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细菌分子生物学分离鉴定无乳链球菌,参考GenBank登录的牛源无乳链球菌16S rRNA、菌属特异性cfb (CAMP因子)、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序列,运用Oligo 6.0和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14对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20种常见抗生药物的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成功鉴定出17株牛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与NCBI上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均≥99%;共检测到6种耐药基因;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新生霉素、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依次为100.0%、94.1%、94.1%、94.1%、94.1%、82.3%、82.3%和47.1%,对青霉素严重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5.7%、14.7%、7.7%和3.9%。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可靠,云南地区无乳链球菌已对部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旨在调查山东某奶牛养殖场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状况、药敏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集该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奶样200份,分别用5%绵羊血琼脂平板、MHA药敏琼脂培养基、16S rRNA基因引物、12种药敏片和多重PCR进行无乳链球菌的药敏性及毒力基因的检测.从中分离出42株无乳链球菌,分离率为21%.所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培养菌落特...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致病性无乳链球菌并构建小鼠乳房炎模型.试验从病牛乳汁中成功分离并鉴定1株无乳链球菌(命名为HZ-032).HZ-032以104CFU菌量感染哺乳期小鼠,同时设相同剂量无乳链球菌ATCC 13813菌悬液组、阴性对照(等体积无菌PBS)组及空白组作为对照,观察攻毒后小鼠乳腺组织病变并进行组织细菌载量的测...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dnaJ基因序列与细菌致病力的关系,本研究构建了dnaJ基因缺失株和互补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验证。参照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GD201008-001(登录号:NC_018646)目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引物,PCR克隆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基因序列,通过融合PCR将两个片段连接到一起,构建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PCR克隆含有启动子序列的dnaJ基因。将dnaJ基因上、下游同源臂融合片段和含有启动子序列的dnaJ基因分别连接链球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SET4s和pSET2,电转化GD201008-001感受态细胞,构建dnaJ基因缺失株ΔdnaJ和互补株CΔdnaJ。通过分析ΔdnaJ和CΔdnaJ的遗传稳定性与形态学变化对dnaJ上、下游基因转录的影响,以及生长速率和斑马鱼攻毒试验评价dnaJ基因对无乳链球菌毒力的影响。经PCR鉴定和测序证明,ΔdnaJ和CΔdnaJ构建成功;与野生株GD201008-001相比,ΔdnaJ和CΔdnaJ在细菌染色形态上均无明显差异,但ΔdnaJ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dnaJ基因的缺失未对相邻基因的转录造成影响;ΔdnaJ对斑马鱼的毒力明显下降,对斑马鱼的LD50为5.68×104 CFU,约是野生株的241倍。dnaJ基因对无乳链球菌的毒力有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无乳链球菌dnaJ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对Ⅰa型牛源无乳链球菌BibA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BibA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技术扩增牛源无乳链球菌LZQ07006分离株Bib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MD20-T载体后测序,采用生物学软件对BibA基因及其推导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LZQ07006菌株BibA基因片段长度为1185 bp,未出现基因缺失,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血清型的无乳链球菌核苷酸同源性和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45.0%~99.8%和12.3%~99.5%;BibA基因片段是一个稳定的分泌性外膜蛋白,亲水性较好,存在1-32位氨基酸的信号肽,剪切位点在第32-33位氨基酸之间的蛋白片段上。因此,牛源无乳链球菌BibA蛋白可作为奶牛乳房炎诊断和预防的应用性候选蛋白,但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Ⅶ型分泌系统(T7SS)是近年来发现的分泌系统,分泌两种胞外蛋白,EsxA基因编码的ESAT6蛋白和EsxB基因编码的CFP-10蛋白。分泌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促进细菌从巨噬细胞吞噬体逃逸、影响巨噬细胞凋亡及裂解细胞等生物学功能,与致病性密切相关。以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为模板,克隆到294bp的EsxA基因,将目的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经测序,目的序列与无乳链球菌EsxA基因同源率在99%以上。EsxA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中,重组载体在28℃、0.5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量最大,可溶性表达。将纯化的ESAT6蛋白免疫Balb/c鼠,成功制备ESAT6蛋白鼠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ESAT6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无乳链球菌ESAT6蛋白的免疫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旨在查明牛源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从中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乳房炎病牛乳中分离鉴定出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制备沉淀反应抗原及6株标准血清型无乳链球菌单因子血清抗体,采用环状沉淀试验,对78株无乳链球菌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分型鉴定;同时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无乳链球菌血清型主要为X型(60.26%),其次为Ⅲ型(10.26%)、R型(7.69%)、Ⅱ型(7.69%)和Ⅰb型(5.13%),Ⅰa型尚未发现。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较敏感;但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有一定的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本研究对进一步研制有效的药物及疫苗,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牛源无乳链球菌表面免疫相关蛋白(sip)的抗原性,本实验通过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该蛋白的抗原性进行分析及鉴定.根据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临床分离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ip抗原表位优势区编码的基因序列,并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ET-sip,转化宿主茵BL21中,经IPTG诱导,获得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以纯化的表达产物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无乳链球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确定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3.125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60,酶标二抗最适稀释度为1:4000.应用该方法对无乳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兔阳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与耐药特性,为鱼源无乳链球菌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方法】 于福建省漳州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采集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的病鱼样品,通过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及生化试验初步分离鉴定病原菌。经由16S rDNA特异性片段引物、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鉴定及测序比对鉴定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血清型及4个主要毒力基因(cylE、sodA、gapCscpB基因)分布情况。通过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1大类共2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并进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 分离株菌落呈白色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呈β溶血;革兰染色阳性,菌体排列为长短不一的链状,单个或成对存在;VP试验、CAMP均为阳性,触酶试验阴性,能发酵海藻糖,均符合无乳链球菌的典型特征,经鉴定共分离获得14株鱼源无乳链球菌。14株分离菌株的血清型均为Ⅰa型。分离株毒力基因cylEsodAgapC的检出率均为100%,而毒力基因scpB均未检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率均为100%,对链霉素、新霉素、甲氧胺嘧啶耐药率均>70%。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6重及以上耐药的菌株占总分离菌株数的78.57%。【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当前福建漳州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鱼源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理和临床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乳房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所致感染率高,给治疗带来了极大困难。疫苗是预防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但是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比较多,给疫苗设计带来非常大的困难。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表达来获取高纯度保护性抗原重组蛋白作为疫苗,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文中对近年来关于无乳链球菌在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克隆分析科尔沁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溶血素cylE基因片段,为深入研究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免疫机制及制备新型免疫抗原提供理论依据。根据GenBank已公布牛源无乳链球菌溶血素的基因序列,使用Primer5.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内蒙古通辽地区乳源性无乳链球菌临床菌株总DNA为模板扩增cylE基因片段,并分析其编码序列及免疫活性。克隆得到的cylE基因序列与Genbnak已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cylE基因序列两者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9.9%,仅有1个核苷酸发生突变(1712C→A)。cylE蛋白的亲水区较广,抗原指数较高的区域丰富,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证明cylE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cyl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防治无乳链球菌的理想抗原候选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Pgk)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源无乳链球菌Pg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出Pgk蛋白抗原优势区的编码序列,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转化、诱导表达及抗原性鉴定。结果显示克隆的Pgk基因序列含有984 bp,编码328个氨基酸残基。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上公布的B群无乳链球菌菌株Pgk基因(AE009948)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69%。将扩增的Pgk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k-pET30a(+),再将筛选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BL21工程菌,经IPTG诱导获得部分可溶性表达Pgk重组蛋白。经Ni2+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纯度在90%以上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奶牛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明确中国罗非鱼主养区广西各地罗非鱼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情况,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防控奠定基础。2018-2019年从广西柳州、钦州、南宁、北海等地患无乳链球菌病罗非鱼体内分离了47株无乳链球菌,并对各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血清型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血清型高度一致,均为Ⅰa血清型。对4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47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分离株cylE、sodA、gapC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100%,而scpB基因仅在人源参考菌株2603V/R中检出,在所有鱼源分离株中未检出。对11类(31种)常见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对磺胺异噁唑、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0%以上,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土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检测结果表明,5重以上耐药菌株占93.62%,其中9重以上耐药菌株为19.15%,且均分离自柳州地区。结果表明,广西地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单一,均为Ⅰa血清型,且均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4.
无乳链球菌及其血清型的PCR方法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是引起奶牛乳房炎和新生儿期侵袭性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的重要病原菌.为快速准确地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本研究对22株从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牛源链球菌进行生化鉴定以及针对S.agalactiae保守基因sip进行PCR鉴定,并采用多重PCR技术扩增sip基因阳性菌株的cps基因进行血清分型.结果显示,PCR扩增sip基因阳性17株,其中15株生化试验与PCR结果一致;多重PCR扩增cps基因显示,其中Ia型4株、Ⅱ型11株、Ⅲ型2株.本研究为鉴定S.agalactiae及其血清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会造成奶牛乳腺发炎肿胀,使产奶量大幅下降。作为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复杂,饲料污染、病原菌感染以及环境因素均可以导致乳房炎的发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常会造成乳腺组织的局部炎症,随着无乳链球菌分离率的增加以及抗菌药物的滥用,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步攀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无乳链球菌能够定植于宿主体内,破坏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其自身毒力因子会引起宿主机体疾病的产生。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发现毒力与耐药性本身互为关联,耐药性的增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毒力,表明了耐药性与毒力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笔者主要回顾了国内外链球菌以及其他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从无乳链球菌毒力因子及耐药性等多种角度入手,分析了无乳链球菌的毒力机制以及毒力基因,并对近5年国内不同地区无乳链球菌耐药性进行统计,从细菌种类、环境和相关机制对链球菌的毒力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以期为无乳链球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筛选出合理的抗菌药物并对毒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罗非鱼无乳链球菌(GBS)膜蛋白gap的免疫原性。试验提取GBS的DNA,利用PCR扩增出gap基因,并与表达载体pET-28a-SUMO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其表达效果。采用纯化的gap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腹腔注射免疫罗非鱼,以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并使用GBS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PCR扩增出1 011 bp大小的单条带gap基因,与预期一致;重组载体pET-28a-gap在23℃、0.4 mmol/L IPTG、12 h条件下成功表达49.8 ku的可溶性蛋白;ELISA检测显示,重组蛋白gap能够产生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水平,对GBS攻毒后的罗非鱼相对保护率为64.1%。研究表明,重组蛋白gap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鱼类的链球菌病的预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柳州地区罗非鱼链球菌的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从柳州地区分离得到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与海豚链球菌之间的药敏结果有较大差异,而同一种细菌的不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却较为一致。总体来说,两种菌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不高;无乳链球菌对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磺胺异噁唑4种药物完全耐药,但海豚链球菌却对这些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无乳链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其表面蛋白作为一种高免疫原性的生物大分子,具有较高的种内特异性,是理想的候选疫苗与免疫检测靶标.本研究通过对无乳链球菌高免疫原性表面蛋白Rib的重组表达与抗体制备,为后期无乳链球菌的疫苗研制与检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首先提取了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从中成功扩增出长度为452 bp的编码表面蛋白Rib N端的基因片段.将这一片段连入重组表达载体pET-26b,转化受体菌株BL21 (DE3)后利用IPTG进行诱导,结果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18 ku的外源蛋白.在低温表达条件卞,对IPTG诱导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IPTG的最适诱导浓度为0.05 mmol/L.将诱导后的菌体进行超声波破碎并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其进行变性、复性处理,利用亲和凝胶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经检测抗体效价达到1∶480 000.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对分离鉴定的155株无乳链球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且利用PCR技术检测相关耐药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敏感度最高,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表现为极强的耐药性,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达到100%;155株分离株检测到突变的青霉素耐药基因pbp2b,此外,aphA-3和aad-6两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均存在于分离株中,而发现四环素耐药性则主要由tetL,tetM和tetK三种基因介导,检出率分别为25.16%、31.61%和19.35%,同时检测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T)和ermB基因,检出率为13.55%和50.97%;分离菌中检测到bca、ScpB、hly和rib四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48.39%、56.77%、20.65%和23.87%。河南地区无乳链球菌携带4种毒力基因以及8种耐药基因,且绝大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无乳链球菌是人和动物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该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目前已发现的无乳链球菌主要致病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血素、透明质酸酶、环磷酸腺苷(CAMP)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作者就上述几类致病因子进行综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性及致病机理等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