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丹麦养猪业世界瞩目,2018—2019年笔者在丹麦达莱姆和布康农学院学习期间,学习、考察了丹麦养猪经验和模式。为此,本文从丹麦养猪产业概况、农业职业教育与科研、养猪育种体系、生物安全措施、现代化养猪设施设备、资源化与农业循环、养猪产业经营与国家农业委员会、猪肉品质控制体系等方面简述了丹麦关于养猪生产方面的情况。丹麦养猪业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生产水平得到世界公认,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优势:给猪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繁育出优质的品种,给猪吃完全符合猪生长需要的营养,注重环保、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配置先进的设施设备,公平合作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畜牧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 ,作为养猪大国 ,我国传统的养猪业更是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使我国养猪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真正从质量上成为养猪大国 ,使猪肉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是我国养猪业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丹麦是世界出口猪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并且养猪业已经成为丹麦的主要经济支柱。而丹麦种猪的85 %、商品猪的75 %都是SPF猪。面对未来市场 ,SPF猪将成为引领世界养猪业的龙头。而作为养猪大国的中国 ,很多人对SPF猪还不是十分了解。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关注SPF猪 ,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北京…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中丹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应北京市科委邀请,丹麦兽医博士k.s.麦迪森先生于3月5日至3月22目在京进行了猪病控制学术交流。在京期间,麦迪森先生参观了北京市SPF种猪育种管理中心、顺义县小店种猪场和北京市兽医实验诊断所,并和北京猪病防治专家就防疫灭病问题进行了专项学术讨论。麦迪森先生介绍了丹麦养猪业现状,猪病防制和研究情况及SPF猪健康控制系统。丹麦是世界上养猪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全国土地面积9万平方公里,人口五百万。  相似文献   

4.
丹麦养猪业技术先进、体系成熟,在各个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因此丹麦是名副其实的养猪强国。随着高通量测序的日益成熟,成本逐渐降低,丹麦对丹系猪品种开展了大规模基因组选择育种,进一步加快了遗传进展,以提高其生产效益。本文主要从丹系猪品种起源与育种模式、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挖掘与标记筛选、全基因组预测模型方法以及我国猪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目前丹系猪选择育种的现状、策略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我国猪生产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行业动态     
《中国猪业》2008,3(6):74-76
中国调低冻猪肉、棉花等商品进口税率;江西兴国壮大生猪产业;北京开展生态健康养猪生产模式试点工作;丹麦猪价再破纪录;美国养猪业综述:猪肉价格高于一年前。  相似文献   

6.
丹麦是世界上畜牧业较发达的国家,养猪业在畜牧业中占有重要位置。丹麦1987年有43,500养猪户,年存栏猪900万头,年出栏1,500多万头,猪肉生产量为119.75万吨,其产值约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1%。丹麦养猪业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建立良好的繁育体系,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严格;生产、屠宰、加工一体化;肉猪收购按质论价,促使养猪者不断提高肉猪质量;猪肉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丹麦养猪业水平居世界前列,生产的高质量和高健康级别猪肉产品获得丹麦和国际消费者信任。丹麦已形成覆盖种猪繁育、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到销售的全猪生产链,猪场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程度高。在过去20年中,丹麦每头母猪PSY持续增加,每年平均提高0.45头,于2014年达到32.5头。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的饲料转换效率逐年降低,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丹麦养猪业这些成就的取得在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明确育种方向及健全的人工授精网络,科学合理的营养标准与饲喂技术,世界领先的饲养管理技术,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严格的动物福利标准,以及高度重视的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遗传选育、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疾病防控、动物福利与环境保护等6个方面总结丹麦养猪业成功的经验,并给正处于变革时期的我国养猪业提供一些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丹麦是一个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其种猪和猪肉出口到世界各地。目前丹麦年出栏猪2400万头,其中的85%~90%出口到世界各地。丹麦猪以健康、高  相似文献   

9.
2012年5月17日。由中国畜牧业协会和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高效安全的丹麦养猪业论坛在南京国贸国际大酒店成功召开。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徐桂芳女士、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食品、农业及渔业参赞罗曼蕊女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丹麦养猪行业的企业家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共4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着重就丹麦养猪产业链及丹麦种猪育种计划、环境友好型丹麦式猪场设计及环境控制、母猪年断奶30头仔猪的目标等专题展开交流,对于探讨中国发展现代化养猪业的对策与措施,更好地肩负起世界猪业生产与消费大国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物保健》2012,(6):91-91
丹麦开发一种新的肉猪品种,其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这种高质量猪种的肉制品可能成为丹麦养猪业的新宠。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叫猪蓝耳病,简称“蓝耳病”,是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仅1990-1991年间在欧洲的毁灭性流行,就造成100多万头猪死亡,给养猪业及其产品贸易带来严重威胁。1987年以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西班牙、荷兰、丹麦等先后报道了该病。  相似文献   

12.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等繁殖障碍和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对养猪业危害很大,严重影响养猪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猪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瑞典、英国等实施猪伪狂犬病根除计划,经过数年或十来年的努力,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猪业》2012,(5):18-18
正【本刊辑】据国际畜牧网2012年5月7日报道,丹麦开发一种新的肉猪品种,其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这种高质量猪种的肉制品可能成为丹麦养猪业的新宠。丹麦奥胡斯大学、哥本哈根大学以及丹麦肉类研究机构联合开发这个新品种,可以帮助解决汉堡包用猪肉的口感。  相似文献   

14.
丹麦的屠宰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麦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7%,其中养猪业产值又占畜牧业产值的44%。丹麦生产的猪肉85%供出口,是丹麦最重要的出口产品。2000年猪肉出口额约30亿美元,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量的23%,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业生产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其中我国的养猪业在世界养猪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养殖水平的提高,我国养猪业逐渐走向现代化、集约化,但是相应的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规模化的养殖破坏了猪的生活环境,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导致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当前规模化高密度的饲养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猪的活动空间。因此,猪舍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6.
<正>当许多国家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致富时,丹麦这个人口591万、国土面积仅4.3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却在一个意想不到的产业——养殖业中崭露头角。丹麦的养猪业堪称世界第一,被誉为“养猪王国”。在如此小的国土上,丹麦如何成为了养猪业的领军者?我们能从中借鉴哪些经验?1丹麦养殖业现状丹麦位于欧洲北部,被称为“北欧之冠”。丹麦的农业以养殖业最为发达,其中养猪业最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丹麦养猪业的收入约为农民总收入的40%。据报道,1978年丹麦农户猪的存栏数约840万头,屠宰量1160万头。预计今后每年的屠宰量将增至1200—1300万头。为了加强丹麦猪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近年丹麦力图提高猪肉质量,并提出以下三个奋斗目标: ①改变猪酮体上肥瘦肉鲜明地各自分布在  相似文献   

18.
丹麦是长白猪的原产地,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丹麦长白猪的生产性能、体型外貌也在不断改进,为了丰富遗传资源,提高养猪生产水平,本公司于2002年从丹麦引进新丹系长白猪50头,包含10个血统,引进后进行了扩群,现已建立了120头母、16头公的核心群,进行了生产性能测定,开展了系统的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丹麦,母猪年产仔达到35头的目标已指日可待。经济危机的冲击使丹麦养猪业处于困难时期,这让更多养猪者更加关注于提高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目前,有5%的母猪年产仔已达到32~34头,但更多人认为还有提高的空间,达到年产仔35头的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欧洲的养猪业发展很快。按猪肉总产量看,其先后顺序是西德、法国、英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和比利时。其中,英国、荷兰和丹麦等国应用科学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最明显。欧洲养猪业一方面正向扩大规模方向迈进,而养猪场总数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合理经营,杂种猪数量增加并以极大的速度发展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