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落实乡村振兴计划,加快城镇化发展,以通化市县域为例,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通化市县域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了通化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通化市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对县域城镇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科技的创新以及人员管理能力的培养,完善相关的制度,改革财税体制,完善生态保护,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产城互动”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2011—2019年黄河流域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始终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②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正>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重点是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同时,要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乡村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通过对该片区的城乡发展耦合度进行测度,基于农户生计响应判断它是否在城镇化影响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并进行影响路径识别。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县域城乡耦合发展协调度目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且各分片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2)片区农户生计响应在城镇化影响乡村振兴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3)"人业地"视角下的城镇化可以通过农户生计响应的四个维度对乡村振兴进行影响。  相似文献   

5.
温佳楠 《河南农业》2023,(18):38-40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长葛市通过坚持工业立市、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关注民生福祉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河南省前列,但也面临着要素保障不足、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接轨融合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问题。推动长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尊重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强化在细分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打造郑许一体化发展战略支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6.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的推进,着眼县域产业培育发展,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建德素有“中国草莓之乡”美誉,其大力发展草莓产业,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对县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本文总结了建德草莓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方法,提出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各地县域富民产业培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县域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县域发展已经进入3.0时代,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文章通过分析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现状,揭示其问题及缘由。研究发现:当前县域城乡要素融合层次较浅、社会融合范围较窄、经济融合效果较弱、生态融合水平较低,进而导致要素流通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产业联结不深入、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为了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应着眼实现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促进城乡产业联结与共同利益机制完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健全城乡发展体制机制,最终构建城乡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的背景之下,深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县域经济品牌直通车体系是一站式综合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对加快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了改善县域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的投资,激发县域经济的内生活力,文章研究县域经济品牌直通车体系建设,对加快乡村振兴产业运营服务,加快产品培育,加强县域品牌打造,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以江苏省县域发展为例,从空间融合、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和生态环境等维度剖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从城乡规划布局、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和保护生态环境4个方面入手,对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旨在实现江苏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是新时代城乡融合背景下河北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研究探讨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机理,分析了河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优化、科技创新、文化治理和生态环保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协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自然实验节点,利用2013—2021年县域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乡村振兴战略对县域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禀赋对乡村振兴战略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第三产业最强。中介机制考察中发现,文化程度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放大效应。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发展对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现实使命。然而,现阶段县域发展还面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县域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等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应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构建和优化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和结构;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以人才振兴为驱动力,引才聚才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等;有效发挥县域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共同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以湖北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20年的数据,首先构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测算出两者得分,最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波动增长趋势,且乡村振兴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各地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及促进两者之间协调融合发展,提出了进一步延长农村产业链、完善城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发挥城镇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又首次提到了乡村振兴中的"逆城镇化"问题,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探究了乡村振兴中逆城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对逆城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逆城镇化的具体举措,力求为新型逆城镇化提供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先后经历城乡兼顾、城乡互动、城乡均衡、城乡统筹等阶段,城乡融合是新时代城乡关系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主要“新”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轮驱动、要素双向流动和经济共通互动发展、以县域为载体的空间共生协调,成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及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两大战略协同发展,是顺应我国城镇化发展大势、保持乡村发展活力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此,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已有研究,遵循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欠发达地区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罗吉凤  李珊珊  李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214-216,242
柳城县实施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措施,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撬动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柳城县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巩固脱贫成果,迎接乡村振兴新挑战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城镇化的提高是城乡一体化的归宿所在,以合理的县域联动发展为基准,柳城县与12个乡镇互动融合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河南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法、障碍因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11—2020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其协调程度,并针对不同制约因素提出差异化对策,以促进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推进。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受到生态环境、生活保障、服务设施、人力资本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人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成为了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城乡的统筹发展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城镇化率在此背景下迅速提升,城市与乡村间的统筹发展问题得到了较大的关注。然而过于快速的发展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城镇化发展受到阻碍。笔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