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述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远缘杂种优势是水稻育种、生产与人民生活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了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的含义;对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策略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禾本科中无融合生殖的种类与分布;根据与水稻亲缘关系远近与转移方法的不同,把无融合生殖种属归入4个基因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稻亚科寻找、利用无融合生殖材料及转移远缘禾本科无融合生殖基因入水稻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水稻远缘杂种F_2一个不分离株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赵世绪,凌祖铭,杜中(北京农业大学,北京100094)关键词:小孢子发育;无融合生殖;远缘杂种MicrpsporeDevelopmentofaInterspecificHybridF_2Nonsegreg...  相似文献   

3.
发现利用特定小黑麦(2n=56)进行回交,是获得孤雌无融合生殖的新途径之一。以鉴日—22×8318—5获得的典型雄性不育系BHr938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孤雌生殖类型,两性分离代代相传,基因的可转移性、农艺性状的早代不分离表现说明具有专性兼性相互变化及存在单倍体无融合生殖的综合特性。从中已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品系多个,个别品系固定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如H938R—9的单株产量平均优势高达34.09%,超亲优势达22.91%。  相似文献   

4.
水稻早世代稳定株系选择与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84-15,A67为主体亲本,配制不同类型的9个杂交组合,研究了杂交后代农艺性状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F3、F4、F5稳定株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5.5%,18.6%和24.1%;84-15×84-1、A67×高粱稻和A67×94541F3代稳定株系频率分别为12.5%,20.0%和16.7%,其它杂交组合则无F3代稳定株系现象出现。证实了84-15,A67在杂交早期世代确有出现稳定株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论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策略进行了讨论。提出该研究可分三步进行:1.确定无融合生殖水稻的基本要求,即后代不分离,发育良好的胚乳,显性核基因控制的专性无融合生殖。其中获得不分离的后代有三条途径:二倍体孢子生殖,体细胞无孢子生殖,珠心、珠被等体细胞胚挤入胚囊取代合子胚发育;2.从栽培稻、野生稻及其远缘物种,特别是早熟禾属、狼尾草属等具无融合生殖特性的材料中挑选无融合生殖材料;3.利用常规杂交、杂交与组织培养结合以及基因转移方法向水稻引入无融合生殖基因。  相似文献   

6.
文摘     
无融合生殖是一种通过种子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这种繁殖方法为将来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在某些栽培物种中,无融合生殖的发生率低,而在许多栽培作物的近亲物种中却能发现无融合生殖。本文的目的是帮助植物育种工作者和遗传工作者识别无融合生殖,并说明在植物改良中,如何利用无融合生殖。把无融合生殖转育到主要农作物上,将有可能无须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通过高成本、耗费人力的工序而培育出纯系的杂合并商业化生产杂交种。专性无融合生殖杂种将不管杂种的杂合现象而产生  相似文献   

7.
扼要介绍了植物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及其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意义,评述了国内获得的一些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的利用价值,分析了水稻无融合生殖尚难应用的原因,并展望了其前景。  相似文献   

8.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培矮64S等5个籼型两用不育系与明恢63等14个籼型或广亲和品种共配成60个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分析了各不育系杂种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5个两用不育系的杂种均具有明显的产量超亲优势和一定比例的产量竞争优势组合,其中以YS-1最高,其次为测64S和培矮64S;60个F1代组合中,具产量竞争优势的组合共9个,其中以安湘S×YR15、YS-1×湘香籼6号、培矮64S×YR10等5个组合的产量竞争优势最高。  相似文献   

9.
事物的发展无止境。杂交水稻经历了从第1代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第2代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在研究攻关以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遗传工具的第3代杂交水稻。同时,提出了杂交水稻发展的战略,将沿着第4代C_4型杂交水稻和以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的第5代杂交水稻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无融合生殖的基本概念及其固定杂种优势的原理,对我国已获得的、具有某些无融合生殖特征的水稻材料,进行了分析,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88年10月5日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宣称无融合生殖水稻培育成功的文章。《无融合生殖研究业务》 1988年第6期刊载了这篇文章的译文。尽管我们(《无融合生殖通讯》的编辑)现在还没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或发表了的证据来支持或反驳这一声称,但是,我们想在此陈述我们的保留  相似文献   

12.
水稻无孢子生殖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进一步确定水稻HDAR的无融合生殖胚的倍性及发生类型,系统观察了胚囊的发生发育。结果表明水稻HDAR中具有一定频率的无孢子生殖胚囊和由卵细胞孤雌生殖而形成的无融合生殖胚。  相似文献   

13.
梁权  张幸福 《麦类作物》1997,17(3):9-11
发现利用物特定小黑麦(2n=56)进行回交,是获得孤无融全生殖的新途径之一。以鉴日-22×8318-5获得的典型雄性不育系BHr938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孤雌性殖类型,两性分离代代相传,基因的可转移性,农艺性状的早代不分离表现说明具有专性兼性相互变化及存在单倍全无融合生殖的综合特性,从中已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品系多个,个别品系固定了较强的杂种优势和H938R-9的单株产量平均优势高在34.09%,超亲  相似文献   

14.
高浓度激素喷穗对多胚水稻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水稻杂种优势是水稻遗传和育种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不仅已证实了水稻具有无融合生殖特性,而且获得一批低频率发生的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即水稻多胚苗和单性生殖材料等)。但是,已发现的水稻无融合生殖材料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可用于“固定”杂种优势的无融合生殖方式(即不定胚)的频率太低,通常只有百分之零点儿,难以直接应用。所以,如何提高不定胚的频率成为关键所在。鉴于水稻多胚苗中的不定胚发育与合子胚发育存在竞争关系,通常是后者抑制前者的  相似文献   

15.
亲本再生力特性对杂交稻F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天举 《再生稻》1997,(1):11-14
本文研究了水稻不育系,恢复系及其杂种F1的再生力,结果指出:不同的不育第、恢复系和杂交组合,其再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亲本的再生力特性对杂种F1有直接影响--亲本双方均具强再生力,其杂种F1再生力必强;亲本双方再生力的较弱,其杂种F1财生力较弱;亲本一方具强再生力,其杂种F1再生力仍较强;对杂种F1再生力的影响程度,不育系强于恢复系,比较不育系、恢复系和杂种F1三者的再生力,一般是不育系〉杂种F1〈  相似文献   

16.
无融合生殖能用来固定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可是还未发现以无融合方式进行繁殖的栽培稻或野生稻种。高粱是目前已发现具有高频率兼性无融合生殖(80%)的唯一禾谷类作物。我们试图利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进行无融合生殖基因的属间转移。 在诺丁汉大学,我们用水稻品种T309的胚细胞悬浮培养LB-1-作原生质体融合的有效受体,而供体高粱原生质体则由叶片分离。按照常规标准程序,从T309的LB- l悬浮培养分离水稻原生质体,从具无融合生殖基因的高粱系R478分离出叶原生质体。水稻原生质体用乙二酸荧光素(FDA)活体染色容易鉴定。 用电融合液把原生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水稻双胚苗中提高不定胚的发生频率是研究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F1代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特殊的选育方法,已将原有双胚苗品系的双苗率由30%提高到60%左右。由于不定胚与双苗的发生率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随着双苗率的提高,内含不定胚的频率也有相应提高的趋势。又据细胞学观察,认为不定胚发生在远离珠孔端的部位,故在种子中部的萌发苗可能是不定胚产生的种子形态学特征。1989年,我们采用特定苗位为标记的筛选方法,选取种子正中部萌发苗并结合对其它非正中苗的人工切除,使水稻的不定胚频率由原来的2.6—5.1%提高到21.2%。水稻不定胚频率的大幅度提高,为无融合生殖在杂交水稻育种中的研究应用开拓了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一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的技术策略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一系法利用和固定水稻的远缘杂种优势是一项具有极大诱惑力但难度颇大的科研难题。我国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尚处在探索性阶段,还没有筛选到具有实用价值的无融合生殖种质。由于多倍体水稻的有性生殖能力明显变弱,在多倍性水平筛选和创造水稻无融合生殖种质有可能成为一系法杂交稻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很少有基因能象控制无融合生殖的基因那样,对世界食物、饲料和纤维产品的质量改进和数量增加具有较大的影响。基于这种原因,我们倾注了大部份的研究精力来致力如下方面的研究:(1)证实无融合生殖基因能从野生种转到栽培种中;(2)鉴定能够被克隆并能应用于其他属杂种优势固定或产生不分离杂种的无融合生殖基因;(3)选育无融合生殖或不分离的珍珠粟杂种。用于无融合生殖基因转移的常用方法包括:(1)自然重组,(2)染色体代换,(3)花粉和细胞悬浮培养物的r-射线辐照,(4)体细胞变异,(5)DNA转移。 珍珠粟突变体 随着由辐射诱导茬柱产生的兼性无融…  相似文献   

20.
棉花标记自交系的杂种优势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有标记性状的棉花自交系,提高杂种个体的杂合程度和群体基因型纯度,F1代产量性状表现出了较强的生产优势和优亲优势。44个不同组合的杂种一代,有33个组合皮棉比对照中棉所12增产。其中15个强优势组合平均生产优势为49.26%,超过了目前品种×品种生产优势在30%左右的幅度;有优亲优势的29个组合,平均超亲63.25%。自交系Y2-2具有无腺体、超鸡脚叶的标记性状,易繁种保纯。衣分、铃重、配合力高。杂种二代分离严重,生产上不能再利用。通过标记性状选育纯合自交系,利用品种(系)和自交系杂交,是提高杂种优势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