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做好全省农机化工作对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十一五”总体规划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农机化工作主要发展目标是:围绕粮食生产,推广高性能插秧机10000台,新增联合收割机6000台,水稻机械化种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20%和88%以上;推广三麦精少量播种机13000台,秸秆还田机械1500台,三麦种收基本保持上年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新时期农机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机化各项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机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年,也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农机化发展承接“十五”良好发展态势,呈现了“增长平稳、重点突出、效益显著”的格局.总体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实现了“十一五”开门好.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机化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从农机化在改变农业生产模式、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造农村面貌、保障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等角度入手,论述了农机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农村经济。然而,在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机化工作过程中.目前农机化的发展受到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尽管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机化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湘东平原地区和湘北湖区还处落后水平,落后的原因除特定的地理因素外,无不与这些社会因素有关。因此,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认真分析、积极协调、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的应用和推广是现代农业的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生产也日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民对对农机化技术的需要与日剧增.如何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将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省农机三新工程(原三项工程)项目是农机科技创新推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促进农机化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自1999年以来,省农机三新工程围绕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全省农机化发展规划目标,针对农业生产急需、农民急用的农机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立项开展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  相似文献   

8.
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机的应用和推广是现代农业的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业生产也日趋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农民对对农机化技术的需要与日剧增。如何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将对新农村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也是全面启动吉林省2006 ̄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纲要(草案)的开局之年。面对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广大农机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要从围绕大农业的发展角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农机化的发展问题,来创新农机推广工作。“十五”期末,吉林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1471万kW,比上年增长11.4%;大中型拖拉机已达9万台,比上年增长37%;拖拉机配套农具达161.5万台(套),比上年增长14.3%,农机装备增长幅度实现了历史…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广东省各级农业(农机)部门以"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为主线,努力做好了农机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