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下经济是一种生态循环经济,该文阐述了林下经济的内涵和发展模式,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论述了适合其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禽(畜)模式、林-特色养殖模式和林-游模式,同时对其发展林下经济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优势进行种植和养殖,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林业产业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濮阳市清丰、南乐等地积极开展林下食用菌、林下养殖等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几种适宜在濮阳发展的林菌、林禽、林畜、林药等林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菌根性食用菌为山林珍品,经济价值高。调查发现,祁连山北麓民乐县境内有野生白色块菌、乳牛肝菌、乳菇等多种菌根菌自然生长。两种乳牛肝菌无意识半人工栽培成功实例表明,当地适宜菌根性食用菌栽培。设想选用本地树种和真菌资源,在祁连山北麓营造食用菌林,开展菌根性食用菌的半人工栽培,林菌并举,以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当地乡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下栽培食用菌能够充分利用林地空间资源,获得优质食用菌农产品产出,是实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林下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归纳论述了不同林分类型下食用菌的栽培情况和林下食用菌的主要栽培模式,列举了5种典型的林下栽培食用菌案例(黑木耳、大球盖菇、竹荪、灵芝、羊肚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对策:(1)建立林下复合经营共同体;(2)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3)加强林下经济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林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4)出台扶持政策,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5)完善林下经济相关标准、导则的制定。综上结果,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充分科学利用林地实现致富的新生事物。其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当前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等8种类型。"海南林菌间作模式与草料培育菌苗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即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林下地面空闲时期套种食用菌等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省林科所定安龙州试验基地建有蘑菇种苗培育、巨菌草加工厂、巨菌草种植与示范基地、橡胶园间作菌类模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现状,归纳了目前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栽培基质、栽培林地、栽培模式、温湿度调控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技术,以期为林下食用菌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后,林民获得了林地生产经营自主权,林农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同时,逐步建立起林下立体式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林药、林禽、林畜、林花和林下产品培植加工等多种发展格局。目前,全州林下经济主要形成了林药产业、林禽和林畜养殖产业、林菌培育产业、林木花卉产业、林下产品培植加工产业、森林旅游产业等6个特色产业,全州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16.7亿元。林药产业:全州林下中药材有三七、石斛、重  相似文献   

8.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e)是东北地区传统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林下食用菌栽培是发展林下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小兴安岭地区林下元蘑的生长发育条件、林下栽培、采收等各环节的技术要点及技术规范。利用木耳菌糠林下栽培元蘑,既可节约农业用地,提高元蘑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对林业资源的消耗,缓解菌林矛盾,还为进一步利用木耳菌糠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和循环经济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林下经济是指通过不同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资源,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带动农户致富的经济模式。对海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海南林下经济模式主要为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休闲旅游三大类型,包含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禽、种苗繁育、森林旅游等模式,对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着资源调查欠缺、套种技术不成熟、政策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为今后海南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适合武平县发展的10种林下经济发展经营模式,包括林下种植型(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苗)、林下养殖型(林禽、林蜂、林蛙)、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为福建省林下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庆阳森林昆虫种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庆阳地区农林昆虫种类研究概况;介绍庆阳地区1980年森林病虫普查省内新纪录39种,1991年森林病虫普查省内新纪录53种,甘肃省仅在庆阳有分布的森林昆虫70种,生物学等研究的种类57种以及杨树、经济林、杏树害虫种类研究进展情况;简述昆虫区系研究情况;展望森林昆虫种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s one of the main forest types in the world,and also has huge ecological,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it is urgent and significant to develop 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atural spruce-fir mixed stand in line with local conditions.The article outl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law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natural spruce-fir forest management.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were eventually made:1) In no cutting area,all logging activities should be banned.In a restricted cutting area,th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generally controlled within 15%of the stock volume before cutting.On the commodity forest management area, the appropriate cutting intensity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per hectare,determine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elective cutting.2) Closure for afforestation,planting and repair planting should be adopted on vegetation-intensive land,sparse shrubs covered land and harvesting slash,in order to accelerate natural regeneration.3) The in situ conserv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in nature reserves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stations of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such as Abies chensiensis,Picea neoveitchii,Abies vuanbaoshanensis,to reduce human destruction.4) It is supposed to collect seeds in time,establish nursery,actively establish forest, expand artificial population and promote natural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3.
以武穴市森林资源2019年“二类调查”为基础,对比2009年“二类调查”数据,对武穴市森林资源进行动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0年间隔期内全市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均有较大的增长。针对武穴市林种结构与树种结构不合理的实际状况,为了提升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建议对现有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进行植树造林,对生产力与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的林分进行近自然林改造。  相似文献   

14.
天然云冷杉林是世界主要森林类型之一, 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探明天然云冷杉林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 制定科学的经营管理措施, 因地制宜地合理经营云冷杉林意义深远而迫切。文中概述了我国天然云冷杉林的分布、结构和更新演替特征, 分析了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1)对禁伐区内的云冷杉林分, 坚决杜绝一切采伐活动; 对限伐区要严格控制采伐强度, 一般控制在伐前蓄积量的15%以内; 对商品林经营区可按每公顷蓄积量的大小确定适宜采伐强度, 并按照林分特点进行经营, 做到科学择伐。2)对林地草本植被密集、灌木覆盖度不大、采伐迹地上有种源条件的进行封育、栽植或补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建立秦岭冷杉、大果青杄、元宝山冷杉等珍稀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和科学试验站, 积极开展就地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4)适时采种, 就地建立苗圃, 开展育苗造林, 扩大人工种群, 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昆虫是1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利用森林昆虫,可制成食品及医药保健品,可作为林副特产,可发展昆虫文化及旅游业,但对森林昆虫不能乱捕滥采,必须注意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临江林业局1977、1982、1987、1992和1996年5期林相图和1000余块样地逐年复查数据,对该局20a来土地种类、林分起源、优势树种和龄组等项森林结构以及林分蓄积量和生产力进行动态分析,总结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经营对策。结果表明,1987~1996年份间临江林业局森林资源除林地土地面积变化不明显外,存在以下问题:林分中珍贵树种所占比例不大,优势树种所占的蓄积百分比越来越少;幼龄林和近熟林的比重都在逐渐增大,中龄林的比重先增加再减少而幅度不大,但过熟林的比重则在大幅度减少;成过熟林过少,森林可采资源太少;不同林分天然林面积都大幅度减少,而人工林更新的速度远远跟不上采伐的速度。建议采用采育林森林经营模式及相关措施来调整其森林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s in the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Papua and New Guinea, virgin forest were felled and the land cleared. After clearing, large areas were planted mostly monocultures, of either Cacao, Coconuts, rubber, coffee or tea.This clearing of large areas of virgin forest resulted drastic changes to the enviroment and the insects, animals and plants living in these areas. Some insects disappeared from the areas, whilst others were able to increase their numbers rapidly under the changed enviromental conditions and on the introduced crop plants.These insects in their undisturbed biotop, fed on unimportant plants and from these host plants they adapted themselves to the monocultures, A number of polyphagous and monophagous pests were able to multiply to epidemic levels.Ten major pests of economically important crops and their bionomy as well as the control measur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杨树速生丰产林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杨树速生丰产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净现值法和投入产出比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的杨树速生丰产林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共设计试验了3种不同的林下间作模式,一是林下养禽,二是林下养殖双孢菇,三是林下种植牧草。通过对3种杨树速生丰产林间作模式的调查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林禽间作模式为经济效益最高,为最优的选择;其次是林菌间作模式;第三是林草间做模式。同时,根据各种间作模式的年均净现值和投入产出比最大值出现的年份,3种间作模式的经济成熟龄均为第9年。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通过解译获得官司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1:1万森林资源分布图、2007年度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资料,结合样地调查数据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选取坡度、土层厚、土A层厚、土壤含水率、坡位、土壤类型6个立地特征因子,建立该流域的297个小班物元模型,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该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表明:1)本区针阔(桤柏/栎柏)混交林面积为124.39hm2,仅占整个有林地面积的14.97%,而针针混交林(松柏)的面积却占27.37%,针叶纯林(马尾松/柏木)的面积更是占42.48%。2)经优化后本区防护林体系分配按面积大小排序为针阔混交林(31.12%)>灌木林(15.5%)>经济林(12.28%)>针针混交林(11.46%)>阔叶纯林(11.41%)>针叶纯林(9.51%)>草地(8.70%)。优化后,年径流总量将减少43171mm,减少62.15%;年土壤侵蚀总量减少465.97t,减少79.66%。3)该流域的防护林体系空间对位配置结果为:①少发展柏木、马尾松纯林,多发展桤柏、栎柏、松栎等针阔混交林。对现有的柏木、马尾松纯林,引进桤木、栎类等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②柏木纯林和桤柏混交林的郁闭度控制在0.60~0.75,栎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松栎柏混交林则应控制在0.60~0.80。③对现有针叶纯林、针针混交林,采用开窗补阔和密度调节2种方式进行改造。开窗补阔对密度过大的林分进行带状砍伐,砍伐后补植栎类、桤木、香樟、天竺桂等阔叶树种。④在树种的搭配上,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及树种的适宜性,选择不同的混交比。在中性或微酸性紫色土上,多发展以柏木为主的混交林;在黄壤和酸性紫色土上,则可发展柏木、马尾松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在灰白砂土上配置以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比例不少于20%~30%,立地条件好的则可以达到40%左右,以充分发挥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思茅松人工幼林留阔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景谷县文朗试验林场的思茅松人工幼林内,进行了3种保留林分中阔叶树抚育方式的试验。通过与常规抚育方式作比较,研究了不同留阔抚育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和抗松梢螟虫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留阔抚育方式对幼林期思茅松的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大;在3年生前不会引起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并能使林分保留较多的物种,保障思茅松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阻止松梢螟对思茅松幼林的入侵,减少林内松梢螟的数量。因此,思茅松幼林期的留阔抚育方式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