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猪舍小气候对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猪业科学》2007,24(10):58-59
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今天,人们的观念已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科学饲养,科学管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到今天的"向环境要效益",人们已认识到了环境条件是影响猪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有害气体等,给猪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猪群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后备猪是猪场的后备力量,是"猪场的命根子",后备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发情及利用年限。选留高质量的后备猪,能保持种猪群较高的生产性能。本文从后备猪的选择、饲养管理及使用等方面,详细阐述后备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1 PCV2是否是猪群中的"新"病毒 出于寻找1991年描述的猪临床疾病爆发原因的目的,结果自1998年起人们已经知道猪群中存在PCV2。这些疾病主要造成生长期仔猪的生长速度低下和断奶后期及肥育期开始时的猪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猪群疫病主要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而猪舍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场所,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空地、舍内、空气等,因此如何防治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是保护猪群健康的关键。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及传播即不给其提供繁殖场所、传播途径,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降低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5.
正1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冠状病毒感染小肠所引起的。因为断奶后母源抗体Ig A的保护会消失,该病毒有时会感染已具有免疫力猪群的断奶仔猪群。该病也会导致成年猪腹泻。临床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非常相近。当猪群转移到一个年长猪曾感染过PEDV的环境中会发病,该病以突然出现水样腹泻为特点,腹泻会持续3~4d,对外排毒并康复。当PEDV首次进入某猪场时,所有的种猪、生长猪会迅速  相似文献   

6.
马建涛 《猪业科学》2023,40(12):38-40
<正>猪肠道健康一直是畜牧业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维持猪群的生长性能、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在现代养殖业中,生长速度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饲养环境的变化,都对猪的肠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生物发酵饲料,作为一种潜在的营养策略,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防止或阻断病原体侵入猪群,保证猪群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目的在于给猪群生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大限度的使猪群远离病原体的攻击。  相似文献   

8.
"养重于防"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病控制策略由"重治疗"到"防治并重",由"防重于治"再到"养重于防",是猪场经历"疫情洗礼"后总结的经验。但如何体现"养重于防"中的"养"?不同的猪场管理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操作。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该病主要危害1~28周龄的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和生长猪,病理变化表现多发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脑炎,因此又称为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经常与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猪感染后病程复杂、死亡率高、难以治疗,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之一。我们在实践中遇到一猪场突发该病,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吕惠序  杨九强 《养猪》2011,(3):73-75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性皮炎、皮脂溢性皮炎,俗称"猪油皮病",是由能产生表皮脱落毒素的猪葡萄球菌引起的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和超急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一般呈散发性,对个别猪群可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猪舍的环境主要是指温度、湿度、气体、光照以及其它一些影响环境的卫生条件等,是影响猪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促使猪充分地发挥生长潜力。为了保证猪群正常的生活与生产,避免外界环境条件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个适合猪生理需要的小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内源性继发感染的疾病,可以从健康猪的鼻腔、气管、扁桃体中分离到,已成为猪的上呼吸道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常在菌。从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副猪嗜血杆菌的继发对猪群的危害日益突出,因加重发病猪群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导致仔猪严重的死淘率及降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成为造成猪场严重经济损失的重要继发病原之一。其流行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霉菌毒素、副猪嗜血杆菌强株出现、胎龄结构年轻化、不当管理、环境恶化及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尤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对生产计划的制定、饲料药物数量与质量的把关、猪群整体药物保健和疫苗注射等,总体上会相对比较合理,但是往往会忽略某些细节问题。在经营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大的利润空间会掩盖其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一旦当行业处于"微利时代",企业的生死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对生产计划的制定、饲料药物数量与质量的把关、猪群整体药物保健和疫苗注射等,总体上会相对比较合理,但是往往会忽略某些细节问题。在经营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大的利润空间会掩盖其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一旦当行业处于"微利时代",企业的生死  相似文献   

15.
猪群疫病主要是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造成的,而猪舍又是病原微生物理想的栖息地,可以说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养猪生产的各个角落,如场地、水中、空气中、舍内等。因此,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传播是猪群保健措施的关键。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传播.从而能显著降低猪只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规模猪场不同猪群的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及场区病毒载量分布特点,在山东省菏泽市某规模猪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猪场不同孕龄母猪、不同阶段生长猪群,以及各生产阶段场区环境,采集猪鼻拭子和场区环境拭子进行PRV-gE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294份猪鼻拭子中,检出42份PRV-gE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14.28%;母猪群PRV-gE阳性率为17.83%(23/129),且妊娠前后各阶段阳性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中期较高(24.00%),但差异不明显(P>0.05);不同阶段生长猪群的平均PRV-gE阳性率为11.52%(19/165),随日龄增加,阳性率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80~90日龄育肥猪最高(28.13%),与其他生长阶段猪群差异明显(P<0.05);除饲料、水源、上猪台和出猪台外,其他大部分场区环境均检测到PRV-gE核酸阳性;育肥猪群病毒载量最高,为3.6×105拷贝数/mL,其猪舍环境的病毒载量也较高,与其他环境及生长阶段猪群差异均明显(P<0.05)。结果表明,不同猪群包括免疫猪群均可遭受PRV野毒感染,尤其是母猪妊娠中期和猪育肥阶段早期,且大部分场区环境均可被污染。结果提示,规模猪场要加强各种猪群尤其是育肥猪群的伪狂犬病免疫,通过监测来调整和优化免疫程序,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止病毒传入和扩散。  相似文献   

17.
猪传染病的防制要采取综合措施,即要重"养",也要重"管",还要重"防",从细节抓起,做好每项工作,才能有效地防制猪传染病的发生,本文分别从猪场的选址、布局,饲养管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方面,阐述了防制猪传染病的一些经验、观点和体会,以期对养猪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夏季气候炎热,降雨量增多,容易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对肉猪生产十分不利。因此,必须给人为控制,创造一个适于肉猪生长的环境条件,不断提高肉猪生产水平。合理调整猪群密度与猪群大小:猪散热主要通过呼吸、排泄粪尿、热传导(猪体与床面接触)、体表辐射等途径。猪群密度过大,由于辐射散热增加,使得舍中温度升高,猪食欲下降,同时也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如中暑),不利于肉猪生长;密度过小,会造成猪舍有效面积利用不合理。兼顾肉猪饲养效果和合理使用猪舍面积两个方面,建议每头肉猪不同生长阶段所需面积为:35千克以前0.5平方米/头,35~60千克0…  相似文献   

19.
<正>1猪群亚健康猪群在健康与非健康(疾病)之间,存在着一种非此非彼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的猪,可能检测不到病原的感染,但表现精神不佳,行为刻板,生长受阻,性能变差;也可能检测到了病原,但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亚健康猪群,不管是否可以检测到病原,但一个共同的内部特征是免疫力低下,即呈现免疫抑制状态,外部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宜能力减弱。1.1亚健康症状猪群食欲不振,生长速度缓慢;个体发育不匀称,猪群皮肤病发病率上升;猪群肠道功能紊乱,下痢,对营养物质吸收率低;  相似文献   

20.
杨汉春 《兽医导刊》2016,(17):24-25
正一、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为了防止/阻断病原体传入猪场和在猪场内传播,保证猪群健康与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从而给猪群生长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最大限度地使猪群远离病原体的攻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又分为猪场外部生物安全和猪场内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