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东省农村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庆市村镇严峻的生态环境,为有效地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选取3类典型的村镇,通过走访调查、实地采样、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重庆市3类典型村镇生活垃圾特点、成分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村镇类型的收运体系进行了探讨。通过调查研究,结果发现,3类村镇生活垃圾在产量、成分上差异较大。传统村镇以灰土竹木垃圾为主,占40.22%,其次是人畜粪便,占12.07%,可回收及有害垃圾含量较少;城乡统筹村镇以砖瓦、灰土为主,两者占到了39.11%,其次是厨余类和橡塑类分别占15.90%和12.05%;旅游型村镇以厨余类为主,占28.60%,其次是塑料类和砖瓦类分别占14.95%和14.90%。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3类村镇垃圾源头分类的方法和收运模式,希望能为重庆村镇生活垃圾的规范处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导入区,其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对农村环境卫生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小城镇也是农村区域的基层行政管理中心,对村庄生活垃圾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小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对镇区本身和周边村庄生活垃圾的处理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城镇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分析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行政管理和财政支持条件;在概括现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成本比较,提出以“村分流-镇分流/处理/运输-县(市)处理”为特征的村镇县协同模式是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宜模式.以镇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节点,有利于发挥小城镇的行政管理和财力优势,有效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实地凋研和文献综述,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 kg·(人·d)-1和0.4~0.9 kg·(人·d)-1,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珲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左右;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组成的特点,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技术路线,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推广全过程专业化运营模式,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鉴于青藏高原特殊的气候、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及对该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的研究空白,随机选择该地区5个自然村,通过访问式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实验室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农村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生活垃圾的基本特性、群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愿和环保认知进行了调研,以期为青藏高原农村地区固体废物和生活污水的管理与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调研表明:在受访家庭中,有60.8%的生活垃圾通过简易焚烧进行处理,86.3%的人畜粪便用作肥料,58.8%的牛粪用作燃料,84.3%的作物秸秆用作牲畜饲料,92.2%的灰渣还田,塑料薄膜随意丢弃或直接焚烧,其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的处置方式与内地有着较大的不同。青藏高原调查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85 g·人-1·d-1,主要包括橡胶、灰土、厨余、玻璃和纸类,所占比例共计83.94%;生活垃圾的容重、含水率、灰分、可燃物、热值分别为65 kg·m-3、19.25%、44.90%、35.85%、10 520 kJ·kg-1。与其他地区城市和农村相比,青藏高原调查村的生活垃圾具有产量、容重、含水率低而可回收物含量、热值高的典型特征。虽然青藏高原农村地区的受访群众严重缺乏环保教育,其环保认知不足,但是他们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支付意愿和参与环境管理的意愿较强。因此,该地区已基本具备开展农村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的群众基础,农村生活垃圾可选择聚居地集中处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和自尊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在心理素质与自尊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五因素正念量表、主观社会地位问卷和自尊量表调查了1 330名在校中学生.结果表明:1)中学生心理素质、正念、主观社会地位和自尊两两之间正相关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素质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的正念、主观社会地位以及自尊;2)正念和主观社会地位在中学生心理素质和自尊之间起到显著的连续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44.5%.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黄瓜专用缓释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N,P,K养分吸收利用、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专用缓释肥(CSRF1和CSRF2)显著提高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CSRF1和CSRF2处理黄瓜果实干物质量较CCF,MSRF,OCF处理分别增加了23.3%~37.2%和16.5%~31.6%.2种专用缓释肥(CSRF2和CSRF1)提高了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质量分数和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降低了硝酸盐质量分数.黄瓜根、茎、叶和果实的N,P,K养分质量分数均以CSRF2最高.黄瓜N,P,K积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CSRF2、CSRF1、MSRF、CCF、OCF,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积累量较MSRF,CCF和OCF处理分别提高了27.45%~46.55%,33.17%~56.20%和67.61%~102.13%.与普通复合肥相比,2种专用缓释肥处理的N,P,K相对养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18.53%~24.20%,19.27%~20.02%和18.54%~35.69%.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业》2010,(10):37-38
人民网南昌消息,“赣州市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赣州市你能看到一个个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富于特色的新农村被青山绿水环抱。全市所有村镇和60%以上的村开展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重庆秦巴山区核桃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从重庆秦巴山区选出优良的核桃种质,并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对重庆秦巴山区城口、巫山、巫溪3县实生大龄核桃种质进行初步优选,利用ISSR技术对初步优选得到的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选出114份较为优良的单株,从82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对114份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位点61个,平均每条引物5.0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8个,多态率达95.08%,平均每条引物4.83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1.657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73 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47 1.通过聚类分析,种质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0~0.936,在0.750处,材料可分为13组.来自3县的3个核桃群体间遗传距离在0.032 7~0.046 2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954 9~0.967之间,基因流(N_m)为11.197 5.供试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3个群体间并未产生明显的分化.该结果可为重庆秦巴山区核桃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6,(10)
正2014年,浙江省诸暨市在赵家镇3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试点,对可堆肥垃圾采用"太阳能+沼气"复合处理模式。2015年,垃圾减量化试点工作扩面到全市所有镇乡(街道),其中赵家镇整镇推开,其余镇乡(街道)1~2个村,全市共38个村开展试点。这41个村根据各自实际选择四种垃圾堆肥模式,其中11个村采用高速发酵处理模式,22个村采用太阳能堆肥处理模式,4个村采用沼气厌氧发酵处理模式,4个村采用户式堆肥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源数据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及村庄分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村庄是促进城乡发展的重要单元,厘清村庄发展潜力、合理划分村庄类型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本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基于多源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并结合潜力评价结果、POI(兴趣点)数据核密度分析、引力模型划分村庄类型。结果表明:从化区村庄发展潜力整体上较好,但发展潜力分布不均衡,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空间格局,形成以城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圈层结构;从化区村庄可划分为经济核心类村庄、集聚提升类村庄、相对稳定类村庄、规模控制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5类,数量占比分别为14.23%、12.69%、23.08%、25.38%、24.62%。研究表明,基于多源数据进行村庄发展潜力评价具有时效性和普适性,结合发展潜力、POI数据、村庄竞争力划分村庄类型,可为村庄发展规划精细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利用2014年全国5个省份典型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使用现状的同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缴费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21元/(月·人),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运费的支付意愿约为6.50元/(月·户)。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明,参照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收取垃圾费,难以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农村居民对垃圾收运服务的支付意愿是存在的,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干部身份和对自身健康程度评价是影响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缺口,但仍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资金的引入。  相似文献   

13.
有效解决我国村级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明确村集体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地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宁夏为例,利用村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对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和对不同村庄公共服务供给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获得100万元和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的村庄占比分别为45.5%和13.2%,其中获得2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村庄的村级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最为明显。财政扶持政策能够有效促进村级公共服务的总供给和公共事业供给;在各项公共服务供给中,财政扶持政策对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困难老人养老金和办公经费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扶持政策的作用效果在近郊村和大型村更为突出,并且扶持力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政策效果越明显。因此,建议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作用,并采取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的政策实施方案,持续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核心作用,以提升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北京市大兴区北程庄村的土地征占、整建制转居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调研发现,乡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和发展农民的财产权利。建议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征地思维和征地制度,保障两种土地公有制的平等地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农转居政策;实行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样可以开发建设城市的政策制度;及时撤销"三无村"或"空壳村"的村委会建制,完善撤制乡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  相似文献   

15.
村镇垃圾治理典型案例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农村围绕垃圾分类、收运及处理处置开展了众多实践尝试。为及时、深入地了解村镇垃圾的治理现状,本文基于2021年村镇垃圾治理实用技术与实践案例征集活动的结果,对比分析了应征案例的指标达成状况,系统梳理了村镇垃圾的分类收运、资源化利用及热处理三类典型案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的高效推进提供参考。就分类收运而言,“五网协同”、“一户一码”、第三方运营等管理机制方面的创新对村镇垃圾治理的高效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目标效果缺乏数据支撑、案例覆盖人口数量少及案例可推广性有待验证等问题。资源化处理方面,升级版的阳光房堆肥技术及模式运行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简便,可推广性强;虽然厨余(易腐)垃圾机械制肥推广应用较多,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运行成本高,且部分运行时间较短的工艺无法满足产物腐熟的要求。易腐垃圾昆虫生物转化技术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水平较高,有较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前景。此外,大部分村镇生活垃圾热处理案例存在运行不稳定及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问题,因此应加强原料控制、热解(焚烧)过程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镇域村镇等级体系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以湖北省浠水县散花镇为研究对象,分析散花镇43个行政村的空间相互作用格局,依据村镇网络的潜力指数和节点度定量化划分村镇等级体系,探讨其发展策略。结果表明,散花镇形成西南区域、省道S201沿线和东部区域3个显著分异的区域。西南区域行政村综合实力为71.92、可达性为19.39 min,优于镇域均值,其潜力指数和节点度多为I等,村村联系紧密,是村镇网络的中心;省道S201沿线行政村综合实力为66.44,潜力指数略低,为II等,但受益于良好的交通区位,可达性为19.20 min、节点度多为I等,村村联系广泛;东部区域实力弱,行政村综合实力为54.06,交通落后,可达性仅为27.23 min,潜力指数和节点度多为III等,村村联系松散,处于村镇网络的边缘。据此,根据潜力指数和节点度并从村镇网络结构与功能优化的角度将散花镇村镇等级体系划分为城镇/集镇、中心村、发展村和一般村。其中,城镇和集镇应加强产业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体现辐射带动作用,优化村镇网络联系;中心村要合理规划工农业,强化与城镇和集镇等经济中心的空间联系,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展村要考虑到其区位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一般村着重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研究丰富了村镇等级体系规划的理论,对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京郊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是推进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和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第一批全国传统古村落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的调查发现,当前水峪村在保护传统古村落和村庄治理中面临着村庄空心化和老龄化、传统古村落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冲突、乡村发展受到有关部门的掣肘、现行项目管理方式给乡村治理带来挑战等四个方面问题,应该从加强统筹、依法治村、自主保护和社会共治等四个方面推动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在保护中振兴、在发展中善治。  相似文献   

18.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方法,填补相关研究空白,本研究基于美丽乡村视角建立了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构成。采用综合指数测算法对村庄的人居环境客观指标予以评分,并进行了质量分级。结果表明:各村庄综合评分和一级指标的评分均有一定的差异,说明村庄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级指标中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评分较低,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村庄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各村庄人居环境质量客观指标评分情况,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级别。提出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的相关建议,确定以村庄为空间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目标与规划,建立以村庄为单元的农村人居环境客观指标统计制度,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提高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多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及入户访谈的方式,对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等4个乡镇10个村的沼气池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问题为:一是临汾市尧都区各乡镇沼气池建设数量参差不齐;二是沼气池用途过于单一,以做饭为主,部分用于照明;三是沼气池冬季利用率过低,闲置问题突出。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