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据《环球时报》10月20日报道,旨在拯救地球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18日在日本名古屋开幕。科学家们称,现在地球上平均1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以来最快的。不过,人类活动究竟与物种灭绝有  相似文献   

2.
据《环球时报》10月20日报道,旨在拯救地球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18日在日本名古屋开幕。科学家们称,现在地球上平均1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这个速度是自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时代以来最快的。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与害虫治理相关的一类食饵具有阶段结构和时滞的捕食模型,并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系统所有的解是一致完全有界的,并且得到了害虫灭绝周期解的全局吸引和系统永久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4.
考虑一类具有不同潜伏阶段的非自治HIV/AIDS传染病模型.用不等式分析法建立疾病的持久和灭绝的充分条件,得到染病者有最终下界的表达式.引入新的阈值R和R*,若R0〉1,疾病是持久的;若R*〈1,疾病是灭绝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综合害虫管理策略,提出了一类食饵具有阶段结构和时滞的捕食模型,并对其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系统所有的正解是一致完全有界的,得到了害虫灭绝周期解的全局吸引和系统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6.
《北京农业》2010,(3):44-44
植物灭绝以后通过种子重生 2009年11月,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云南省昆明市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中国植物有了自己的“诺亚方舟”。种质保藏中心主管杨湘云说:“许多高等植物的种子在这里得到有效保存,将来一旦某个物种灭绝了,可以通过这里的种子重生,避免灭绝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陈银坚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70-73,80
归纳探讨了对物种灭绝的内涵、现状、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人类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我的我样性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物种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丢失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对遏制全球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濒于灭绝的珍稀植物菜芙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菜芙蓉又名金花葵,是生长在深山崖隙间,原本认为已经灭绝,而由中国农科院唐益雄等专家于2003年8月在太行山深处考察进偶然发现的一种野生频危稀有花卉。  相似文献   

10.
重庆南山奇特植物茅膏菜现状及其灭绝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重庆南山奇特植物茅膏菜的特征特性、生长现状和灭绝的原因,最后呼吁保护环境以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南方日光温室的辐射条件,为合理进行日光温室的光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epctrum900-ET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对南方温室条件下的辐射因子连续观测,每隔15 min读一个数据。[结果]在阴天条件下,日照时数较少、室内光照、热量不足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不良的主要原因。日光温室内太阳辐射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日光温室内的太阳总辐射量与室外的太阳总辐射量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要合理安排作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结论]对温室内作物的种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究在食饵种群中疾病传播的传染病模型,得到了捕食者是如何控制在食饵种群中的疾病的流行,给出了疾病持久和灭绝的条件,并且分析了捕食者对食饵优先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染病食饵种群中疾病的持久性和灭绝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食饵种群中疾病传播的传染病模型,得到了捕食者是如何控制在食饵种群中的疾病的流行,给出了疾病持久和灭绝的条件,并且分析了捕食者对食饵优先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NC89为材料,研究抗旱综合栽培措施和常规栽培措施2种方法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措施具有保水、保墒,促进烟株早发的作用;同时,采用综合栽培措施的处理有将水分富集于20cm土层的能力,烟株长势强,根系发达,叶面积指数大,叶倾角小,消光系数小,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改善烟叶质量,提高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5.
根系分布特征有着特殊的生态意义,它反映出林木适应和改善环境的功能。采用土钻法对延安燕沟流域阴坡刺槐根系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①细根集中分布在表层0~60 cm土层,粗根根系密度分布呈"高-低-高"3个密度区,且80~100 cm土层为低密度区;②细根和粗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均可用"抛物线"描述;③随着距树干距离的增加,细根根系消弱系数β值逐渐增大,150 cm处β值达到最大,为0.994,而粗根根系消弱系数β在100 cm处达到最大,为0.992;④水平方向0~150 cm范围内,细根根系消弱系数β值(0.992)大于粗根根系消弱系数β值(0.990),说明细根的分布深度大于粗根,这种分布特征扩大了刺槐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