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遗传距离与小麦F1代杂种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2.
3.
4.
水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 杂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1个水稻品种及配制的34个杂交种为材料,研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杂种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D~2)与产量杂种优势(H)、杂种产量(F_1)的关系为抛物线,其理论方程分别为:y_1=-43.7049+13.9168x-0.2495x~2和y_2=4.3014+2.2692x-0.04x~2,根据方程推算,D~2=27.29(28.37)时,H(F_1)出现最大值,在D~2≤27.29(28.37)时,D~2与H(F_1)间接近线性关系,H(F_1)随D~2值的增大而增强(增加)。(2)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60.08%。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家蚕杂交组合及8个亲本作比较试验,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测定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1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回归关系,遗传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杂种优势随着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强。因而,可以用亲本遗传距离较好地预测家蚕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T型杂种小麦亲本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4个杂种小麦亲本(22个恢复系,22个保持系),两个品种,25个杂交组合(F_1)为供试材料,采用多元分析方法研究亲本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呈曲线关系:Y=-13.120+3.955x-0.134x_2在一定范围内(D~2≤14.7135),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增大而增大,直线相关系数 r=0.729超过这个范围,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反而降低,直线相关系数 r=-0.748,仅有少数几个例外。认为可用遗传距离作为杂种优势预测的一个指标.聚类分析将46个材料聚入13个类群。同类材料间杂种优势相对低于类间材料组合的优势。认为应在不同类群间选择亲本。上位性效应,减值显性基因的存在可能是曲线形成的原因,亦可能与材料适应性有关。研究时对供试材料要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类平均法较适用于高粱的聚类分析;②聚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试材间的遗传差异;③遗传距离(D2)与地理来源、血缘没有必然的联系;④遗传距离(D2)与杂交种产量相关不显著,与超中亲优势(H1)相关极显著,与超高亲优势(H2)相关显著;⑤遗传距离(D2)与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之间相关不显著;⑥用遗传距离(D2)大小指导组配优良高粱杂交组合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列杂交设计,对28个家蚕杂交组合及8个亲本作比较试验,用多元统计方法定量测定家蚕亲本遗传距离与F_1茧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与回归关系,遗传距离在一定范围内(30相似文献   

9.
小麦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淑华  张杰瑜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01-202,286
以10个小麦品种和按双列杂交配制的45个组合为材料,用近代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小麦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逼近,研究了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亲本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有极显著的非线性回归关系,为通过原点的不对称抛物线。遗传距离预测产量杂种优势的准确率为93.02%。  相似文献   

10.
依据12个杂种组合及其亲本在二年内八个环境的综合表现,对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为,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相关不显著。性状的筛选和主成份的选取,对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大。多年多点试验的基因型值相关矩阵是遗传相关矩阵的渐近值。遗传距离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可靠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SSR标记遗传距离与小麦杂种优势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异源2号、川麦28号和绵阳26号等3个优良品种(系)与繁6等37个四川小麦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考察了F1代6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以及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性状杂种优势平均值均较低,但变幅较大(-92 31%~145 1%)。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3个SSR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6条(81 2%)具有多态性。每个SSR引物能扩增1~8条,平均为3 2条。亲本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 135~0 486,平均GD值为0 297,表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除穗粒重外,各性状杂种优势与SSR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的相关系数均不显著,说明难以利用SSR标记遗传距离预测小麦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杨学英 《北京农业》2011,(18):44-45
本试验利用亲本间的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研究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877),但不显著(P=0.3205),对数据进行模拟后关系也不显著,说明用遗传距离来预测杂种优势的效果较差。此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甘白种间杂交的疯狂分离是拓宽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粳稻资源分类方法,测定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探讨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对30份粳稻资源材料的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使用作图法研究了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之间的关系。30份粳稻资源的12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86.84%。在评价粳稻种质资源时,首先应考虑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等穗粒因子,其次为群体具备一定的高峰苗数,最后应该协调植株的生育期、秧苗素质及株型等因子。30份粳稻资源被归为5组,地理远近和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较为复杂,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在进行粳稻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或亲缘关系作为唯一标准;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偏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15.
从猪蛋白质(酶)多态性和DNA分子水平上估测出亲本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探讨它们与基因杂合度及经济性状杂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基因杂合度呈正相关,与日增重、屠宰率的杂优率也呈正相关,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熟肉率的杂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1份抗虫棉种质资源材料的10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采用作图法,研究了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指数之间的关系。31份抗虫棉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可归纳为5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87.39%。在评价抗虫棉种质资源时,首先应考虑单株结铃数和衣分等产量结构因子,其次为株型因子,最后考虑果枝始节、生育期及早熟性等因子。31份种质资源被归为4组,地理远近和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并不存在必然联系。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较为复杂,并非遗传距离越大杂种优势越明显。在进行抗虫棉种质资源评价时,不能以地理来源或亲缘关系为唯一标准;在亲本选配时,应选择遗传距离中等偏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早熟陆地棉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早熟陆地棉杂交亲本选配及杂种优势预测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将12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初步划分成两组亲本,田间调查17个主要性状,并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对基于表现型和基因型差异的遗传距离与F1代主要性状杂种优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基于5个主成分因子得分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5.535,最大为9.097,最小为3.097;基于SSR扩增结果两组亲本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4.186,最大为5.099,最小为2.646.36个组合F1代生育期、铃数、单铃重、衣分、绒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为0.367、-1.256、14.176、6.691、1.000、11.206和15.235,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0.966、-1.464、6.457、0.110、-2.500、7.561和10.816.基于性状主成分因子得分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衣分的中亲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于SSR扩增结果的遗传距离与生育期的中亲优势、衣分和绒长的超亲优势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早熟陆地棉的铃重和产量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衣分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亲本的遗传距离只与F1代个别性状的杂种优势具有显著相关,且与产量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部分性状的杂种优势随遗传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但部分性状则减小.  相似文献   

18.
RAPD标记与猪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分子标记与杂种优势关系 ,测定了杜洛克、长白、大白、杜×长大、大×长大、长×大、大×长共 7个品种 (杂交组合 )基因组 DNA的 RAPD参数及其主要经济性状实测值和杂优率 .结果表明 :亲本间 RAPD分子标记遗传距离 (PD)与血浆蛋白 (酶 )位点估测猪的亲本间遗传距离 (GD)和基因杂合度均呈高度正相关 ,且 PD值与料肉比、屠宰率的杂优率呈正相关 ,与眼肌面积、瘦肉率的杂优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甜高粱杂种优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同时,分析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以及分子遗传距离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可行性,为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8个甜高粱不育系为母本及8个甜高粱恢复系为父本配制64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后代进行2年的性状调查,包括:出苗至开花日数、生育期、株高、穗长、茎粗、分蘖、单穗粒重、千粒重、籽粒产量、单株重、生物产量和含糖量。分析不同性状的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表型遗传距离、分子遗传距离以及配合力、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各性状的中亲优势由强到弱分别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产量、株高、穗长、千粒重、茎粗、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其中,生育期、至开花日数、分蘖和含糖量等性状为负优势。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由强到弱的顺序基本相同。配合力分析表明,每个性状中,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相差较大,且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也有很大差异。大多数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杂种优势与配合力和遗传距离的相关性为单株重、籽粒产量、单穗粒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