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秋梅 《畜禽业》2007,(7):12-14
<正>1概述1.1CLA的概念及结构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acid,CLA)是一系列含有碳碳共轭双键、具有多种位置和几何异构的十八碳二烯酸的统称。CLA具有16种共轭亚油酸的异构物,9,11-CLA在自然界的分布丰度相对较高,在CLA异构体中,活性是按以下顺序递减的:9c,11t>10t,12c>9t,11t,因此9c,11t-CLA可能是其中最有效的异构体[1]。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酸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择2周龄青脚麻鸡142只,随机分成4组。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用500g/t植酸酶分别代替60%、70%和80%的磷酸氢钙,试验Ⅳ组为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取代60%的磷酸氢钙,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均优于其它试验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植酸酶后,肉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比率和胸肌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熟肉率、滴水损失率等肉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亦差异不显著,而肉的嫩度第Ⅲ组劣于其它各组。综上所述,在肉鸡日粮中以500g/t的植酸酶代替60%的磷酸氢钙可以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是最佳的替代比例。而对屠宰性能和肉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2,(1)
试验选取56头活质量为25kg的大白猪,随机分为4组,进行饲养试验,饲喂到活质量达90kg。日粮中分别添加0、200、300和400g/kg4个水平棕榈仁饼,结果表明:在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06,(2):15-15
本研究选用了12窝0-56d仔猪,随机等分成17、21、28、35d断奶4个处理组(处理1、2、3和4),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窝仔猪。试验期间,实行三阶段饲养,7d开始补饲,7~28,29~42,42~56d分别采食日粮Ⅰ、Ⅱ、Ⅲ。处理1、2、3、4分别于18、22、28、36、22、28、36、43、28、36、43、50和18、22、28、36、43、50d剖杀每次每个重复1头,共计54头。剖杀取得的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样品用于测定仔猪肠粘膜水解酶、糖原和上皮间淋巴细胞(IEL)、杯状细胞(GC)数。  相似文献   

5.
用20kg左右的长×荣F1杂交去势猪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每圈3头,进行了饲喂不同比例生甘薯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日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试验各组分别加入生甘薯(以风干基础计算)生长期0%、15%、30%、45%,育肥期0%、20%、40%、60%,按《中国瘦肉猪标准》调节各组基础饲料配方,使每组日粮营养水平相同。结果表明:随着生甘薯比例增加,生长期和育肥期猪精料日采食量减少,甘薯日采食量增加,风干物质日采食量逐渐上升;猪的日增重随生甘薯比例增加而降低,比例越高,其降低幅度越大,其中,育肥期60%组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生甘薯比例增加,精料料肉比降低,甘薯料肉比增加,风干物质料肉比明显上升;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逐渐增加;猪日粮主要养分消化利用率差异不显著,但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利用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生甘薯对猪肉质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生甘薯或甘薯粉由于含有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物且容易腐烂,直接喂猪会降低猪日增重,增加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因此甘薯(风干基础)喂猪生喂不宜超过日粮的20%。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8)
为了探索不同的饲粮能量、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痛风症发生率的影响,采用3X3(能量X蛋白质)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的饲粮能量水平及蛋白质水平(低、中、高)肉鸡的痛风症发生率。试验结果表明:高蛋白饲粮易诱发和加剧肉鸡痛风症。饲粮能量水平增加,对肉鸡痛风症发生率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外血含量的苏钟猪SZ1和SZ3为母本与杜洛克猪D、大约克猪W和皮特兰猪P分别进行杂交,得到14和18太湖猪血统的6个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按国家标准对肉色、大理石纹、失水率和PH值等肉质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D×SZ1和W×SZ1的肉质正常,均未出现PSE肉;而6头P×SZ1出现2头严重PSE肉,2头中度PSE肉,2头轻度PSE肉。D×SZ3未出现PSE肉;6头P×SZ3中出现5头严重PSE肉,1头中度PSE肉;W×SZ3的测定值均介于P×SZ3和D×SZ3之间,6头W×SZ3出现1头中度PSE肉,2头轻度PSE肉。说明肉质随外血含量提高而下降,同时杂交父本的品种对肉质的影响非常明显,特别是在18太湖猪血统猪中表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喻兵权  商振宇  程鹏  陆伟 《畜禽业》2007,(10):61-64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不同色氨酸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日粮中色氨酸水平在0.198%~0.258%之间时,日均饲料采食量、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均不受其影响(P>0.05);试验二中各组的日均饲料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然而,对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及大部分胴体品质而言,0.198%组明显高于0.167%组(P<0.05〉。随着色氨酸水平增加,日均饲料采食量呈增加趋势;但在试验三中差异不显著(P>0.05)。在0.136%处理组中,肉鸡的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这一系列试验表明,对肉鸡而言,色氨酸适宜需要量约为0.198%。  相似文献   

9.
饲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罗曼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淑娟  吴结革 《畜禽业》2006,(11):22-23
21周龄罗曼种公鸡6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8%、14%、10%的饲粮,采集32~42周龄精液,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粗蛋白水平14%组的精子密度和平均精液量显著高于粗蛋白水平10%组和粗蛋白水平18%组;粗蛋白水平14%组的精子活力分别比粗蛋白水平10%组和粗蛋白水平高4.0%和1.3%,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水平14%组的受精率分别比粗蛋白水平10%和18%组高2.4%和1.8%。  相似文献   

10.
霍淑娟  吴结革 《畜禽业》2006,(22):22-23
21周龄罗曼种公鸡60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8%、14%、10%的饲粮,采集32~42周龄精液,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对种公鸡精液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粗蛋白水平14%组的精子密度和平均精液量显著高于粗蛋白水平10%组和粗蛋白水平18%组;粗蛋白水平14%组的精子活力分别比粗蛋白水平10%组和粗蛋白水平高4.0%和1.3%,但差异不显著;粗蛋白水平14%组的受精率分别比粗蛋白水平10%和18%组高2.4%和1.8%。  相似文献   

11.
刘安芳 《畜禽业》2003,(2):38-39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和屠宰率、皮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12.
李海卫 《畜禽业》2005,(9):10-11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7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13.
猪氟烷基因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德阳市种畜场“九五”期间长白猪选育群第三世代123个个体的氟烷基因型,并统计分析了其中80头母猪(NN型52头,Nn型28头)头胎繁殖性状受氟烷敏感基因(Haln)影响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猪群中Haln基因的频率为13.82%;NN型个体35日龄断奶成活率显著高于Nn型个体,在其他繁殖性状上二者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Haln基因的遗传效应及其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肉鸭3~7周龄基础日粮优化配方研究”的基础上,将筛选出的肉鸭3~7周龄2套基础日粮优化配方与3套不同类型的预混料配方进行组合,进行饲养试验与屠宰测定,观察肉鸭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成活率、单位增重饲料成本、屠体品质等性状。结果显示:本试验设计的预混料配方Ⅲ是肉鸭3~7周龄预混料优化配方,优化基础配方Ⅰ与预混料配方Ⅲ、Ⅱ的组合均为肉鸭3~7周龄全价饲料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对肉类蛋白质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热作为最传统的肉熟化和杀菌手段,在今后的水产及畜禽肉加工产业中将依旧占主导地位。作者简述了肌肉蛋白的组成和结构,讨论了不同来源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变性行为。水生及陆生来源的肌肉中,大部分肌浆蛋白在40℃~60℃之间聚集,但对一些肌浆蛋白来说,加热到90℃才凝固。溶液中肌原纤维蛋白在30℃~32℃开始展开,在36℃~40℃蛋白质—蛋白质开始结合,在45℃~50℃产生凝胶化(conc.>0.5重量%)。在53℃~63℃的温度下,胶原蛋白开始变性,随后胶原纤维发生收缩。如果胶原纤维不能通过耐热分子间键稳定,则它在进一步加热时溶解并形成胶状。此外,作者还概述了不同种类肌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对质地品质的影响。对于一般完整肌肉的肉块,一定温度的热处理后,显微组织收缩,肌节长度缩短,持水性降低,韧性发生1次或者2次的跃升。鱼糜制品、汉堡肉饼及乳化香肠等碎肉产品,因加工工艺影响,肌肉系统的结构大幅改变。鱼糜制品形成过程较畜禽肌肉复杂;鱼类肌肉中盐溶性蛋白在加热作用下通过分子间二硫键、疏水作用力、氢键等等的作用,包裹水分重新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成为具有凝胶特性的鱼糜制品。通常畜禽类肌肉没有鱼糜凝胶形成的能力强。与乳化香肠相比,汉堡肉整体纤维和纤维碎片的出现率更高,其含量高达50%~70%,导致受热后收缩程度更大。乳化香肠中,因肌肉彻底粉碎搅拌因而肌原纤维蛋白被抽提出,在加热时产生密集的蛋白质网络—凝胶,通过毛细管作用力可有效地保持水分。了解不同种类肉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结构变化以及质构品质变化机理,可为制定更合理的肉类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克氏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3×3因子试验法,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6%、29%、32%)及能最蛋白比水平(36、40、44 kl/g)的9种试验饲料,对体重(2.39±0.37)g的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最比进行了研究,生长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克氏螫虾幼虾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为29.49%~32.24%,饲料的适宜能量蛋白比范嗣为34.67~37.46 kJ/g;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1.86%,能量蛋白比为35.85 kJ/g时,试验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最低的饲料系数、最高的蛋白质效率及最大的特定生长率.  相似文献   

17.
赵智华 《畜禽业》2002,(4):X004-X006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以研究抗生素(1~7日龄添加)和益生素(8~42日龄添加)组合使用对1~42日龄肉鸭生产性能的最佳水平组合。结果表明:土霉素用0.1%,益生素0.075%组合使用饲喂肉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周海龙  朱庆 《畜禽业》2003,(7):12-13
本试验对丝羽乌骨鸡快大型新品系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肉用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利用Logistic模型确定了快大型新品系丝羽乌骨鸡的生长模型,并以此制定了标准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拐点为:10.5周龄;在14周龄时体重约1.0kg,公、母鸡屠宰率分别达到85.88%、84.12%;胸肌率分别达到17.78%、17.28%;腿肌率分别达到24.38%、22.54%。在14周龄时,为较适合的上市日龄。  相似文献   

19.
钙是最常见的营养元素之一,但最近的研究发现钙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外,还有改善肉质的作用,本文就钙改善肉质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理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