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刀割取蜜除适用于自然蜂群外 ,活框饲养的蜂群仍然适用。在流蜜期 ,中蜂有极强的造脾能力 ,割取后能很快恢复原状 ,且能刺激蜜蜂兴奋 ,便于旧脾的淘汰 ,减少巢虫滋生 ,是增强蜂群生命力的有效举措。方法是 :将活框饲养蜂群的巢脾提出抖尽蜂 ,平放于木板上 ,沿巢框内围把脾割下 ,再割下巢脾上部贮蜜带 ,下部子脾用铁皮爪 (制法见《蜜蜂杂志》 1999年第 1期 16页 )固定在原巢框上部后放回原群 ,蜜蜂会沿巢脾下端接造新脾 ,上部子脾随幼蜂的出房蜜蜂会在房里贮蜜 ,又成为贮蜜带 ,蜜封盖后又如前法将贮蜜带割下。这样 1张巢脾在不采取其他调控方…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空闲时经常到邻近蜂场走走,在和蜂友们一起交流养蜂经验时,发现不少蜂友在中蜂饲养管理中有很多误区,在这里来和蜂友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取蜜 ,看似简单 ,实则很有学问。这里 ,笔者把我们三代人的实践总结出“取蜜五字经” (编者认为叫“取蜜五绝” ,即取蜜之五言绝句恰当些 ) :蜜源一张表 ,花期似海潮。观天抢时日 ,高产靠勤摇。现借《蜜蜂杂志》一角奉献诸友 ,敬希斧正。1.蜜源一张表 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对放蜂地的蜜源进行调查 ,以阳历为准 (每年的节气差不了一两天 )列出 1张明细表 :何月何日什么植物开始流蜜 ,何日结束。有些植物正好当年不流蜜 ,所以要两三年才能摸准。在乡村可实地看花 ,在城市可箱前观察 :工蜂出勤踊跃 ,回巢时大腹便便 ,箱盖有汽、水 (气温高则少或无…  相似文献   

4.
李紫剑 《蜜蜂杂志》2011,31(7):29-31
谈到中蜂的饲养和管理,传统的毁巢取蜜法备受诟病,一直被视为落后和不科学的典型行为。一些“崇尚科学养蜂”的人更断言:活框养蜂、不毁巢取蜜是中蜂产业的未来,毁巢取蜜一定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5.
在南方 ,冬季的主要蜜源是八叶五加 (鸭脚木 )、柃 (野桂花 ) ,少数山区还有枇杷、山茶等。中蜂场地选择得好 ,每年立冬至翌年 1月上旬均可采集。1 夺取冬蜜丰收 ,我认为必须具备如下的条件天气晴朗 ,气温稳定。有 1只优良的蜂王 :新王 ;体躯修长 ;度夏期间一般不停产 ,度夏结束时应有 4脾足蜂与 1 5张子脾。巢内新脾多 ,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放蜂位置背风向阳。入山之前 ,彻底清洁蜂箱 ,消灭各种敌害。2 具体措施2 1 提早入山中蜂度夏之后 ,缺蜜缺粉 ,群势削弱。提早入山 ,给中蜂改变一个环境 ,可以促使蜂王提早产卵。山区的盐霜柏 (粉…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中蜂群脾蜜生产的条件、原理、方法及利弊,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中蜂脾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中蜂半改良式饲养,就是利用较为规范、方整的传统养蜂木箱、土坯或砖基、土窑蜂箱,或者是某种已知定型的活框饲养蜂箱,仿照活框饲养的方式,用空巢框或木条(即活梁)饲养。但在蜂群的管理上,仍基本按照传统简约化的方式管理,一年只取1~2次蜂蜜,以确保蜂蜜的浓度和质量。这种养蜂方式虽按传统的方式去管理,少花工,但又因为巢框或木条可以移动,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观察蜂群内部情况,方便割除王台或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蜂大有饲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读了廖大昆先生在贵刊新千年第1期14页《开展对中蜂的讨论确有必要》一文 ,我想就“中蜂有无饲养价值”一问发几句言 :一、中蜂适应性强 ,永远不会被西蜂淘汰中蜂适应山区、丘陵地带 ,以善采零星蜜源见长。中、西蜂各有所长 ,应取长补短。例如湖北省监利县一蜂友养意蜂 ,他每次到新路线寻找蜜源时 ,首先是向当地老乡打听本地有没有中蜂 ,有多少。若有1户养有十几箱以上 ,就认为此地是越夏度秋的好场地。中蜂可以给西蜂提供蜜源信息作参考。二、中蜂采的是百花蜜 ,蜜质特好我地群众都要中蜂蜜 ,不要意蜂蜜 ,即使我的中蜂蜜卖16元/kg…  相似文献   

9.
黄世俊  黄革 《中国蜂业》2006,57(7):22-22
饲养中蜂多家庭副业,农村多,城镇少;桶养多,活框式少。但它们共同的问题就是不知何时取蜜。本地农村多半是端午前后取蜜或割蜜。端午是按农历计算的,每年的端午有时与当地的植物流蜜期相吻合,有时则相差甚远。如果一律按端午节时取蜜,常常是无蜜可取。由于看不到植物开花,取蜜很盲目,往往是流蜜盛期未取,到了后期才取,结果导致蜜少蜂伤,影响蜂群发展。为了初学饲养中蜂者能掌握取蜜的时间和取蜜原则.以下介绍两点重要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区域,由于高湿气候和中蜂特殊的酿蜜环境,造成中蜂蜜浓度低、易发酵、不易保存等情况。目前,中蜂高浓度成熟蜜也有人在生产,通常采用二次摇蜜、传统的桶养模式、格子箱、浅继箱[1,2]等。但实践得知,二次摇蜜,在增加蜂农劳动的同时,对子脾造成极大伤害;桶养和格子箱虽然能提高蜂蜜浓度,但是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造成很大浪费,不能很好地管理蜂群和规模化生产;浅继箱取蜜也存在问题,像造脾困难,造脾的同时产生大量赘脾,还有浅继箱采蜜在大流蜜期间贮蜜空间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 6月 4日 ,我将 2群GN式蜂箱饲养的中蜂强群运往我省分宜县采乌桕蜜 ,共收蜜 4 1kg ;7月 10日再运往万载采边荷枫 ,共收蜜 30kg。去时 ,其中一群蜂有 15脾 ,另一群蜂有 14脾 ;一群继箱放 9脾 ,巢箱放 6脾 ,另一群继箱放 8脾 ,巢箱放 6脾。 6日蜜源植物泌蜜 ,2群蜂各放 1 3巢础的框 1个 ,2天就造好有少量雄蜂房的脾。 10日摇蜜 ,流蜜期天气比较好 ,共摇蜜 5次。我们在分宜县采乌桕蜜时认识了几位用标准蜂箱饲养中蜂的蜂友 ,他们的蜂每箱 3脾的最多 ,4~ 6脾的甚少。经主人同意 ,我们开箱提脾检查了几群蜂发现 :那些每箱有 6脾…  相似文献   

12.
小继框养蜂跟小继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小继框是在同一个箱内,上框与下框之间没有隔王栅。小继框养蜂蜂蜜产量高、质量好,长年不用饲喂,取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不会失王;没有“分蜂热”,逃蜂少、省工时、易管理。1 小继框与平箱混养产蜜量高、质量好我总结:100群平箱的蜂场,取1次蜜约250 kg,而在100群蜂中养小继框70群、平箱30群,单取小继框的蜜就可超过325 kg,而30个平箱群不取蜜,为繁殖群,专为70个小继框群“服务”,取蜜比平箱群多75 kg以上,少取30个平箱既省工又省时。小继框养蜂非常适宜生产巢盒蜜,1个小框能生产1.25 kg巢盒蜜(500 g巢蜜盒2个,250 g 1个)。  相似文献   

13.
刘邦友 《中国蜂业》2006,57(6):23-23
中蜂的取蜜与脱蜂一般都采用和西蜂一样的抖蜂法;脱蜂时,先在巢箱中留出能容纳2~3张巢框的空间,提脾到留出的空间,用腕力突然猛震几下.使蜜蜂落入巢箱中。  相似文献   

14.
每次取蜜时,都难以快速抖中蜂,担心抖伤蜂王,经多年实践我总结出快速抖蜂法。老式中蜂桶首先看巢脾方向,杷桶搬下横放在小桌上,使脾与桌面垂直,在桶顶端垫一块砖,使顶端略高,准备一块纱布和一双筷子,打开顶盖,用筷子挑起纱布,  相似文献   

15.
泉州地处南亚热带,年平均气温21.4℃。3月的荔枝,4月底的龙眼和11月的八叶五加,还有许多零星蜜源,一年四季都有蜜粉源,适合饲养中蜂。现报道本地区中蜂高产的几项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3):38-40
<正>中蜂喜分蜂,难养成大群。若饲养在郎氏10框活动巢箱中,则空间过大、利用率不高。在流蜜期,弱小中蜂群难形成无子蜜脾,取蜜只能提出子脾摇蜜,损伤蜂、削弱群势,影响后期产蜜。若用框式隔王板,中蜂又难以养成10框蜂的群势。因此,有的地方把郎氏巢箱10框改成8框,用来饲养中蜂。现在赣、浙各地的中蜂场,用8框巢箱饲养中蜂的人较  相似文献   

17.
游衍 《蜜蜂杂志》2018,(7):33-33
土法养蜂是我国农家庭院养蜂的千年传统,也是农民的喜爱。哪家有蜂团自然飞来或在野外收捕到蜂团带回饲养,就会认为是哪家有运气、喜气。土蜂(中蜂)蜜是中国的传统美食,又是药用佳品。随着人民经济收入增加,消费能力提高,土蜂蜜生产有限,显得物稀价贵,有的地方卖价每500g达到200~300元,而且常常有现场收割的土蜂蜜会被立即抢购一空的现象。现在虽然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还在农村的留守农民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留守农民来说,养蜂售蜜仍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相似文献   

18.
陈学刚  谢旭 《蜜蜂杂志》2011,30(2):37-37
饲养中蜂的效益主要是获取蜂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都知道中蜂蜜的营养价值比西蜂蜜好得多,市售价格几十元一斤。但中蜂产蜜量大大低于西蜂产蜜量。怎样才能提高中蜂产蜜量,这是饲养中蜂的朋友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蜂是我国优良的地方蜂种,具有采集力强、耐寒抗热、节省饲料、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相似文献   

20.
养好中蜂的关键 ,在于王优 ,群强 ,蜜足。新脾和密集 ,并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及时防治病虫害。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 ,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年轻健壮的蜂王 ,产卵力强 ,群势发展迅速 ,且能维持大群 ,工蜂采集力也强 ,工作积极 ,不易产生分蜂热 ,产量较高 ,因此 ,饲养中蜂 ,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 ,以更换劣小衰老的蜂王。在生产上 ,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强群是高产的基础 ,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 ,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 ,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只有强群 ,才能充分发挥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