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磷水平对晋南旱地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磷量对晋南旱地冬小麦部分抗性指标、产量、磷素利用率以及1 m土壤磷素形态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磷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抗逆性、穗数, 进而提高产量, 但对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明显。在0~120 kg(P2O5)·hm-2施磷范围内, 小麦生育期旗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穗数和产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增加, 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随施磷量增加显著降低。当施磷量达到180 kg(P2O5)·hm-2时, 旗叶中MDA、Pro含量降低幅度较小, 甚至会升高; NR活性除抽穗期外不再有显著变化, 穗数和产量变化亦不显著。磷素施入土壤后易固定, 导致磷肥利用率偏低, 当季回收率仅为9%~13%, 以施磷60~120 kg(P2O5)·hm-2为最高。1 m土壤各土层Hedley形态磷分布特征表现为: HCl-Pi>Residual-P> HCl-Po>NaOH-Pi>NaHCO3-Pi>NaOH-Po>H2O-Pi>NaHCO3-Po>H2O-Po, 其中以HCl-P和Residual-P为主, 分 别占全磷的75%和20%左右, H2O-P、NaHCO3-P和NaOH-P含量共占全磷的5%左右。施入土壤中的磷素当 季主要被固定在0~20 cm土层, 不同Hedley形态磷增加量总体在0~39.11 mg·kg-1之间, 且施磷越多, 被固定磷素就越多。综合考虑冬小麦抗逆性、产量及磷素利用率, 当地旱作冬小麦施磷量(P2O5))以12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测墒补灌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克服定量灌溉存在的盲目性,在测墒补灌的条件下进行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产量的研究。2012—2013年和2013—2014年2个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和开花期均灌水60mm(Wck,定量节水灌溉),依据0—4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测墒补灌,于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补灌至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和70%(W1),70%和70%(W2)以及75%和70%(W3),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Wck相比,W2处理灌水量小,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高,促进了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2)2个小麦生长季W2对80—160cm土层土壤水分的消耗量显著高于Wck处理,促进了小麦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3)W2灌浆期棵间蒸发量显著低于Wck处理,降低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有利于高效利用灌溉水;(4)2个小麦生长季试验结果表明,W2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Wck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3.
施磷量对黔东南州烤烟产量品质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通报》2019,(6):1418-1425
本文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磷肥用量对烤烟云烟87产量、品质、磷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旨在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及其相邻地区推荐适宜的烤烟种植施磷量。试验设置了P_0、P_1、P_2和P_3四个处理,每个处理有机肥、氮素养分(以N计)、钾素养分(以K_2O计)的用量保持一致,分别为2250、120和240 kg hm~(-2),磷用量(以P_2O_5计)分别为0、37.5、75和112.5 kg hm~(-2)。结果表明:烟叶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但P2和P3处理间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对于C3F等级烟叶,与P_0处理相比,P_2和P_3处理的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蛋白质、总氮和钾含量分别提高了6.98%、9.54%、10.86%、12.56%、16.73%、22.76%和7.87%、8.73%、11.26%、15.32%、4.66%、22.22%,烟叶氯含量分别降低了18.35%和17.13%;P_2处理的氮碱比、两糖比和钾氯比提高,糖碱比、糖氮比和两糖差下降;P_3处理的糖氮比、两糖比和钾氯比提高,糖碱比、氮碱比和两糖差下降;施磷肥的处理烟叶的外观质量改善,烟叶刺激性和杂气降低,香气质和香气量提升,燃烧性增强、余味舒适且绵长。在各施磷处理中,磷肥利用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_2 P_3 P_1;施磷处理使烟叶中各化学成分之间的比例更为协调,烟叶的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改善,烟株磷的吸收量增加。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各处理的烟叶产量、品质和磷利用率试验结果,可以认为P_2和P_3处理表现较好。因此,在黔东南州及相邻烟区种植烟草,其推荐施磷量以75~112.5 kg 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施磷量对盐渍土中玉米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苏打碱土中不同磷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对玉米磷素吸收转运及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磷水平下,2018年各处理产量、生物量、磷积累量及叶片磷素含量较2017年均显著提升。与不施用磷肥处理相比,2018年各增施磷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地上部的磷积累量、叶片磷素的转运量和转运率,降低了盐渍土中玉米叶片的Na+/K+ 值,磷脂酶Dζ1活性增加了30.7%~73.7%,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加了71.0%~235.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了65.4%~144.5%,显著提高了玉米不同生长期地上部生物量。2017年各增施磷肥处理较不施用磷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提高了42.5%~85.9%,2018年各增施磷肥处理较不施用磷肥处理的玉米产量提高了30.6%~79.7%。为缓解松嫩平原苏打碱土盐胁迫、提高玉米生物量和产量,该区域磷肥施用量建议为225~  相似文献   

5.
施磷对棉花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通过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研究高产棉花吸收磷养分的特点与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磷肥处理棉株对磷的吸收可以较好地用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来拟合。各处理磷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播种后的62~99 d内,这一时期棉花吸收磷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50%以上,所以此阶段应特别注重磷的供应。在吐絮期,棉铃中的磷素随施磷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增加,施磷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但磷素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器官中差异不大。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呈波动曲线,当生育期进行到花铃期时,各处理均达到吸收速率最高峰;此后棉株对磷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而在整个生育时期OPT(最佳处理)和OPT1处理磷素吸收速率差异不显著。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提高皮棉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春施磷肥更有利于提高磷肥表观利用率与纯收益,但磷肥施用过量会降低磷的利用效率和纯收益。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和磷素对旱作水稻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 :土壤水分和施磷量对旱作水稻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 ,且相互间的交互作用明显。旱作水稻 (包括种子 )的耗水量均以中水到高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耗水量在生长前期占全生育期的1 5 %~ 1 8% ,生长中期占 63 %~ 68% ,生长后期占 1 6%~ 2 0 %。水分利用率在苗期 (1 2 5~ 1 60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低磷到中磷时最高 ;中期 (2 2 2~ 3 5 6gL- 1)到后期 (1 68~ 2 0 8gL- 1) ,以低水到中水和中磷到高磷时最高 ;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均以生长中期 >后期 >前期。上述结果将为中国南方丘岗地区水稻旱作的水分和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磷量对小麦旗叶光合性能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揭示磷肥调控光合作用的可能机制,1999~2001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进行了不同施磷水平的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河农859,设3个磷肥水平(分别为P2O575,225和375.kg/hm2)。结果表明,在施用P2O575~375.kg/hm2的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ro)和ATP酶活性都增加,叶绿素含量缓降期(RSP)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PAD)延长,而胞间CO2浓度(Ci)随施磷量的变化并不规律。高施磷量(P2O5375.kg/hm2)时,旗叶的叶绿素b含量(Chlb)减少、希尔反应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活性受到抑制,对磷肥的响应规律基本一致。但此条件下,Pn并不低,产量构成因素和子粒产量也最高。表明,尽管以上三个指标对磷肥响应敏感,但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不影响碳固定能力,不致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磷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不同水分条件下分层施磷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分层施磷对冬小麦根长分布、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找出旱地农业最佳水肥处理方式。试验设不施磷(CK)、表施磷(surface P,SP)、深施磷(deep P,DP)和侧深施磷(deep-band P,DBP)4种处理,每个施磷水平下设补充灌溉(W1)和干旱(整个生育期无补充灌溉)(W2)2种水分处理。结果表明,施磷位置及补充灌溉显著(P0.05)影响冬小麦孕穗期根长分布、WUE及产量,同时会改变根系空间分布。干旱胁迫使冬小麦0~30 cm土层根长密度下降,降低17.5%,却促进了30 cm以下土层根长发育,增加13.3%,促进对土壤水分和磷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产量。无论灌溉与否,施磷处理0~30 cm土层根长密度、吸磷量、WUE及产量均显著高于CK(P0.05)。施磷位置对冬小麦WUE和产量的影响随土壤水分而异,无补充灌溉时,与磷肥表施相比,磷肥深施显著增加WUE和产量(P0.05),分别平均增加28.5%和16.0%,且深层根长(30~100 cm)与吸磷量、WUE和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在补充灌溉时,与磷肥表施相比,磷肥深施却显著降低WUE(P0.05),平均降低13.3%,且深层根长与WUE、产量的关系缺乏规律性。该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时,磷肥深施有利于促进冬小麦深层土壤根系生长发育,提高对土壤水分吸收利用能力,从而利于形成高产。该研究可为理解作物生长及产量对水分养分空间耦合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东北风沙土花生各生长期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对花生各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进行调控,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沙土栽培花生苗期适当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花针期对水分要求明显增高,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结荚期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否则严重影响荚果生长,导致减产。在各组处理中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53 g/kg,产量92.9 g/盆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该指标可用来指导东北风沙土花生补水灌溉。  相似文献   

11.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田间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成熟期0-200cm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均以0-20cm土层最低,在60-120cm土层内出现峰值,且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施氮处理的峰值逐渐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耗水量增加,降水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降雨量和灌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土壤供水占耗水量的比例增加;生育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表现为开花-成熟期>播种-拔节期>拔节-开花期;随着灌水量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降水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利用效率逐渐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土壤水利用效率和灌水生产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且均在施氮处理N150、N210和N270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分层施肥在不同灌水条件下对冬小麦产量、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高效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制度采用水肥2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施肥方式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处理:春季不灌水(W_0)、春季拔节期灌水(W_1)、春季拔节期灌水+开花期灌水(W_2),灌水量90 mm/次;2种施肥方式处理:常规施肥处理(F_1)和分层施肥处理(F_2),分析了不同灌水与施肥模式下冬小麦产量、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与F_1相比,F_2处理4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耗水强度和农田耗水量显著增加,其中以W_2F_2处理农田耗水量最高。分层施肥处理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施肥提升14.2%~3.0%,其中以W_1F_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在3种灌水条件下,分层施肥处理较常规施肥显者增加了冬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产量增加19.8%~6.4%,其中W_(2 )F_2产量最高。因此,建议在水分充足地区,采取小麦春季灌溉拔节水和开花水结合底肥分层施用的管理方式;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采取小麦春季灌溉拔节水结合底肥分层施用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Conserving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is a most important measure for sustainable wheat produc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phosphorus (P) application for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was evaluated. The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P increas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uptake, shoot biomass, head number, seed number and, consequently, grain yield, and increased soil water use and seasonal evapo-transpiration. The lower the volume of irrigation water applied, the more obvious were these effects. When winter wheat was basally fertilized with 88.5 kg P2O5/ha and irrigated with 90 mm at the jointing stage, the highest fertilizer P use efficiency, apparent P recovery and net profit (due to irrigation and/or fertilizer P)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fertilizer P should be used for saving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相似文献   

14.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优质冬小麦品种烟农47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的耗水特性、生理特性、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过多或不足都会对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灌水时期的不同也会对冬小麦籽粒产量产生影响.灌5水的处理W4籽粒产量最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也较高,说明W4处理是兼顾高产和节水的最佳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One would expect foliar applied phosphorus (P) to have higher use efficiencies than when applied to the soil, but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is.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02, 2003, and 2004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foliar applications of P on winter wheat grain yields, P uptake, and use efficiency. Twelve treatments containing varying foliar P rates (0, 1, 2, and 4 kg ha? 1 in 2002 and 2003 and additional 8, 12, 16, and 20 kg ha? 1 in 2004) with and without pre-plant rates of 30 kg ha? 1 were evaluated. Foliar applications of P at Feekes 7 generally increased grain yields and P uptake versus no foliar P. Use efficiency was higher when P was applied at Feekes 10.54.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low rates of foliar applied P might correct mid-season P deficiency in winter wheat, and that might result in higher P use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滴灌、微喷灌和磷钾肥减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以漫灌常量施肥为对照(CK),设滴灌(W1)和微喷灌(W2)2种节水灌溉方式,生育期均灌水4次,即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水量600 m3/hm2、返青水和灌浆水灌水量300 m3/hm2);W1和W2下设磷钾肥常量(RPK)和磷钾肥减施20%(RPK-20),30%(RPK-30)和40%(RPK-40),施用方式均底肥撒施50%,返青期和拔节期水肥一体化各施25%;以磷钾肥常量全部底施为相对对照(CK),11个处理,调查分析产量及其构成、品质特性和水肥利用效率等。结果表明,W1和W2减施处理的产量均随磷钾肥减施量增加而减少,其中滴灌在磷钾肥减施20%时显著增产,较CK增产15.49%,增产主要与成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有关;相同减施处理W2产量低于W1;W1、W2处理的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及稳定时间均较CK显著提高,RPK和减施处理的沉降值W1>W2。相同减施处理生育期耗水量W12,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其中W1较CK提高42.35%~105.24%,W2较CK提高36.06%~56.18%。磷钾肥底施+水肥一体化追施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CK;W1、W2较CK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提高,相同减施处理氮磷钾肥偏生产力W1>W2,滴灌在磷钾肥减施20%时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滴灌磷钾肥减施对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但使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综合分析,山西省南部麦区,冬小麦采用滴灌浇水,生育期灌4水(1 800 m3/hm2),磷钾肥减施且采用50%底施+返青期和拔节期水肥一体化追施25%时,减施2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最高,是高产高效水肥管理模式,减施30%虽产量次高,但品质性状最好,是稳产提质水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灌水条件下胡麻的需水规律,在2012年和2013年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陇亚杂l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胡麻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灌水(CK)、分茎水80 mm(T1)、分茎水60 mm+盛花水40 mm(T2)、分茎水80 mm+盛花水40mm(T3)、分茎水60 mm+现蕾水40 mm+盛花水40 mm(T4).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总耗水量逐渐增加,土壤贮水量和降雨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土壤贮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的变异系数显著大于降水量占总耗水量比例的变异系数,表明土壤贮水利用率的可调控幅度较大.适量灌溉的T2处理,土壤贮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较灌水量多的T4处理显著增加了59.37%(2012年)、52.85% (2013年),表明T2处理明显增加了胡麻对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胡麻的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表现为盛花至成熟>现蕾至盛花>分茎至现蕾,2012年的生长季阶段耗水量明显大于2013年.籽粒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了45.90%、20.50%(2012年),40.72%、11.71%(2013年).结果表明,T2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灌水处理.本试验为胡麻合理灌溉和增产节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永辉      邬佳宾  武继承      杨先明  高翠民      潘晓莹      何方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260-267
[目的]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小麦水分利用的贡献率及小麦根系吸水规律,可为合理应用灌溉用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稳定氢氧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防雨棚条件下常规灌溉(X)与滴灌(D)不同灌水量条件下(X1,D1:15 mm; X2,D2:30 mm; X3,D3:45 mm)冬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及土壤耗水强度、光合生理特征及水分利用特征。[结果]随小麦生育期的推进,根系吸水逐渐加深。在拔节期小麦主要利用0—20 cm深度的土壤水; 在抽穗期X2,D1和D2处理主要利用了0—20 cm土层的水分,但X1处理主要利用了60—80 cm土层的水分,占53.9%,X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7.0%。而D3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占80.0%; 到灌浆期,X1和X2处理主要利用了0—60 cm土层的水分,分别占86.2%和90.6%,而X3处理主要利用了40—60 cm土层的水分,占73.9%。而D1和D2处理不同土层的水分利用比例较均匀,分别介于7.1%~27.8%和13.0%~38.2%之间。D3处理主要利用了20—40 cm土层的水分,占51.0%。除抽穗—灌浆期中水处理(D2)及灌浆—收获期高水处理(D3)外,滴灌均有效降低了小麦的日耗水量。与常规灌溉相比,滴灌D2和D3处理更利于提高小麦的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此外,滴灌处理在小麦抽穗期和收获期均有效提高了小麦的生物量。最终,滴灌较常规耕作小麦产量提高了21.6%~28.0%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4.4%~36.7%,均以D2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生长过程中,抽穗期0—20 cm土层水分贡献率和灌浆期80—100 cm土层的水分贡献率的提高对于其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更为有利。[结论]滴灌更利于提供均匀的水分供给作物,同时减少水分无效蒸发,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施氮量对2个不同粒色小麦品种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白粒小麦中麦8号和黑粒小麦漯珍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2个品种的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2个品种旗叶的SPAD值随时间推移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花后20 d和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分别为57.52和63.55,增施氮肥可以有效缓解小麦旗叶叶绿素的降解,延长旗叶功能期。在120~300 kg·hm~(-2)的施氮量范围内,除中麦8号的穗粒数在施氮量300 kg·hm~(-2)处理下有最大值外,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容重、硬度、出粉率和吸水率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粉质评价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施氮量240 kg·hm~(-2)的处理;漯珍1号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粉质评价值均高于中麦8号,而容重、硬度、出粉率和稳定时间反之。2个品种在施氮量240 kg·hm~(-2)处理下既提高了产量又改善了部分加工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不同粒色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为了探讨河南省豫北地区水氮互作下冬小麦耗水特性、植株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结合当地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设置水氮两因素裂区试验,水分为主区,氮素为副区,设置3个灌溉水平:W0(返青后不灌水)、W1(返青后灌拔节水)和W2(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在每个灌溉水平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150kg/hm~2)和N2(225kg/hm~2),每次灌水量75mm。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生育前期的阶段耗水量、日耗水强度和生育后期的耗水模系数增加。随着灌溉的增加,N0的氮收获指数高于施氮处理,施氮提高了植株氮素积累量和籽粒含氮量,且N1的氮吸收率高于N2。在相同施氮量下,灌水有利于提高氮肥生产率和小麦的籽粒产量。水分对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贡献率高于氮素,氮素对水分利用效率贡献率较高。在干旱胁迫初期可通过施氮来提高土壤贮水的利用率。灌水可以补偿因施氮量不足导致的籽粒产量降低,而施氮过多对灌水的补偿效应较小。本地区冬小麦灌溉施肥制度为冬灌返青后灌拔节水和灌浆水,施氮为150kg/hm~2时,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植株氮素积累量、氮吸收效率和氮肥生产率相对较优,可供实际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