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肖斌  王娜 《山西林业》2011,(2):42-44
基于玉门河公园现有植物景观调查评价结果,对评价分值高的植物景观案例结合园林植物和艺术美学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公众对公园植物景观的偏好,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实地调查、查阅资料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市盆景公园植物配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其植物配置符合生态原则、美学原则、季节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园内植物配置的不足,建议结合功能需求,合理增减植物品种、加强植被保护、营造垂直景观和提升公园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公园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市5个代表性公园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选取53张样点相片,应用美景度评价方法对其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的生活型构成、绿色比、色彩数量、色泽4个因子对景观的影响较大;经对4个因子进行景观要素类目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生活型构成对植物美景度的贡献最大,而充足的绿色(绿色比1/3)、鲜亮的植被色泽也有较大的贡献。提出了福州公园植物配置建议和有关植物美景度评价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以问卷的形式对陵园内不同的游客进行了访问调查,研究了来访游客对该公园植物景观的喜好程度及景观空间的感受情况。对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施洋烈士陵园植被景观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效应、美学价值、心里影响等三个方面对衡水市青年公园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结合植物造景原理分析城市公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衡水市青年公园园林植物共有54种植物,附属27科42属,包含了27种乔木、20种灌木、3种藤本植物和4种草本植物;(2)综合评价得分8.484,属于II级,其中生态结构评分值8.627,美学价值评分值8.412,心理影响评分值8.818;(3)该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在植物景观对人们心理影响、植物景观与整体环境协调性、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等方面做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5主类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并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生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珍稀古树众多,拥有原生性极强的森林植被景观资源,保持着天然的面貌,保护价值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和旅游价值较高;同时探讨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景观生态应用需要一种适当的植被分类系统来对植被状况进行尽可能详细描述。这是环境影响评价中一个通用的、基本的要求,常常会基于几个不同植被分类系统的植被详细清单和描述性信息,目的是合理描述植被用于景观设计的环境清单,从而提升场地环境的美学体验、优化空间结构、增强人的活动体验和控制场地边界。【方法】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是根据Marsh提出的"五层次分类系统"原则,综合了林奈植物分类系统、形态结构分类系统和生态分类系统等方法进行的整理,包括植被整体结构、优势植物类型、植物大小和密度、植被生长的场所、栖息地和重要植物种类等5个层次。【结果】以湖北宜昌市滨江公园为例,将滨江公园长度为5.6 km的带状绿地分成A~F6个样地,运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方法,从侧重园林景观用途的应用层面来探讨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在城市滨江带景观生态应用中的适应性。滨江公园带状绿地带共计70科132属175种植物,乔木、灌木、地被和藤本三者之比约为3:2:1,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比例约为3:2。主要的观花植物的观赏时间基本涵盖四季,色相与季相变化丰富;但各样地分段存在植物配置较单一、垂直结构失调和植物景观缺乏特色等问题。【结论】提出景观生态应用策略:1)结合多层次植被分类系统进行植被描述与分类,提升整体绿地景观质量;2)调整植物群落垂直结构,使群落生态特性匹配相应的配植形式;3)营造滨江带绿道景观空间序列,彰显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全面实地调查花卉公园园林植物物种资源,运用SBE法和AHP法对该公园53个典型植物景观样地进行调查评价。评价结果,YSBE均值最大为0.662,有24个YSBE正值,YAHP均值主要在5~8之间,表明花卉公园的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景观优质的植物群落相对较少;对2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评判者主要注重植物景观的美学功能;对优秀植物群落进行分析,探讨游客喜爱的植物景观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9.
以寻乌黄岗山公园为研究地点,利用SD法对公园景观进行了游客评价。问卷设计20个评价因子,5个评价等级。随机发放50份调查问卷,让游客对公园景观进行评价打分,然后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黄岗山公园在植被覆盖率、舒适感、愉悦感和环境安全性方面评价较高,在景观丰富度、景观活力度、色彩感、变化感和特色感方面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反映出的黄岗山公园景观的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景观提升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云  陈凡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3):157-160
对大理市蝴蝶泉公园进行现场综合调查,分析目前公园难以形成优美景观的原因,进而从景观资源评价及开发建设条件分析入手,对公园进行了初步景观规划,探讨了自然景观的生态恢复与民族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相结合进行规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空间结构出发,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树种分隔程度的空间测度指数3个参数来表述四川省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天台山风景游憩林的空间结构;然后从美学角度出发,用美景度评判法评价该处的森林景观质量,并提出把空间结构参数引入森林景观评价模型中,分析空间结构与美景度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区域内,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2个参数对美景度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从生态与美学角度为科学经营森林提供建议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蔚奴平 《林业科技》2020,45(2):36-40
对天津光合谷湿地公园土壤条件和景观造林的分析表明,公园植被营造情况不理想,可将公园按照不同盐渍化程度划作4个区域,基于“适地适树”原则设计树种组合和种植措施,提出滨海盐碱湿地景观造林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按照绿地的时空特征,将福州市温泉公园绿地划分为点状的小品绿地、线状的道路绿地、曲线的水岸绿地、面状的场所绿地、展现时序的四维绿地五部分。通过拍照、测量、现实调查和行为分析等方法,总结出该公园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手法,分析评价其景观韵律和实用性。呼吁风景园林设计者对新时期的公园和绿地设计应从美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多角度思考结构合理性,以实现公园的审美、休闲、安全防护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浅析龙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龙湖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生态基础,以及贯穿规划始终的生态思想。并结合现代林业理论和森林美学理论,重点分析核心景观区、一般游憩区、管理服务区以及道路两旁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出了适合该公园的规划思路和规划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对普陀山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景观美学价值进行全面梳理和挖掘。包括普陀山植被的结构和外貌美学特征;普陀山特色植物的景观美学价值;普陀山独特的寺庙古树风景林、沙滩风景林、海滨风景林、地带性风景林、垂直性风景林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可为普陀山的植被保护、景观建设、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郑州紫荆山公园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其美学研究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运用SBE法对紫荆山公园34块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美学研究。结果表明,植物色彩、空间结构、生长状况等因素对美景度值存在一定影响,紫荆山公园植物景观整体质量较高。研究结果将为构建和管理公园植物群落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建滨海景观规划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福建省滨海景观资源的分类及滨海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指出滨海景观的社会与环境价值,并探讨了福建滨海景观建设的原则、对策以及在规划设计中应当注重的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生态恢复学、园林美学中植物造景理论为基础,对重庆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湿地公园植物种类、常见的配置方式、景观效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分别不同湿地公园总结湿地景观植物配置中的优缺点,分别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给出重庆市主城区湿地公园常用湿地植物种类,指出调查中发现的水生植物配置过于拥挤,缺乏养护和后期管理,植物配置不尽合理等问题,并从设计的角度提出更加完善、科学合理的湿地景观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LFA(landscape function analysis)方法对重庆园博园植被景观进行景观功能评价,以期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为重庆山地公园植被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评价指标有:斑块面积指标、景观结构指标、土壤结构稳定性指标、入渗指标、养分循环指标、景观功能值。具体以植被景观的景观结构特征与地表土壤特征为评价基础,再通过加权求和计算景观功能值进行评价。结果认为:通过不同植被配置类型对植被斑块景观结构特征评价结果与地表土壤特征评价结果的均值比较,景观功能值表现出乔灌地被乔地被乔灌灌地被草坪;景观结构指标对地表土壤特征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强于斑块面积指标,因此,在山地公园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当植被斑块面积确定,植被斑块的长边应与坡度方向一致;在评价过程中,可运用植被斑块面积指标与景观结构指标对植被景观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粗略预测,即在水土保持基础上的植被景观设计,可通过规划设计植被配置斑块的景观结构特征来保证植被景观的水土保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景自新  田大翠 《绿色科技》2023,(21):52-56+6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现有海岸线生态的破坏日益加重。城市向海发展向海要地的策略造成海岸线生态系统严重破坏,导致红树林、候鸟、海岸生物等栖息和生存空间严重萎缩。分析了东莞滨海湾东宝公园建设项目海岸线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化海堤建设、盐碱地改良、植被修复、景观生态化建设等措施,有效修复了该海岸带生态,促进了流域水生态系统生态功能恢复。从中总结了滨海海岸线生态修复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策略,结合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规划对大湾区海岸线的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