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定量实时检测奶牛牛乳中的乳酶活性,通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2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采集乳汁测定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SCC)和5种乳酶活性,研究乳酶活性在健康和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的变化规律及与SCC的相关性。【结果】以乳汁体细胞数50×104mL-1作为判定乳房炎的标准,患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汁中N-乙酰基-1-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显著高于健康奶牛(P<0.05),乳酶活性与SCC(lgSCC)呈正相关,其中NAG活性与SCC(lgSCC)的相关性系数R2=0.98,NAG与LDH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2=0.95。【结论】奶牛隐性乳房炎对LDH、NAG、LP、ALP和MPO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乳酶NAG和LDH可联合应用作为早期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牛奶酸碱度变化在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光学显微镜以及pH211酸度计测定乳汁的pH值与体细胞的含量,确定奶牛隐性乳房炎与牛乳pH值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牛奶pH值的变化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即泌乳奶牛奶样的正常pH值在6.4~6.6之间;体细胞在20~50万·mL-1区间时,牛奶pH值在6.6~6.8之间;体细胞在50~150万·mL-1区间时,其pH值在6.8~7.0之间;体细胞在150~500万·mL-1区间时,其pH值在7.0~7.2之间;体细胞在大于500万·mL-1时,其pH值在7.2以上。  相似文献   

3.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炎中发生最多、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病症之一。病牛乳房和乳汁均无肉眼可见变化,但牛奶产量下降、细菌出现在牛奶中、乳成分被改变等。病牛乳汁电导率、体细胞数、pH值等发生变化,须用特殊理化方法才能检出。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原理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诊断液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原理是:通过诊断液中的主要成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接测定乳汁中的体细胞。本文通过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体细胞中的细胞生物膜的分子结构认真剖析,较直观的揭示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何将细胞生物膜解体释放出高粘度的DNA分子的原理。并说明了乳汁中全细胞数量与释放出的DNA成正相关关系,即粘度的高低与隐性乳房炎的轻重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乳房炎为奶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对奶牛生产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其中隐性乳房炎,不显任何临床症状.这类乳房炎发生率远远高于临床型,危害最大.由于患牛乳房和乳汁无明显的变化,临床上很难被发现,所以,在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实行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隐性乳房炎(隐乳)的诊断方法,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细胞学检查、乳汁pH值检查和乳汁导电性检查。这四类方法,已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另外,还有一些新研究出或正在研究中的生物化学检查以及微量元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发病后严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以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增加药物费用,造成奶农的经济损失。奶牛乳房炎主要表现为临床型和隐性型.其中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较临床型乳房炎高。由于奶牛隐性乳房炎无临床症状,乳房和乳汁通常肉眼无可见变化,所以通过实验室群体检测.2008年3月,阿克苏市动物防疫监督站对依杆其乡某奶牛场临床健康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7.3%。而对病牛进行治疗和淘汰,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乳房炎委员会根据乳房和乳汁有无肉眼可见变化,将奶牛乳房炎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亚临床型)两种类型.临床型乳房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易于被发现;而隐性型由于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检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很高,隐形乳房炎的发病率更高、为害性更大.阐述了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并从饲养管理、环境卫生、挤奶程序和放牧方式等方面介绍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日粮添加富硒益生菌对奶牛乳房炎和乳汁体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36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喂基础日粮,富硒益生茵(selenium-enriched probioties,Se-Pro)组添加108.2 g Se-Pro/头·天,亚硒酸钠(Na2SeO3)组添加5 mg Se/头·天,益生菌(probiotics,Pro)组添加20.8 g Pro/头·天.试验期为产前30 d至产后3个月.于试验第0,30、60、90和120 d,采血样分析全血的Se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于产后第30、60和90 d,采乳样进行乳房炎和体细胞数(SCC)检测.结果显示,Se-Pro组和Na2SeO3组的全血Se含量和G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Pro组(P<0.05);Se-Pro组的全血Se含量和GPx活性(第30 d除外)均显著高于Na2SeO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Se-Pro组、Na,SeO3组和Pro组的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下降了35%、30%和20%;平均SCC由低到高排序为:Se-Pro组相似文献   

12.
【目的】 奶牛不同胎次间生理状态具有关联性。研究旨在探究荷斯坦牛头胎患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 SCM)次数和乳中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 SCS)对2胎SCS的影响,为提高牧场奶牛2胎泌乳性能和原料乳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13个牛场2015—2020年荷斯坦牛同时具有1—2胎的DHI测定日记录共162 509条,先用Excel 2019对测定日记录进行前期处理和筛选,采用SAS(Ver 9.4)的混合模型探究牛场规模、采样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头胎患SCM次数和头胎各泌乳阶段SCS(泌乳期平均、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对2胎荷斯坦牛乳中SCS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头胎牛患SCM次数和各泌乳阶段SCS与2胎各泌乳月SCS的相关性。【结果】 牛场规模、采样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头胎患SCM次数和头胎不同泌乳阶段平均SCS均对荷斯坦牛2胎乳中SCS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规模在5 000头以上的牛场SCS显著低于其他规模的牛场(P<0.05);2020年荷斯坦牛SCS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年度(P<0.05);春夏季产犊的奶牛SCS显著高于其他产犊季节(P<0.05),冬季产犊的奶牛SCS显著低于其他产犊季节(P<0.05);第9、10泌乳月乳中SCS显著高于其他泌乳月(P<0.05),第2泌乳月乳中SCS显著低于其他泌乳月(P<0.05)。头胎患SCM为2次及以下的奶牛,2胎各泌乳月SCS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头胎患3次及以上SCM的奶牛,2胎各泌乳月SCS波动较大。头胎牛泌乳期平均SCS、泌乳前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各为0、1、2、3时,2胎各泌乳月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头胎泌乳期平均SCS大于3时,2胎各泌乳月SCS波动较大。整体来说,随头胎牛患SCM次数及各泌乳期平均SCS的增加,2胎牛各泌乳月SCS也逐渐升高。头胎患SCM次数及各泌乳阶段SCS与2胎各泌乳月SC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头胎泌乳期平均SCS与2胎各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最大(0.238),头胎泌乳前期SCS与2胎各泌乳月SCS的相关系数最小(0.104)。其中,头胎患SCM次数与2胎第3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大,与第10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小;头胎泌乳期平均SCS与2胎第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大,与2胎第1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小;头胎泌乳前期平均SCS与2胎第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大,与2胎第1、10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小;头胎泌乳中期平均SCS与2胎第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大,与2胎第1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小;头胎泌乳后期平均SCS与2胎第5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大,与2胎第1泌乳月SCS相关系数最小。【结论】 头胎患SCM次数和不同泌乳阶段平均SCS对荷斯坦牛2胎乳SCS均有极显著影响,头胎患SCM次数及各泌乳阶段SCS与2胎牛各泌乳月SC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为今后提高牛场2胎荷斯坦牛原料乳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生产发展的疾病之一,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的一种疾病,也是造成奶牛养殖业损失最大的疾病,患病奶牛不仅产奶量下降,而且影响牛奶的品质,并危及饮用人的安全,也是奶牛场最常见、防治最困难、花费成本最高的一种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2大类。由于隐性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其造成的产奶量损失远大于临床型乳房炎。所以,该病的重点放在防治上,减少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而如何减少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关键是做好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工作,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防制措施,把乳房炎的发生制止在萌芽状态,为生产优质牛奶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33头泌乳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该牧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29.33%,乳区阳性率为33.60%。病原菌的总检出率为91.67%,引起隐性乳房炎发生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占总检出率的37.88%和16.67%。同时对发病率与乳区、年龄、胎次及日均产奶量等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下的牛群发病率极显著高于日均产奶量20 kg以上的牛群(P<0.01)。  相似文献   

16.
从阿拉尔地区某奶牛场随机采取20头奶牛乳样共70份,经LMT诊断液检测,阴性乳样29份占41.43;,阳性乳样41份占58.57;.在阳性乳样中,弱阳性乳样18份占43.90;、阳性乳样11份占26.83;、强阳性乳样12份占29.27;.取阳性乳样、强阳性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得到7种细菌共168株,表皮葡萄球菌6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大肠杆菌29株、停乳链球菌13株、乳房链球菌10株、克雷伯氏菌9株、蜡样芽孢杆菌3株.通过动物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7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颖  谷维娜  钱明明  刘磊  赵宝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29-9031,9112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和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多重PCR从基因水平上对70份临床疑似奶牛隐性乳房炎感染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多重PCR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阳性样品数为58份,阳性检出率为82.5%;传统生化方法检测阳性样品数为53份,阳性检出率为75.5%,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2%。[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性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多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巢式PCR检测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的灵敏度,以本实验室从新鲜奶样中分离并经过生理生化鉴定的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提取细菌DNA,采用巢式PCR技术,根据细菌16S rRNA序列保守区设计通用引物进行第1次PCR扩增,再在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内的可变区设计特异引物对4种病原菌进行第2次PCR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技术能检测出乳房链球菌16S rRNA保守区的可变区序列,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快速有效检测出奶牛隐性乳房炎乳房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