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影响。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顺德清晖园作为岭南园林的集大成者,呈现出独具一格的园林格律,通过对其空间布局,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以及文化意匠的分析,探讨深受岭南文化影响的清晖园经世致用的置园特点和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4.
聚焦岭南园林荷池香景营造,以顺德清晖园为例,采用香景漫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游人对荷香的感知评价,绘制香景地图,揭示荷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感知特征。从香景地图可见,清晖园荷香主要分布于澄漪亭一带及六角亭和绿湖红雾门附近,其中尤其以澄漪亭被感知荷香的频次最高,是荷香消夏的理想场所;从主观评价得出,大多数人喜爱荷香,认为其强度为弱,持续时长短,香气类型为清爽,对香景的感知受其经验记忆的影响。香景地图作为一种以人的感知为途径,将无形的香气进行可视化表达的记录与监测方式,可为古典园林遗产保护与遗产文化呈现提供新的视野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顺德清晖园及周边地区的保护利用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亟需探寻适合自身实际的保护更新模式。在新一轮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保护中,充分借鉴和运用了"城市有机更新"理论,在城市物质空间规划、功能载入、规划实施等方面对清晖园及周边历史地段的有机更新发展模式作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力求在保证文物原真性的前提下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再利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并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是风景资源的重要内容。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随着历史的推移。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都离不开树木和花草。西方园林中,无论花园(Garden)或公园(Park)都以植物为主要素材。英国的风景园林学家Bclauston认为: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都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西方国家的园林设计思想主流充分显示了植物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日本的“枯山水”庭园,它似乎是没有植物的园林特例,但“枯山水”往往只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现代园林艺术中的植物配置理念包括和谐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进行适度调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因地适宜,依势而建。分析了园林艺术中自然造景的问题,并探讨了园林艺术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9.
居民区绿化应从居民的安全、卫生环境出发,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舒适、美观的生态环境。居民区绿地率应占30%-50%。居民区环境生态需要绿色植物的平衡与调节,淡化生硬的住宅建筑,使其具有浓厚、亲切的生活气息。树木的高低、树冠的大小、树形的姿态与色彩的季相变化等,都能使居民区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色层次,加深空间感。在树林映衬下,可打破建筑线条的平直、单调的感觉,使整个居民区显得生动活泼、轮廓丰富。居民区绿地中的植物配置,根据居民区道路的主次、走向、住宅建筑群的排列形式与绿地的面积等情况,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XIAO Jian-hua 《河南林业科技》2015,35(1)
在信阳市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与生长状况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2002年至2012年连续3次信阳市园林植物普查资料,澄清了信阳市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及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信阳市城市应用园林绿化植物物种较为丰富,共276种,同时新筛选出适生乡土园林绿化植物35种。分析了信阳市园林植物应用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信阳市园林植物应用发展对策,对指导信阳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对园林植物体内渗透物质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增加,世界各地极端天气不断出现,极端低温是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极端低温会对园林植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园林植物为抵御低温的伤害,其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其中,渗透物质含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园林植物抗寒性的强弱,而丙二醛含量直接反应树体受低温伤害的程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详细分析了低温影响下园林植物体内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园林植物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变化情况,为合理判断园林树木抗寒性强弱、园林植物引种以及养护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计算机技术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福建省外贸中心酒店中庭外景园林设计及制图,讨论计算机静动态、视觉模拟软件系统的图形处理有关过程,探讨园林设计,图形绘制自动化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该应用研究方法确实可行,设计周期短,输出图像精度较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