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不同群体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以提高稻米品质为宗旨,通过不同的栽插行距和不同的栽插本数,调控不同的群体,研究不同群体质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迟熟中粳稻951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粳稻9516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行距为2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150kg/hm^2,适宜栽插行距为33.3cm。在此试验条件下,可获得适宜穗数,提高结实率和粒重,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提高蛋白质含量,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 ,以迟熟中粳稻 951 6和杂交中籼稻汕优 63为试验材料 ,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栽插密度(行距 )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粳稻 951 6适宜施氮量为 2 2 5kg/hm2 ,栽插行距为 2 6.6cm;汕优63适宜施氮量为 1 50 kg/hm2 ,适宜栽插行距为 3 3 .3 cm。在此试验条件下 ,可获得适宜穗数 ,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指数 ,提高蛋白质含量 ,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
栽插密度及方式对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杂交水稻“红莲优6号”为材料,通过3种不同栽插密度及方式来构建不同的群体结构,研究群体结构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密度(2.7×105穴/hm2)和栽插方式(宽行窄株)有利于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密度和栽插方式主要影响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个体光合速率和群体内部光环境,对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插秧适宜的栽插密度。[方法]12011~2012年以常规粳稻南粳4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种不同行距的插秧机进行栽插,研究不同行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8行25cm栽插行距比6行30cm栽插行距具有较明显的增产优势,主要表现在密度、基本苗和成穗数增加,对穗型的影响较小,可显著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从而提高单产。[结论]该研究可为机插秧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稻"扩行、减苗"与群体质量关系的再论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扩大行距、适当降低基本苗,有利于改善水稻生长中后期的群体光合能力,提高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产量。本试验旨在进一步论证扩大水稻栽插行距、适当降低基本苗对提高水稻群体质量的作用及其机理,为确定水稻栽插行距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产量和品质与施氮量、栽插密度及其互作的关系,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产.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3个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10~4、26.67×10~4、40×10~4穴/hm~2),研究其对粳稻D46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在施氮量为225 kg/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58×103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施氮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施氮量225 kg/hm2时,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垩白率和蛋白质含量增加,垩白度和食味品质降低;而当施氮量225 kg/hm2时稻米品质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栽插密度不利于稻米品质形成。本试验研究认为,实现成都平原稻作区粳稻D46高产与优质的适宜施氮量为225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4穴/hm~2。  相似文献   

8.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7.5 ̄25.5万丛/hm2),栽插密度与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倒二次曲线分布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接近线性正相关。从优质高产兼顾的角度考虑,在浙江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单季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以16.5 ̄21.0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对杂交稻T两优明占产量及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提出针对T两优明占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优栽培措施方案.[方法]采用"311-A"试验方案,以栽插密度、施钾量和施氮量为试验因素,产量和稻米品质为目标函数,建立产量和米质指标与3项栽培因素的回归模型,进而分析3项栽培因素对T两优明占产量和米质...  相似文献   

10.
以早杂W两优341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每公顷纯氮用量设0、120、150、180 kg)和栽插密度(每公顷30万、36万、45万穴)对其产量及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氮肥用量对有效穗数影响大.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小.不同氮肥用量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②栽插密度对结实率、千粒重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小,对有效穗数影响较大,各栽插密度下,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③氮肥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④栽插密度对W两优3418的稻米品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草稻JS-Y1和栽培稻南粳44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1 m20株、1 m22株、1m24株、1 m26株、1 m28株)的杂草稻对栽培稻光合特性及灌浆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增大,栽培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及灌浆期的穗增重速率和净同化率均降低。不同密度杂草稻处理下的栽培稻产量分别比对照(1 m20株)处理降低了24.94%、31.40%、33.69%、60.14%。表明,杂草稻密度越大,栽培稻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越低,产量越小。  相似文献   

12.
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均为世界范围内水稻田危害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选用太湖地区常见水稻品种南粳46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设计5个杂草密度,4组重复,研究不同密度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对水稻产量、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及籽粒氮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下降,且籽粒氮积累量和稻米加工、外观品质也随之降低。当异型莎草密度为65株·m-2时,水稻产量为3.28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7.29%,且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均显著下降。当水苋菜密度为250株·m-2时,水稻产量为3.10 t·hm-2,与空白对照相比,产量损失率达59.16%,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显著下降。异型莎草和水苋菜密度增加,均能使水稻产量、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显著降低。据试验结果可知,杂草主要通过影响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影响水稻产量,而田间小气候、水肥竞争等可能是影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原因。为保证水稻产量及稻米加工、外观品质,应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稻麻地膜垫盘育秧对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示范对比了早稻机插育秧用麻地膜垫盘与不垫盘秧苗素质、机插漏蔸率、机插密度、成熟率及产量。并通过数据分析对垫膜与不垫膜育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秧盘垫麻地膜比不垫麻地膜产量提高了11.9%,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易起苗,不易散,机插漏蔸率降低。[结论]该研究为麻地膜用于早稻垫盘机插育秧的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卿国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87-6388
[目的]研究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的适宜密度。[方法]以培两优288为材料,设计30.32万、46.62万、59.18万、76.92万株/hm^2 4个移栽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研究移栽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 4个处理中,头季稻、再生稻和总产都以46.62万株/hm^2基本苗的处理最高,分别为8.7285、5 711.5、14.4400 kg/hm^2。该处理虽然密度不大,但群体结构合理,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适中,因而产量高。[结论] 再生稻要高产,头季稻和再生稻必须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在大田条件下建立了不同播种量、插秧密度和氮、磷、钾施用量处理的水稻群体,调查并模拟其产量和品质性状。试验结果表明: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二次曲线趋势,氮肥施用量过多,会导致参试水稻品种贪青晚熟,籽粒不饱满,成粒率和千粒重下降,垩白增加,并使沈稻7号加工品质下降,但沈稻3号高产群体的需氮量超过沈稻7号。沈稻3号插秧穴距10~15cm时适量施用钾肥,沈稻7号插秧穴距15~20m时,适当施用氮、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扩大穴距,会减少单位面积穗数,但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但插秧穴距超过20cm或每盘播种量超过80g会降低加工品质。单位面积穗数与每穗粒数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7.
寒地水稻不同群体密度品质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插秧苗数与株行距对稻米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苗数对水稻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及产量影响显著,随插秧苗数增多,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加,穗粒数则下降;株行距对水稻平方米穗数及空瘪粒、空瘪率、产量影响显著,随株行距减小,水稻平方米穗数增多,产量增加。插秧苗数对稻米垩白率、垩白度、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插秧苗数增多,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增加,整精米率减少,插秧苗数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影响不显著;株行距对水稻品质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整体来说,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多而增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栽培密度过大,直链淀粉含量、稻米食味品质以及外观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利用水培试验对两种基因型水稻(杂交稻“威优1126”和常规稻“渐辐802”),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Cd的吸收和再分配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对Cd有更强的吸收及向其茎叶和籽粒转达的能力。两类水稻在幼穗分化之前吸收的Cd不到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10%,抽穗期以后吸收的Cd占51%以上。水稻糙米Cd含量与植株吸收累积的Cd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就Cd对稻米卫生品质的影响而言,生殖生长期是水稻的Cd污染敏感期,杂交水稻对Cd污染的敏感性大于常规水稻。  相似文献   

19.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相同氮肥施用量(100kg·hm-2)条件下,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对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小,仅使整精米率提高了4.4%~9.9%,不同叶龄期追氮对垩白率影响不尽一致,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降低垩白率。前氮后移处理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没有降低稻米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4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探讨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对不同株穗型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弯穗型、中穗型、轻穗型和高秆型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小,外观品质较优;半直立穗型、散穗型、中穗型、中秆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大,加工品质较优;弯穗型、散穗型、重穗型和中秆型胶稠度较长,直链淀粉含量较低,蒸煮食味品质较优;直立穗型、散穗型、轻穗型和矮秆型蛋白质含量较多,营养品质较优。适当减小穗颈节宽度、穗长、二次枝梗数和着粒密度对改善品质有促进作用。成熟期光合速率在13.6μmol/(m2.s)时,蒸煮品质较优;叶绿素含量的积累对加工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有不利影响,但能促进营养品质的改善;成熟期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对加工品质有促进作用,但对营养品质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