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进一步探究水分管理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以6 个早稻品种、4 个晚稻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期脱水(分蘖期脱水,T1;孕穗期脱水,T2;抽穗期脱水,T3;乳熟期脱水,T4;蜡熟期脱水,T5;全生育期淹水,CK)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水处理、品种及二者交互效应对稻米镉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处理间精米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T3>T1>T2>T4>T5>CK,W2(‘C两优7 号’)、W12(‘湘晚籼13 号’)、W8(‘金优59’)3 个品种的耐镉特性及稳定性较好,适合一般污染区大面积种植。精米镉含量在水稻品种类型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含量由高到低为超级杂交稻、常规稻、杂交稻;生育类型不存在主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1年7月27~28日哈密垦区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双体型、高低空环流形势的配合、对流层低层强烈辐合与高层强烈辐散以及垂直上升运动的存在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垦区降水天气短期预报着眼点方面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霜冻是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尤其是发生在5月中旬的强霜冻天气更是农作物的春季杀手,通过人工熏烟、灌溉、埋土遮盖等措施,有效抵御霜冻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使灾害损失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更全面地认识重庆地区冬季强降温发生机制,利用常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数值模式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诊断方法,对重庆地区2018年1月22—29日强降温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动力结构特征及水汽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月22—29日冷空气由东北路径侵入重庆地区,72 h内日平均温度普遍下降6℃及以上,东北部地区由于先受冷空气影响且海拔普遍偏高,较西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温且最低温度普遍低于西部地区,出现雨雪天气;西部地区在高、低空急流及川东低涡切变线的动力作用下,配合充足的水汽条件较东部地区先出现大范围降雨,东北路冷空气回流至西部地区,并持续低温阴雨天气。(2)贝加尔湖以西的低压系统、冷中心及东北冷涡、高低空急流、中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预报重庆地区此次强降温伴随雨(雪)天气的出现时间及影响区域的重要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一次鲁西北强降雪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强降雪天气的成因,以期为此类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指示,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5 年11 月23—24 日一次强降雪天气的天气形势、物理量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高压是此次强降雪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降雪符合回流降雪特征;水汽条件上边界层以上的暖湿空气沿着冷空气层爬升产生降雪,为此次过程的主要特点,边界层比湿南大北小是此次降雪量级聊城北部中雪南部大雪的主要原因;降雪时925 hPa 以上强上升气流、暖平流,近地面边界层内弱下沉气流、冷平流。  相似文献   

6.
郭宁 《种子科技》2017,(4):47-47
探讨了冷涡天气带来的农业气候灾难,并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动力气象学诊断方法,对2016年1月21~24日山西寒潮、大风和降雪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和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大风和降雪主要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型”,500hPa上贝加尔湖东部的冷涡引导冷空气,沿西北偏西路径进入山西,以及地面冷高压南下是寒潮爆发的原因。850 hPa存在强盛的冷平流,是产生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冷空气移动路径偏西,冷高压主体偏北,造成本次降温幅度只有个别站点突破历史极值。水汽条件较差,所有降水过程较弱;地面正负3h变压差达10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8.
尚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5):127-132
为了准确分析和精细化预报贵州暴雨的落区情况,基于NCEP 2.5°×2.5°的FNL资料和常规天气图以及数值预报等资料,对2015年6月13日发生在贵州南部及东南部的一次大范围较强暴雨过程的成因和预报偏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涡冷槽、南支小槽、低空急流建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假相当位温锋区的位置对强降水出现的时次和位置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并且暴雨区上空低层负涡度、高层正涡度形成抽吸结构,涡度移动的方向与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比较一致。副热带高压的缓慢加强西进是阻挡降水东移的关键,近地层西北偏北路径冷空气的补充为暴雨天气提供了触发条件,而垂直速度则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提供了很好的指示作用。EC模式对贵州暴雨预报时次和量级效果较好,但对降雨落区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9.
例春寒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倒春寒对小麦危害的显著特征 小麦遭遇倒春寒危害后,植株叶片发白,似开水浸泡过,经太阳照射后,逐渐干枯。幼穗的分生细胞对低温反应比叶片细胞敏感,已进入雌雄蕊分化期(拔节期)的易受冻害,幼穗萎缩变形,最后干枯。而处在小花分化期(起身期)的幼穗,受冻后呈透明晶体状,未被冻死,这就是麦田中往往表现出主茎被冻死,分蘖未被冻死或一个穗部分受冻,以及晚播小麦比早播小麦冻害轻的缘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了解强冷空气影响下海南岛的天气变化特征,进一步提高对强冷空气影响过程预报准确率,利用海南省区域自动站资料、常规天气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 2.5°×2.5°一日四次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22—26日影响海南岛一次强冷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强冷天气过程是由于极地涡旋分裂南下,同时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使冷空气在横槽聚集,横槽前部等高线阶梯形势明显,并伴有明显负变高和冷平流,从而有利横槽转竖南压引导强冷空气向南爆发。强冷平流是造成海南岛出现强烈降温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低纬地区短波槽活跃,短波槽前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降水。  相似文献   

11.
集约经营措施对雷竹冻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集约经营措施对雷竹冻害程度的影响,为雷竹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针对2016 年初浙江省临安市发生的大面积雷竹冻害,对全市6 个乡镇41 户竹农的41 块样地4100 株雷竹进行了冻害调查,同时调查了各个样地的立竹及经营方式。根据冻害调查结果及区组,分别计算其冻害指数。结果表明,2016 年临安市雷竹冻害指数为51%,不同乡镇差异不大。分析表明:雷竹覆盖经营会增加冻害指数,指数从42%增加到68%,雷竹覆盖经营不利于防范冻害的发生。施肥量对雷竹抗冻性有很大的影响,在0~4000 kg/hm2范围内,雷竹冻害指数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000 kg/hm2时冻害指数则不再增加。立竹密度对冻害指数无显著影响,但立竹年龄及胸径增加会增加冻害指数。温度是导致雷竹冻害的直接因素,但不同经营措施下的雷竹林对冻害响应不同,说明这些经营措施都影响着雷竹的抗冻性。由于经营状况的复杂性,有必要深入研究单一措施因子对雷竹抗冻性的影响及机制。同时,为了雷竹的可持续经营,需要合理调整现有覆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同工酶进行杏属植物演化关系和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杏属植物5个种和1个类型(仁用杏)的102个品种的一年生枝皮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杏一年生枝皮的POD同工酶多态、稳定、活性强,适合于杏的分类;谱型分析支持了这种观点,即杏属植物的进化方式是自然的地理隔离,其演化关系是西伯利亚杏、东北杏、藏杏和梅等种均由最原始的种普通杏进化而来;POD同工酶是鉴定杏属内种间杂种的最理想的遗传记。试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61—2010年5个气象站强降温资料[24 (48) h最低气温下降≥8 (10)℃、最低气温降至≤4℃],采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区域强降温的时空分布、强度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强降温次数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北部沙漠边缘明显多于绿洲平原区。年代、年强降温次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强降温主要发生在1—5月和9—12月,强降温次数4月最多。各强度强降温次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大,强降温次数迅速减少,24 h强降温强度总体呈弱减小趋势,48 h强降温强度总体呈弱增加趋势。利用2004—2013年1—5月和9—12月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运用Press准则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预报因子初选和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各地月最低气温预报方程,采用CSC双评分准则确定了全局最优的最低气温预报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显著性水平检验。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强降温预报的临界值和预报级别。预报拟合率24、48 h分别为80.0%~83.3%、81.3%~86.2%,预报准确率24、48 h分别为71.4%~75.0%、73.3%~77.1%,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莲雾寒冻害损失,亟需建立不同品种莲雾果苗寒冻害等级指标。根据大尺度灾情数据记录3种莲雾果苗样本形态,对照形态学标准确定寒冻害等级,结合数理统计和对比方法建立指标。结果确定了3种莲雾果苗寒冻害等级指标。‘大叶’:Tm>4.5℃,无寒冻害;1.5℃m≤4.5℃,轻度;-1.0℃m≤1.5℃,中度;-3.0℃m≤-1.0℃,重度;Tm≤-3.0℃,极重。‘黑珍珠’:Tm>5.5℃,无寒冻害;3.0℃m≤5.5℃,轻度;0.5℃m≤3.0℃,中度;-2.5℃m≤0.5℃,重度;Tm≤-2.5℃,极重。‘紫红’:Tm>5.5℃,无寒冻害;2.0℃m≤5.5℃,轻度;0℃m≤2.0℃,中度;-1.5℃相似文献   

15.
间歇加温缓解冷藏甜椒冷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果蔬贮运过程的冷害大多是从恒温贮藏角度加以研究.木文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从节省能源、延缓冷害的角度研究了冷藏甜椒对间歇加温的生理反应,并根据贮藏过程中的外观变化分析说明了间歇加温措施的贮藏效果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预测预报、科学防控、适生性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香蕉苗、玉米苗和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作为试材,用室内接虫和田间自然感虫的方法,测定了选择压力和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对香蕉和玉米的危害指数、草地贪夜蛾发育历期、幼虫存活率、蛹体大小及成虫羽化率。在非选择压力条件下草地贪夜蛾主要选择危害玉米,对香蕉‘桂蕉6号’只是试探取食,接虫7天后对玉米和香蕉危害指数分别是89.05、1.58。在选择压力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接虫3天后开始取食危害香蕉,接虫后3、5、7天危害指数分别为11.74、16.51、24.76,说明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作物。取食香蕉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生长缓慢、虫体小,3龄幼虫至化蛹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2~4天;成虫羽化历时9~14天,比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长4~7天;取食香蕉明显影响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幼虫存活率为20.0%、化蛹率68.1%、蛹体大小1.25×0.35 cm、蛹重0.13 g、成虫羽化率47.8%,明显低于取食玉米寄主的幼虫存活率为86.7%、化蛹率97.4%、蛹体大小1.57×0.5 cm、蛹重0.21 g、成虫羽化率92.0%。草地贪夜蛾在选择压力下会取食危害香蕉,危害程度相对较轻,能完成世代生活史,但生长发育速度也较慢。香蕉不是草地贪夜蛾适宜的寄主植物,但在香蕉上暴发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生产省域尺度上比较优势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耐热性不同的4个芹菜品种(韩育黄芹,3号,黄心芹,申香芹)为材料,在15,25,30,35℃不同温度条件下(以20℃为对照),通过对不同耐热品种的比较分析,研究高温胁迫对芹菜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30℃高温条件下芹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且品种耐热性越强,受抑制程度越低.高温对幼苗的根系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株高影响不明显.同时,在35℃高温处理下,不同耐热性芹菜品种植株相对生长量表现差异显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YⅡ和qP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表现为芹菜品种耐热性越差,下降趋势越明显,NPQ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进一步模拟38℃高温,调查热害指数发现72 h高温处理后各品种芹菜差异最显著,且与田间观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冷空气活动对不同大小的水体水温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2012年春秋季冷空气资料及两个不同水体在冷空气发生前后时段的逐层水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研究分析了各层水温对冷空气活动的响应和变化,建立了逐层水温降幅模型。结果表明:1)冷空气过后,浅表层水温比深层水温降幅大,大水体的水温极低值出现时间比小水体明显偏晚;2)冷空气强度越大,大小水体的水温降幅差异越大,小水体更容易降温;3)小水体的水温降幅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要好于大水体,且浅层水温更易受气象要素的影响,深层水温尤其是大水体的深层水温受外界环境影响明显较小;4)建立的水温降幅模型中,小水体模拟效果较好,大水体的浅层10~50cm层模拟效果相对较好,而深层100~150cm效果相对较差。据此,利用相关气象要素建立的预报模型可在春秋季水产养殖关键期有冷空气活动时提供生产指导和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20.
农业信息化在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同时作为新进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依靠发展农业信息化,是河南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阐述了信息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总结可借鉴的经验模式,以期为河南农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建议:搭建涉农数据共享云平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构建中原农业科技信息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高效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农村农业信息化应用与示范,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