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续端 《花卉》2005,(7):39-39
韩复榘是河北省坝县人,自幼家贫。少年读书虽刻苦用功,但天资欠佳,学无所成。参军后,当了清末北洋陆军一名士兵,1910年参加冯玉祥等人发动的滦州起义有功,当上团长,此后又升迁旅长、师长。至民国十六年,韩复榘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当上了第六军军长兼第三方面军总指挥,是冯玉祥麾下的“虎上将”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龙南,一半以上的大餐馆、酒店、企业食堂都向他订购韭菜;他每天卖出的韭菜都在250kg以上;他的韭菜不用自己浇水、施肥,却长得又快又好,他因此被称为龙南“韭菜王”。“韭菜王”名字叫廖彩和,1997年在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下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原来没种过田,也不知道怎么种菜。廖彩和说,他学会种菜是“逼”出来的。和妻子下岗后,迫于生计,他开了个修理店。一年下来除掉店租、税费,没赚到多少钱。转而去开豆腐店,卖豆腐的人多,他也没赚到多少钱。想了很久,廖彩和合计了一下,种菜、种田花钱不多,农业税在逐年减少。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果菜》2010,(3):58-58
他是中国红枣产业的领跑者,他是传统红枣文化的发扬者。他让千百年来低端循环的最普通的农产品衍生出百般变化,跃上了从未有过的发展高度。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全国青联委员”、“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中国青年群英会模范”、“CCTV年度三衣人物创新大奖”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石聚彬。  相似文献   

4.
郑重声明     
在山东龙南,一半以上的大餐馆、酒店、企业食堂都向他订购韭菜;他每天卖出的韭菜都在250kg以上;他的韭菜不用自己浇水、施肥,却长得叉陕又好,他因此被称为龙南“韭菜王”。“韭菜王”名字叫廖彩和,1997年在全南县大吉山钨矿下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原来没种过田,也不知道怎么种菜。廖彩和说,他学会种菜是“逼”出来的。和妻子下岗后,追于生计,他开了个修理店。一年下来除掉店租、税费,没赚到多少钱。转而去开豆腐店,  相似文献   

5.
龚光程 《蔬菜》2004,(8):1-3
“即食坊”是一家专营各种凉拌菜的店,开业已经快一年了,生意却一直“火”不起来,这让“即食坊”的掌门人李小泉有些着急。因为这个店耗尽了他下岗时单位给他的5万元补助金,如果“即食坊…‘玩不活”,那他确实没法子活了。李小泉是在看了我写的文章后找上门来的。一见面,他就奉承我说:“我拜读了你的许多策划文章,现在经营上遇到了麻烦,希望你的创意能出奇制胜,让我走出困境,我坚信你能行!”难得有人这么信任我,一激动,没加思索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经过一番运作,半年时间,“即食坊”便咸鱼翻身,把仅值两毛多钱一千克的萝卜捣腾到6~8元一千克,每月净收入达3万元。  相似文献   

6.
家住鼓浪屿的厦门市山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绍文先生,是一位与仙人掌及多肉植物“结缘”50来年至今不改热趣初衷的老“发烧友”。他不仅具有大多数鼓浪屿人特有的文雅、礼貌气质,还兼备着谦逊、友善、热情、好客的品格,让他能够一如既往地呵护和包容着周围的每一位友善的人,  相似文献   

7.
虎年话香菇     
香菇,是食用菌中影响最大的品种之一。它不仅香味独特、滋味鲜美,而且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自古以来,把香菇说成是一种“肌里玉洁,芳香韵味,上至黄帝,下至百姓,无人不喜”的素食,素有“山珍”、“素中之荤”等美称。查阅史料,对香菇价值认识最早的是元代吴瑞,他著的《日用本草》一书中,  相似文献   

8.
邢银田 《蔬菜》2006,(7):23-23
某日下午,忽听一收旧报刊的吆喝,笔者走出来以打招呼的口气问:“多少钱一斤?”收者回答:“看东西定价,不会少给你钱的”。他看了报刊说:“7毛如何?”我心想他一定没有看清楚,就这千孔百疮的旧报刊还能给7毛,便说:“你再好好看看”。他以为我嫌钱少,便急忙说:“你的报纸一部分被剪得很破了,所以给你7毛差不多了,最多再加5分如何?”我真诚地说:“你也不容易,我不是嫌钱少,是想了解一下,不剪的报刊又有何用?请放心,我不会抢你的行当的。”“这位大哥,看你也不在乎这点钱,实话告诉你吧,我收的一般旧报刊,再卖给废品收购站也就是7毛1斤,五六毛钱…  相似文献   

9.
李君 《蔬菜》2006,(10):22-23
在农化界,“春雨1号”的名头很响,可她的发明者及拥有者——河南中威高科技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春雨农业化工研究所所长张爱中却一直很低调。在他看来,没人知道他不打紧,只要知道“春雨1号”就中。农民出身的他,最知道农民的苦,也最知道农民需要什么。他说,公司秉承“他丰收、你赢利、我发展”的经营理念,把农民的丰收放在首位,能为农民过上好日子尽绵薄之力,是最开心的事。最看重“责任”二字在张爱中的人生字典里,他最看重的是“责任”两个字。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男人,应该顶天立地,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作为一家之长…  相似文献   

10.
扶沟县城关镇大寺村花农李社棒是扶沟县养花最早的人,且资金雄厚、规模大、品种全,被同行誉为扶沟“花王”。李社棒今年62岁,原是扶沟县建设局的退休工人。他在单位干的就是管理花木园林的活儿,退休后就把养花当成自己的专职事业。他养花不像其他人那样从小打小闹开始,他一起步就显现“王者风范”,自筹资金15万元,租赁了40亩地,打了两眼井,建了三个钢筋骨架的温室育花棚,从黄山、浙江、广州、郑州  相似文献   

11.
院士当村长     
深圳市郊龙岗有一个山青水碧的村庄,这里生产一种既不施化肥,也不洒农药的“健康蔬菜”。这种蔬菜出口香港每斤卖八九元。该村有一位不同寻常的“村长”,他是中科院院士、著名生志学家庞雄飞教授,其它的“村干部”、“村民”则是一批博士和在读的研究生。这批高级专家在这里从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示范村研究与试验。他们完全以“自然法则”来进行蔬菜生产,减少各种物质和能量消耗,杜绝一切污染。有一种很难对付的世界性害虫小菜蛾,用化学杀虫剂越杀越多。他们研制一种“生物武器”卵卡。卵卡上寄生着害虫天敌赤眼蜂的卵,一张卵卡能孵…  相似文献   

12.
一场世界杯足球赛,让阿新抓住了一个商机,走上了“再就业”之路。阿新是个老足球迷,今年初下岗后,一直没有寻到“再就业”的门路。所以,即便是观看足球赛,他的话头也不多。世界杯足球赛开赛的头几天晚上,阿新总到厂俱乐部电视室看电视。他无法像别的球迷那样一边看...  相似文献   

13.
《养小录》为清代顾仲所编著。顾仲,浙江嘉兴人,字咸山,又字闲山,号松壑,又号中村。他对庄子学说特别爱好,曾“著说庄千万言,剖从前之芒昧”,故人亦称他“顾庄子”。顾仲除有《养小录》外,还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著作。《养小录》共三卷,记载了饮料、调料、蔬菜、水产、家禽、糕点等一百九十余种,内容丰富,制法简明,既讲究肴馔的实用性,又注意清洁卫生,在风味上,以浙江风味为主,兼及中原和北方的风味,是一部颇具影响的烹饪典籍。“蕈”条列在该书卷中的“蔬之属”,共记载了两种食用菌的四种吃法。它们是:“香蕈粉”、“熏蕈”、“酱麻菇”和“醉香蕈”。除“香蕈粉”外,后三种均为冷菜,分别采用了“熏”、“酱”、“蒸”、“炒”、“醉”五种烹调方法,味不雷同,  相似文献   

14.
随园     
《花木盆景》2007,(11):2-3
常州市绿杨花卉有限公司下属的随园,座落在常州西南的武进经济开发区内,毗邻西太湖,占地150亩。随园的主人——常州市盆景协会会长王永康先生。花了几十年的精力,拥有了数千盆盆景素材,但人称“花痴”的他还不满足,今年又建了一个新随园,将眼光放在了庭院景观设计、施工上,用他的一句话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盆景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学历不高,但却成为著名作家和文学翻译家:他业余摆弄盆景,但却成为开一代风气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他就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我国现代盆景艺术的开拓者、苏州盆景艺术流派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周瘦鹃。  相似文献   

16.
《钢铁侠》     
《中国果菜》2009,(6):60-60
他被誉为“中国铁掌第一人”和“中国金钟罩铁布衫第一人”。他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当代少林拳派代表人”,他在第七届世界杯武术锦标赛获“少林功夫第一名”、“世界杰出武术成就金牌奖”。一位普通的四川农民为弘扬少林武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谢蔚 《花木盆景》2007,(5):72-72
当代风行“歌迷”、“戏迷”、“球迷”,许多人为其爱好发痴、发狂,这几乎成了一种潮流。我的老公陈乐葆爱好十分广泛,做过柔道教练,完全可以开个健身馆,经济收入肯定可观;他有着非凡的演艺天赋(多年担任市文联委员、曲协副主席),完全可以做个演员,说不;隹就能成名。然而他却爱上了盆景,二十余年如一日,成了地地道道的盆景迷。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03,31(3)
山西曲沃县乐昌镇小吉村的村民吴建斌在太子滩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承包的大棚中不仅让茄子“喝”上了牛奶 ,且还“喝”出了品质 ,“喝”出了效益。吴建斌告诉记者 ,往年他承包大棚种植蔬菜 ,一开始长势都很好 ,但产量总上不去。为解决这一问题 ,他开始钻研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认真收看农业节目。通过学习 ,他开始尝试给自己的茄子“喝”牛奶。他试着用牛奶和水以 1∶10稀释喷施后 ,发现容易吸收 ,果实着色好 ,弯度小 ,长得长 ,长得壮。而且喷施牛奶的茄子比不喷施的要早上市好几天 ,产量还能提高 30 %。一般 6 6 7m2 (1亩 )一次喷 5 0kg牛奶 ,一…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雅意赠菌油 毛泽东爱吃辣椒,并很风趣地说过,“吃辣椒的人革命性强。”虽然是戏谑之言,也说明了他的饮食爱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特别嗜好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和湖南出产的雁鹅菌。雁鹅菌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松乳菇,湖南人称之为“雁鹅菌”、“寒菌”或:“九月香”。在湖南菜中,“红烧寒菌”、“清蒸寒菌”都是素馔中绝妙之品。毛泽东饮食不太讲究,但每次回湖南小住时,那清淡的饮食中,雁鹅菌是不可少的。 1966年6月中旬,毛泽东南下视察。6月15日从杭州乘专车抵长沙,于18日下午4时许到达韶山滴水洞。毛泽东在滴水洞和北京一样,一天只吃两顿饭,时间分别为下午2点,晚上11点。多年来,毛泽东巡视湖  相似文献   

20.
辣椒     
王了一 《中国辣椒》2001,1(1):47-47
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美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菌桂兮”,有“杯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莫桂酒兮椒浆”。祭神的东西也该是人吃的东西,恰巧屈原又是湖南人.若说他吃辣椒,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依考据家的说法,《诗经》所谓“椒聊之实”,《离骚》中所谓“中椒”,“椒醑”,“椒浆”,荆楚岁时记所谓“椒酒”.都只是花椒.不是辣椒。由此看来,中国吃辣椒的习惯并不是自古而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