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悬浮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结合筛选驯化的高表达细胞株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控制细胞培养过程,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是以反应器悬浮培养动物细胞生产或研制生物制品的一种通用的平台技术,可广泛地用于生产单抗、人用或兽用疫苗等生物制品。1962年Capstile成功地大规模悬浮培养BHK-21细胞,1967年VanWezel成功应用微载体培养贴壁动物细胞,标志着反应器培养动物细胞技术的起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品及兽用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细胞悬浮培养生产兽用疫苗既能降低成本, 也能提高产品质量。以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平台正逐步被建立起来且日趋成熟,成为推动兽用疫苗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介绍了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兽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器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生产口蹄疫病毒与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分别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生产案例对比分析,比较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分析显示,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获得的细胞密度、病毒效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时的能耗和劳动力需求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转瓶培养工艺,适宜于国内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反应器悬浮培养技术在国内外疫苗生产中的研发和应用现状。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国内口蹄疫疫苗生产中获得成功应用,利用MDCK、Vero等细胞培养生产禽流感疫苗的技术也正在积极研发中。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一技术将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工艺升级换代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细胞反应器悬浮培养和微载体培养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特别是在动物疫苗生产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细胞反应器悬浮培养和微载体培养技术在动物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细胞基质生物制品大规模生产工艺的选择首要考虑因素是该产品工艺所涉及的生物反应器系统。论文针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特点,就不同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和原理、优点与缺点、结构优化、传感器最新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其目的在于为生物制品研发和生产实际应用中选择更加适合培养工艺的生物反应器,提高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生物制品的效率,也为促进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受很多因素的限制,为了适应扩大化工业生产的需要,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上日益成熟,本文就此项技术中关于悬浮培养的细胞性能、细胞悬浮培养驯化的方法、悬浮培养细胞培养基的优化、生物反应器种类等要素进行概述,并对此技术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及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已经发展到能够自由扩大培养并且用于工业化生产。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疫苗、载体、药用蛋白,等都可以通过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获得。生物反应器是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关键,其能够有效的增加细胞单位体积的培养密度,从而为病毒性疫苗大规模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细胞培养生产生物制品既能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又能促进细胞培养技术、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病  相似文献   

10.
PK15细胞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兽用疫苗生产的细胞,然而现今生物制品行业快速发展,传统贴壁培养PK15细胞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目前通过全悬浮培养技术来培养细胞、病毒已经是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生产用细胞多数为贴壁细胞,难以实现悬浮培养,所以,目前该项技术在疫苗生产上还未广泛应用,技术也还未成熟.故本文探讨PK15细胞在无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已经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该技术能够扩大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规模,提高生物制品的产量及质量,拓宽哺乳动物细胞的应用领域,并促进哺乳动物细胞生产实现工业化与产业化。但悬浮驯化后的细胞,与父母代细胞相比,蛋白表达水平与生长调节通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其生产性能受到影响。对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进展。作者阐述了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生产工艺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Sf9昆虫细胞在不同培养基、培养基中是否添加血清及不同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Sf9细胞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比在添加10%小牛血清的Grace培养基中更好,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14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细胞密度可达1.4×107/mL.过程生化特性分析表明,总氨基酸的消耗及主要代谢副产物特别是乳酸及游离氨的积累是培养后期细胞密度降低及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Sf9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优化及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生产亚单位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基于无血清悬浮培养细胞生产新城疫病毒(NDV)的工艺,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适于NDV增殖的乳仓鼠肾细胞(BHK-21)单克隆细胞株,并将鸡胚适应的NDV在筛选获得的细胞株(BHK-v002)中传代,获得细胞适应的NDV。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检测病毒感染复数(MOI)、TPCK-胰酶浓度、细胞培养液的稀释比例等工艺参数对病毒效价的影响。结果显示,NDV在无血清培养的BHK-v002细胞中增殖的最适条件为:当细胞生长至约9.0×10^6个/mL时,以培养液.新鲜培养基为2:1的比例补加新鲜培养基,使细胞密度达6.0×10^6个/m L,按MOI为0.005接种NDV LaSota株,TPCK-胰酶终浓度为5μg/mL。接种病毒后96 h收获病毒液的HA效价为8.5 log2HAU/25μL,单细胞产毒量(Svy)达到1 685.9病毒颗粒/细胞,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TCID50)为7.9 log10TCID50/100μL。本研究确定了NDV LaSota株在BHK-21细胞悬浮培养中的增殖条件,建立了基于BHK-21细胞无血清悬浮培养体系中NDV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操作简便,易于放大,为当前ND疫苗的鸡胚生产工艺提供了候选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细胞接种密度、病毒接毒量、培养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优化,并进行放大培养,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微载体悬浮培养工艺:细胞接种密度为每个微载体15个细胞,病毒接毒量0.05 MOI,采用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细胞消化瓶批式消化分散细胞,培养的细胞可以完成生物反应器10 L到50 L的放大,培养的病毒含量达到7.6 l...  相似文献   

15.
草鱼出血病细胞培养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方瓶静置培养、10×200ml转管培养和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3种方法增殖细胞和病毒的效率,以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法的效率最高,与静置培养法相比较,单位培养液细胞增殖量提高20~25倍,病毒增殖量TCID50测定增加1.65对数值,LD50测定增加1.45对数值。经济效益比较,疫苗制备的培养液成本,以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法最低。已研究出以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法增殖细胞和病毒为基本生产工艺的工厂化生产草鱼出血病细胞疫苗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Nowadays, fed-batch culture becomes the predominant mode of the large-scale animal cell culture process.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m biological industry.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the cell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nutrient for its metabolism and products synthesis.The by-produces of the cells should also be controlled to relie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utrient consumption and by-produces accumulation.The advantage of fed-batch culture is drawn forth from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cell metabolism coupled with gene regula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proces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linked with on-line monitor in the fed-batch culture process.On the basis of above-mentioned survey,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animal cell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