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乌兰布和沙区的水资源现状和开发潜力,探讨沙区黄灌区和井灌区的节水措施,提出防止土壤盐渍化是沙区治理开发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兰布和沙区是我国沙产业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之一,引黄河水是其可供利用的最主要水资源.然而,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可供水量减少,严重影响了鸟兰布和沙区沙产业的发展.本文以2006年为基准年,对水平年2020年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区2020年需水量共计6.851×108m3,同期可供水量共计5.593×108m3,缺水量0.898×108m3,缺水率为13.11%.因此,乌兰布和沙区沙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水资源的最小化利用,通过健全水资源管理原则,建设节水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系统,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变农作措施,选育抗旱、高效节水的植物和其他生物,实现植物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在流动沙区应用滴灌技术对治理沙漠、开发利用沙漠的各项费用及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分析研究该技术在流动沙区使用中各项费用节约效果。为干旱沙区应用滴灌技术,发挥其节水、节能、高效、省工、节约用地的作用,提高沙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河西沙区16科50种野生可食植物种的分布、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对河西沙区野菜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沙区资源开发与沙区生态系统保护的关系,论述开发沙区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沙区防治沙漠化为目标的高新技术发展模式,探索一条经济促开发,开发促治理的良性循环的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干旱半干旱沙区在地理分布、资源等方面拥有优越的条件,自然、气候特点也比较独特。从20世纪60年代起到21世纪初,广大沙区人民、科技工作者和各级地方政府就对沙区的治理保护和资源开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也创造出不少成功的治理保护与资源开发的模式。通过对这些不同模式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对今后干旱半干旱沙区防沙治沙、植被保护和资源开发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和沙漠绿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蕴藏丰富,种类较多,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更好研究毛乌素沙区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开展了毛乌素沙区综合考察。借鉴毛乌素沙区的环境条件的调查,结合毛乌素沙区现有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实际条件,对毛乌素沙区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提出毛乌素沙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陕北防沙治沙任务虽然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矛盾与艰巨的任务,如开发与治理沙区、沙区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等。对此,应积极实施科技治沙战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沙区自然植被的保护、加大依法治沙力度。文章基于陕北防沙治沙现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体会,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陕北防沙治沙任务虽然得到重视,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棘手的矛盾与艰巨的任务,如开发与治理沙区、沙区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等。对此,应积极实施科技治沙战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落实沙区自然植被的保护、加大依法治沙力度。文章基于陕北防沙治沙现状,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体会,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沙地林果开发综合治理造林模式就是在集中连片的沙荒、沙丘、沙岗上,发展以果树为主的林果产业,实现治理与开发并重,生态与经济效益结合,达到改善沙区生态面貌,促进沙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试区几种种植方式的投能结构及利用率、光能利用率、氮磷钾投入产出状况和价值转换效益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其物流、能流和价值流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沙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资源优势,并对沙区土壤培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2)随着沙区农业集约化水平和生产强度的提高与增强,为保证沙区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应适时补充钾素;3)各种植方式对沙区农业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将随着种植结构的完善和投能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加强;4)目前该地农业生产仍处中低产水平,沙区综合治理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高寒沙漠化土地防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高寒沙漠化防治中几个问题的论述和分析,提出了防治沙漠化要解决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沙区中持续经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产业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强调以防为主,和并举,才能加快高寒沙漠土地的防治进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沙产业的形成过程、理论内涵进行了探讨,认为沙产业开发模式中的生态治理、产业开发、技术创新三方面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一模式有系统整体性、渐进发展性、动态扩散性、效益互补性的特点和优势,以此提出沙产业开发对策与发展战略,将为振兴沙区经济树立典范和样板。  相似文献   

14.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沙区腹地,总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该区农牧交错,坨甸相间,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100毫米之间。受气候、河流、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影响,水资源在地区上和时空上分布不均匀,南北山区大于中部平原,平原区东部大于西部而在年际间又存在连续干旱年和连续丰水年,且“十年九旱”。  相似文献   

15.
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于1995年引进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建立了大面积滴灌示范工程,并于1998年在林场所属的沙漠区建立了“生态经济园”,首次将滴灌技术应用在流动沙区的治沙造林中。经10余年的运行试验表明,该技术在“生态经济圈”流动沙区的应用中具有节电、节水、省工、建设周期短、生态、经济效果显著,为沙漠的治理与开发探索了新的途径,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草炭改土对风沙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草炭改良风沙土,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结构、水分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含水率和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草炭改土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改土措施,对于发展高产高效的沙区农业,实现沙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34-235
土地沙漠化问题是人类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十分突出和艰巨的难题。介绍了榆林沙区的自然情况和生态历史变迁,从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潜力巨大、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效果良好和沙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分析了榆林沙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条件和现状,并从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和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2个方面阐述了榆林沙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油莎豆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在甘肃省干旱沙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连续2年在民勤沙区进行了油莎豆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出民勤沙区油莎豆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油莎豆的优质、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折巧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33-134
榆林沙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推进社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沙区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加快沙区草地生态建设和畜牧产业的发展是榆林沙区农村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沙地大扁杏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辽宁省西北地区土地风蚀沙化面积比较大,退化土地占辽宁省土地而积的36%,属于“三北”风沙干旱地区,也是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地区。目前辽宁省荒漠化发展的趋势是局:部在好转.总体在恶化。南于沙区人VI负载过重及农民对土地持续利用认识不足,就迫使我们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环境资源时,要按照沙区资源的特点,调控现在的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开发经济效益甚高的新型产业,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