,淀粉颗粒多数呈椭圆形,少部分淀粉颗粒表面有细微裂纹,颗粒彼此粘连,淀粉颗粒表面有粘连物;溶解度升高,膨胀度降低,淀粉糊透明度降低。干热变性处理对提高莲子淀粉糊冻融稳定性的作用不明显;布拉班德黏度曲线显示,添加海藻酸钠进行干热变性后莲子淀粉起糊温度明显降低,终值黏度降低,热稳定性降低,冷稳定性增强,凝沉性减弱。添加海藻酸钠进行干热变性可以提高莲子淀粉膜的机械性能和阻水性,降低膜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6.
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积累的影响,可填补大豆气候变化生物学的部分空白,也又可为选育适应未来气候条件的大豆品种以及高产栽培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大豆品种紫花4(ZH4)、小黄金(XHJ)、丰收10号(FS10)和嫩丰1号(NF1)为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模拟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到550 μmol·mol-1对大豆鼓粒期(R5)和完熟期(R8)不同器官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器官C浓度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除了R5期XHJ叶片和R8期NF1根系,大豆不同器官C浓度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R5期大豆叶片可溶性糖浓度(33.4%~90.0%);而蔗糖和淀粉浓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受到品种因素的影响,XHJ叶片蔗糖浓度和FS10叶片淀粉浓度分别降低9.7%和13%,其余品种叶片蔗糖和淀粉浓度显著增加。在R8期,大气CO2浓度升高后大豆籽粒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浓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籽粒可溶性糖浓度平均增加22%。同R5期相比,R8期大豆营养器官的碳水化合物浓度显著下降,表明营养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再利用能力决定大豆产量的增幅。ZH4、XHJ和FS10的产量平均增加32.7%,而NF1产量增加不显著。大气CO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大豆植株C的同化能力,但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源端”叶片蔗糖转化能力强,“流端”茎秆装卸同化产物效率高,以及“库强”较大的大豆品种在未来大豆品种选育和生产中应该是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