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猴嗜T淋巴白血病病毒(simi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STLV)是非特定病原体(SPF)猴必须排除的病毒之一,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一种重要的逆转录病毒,其潜伏期较长,非人灵长类动物感染了这一病毒在很长时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目前,STLV已经遍布全球的非人灵长类,并可分为3种类型。研究证明STLV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T淋巴白血病和淋巴肿瘤有关,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血液传播。作者主要介绍了STLV的病毒学特点、流行及检测方法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动物病毒侵害人类由来已久。艾滋病是已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处2004年11月23日公布的《艾滋病新疫情》报告中估计,2004年该病死亡310万人,HIV感染者总数为3940万人。现在许多科学家相信,该病是由灵长类动物病毒突变后,才成为广泛流行于人类的病毒。  相似文献   

3.
脑心肌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是一种传播广泛、侵犯多系统的病毒性传染因子。可自然感染啮齿动物、非人灵长类动物和猪。猪自然感染EMCV可造成突然死亡和实质器官的广泛病理损伤,母猪感染还可造成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2,(6):71-71
埃博拉病毒在非洲流行,可导致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病毒性出血热。  相似文献   

5.
美国与喀麦隆科学家日前在非洲猎人身上发现了一种灵长类动物体内常见的病毒。专家指出,此次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多种疾病最初都是在狩猎过程中从灵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的,因此必须对丛林狩猎加以严格限制。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喀麦隆军事医疗中心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柳叶刀》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喀麦隆9个丛林地区的1100名猎人进行了筛查。结果在其中10人的血液中发现了“猴泡沫病毒”抗体,这说明他们曾被这种病毒感染过。而这10位猎人表示,他们曾通过猎杀等活动接触过大猩猩、山魈和长尾猴等动物的体液。“猴泡沫病毒…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序列和特性。其编码的融合蛋白TRIMCyp丧失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功能,推测具有该基因型旧大陆猴对HIV-1更易感,可用于建立新型的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逆转录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和建立HIV-1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埃博拉病毒是(EBOV)一种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出现严重出血热的烈性病毒,人感染后病死率高达90%。2014年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VO)被WHO称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疫苗免疫是预防EBOV感染的有效手段,当前EBOV疫苗有DNA疫苗、重组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病毒载体疫苗等多种类型,免疫效果各异。本文从疫苗靶标、疫苗类型、制备方法、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等方面综述了EBOV疫苗的研究概况,旨在为防控EBOV病毒病提供参考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猪戊型肝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戊型肝炎(HEV)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人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HEV的危害逐渐凸显,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最近研究显示,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已发现HEV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猪、牛、羊、鸡中广泛分布和传播,表明HE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9.
戊型肝炎(hepatitis 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以黄疸为主的急性病毒性肝炎。该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猪、牛、羊、鸡等其他动物中广泛分布和传播,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因此,该病已经成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受到广泛关注。该病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色深黄、常见黄疸,病程可持续1周,但具有自限性。该病主要侵害青壮年,常表现为爆发性肝炎,孕妇感染后死亡率可达20%,广泛流行于亚  相似文献   

10.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在经常捕猎猴子的一些喀麦隆人身上发现了两种新型逆转录酶病毒,而此前从未有过人类感染此类病毒的记录。研究人员化验了930名喀麦隆人的血样,这些人曾贩卖或食用过猴子或猿的肉。科学家通过抗体筛查和遗传分析发现,这些人中有13人感染了至少6种猿猴身上的逆转录酶病毒,其中两人感染了两种新型的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这两种新病毒被称为人体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和IV型或称HTLV-3及HTLV-4,两种病毒与已知的从猴子和猿的身上传播给人类的HTLV-1和HTLV-2型病毒非常类似。  相似文献   

1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是由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的以感染对虾甲壳内侧出现直径为0.5~2mm大小的白色斑点为主要特征的暴发性传染病。该病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极高,给养虾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WSSV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在甲壳纲和昆虫纲动物中均有其敏感的宿主,以虾、蟹等十足目类为多。目前,普遍认为WSSV存在水平传播(经口感染或浸泡感染)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影响其体外受精的主要因素,以及对未来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在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自然条件下只感染幼鸡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侵害鸡的法氏囊、使鸡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有效的防治本病。艾滋病是1983年在美国首次发现的一种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潜伏期长,死亡率高,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途径进行传播,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的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病(Chronic kindey disease,CKD)作为高发病率、低防治率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尚无非人灵长类动物在CKD模型中应用的进展报告。建立CKD模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主要是猕猴属中恒河猴、食蟹猴和豚尾猴3种。从造模方式看,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诱导性模型和自发性模型两种。诱导型造模可分为药物诱导、免疫诱导、重金属化合物诱导、辐射损伤、生物诱导等不同方法。从肾脏病理改变看,有以肾小球病理改变为主,如猪尾猴疟原虫、牛丙种球蛋白等诱导者;有以肾小管病理改变为主,如氯化镉、顺铂等诱导者;有兼顾肾小球和肾小管损伤,如猴免疫缺陷病毒(SHIV)诱导者。为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CKD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汇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戊型肝炎(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自限性病毒性疾病,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呈暴发流行或散发传播,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疾病。随着对戊型肝炎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HEV动物宿主被证实,这促进了更多动物模型的建立。常见的实验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动物、猪、兔、啮齿类动物等。HEV动物模型在研究HEV传播、致病机制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近年来HEV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猪Torque teno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Nishizawa等应用运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halysis,RDA)技术从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环状单链DNA病毒,并以患者名字将其命名为Torque teno virus(TTV),又因TTV与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巧合,因此被许多科学家亦称为输血传播病毒[1].随后国内外学者利用巢式PCR、ELISA、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相继发现在非灵长类动物中也均存在TT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知人的冠状病毒有3种:一种是人冠状病毒2 2 9E(Hco V- 2 2 9E) ,另一种是人冠状病毒C4 3(Hco V- C4 3) ,第三种即SARS冠状病毒。最近荷兰科学家从1名患支气管炎的7岁女童体内发现了第4种人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Hco V- NL 6 3。这种冠状病毒引起感冒样症状,但对于儿童可能引起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在对其他地方保存的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标本检测发现,7名病人呈阳性,说明该病毒可能已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研究人员称,目前有2 0 %~5 0 %的呼吸道疾病找不到由什么病毒引起,此病毒的发现说明很有可能一部分是由该病毒引起新发…  相似文献   

18.
人类艾滋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疾病的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它是进行发病机制、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的必需条件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建立艾滋病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包括了灵长类动物和非灵长类动物,并对建立艾滋病动物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中检测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将表现为典型 J亚群禽白血病肿瘤的病料分别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和 DF1细胞 ,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 PCR方法 ,从这些肿瘤病料中分离和鉴定出 8株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AL V- J)。对证明感染了 AL V- J的细胞继续培养 ,并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 (REV)的特异性单抗及引物做 IFA和 PCR,在 8株 AL V- J中 ,有 3株AL V- J的感染细胞中同时有 REV感染。由此表明 ,发生肿瘤的肉鸡中 ,AL V- J和 REV的共感染已相当普遍。将这 3株 REV- SD0 0 0 3、SD0 0 0 4和 SD0 10 2的 3′- L TR用 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比较 ,发现分离的 SD0 0 0 3、SD0 0 0 4和SD0 10 2与国内的另外 2株 REV- SD990 1和 HA990 1的同源性为 96 .7%和 96 .1% ;而与另 1株 REV参考株鸭脾坏死性病毒 (SNV)的同源性高达 99%。  相似文献   

20.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目前已经是世界范围内传播最为广泛的人兽共患病毒之一,其感染谱和传染源都在逐渐扩大,引起大众重视H9N2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的潜在威胁。鸭H9N2病毒普遍认为是以水禽类—陆地禽类—人类的路径实现人的感染,H9N2可作为重组病毒的基因供体和其他类型的流感病毒基因进行重排重组具备感染人的能力。加强禽类饲养管理、做好养禽场的防病管理、加大对禽场工作人员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有效的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疫苗接种、建立准确又灵敏的检测方法是禽流感病毒防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