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级稻新组合II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增产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PS数据统计软件,对II优航2号的6个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Eberhard and Russell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对II优航2号产量的作用最大,结实率和穗实粒数对产量也有较大影响。高产栽培策略是在确保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适度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笔者还对该组合的丰产稳产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I优航2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都优于对照,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孙明法  姚立生 《种子》1997,(4):30-3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3.
特优55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特优559产量构成因(?)及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特优55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数与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每穗总粒数,再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作用不大。揭示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攻足穗,争大穗,提高结实率,稳定粒重”,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4.
洛旱2号的丰产性、稳产性、抗旱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7-2000的区试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种洛旱2号丰产性好,稳产性突出,抗旱性明显优于对照豫一等奖号,是一个产量高而稳、抗旱性突出的旱地小麦新品种。通过对不同产量水平下的产量结构进行分析,得出洛旱2号的产量构成最佳模式为:公顷穗数525-600万/hm^2,穗粒数30-32粒,千粒重37-40克。对其产量构成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洛旱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础上,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充分发挥其丰产性。  相似文献   

5.
况浩池  何晓华 《种子》2001,(3):66-67
对Ⅱ优7号和对照种汕优63的主要经济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生产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Ⅱ优7号的结实率、丰冰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稻瘟病性都优于对照汕优63,是一个理想的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方强农场2006-2012年6a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扬辐麦4号高产示范田90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扬辐麦4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研究江苏沿海垦区扬辐麦4号超高产主攻方向.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产量三要素结构合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三因素与产量相关顺序为每穗实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稳数>千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为1.5787,每穗实粒数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的负作用有一定的抵消;实现高产更高产的栽培策略是保证32~33万穗/667m2最佳单位面积有效稳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稳争粒重,发挥该品种的最大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7.
运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Ⅱ优航1号进行秧苗4叶期喷施多效唑浓度、移栽期、插植密度、施N量、施K量5项农艺措施进行研究。对Ⅱ优航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和各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穗数对产量作用最大,每穗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较低。建立产量与5项农艺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多效唑浓度、移栽期、密度、施N量。并经微机模拟,其高产栽培[措施是:多效唑浓度为718.7~783.1mg/kg,移栽期为7月10—12日,每公顷插25.52~26.78万丛,施纯N 166.8~176.5kg、K2O 122.4~134.1kg。  相似文献   

8.
对早籼优质米品种多点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同质性测定、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测定,分析了品种的丰产性和穗产性。结果表明,中优早2号、浙辐37的丰产性较好、稳产性中等,适宜一般地区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优早3号、早籼903丰产性较好、稳产性较差,适宜在环境条件较优、栽培管理水平较好的地区示范种植。浙辐218、浙908产量水平一般、但稳产性好,可在栽培条件偏差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GS豫麦34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黄淮南片小麦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GS豫麦34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S豫麦34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因此高产栽培模式应是在保证666.7m^2成穗40-44万的基础上,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品种辽粳419的丰产稳产性及高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8)
通过对辽粳419在各试点产量的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辽粳41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对照品种辽粳9号,是一个极具增产潜力的水稻新品种。辽粳419在高产、更高产和超高产3个产量等级上,其每穗粒数和每穴穗数不断增加,但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变化幅度较小,尤其是在超高产水平下,在保证正常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情况下,实现了穗数和粒数的同步提高。对辽粳419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对辽粳419产量的影响最大,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但会通过影响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而间接影响产量。因此,辽粳419的超高产途径应是在保持正常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同时,主攻穗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3年、2004年山东省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数据资料,对阳光200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阳光200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结构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千粒重次之,有效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高产栽培上应在适当增加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大穗大粒.  相似文献   

12.
GS豫麦21号的丰产,稳产性及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牛子敬  赵虹 《种子》1998,(2):24-26
利用黄淮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试和河南省区试、生产示范资料,对GS豫麦2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结呆在明:GS豫麦21号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等优良特性,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穗粒数次之,有效穗数的直接作用最小,因此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兼顾667m2成穗(40万上下)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Ⅱ优航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各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构成因子中,以有效穗、穗粒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高产栽培技术上要主攻有效穗和穗粒数,在足穗、大穗基础上,增粒增重,从而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4.
黄永业  李勇  李忠 《种子》2005,24(3):85-86
通过对10个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产量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出适合本地栽培的杂交早籼新品种.结果表明:两优2186、特优航1号、特优175、谷优964、宜香优1577,米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是理想的杂交水稻早稻新品种;尤其是两优2186,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属大穗型组合)、优质、抗性强等优势,在提高肥力及栽培水平条件下,增产潜力较大;Ⅱ优183米质较优,但产量明显低于ck;Ⅱ优602、特优63虽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产量较高,但米质一般.  相似文献   

15.
开麦20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开麦20的生产利用价值,以2007-2009年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适应度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麦20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耐病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穗数次之,增加穗数,提高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在密度为6750-7500kg/hm2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麦18号国家、河南省中间试验结果分别进行多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统计分析系统程序分析,采用DPS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动态结构分析,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新麦18号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强;500~550 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均较大,但是,通过各种途径均容易达到高产;550~700kg/667 m^2产量水平时,产量三因素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新麦1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途径是:在保证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千粒重是夺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信粳1787的生产应用前景,利用2017-2018年两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及2018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对信粳1787的丰产稳产性以及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粳1787在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612.7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2%;2年区试及1年生产试验中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2%、7.28%、8.38%,均低于对照徐稻3号,高稳系数分别为89.0%、89.2%、86.9%,均高于对照徐稻3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结果显示,可通过适当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结实率实现增产。综合分析,信粳1787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超级稻Ⅱ优明86的高产结构特征,根据2006~2012年131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9.02%,穗粒数为27.27%,千粒重为11.92%,结实率为8.37%。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对总粒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2.33%和46.68%。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率为91.68%,千粒重为11.92%。库容量对产量的贡献率89.44%,结实率的贡献为8.37%。说明Ⅱ优明86的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是应培育多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不同穗粒结构杂交稻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穗粒结构不同的杂交稻汕优63、Ⅱ优838、丰两优四号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3个品种参加区试的产量构成,进行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4个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汕优63,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37.3%和38.1%,提高结实率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4.1%;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Ⅱ优838,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对增产的贡献率为62.2%,提高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为26.2%;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丰两优四号,高产栽培增产的主要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分别为49.2%和44.8%。可见,穗数多、每穗粒数中等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与每穗粒数,同时提高结实率;穗数中等、每穗粒数较多的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同时提高每穗粒数;穗数较少、每穗粒数多的大穗型品种高产栽培的增产因素是提高有效穗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李金霞  洪雪梅 《种子》2016,(7):88-91
为了更全面更详细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新冬48号的生产特性,以2012-2014年度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通过高稳系数、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分别对新冬48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冬48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 500~8 250 kg/hm2之间,穗数为484.7×104/hm2,穗粒数为42.7粒,千粒重为50.2 9;适合新疆北部大面积种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