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海南文昌66个胡椒园0~30 cm的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海南文昌胡椒园土壤pH明显偏低,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2.
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样本470个,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对土壤性质进行评价,并对各产区土壤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普遍酸性强,90%以上果园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低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钼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硼处于低水平,而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硫和有效铜含量丰富。整体上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偏低且不均衡。不同产区土壤养分肥力差异较大。海南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最高;云南产区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含量最低;广东产区则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多种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其中,pH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有效铜和有效锌之间,速效钾与交换性钙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对华南荔枝园土壤酸性强及养分不均衡的问题,建议重视土壤pH改良,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增加钙、镁、硼肥。  相似文献   

3.
砖红壤香蕉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统计学和ArcGIS软件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对海南砖红壤香蕉园59个土壤采样点两个取样土层(0~20 cm和20~40 cm)养分进行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园土壤各养分变异系数均为中等变异。0~20 cm土层土壤各养分含量大于20~40 cm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碱解氮、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及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速效磷与20~4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球状模型,而20~40 cm土层速效磷与0~20 cm土层速效钾符合圆形模型,20~40 cm土层有机质符合指数模型。各养分的变程范围为109.217~279.796 m,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钙、交换性镁高于20~40 cm土层。有机质、20~40 cm土层速效磷、0~20 cm土层速效钾的块金效应小于25%,其它养分均在25%~75%,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确定了合理取样数,0~2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5、30、26、29、25、3;20~40 cm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机质合理取样数分别为:4、44、30、26、25、3,就可以满足变量施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等5个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澳洲坚果种植区中的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发现澳洲坚果种植区土壤与叶片养分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47个澳洲坚果园的土壤pH、有机质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4.94、29.17g/kg和109.23、36.64、200.05、352.78、85.65、0.60、2.03、2.14 mg/kg;叶片氮、磷、钾、钙、镁和硼、铜、锌平均含量分别为:16.36、0.73、8.39、6.05、0.80 g/kg和17.74、3.46、9.86 mg/kg。土壤pH值低于5.0的样品比例占60%,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达到丰富程度的样品比例依次分别占40%、31%、47%、56%、38%和18%,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硼达到缺乏程度的样品比例依次为71%、67%和84%。叶片氮、磷、钾、钙、镁和锌养分达到适宜和丰富的样品比例为97%、67%、100%、49%、51%和100%,磷、钙、镁、硼和铜养分达到缺乏程度的样品比例依次为33%、51%、49%、87%和88%。因此,云南澳洲坚果园土壤肥力调控的重点是增施有机肥,减施磷钾肥,补施钙镁中量元素及铜硼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标准检测方法,对2011年5月份采自云南西双版纳恒兴创吉橡胶有限公司各作业区的橡胶林地土壤进行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土壤的速效钾含量、pH、交换性钙、有效硼含量均适合橡胶树生长;大部分土壤的交换性镁、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适合橡胶树生长,仅9%交换性钙、10%碱解氮、19%有效磷、20%有机质含量偏低;90%土壤有效硫量不同程度偏低;所有检测到的土样其含水量均低于临界指标;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南琼中县什运乡土壤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南琼中县什运乡采集土壤样品276个,系统测定pH值及氮、磷、钾、钙、镁、锌、硼等含量,按第2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要求,对其进行养分状况评价。结果表明,什运乡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但土壤碱解氮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无论是全量水平,还是有效态水平,土壤磷、钾含量均处于低至极低水平;中、微量营养元素分布不一,交换性钙含量高而交换性镁含量低,有效锌含量丰富而有效硼含量缺乏。鉴于海南中部山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土壤养分状况,在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种植过  相似文献   

7.
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海南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以五指山地区为重点调查了海南油茶林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等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海南油茶林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酸化,碱解氮含量丰富,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含量中等,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全磷极度匮乏。海南油茶林土壤养分管理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实行配方施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  相似文献   

8.
了解我国蕉园土壤肥力现状对明确土壤障碍因子,制定有效的消障措施和合理的养分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收集已公开发表有关蕉园土壤肥力的文献数据及结合实地调研测定的数据,建立土壤养分数据库,包括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参考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指标,明确我国蕉园土壤养分现状,并分析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香蕉种植区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我国蕉园土壤pH平均为5.3、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4.9 g/kg、碱解氮含量平均为77.3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96.0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27 mg/kg、交换性钙含量平均为1039 mg/kg、交换性镁含量平均为102 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169 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41.8 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2.84 mg/kg、有效锌含量平均为4.82 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1.16 mg/kg。86.3%的蕉园土壤有机质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97.1%的蕉园土壤碱解氮处于中等以下水平,60.8%的蕉园土壤交换性镁处于潜在缺乏及以下水平,50%以上的蕉园土壤速效磷、有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处于极高水平。不同省份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机质、大中量元素、有效锰和硼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的蕉园存在差异。我国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平均为0.71,福建蕉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78,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广东(0.71)和云南(0.69)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高于海南(0.62)和广西(0.61),不同省份13.3%~37.1%蕉园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中等以下水平。我国蕉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微量元素(除有效硼外)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pH偏低,有机质、交换性镁和有效硼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成为蕉园土壤肥力潜在限制因子。因此,我国香蕉生产中,应重视有机肥、镁肥和硼肥的施用,不同香蕉种植省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效障碍因子消减措施,提升蕉园土壤肥力,促进香蕉提质增效和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琯溪蜜柚园地土壤质量,促进琯溪蜜柚产量和品质提高。于2009年12月-2010年2月,共采集园地土壤样品3683个,测定了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和有效养分。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并构建灰色关联度和主成分数学模型,分析土壤pH值、养分含量与分布特征,探讨pH值、养分的关系,并对琯溪蜜柚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琯溪蜜柚园地土壤pH值=4.25,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磷素极度丰富,存在磷面源污染风险,钙、镁、硼等微量元素缺乏;土壤pH值的提高,利于发挥养分有效性,pH值大于5.0的微酸性土壤利于蜜柚生长;相关性与关联度分析表明pH值与氮素(碱解氮0.370**;0.8105)、钙素(交换性钙0.370**;0.8105)的影响大;有机质与氮素(全氮0.672**,0.9468;碱解氮0.530**,0.9131)及钾素(速效钾0.348**,0.8643)的影响大;不同pH值区组间,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硼素呈U形,钙素、镁素、锌素呈线形;土壤质量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内长乐(0.6241)、九峰(0.6052)土壤肥力质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胡椒园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海南典型胡椒园0~40 cm土层养分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和全N属弱变异,其余养分均属高变异;除全N和交换性Ca外,其余养分的中心趋向分布为非标准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与碱解N、速效K、有效Cu、有效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Ca呈显著正相关;pH与碱解N、交换性Ca、有效Mn、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海南各市县30个胡椒园中O~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有一半的土壤样品pH≤4.5;13.33%的土壤样品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全N、碱解N丰富;23.33%的土壤样品缺少有效P;30.00%的土壤样品缺少有效K;交换性Ca、Mg严重缺乏;有效Fe、Zn、S丰富,有效B严重缺乏,10.00%的土壤样品均缺乏有效Mn、Cu.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胡椒疫霉种及交配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82—1990年,从海南、云南、广东省13个县(市)的60多个发生胡椒瘟病的胡椒园采集大量带菌材料的样本,经分离获得65个疫霉菌株,并鉴定为寄生疫霉(Phytophthara parasitica Dast.)和竦淑疫霉(P.capsici Leon.)两个种。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在65个菌株中,寄生疫霉为34株,辣椒疫霉为31株,两者的比例接近1:1。这两个种对中国主要胡椒植区的胡椒瘟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所有菌株的支配型中,两个种都以A~2占大多数,而且都存在个别同宗配合和中性菌株。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格布点法收集海南岛较大的洋田水稻土样52份,分析测定土样的pH值、全磷、全氮、全钾和有机质5个养分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南水稻土为酸性土壤,其pH值平均为5.94;海南水稻土养分水平以中低级为主,占总数的74.9%,普遍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和钾的含量低;不同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之间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广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广西南宁、崇左、玉林、钦州、北海等香蕉主产区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广西香蕉植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86.7%蕉园土壤pH低于5.5; 53.4%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mg/kg;66.7%蕉园土壤碱解氮低于100 mg/kg; 53.3%土样有效磷含量低于5.0 mg/kg; 73.7%蕉园土壤速效钾低于100 mg/kg; 80.0%蕉园土壤交换性钙高于250mg/kg; 46.7%蕉园土壤处于镁素缺乏状态(小于50 mg/kg); 53.3%蕉园土壤有效硼在0.50~1.00 mg/kg,但仍有46.7%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0.5mg/kg);所有调查土壤有效铁含量均高于土壤临界值(4.5mg/kg),且46.7%处于极丰富状态;53.4%蕉园土壤有效锰低于临界值(10mg/kg);6.67%蕉园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0.2 mg/kg),80.0%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所有调查区蕉国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高于1.0 mg/kg,73.3%以上蕉园土壤有效锌达到极高水平.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氮磷钾镁硼锰含量低是当前广西蕉园的主要土壤养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0~2011年,研究了6种不同种植年限胡椒园的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类群。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胡椒园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有效磷呈逐年累积的趋势。土壤酶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种植15 a时出现峰值,而后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减小,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规律,磷酸酶与种植年限相关性显著。种植9、15 a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大于CK,其余年份逐渐减少,其中细菌、放线菌数量与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真菌的数量随年限增加而增加。因此,胡椒种植15 a后应该注意培肥土壤,或者通过轮作等措施防止连作障碍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在海南胡椒园间作槟榔优势区开展4种间作模式与单作胡椒园小气候因子对产量影响的为期4 a的试验,研究不同间作密度下,对胡椒产量有主要贡献的灌浆期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每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分析胡椒园间作槟榔体系小气候因子对胡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间作可以提高胡椒产量,其中间作槟榔株数为765株/hm2的T2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胡椒产量38.71%,为增产效应最大的处理。分析T2处理增产的原因,发现光强影响的关键光合参数气孔导度对产量有极显著正效应,光合有效辐射、光合速率对产量有显著正效应,T2处理显著提高了这三个光合参数;高温干旱的灌浆期胡椒园日最高温和升温幅度与产量负相关,T2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两个参数,使胡椒产量增加;表层土壤温度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T2处理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温度,对胡椒根系有保护作用。综合分析,发现光合有效辐射、日最高温、升温幅度和表层土壤温度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小气候因子,所以,这几种小气候因子是用来确定间作模式是否合理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