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粳稻颖果维管束结构粒位间差异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粳稻品种辽粳294和盐丰47为试材,比较了开花后4~22 d穗上不同部位一、二次枝梗颖果背部维管束的解剖结构变化,并对其相应粒位的稻米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截面均近似椭圆形,其面积大小及短轴长度均随颖果的生长而呈抛物线形变化,辽粳294在开花后12 d、盐丰47在开花后10 d分别达到最大值,截面长轴长度则随颖果生长和灌浆进程而单调上升。从整体上看,两品种颖果背部维管束表现为从基部到顶部由粗到细的管-束状结构,由居中的导管束和周边的若干筛管束构成。在开花后相同时间,两品种维管束截面面积、截面长轴长度、截面短轴长度、筛管区域宽度、导管数、颖果体积、颖果干质量,均表现为上部一次枝梗籽粒>下部一次枝梗籽粒>上部二次枝梗籽粒>下部二次枝梗籽粒,并且在相同部位上,维管束性状均表现为辽粳294大于盐丰47。维管束截面面积及其长轴长度,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维管束截面面积、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筛管区域宽度和导管数,与颖果干质量、颖果充实度和谷粒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颖果背部维管束结构的差异,是稻米垩白性状、颖果充实度和其他与同化物积累特性有关的性状产生差异的重要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对红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过程进行组织细胞学观察,探索针对带有愈伤组织的红松种子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本研究以带有愈伤组织的红松未成熟种子为实验材料,在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制片方法、脱水、粘片、染色等重要环节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片染方法明显好于整染方法,可以保证组织切片的完整性;此外,筛选出适宜的乙醇脱水时间,优化了染色方案,确定蛋白-甘油粘片剂作为首选的粘片剂。优化后的石蜡切片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含愈伤的红松种子切片愈伤组织破碎、细胞结构不清晰和蜡带脱落等问题,最终成功获得组织完整、细胞结构清晰的高质量切片。该方法可为红松胚性愈伤诱导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明确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进而为烤烟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用马来氏网在玉溪市烤烟-油菜轮作田对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烤烟-油菜轮作田共采集昆虫5089头,隶属9目26个类群。植食性优势类群为叶蝉类、蛾类,寄生性优势类群为姬蜂和茧蜂,捕食性优势类群为捕食性食蚜蝇;烤烟-油菜轮作田主要害虫蛾类发生高峰期6-7月,叶蝉发生高峰期在9月,主要天敌姬蜂类发生高峰期在9月,茧蜂发生高峰期在6月,捕食性食蚜蝇发生高峰期在4-5月;[结论]烤烟-油菜轮作田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性指数6月最高,分别为1.985 0、2.762 0、1.0000;优势度指数3月最高为0.8840;Ss/Si稳定性指数在0.0088~0.1385,Sn/Sp稳定性指数在0.7142~2.000, Ss/Si和Sn/Sp稳定性指数8月最高。6–8月烤烟旺长期至采收期昆虫群落结构最稳定。  相似文献   

4.
以扬麦16小麦颖果为材料,采用戊二醛-四氧化锇(GA-OsO4)或高锰酸钾固定,并分别用5种染色方法[甲苯胺蓝-O (TBO)、多色性染液、高碘酸–希夫试剂(PAS)、考马斯亮蓝和PAS-TBO]进行半薄切片染色,对超薄切片进行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染色,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比较了小麦胚乳细胞结构显示的差异。结果表明,GA-OsO4固定的半薄切片染色效果整体上优于高锰酸钾固定,但是在PAS-TBO复染中,高锰酸钾固定制样效果最好。在超薄切片观察中,GA-OsO4固定制样能较好地保存胚乳细胞超微结构,但对膜性结构显示不够清晰,而高锰酸钾固定制样则能较好地固定细胞的膜性结构,并且能够增强膜结构反差,只是对多糖和蛋白质的固定和显色较差。因此,应根据观察对象来选择适当的固定及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种适用于植物组织的快速石蜡制片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石蜡制片方法,减少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使用量。该文以葡萄、桃、花叶锦带等的部分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改良透明、包埋试剂、染色等制片环节,进行石蜡制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法不但简化了实验步骤、将制片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3,而且其制得的切片质量与常规方法无区别,同时也减少了实验过程中有毒试剂的使用量,整体上提高了植物石蜡制片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常5-108A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的BT型粳稻不育系A499为母本,常粳10-1/10B-4的F5稳定的柱头外露率高的稳定新品系为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三系粳稻不育系,201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育性鉴定。常5-108A具有不育性稳定、花时早、配合力强、柱头外露较高、制繁种产量高等特点。所配组合常优17-7于2020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收获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收获时期对北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米质性状的影响,为今后从栽培措施上改良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米质提供理论依据。以2个杂交粳稻和3个常规粳稻为试验材料,从齐穗后30d开始,每7d取样收获1次,共取样收获7次,风干后统一测定米质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期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影响显著,随着收获时期的延后,糙米率、精米率先逐渐增加,在齐穗后65d达到最大值后显著降低,整精米率在齐穗后65d之前波动较大,无明显规律性,齐穗后65d之后显著下降;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常规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整体差异不显著,5个品种的白度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收获时期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大多未达显著水平。食味值除丰锦品种在不同收获时期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他4个品种随收获时期的推迟整体呈下降趋势,在0.05显著水平上有差异,在0.01显著水平上差异大多不显著。同一收获时期间比较,常规粳稻的加工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优于杂交粳稻,杂交粳稻的白度值显著优于常规粳稻。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性状的表现上,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间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在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在最佳收获期上也无显著差异。若要改善加工品质,需适当延后收获,一般在齐穗后58d收获较好;若要改善外观品质,提高食味值,则需适当提前收获,在齐穗后30~37d收获较好。  相似文献   

8.
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籼稻和粳稻花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籼稻品种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低浓度(0.01mg/L)、中浓度(0.10mg/L)和高浓度(1.00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pi-BR),以喷施不含epi-BR的水溶液为对照,调查6个与花时有关的性状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包括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从始花时到盛花时的时间(简称始-盛时间)、从盛花时到终花时的时间(简称盛-终时间)、开花持续时间(简称始-终时间)。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pi-BR对供试品种的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提前均有促进作用。籼稻品种中,0.1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而粳稻品种中,1.0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籼稻上施用高浓度(1.00mg/L)、中浓度(0.10mg/L)的epi-BR可显著缩短始-盛时间;粳稻上只有施用高浓度(1.00mg/L)的epi-BR才能缩短始-盛时间。与对照相比,施用epi-BR可显著延长盛-终时间和始-终时间。供试籼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为明显,供试粳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好。供试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对epi-BR的响应更为敏感。促进籼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中浓度(0.10mg/L)的epi-BR,促进粳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高浓度(1.00mg/L)的epi-BR。  相似文献   

9.
贮藏时间对粳型巨胚稻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贮藏时间的粳型巨胚稻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出苗率、成苗率、相对吸水率、电导率以及幼苗的根数、根系长、根干重、苗高、茎干重等的测定和分析,表明西巨胚1号种子与常规优质粳稻(合系22-2)相比,种子活力较差,发芽和出苗的时间迟,出苗率和成苗率低,幼苗长势弱,而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和出苗的能力下降快。在巨胚稻生产用种上应选择贮藏时间较短的种子,但用新收获巨胚稻种子播种时,要先破除休眠以保证出苗迅速和整齐。  相似文献   

10.
粳稻直立穗型基因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弯穗型品种丰锦和直穗型品种辽粳5杂交高世代(F14)中分离的一对直立穗型和弯穗型近等基因系(ZF14和WF14)研究了粳稻直立穗型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直立穗基因(EP)除了使穗型直立外,还具有使植株矮化、穗长变短、叶型直立、叶片变短变宽等作用。它能使一次枝梗上的二次枝梗数增加,从而增加二次枝梗颖花数和着粒密度,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直立穗基因(EP)可能从幼苗开始生长阶段(播种后10 d)就有表达效应,使得幼苗在株高、叶形态和干物质重上表现出差异。内源激素含量上的差异是使近等基因系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差异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雪河矮早是云南高原粳稻冷水谷的矮杆突变体,田间种植雪河矮早和中、高杆粳稻材料R-3、12 p 224,用雪河矮早分别与R-3和12 p 224配制正反交组合.调查雪河矮早田间主要性状表现,室内考察雪河矮早主要经济性状.调查雪河矮早配制组合的F1代株高表现和F2代株高分离情况并进行卡方(x2)测验.对雪河矮早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遗传分析再次证实雪河矮早株高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符合3∶1的分离比例.对高原粳稻矮源雪河矮早的应用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北方粳型超级稻群体生长发育及冠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沈农265和辽星1为试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对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冠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直立大穗为主要特征的北方粳型超级稻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数适中,叶面积指数(LAI)适宜,冠层上部叶面积较大,高光效叶片数多,群体中光照分布合理,光合作用持续时间长;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少,中后期较多,耐肥抗倒不早衰,因此产量潜力高。  相似文献   

13.
选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多态性好的44对SSR引物,对黑龙江省近年主栽品种和其他省份粳稻及国外粳稻品种共96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旨在了解黑龙江省水稻品种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4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4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1~5个,平均3.2个;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46~0.97,平均0.77;试验中第1,2,4,6号染色体SSR位点多态性高,而第12条染色体SSR位点多态性低;利用SSR标记分析数据和STRUCTURE2.2软件分析,全部供试品种可划分为7个亚群,分别命名为POP1,POP2,POPS,POP4,POPS, POPE和POP7;STRUCTURE模型群体结构分析与Nei’s遗传距离构建邻位相连聚类图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调整播种期前后豫南粳稻生育期内的气候特点与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流行适宜气候条件对应关系的变化,指出豫南粳稻按常规方式种植,稻瘟病、纹枯病易大发生的原因在于其孕穗灌浆期处于高温高湿时期,推迟播种期后,孕穗灌浆期避过高温高湿时期,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轻甚至不发病,解决了豫南粳稻病害重的难题。  相似文献   

15.
水稻脆性突变体叶的解剖结构和化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机械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 为了解作物控制机械强度的机制, 本文对一个水稻脆性突变体[bc7(t)]叶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及叶细胞化学组成分析。光镜和电镜观察都发现突变体厚壁细胞的细胞壁变薄; 对细胞壁成分的化学分析显示突变体纤维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硅含量明显升高, 而木质素变化不明显; 木质素的组化反应也显示了木质素在突变体和对照之间差异不大; X-射线微区分析表明, 硅元素在突变体叶表面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 突变体叶纤维素含量的降低影响了厚壁细胞次生壁的形成, 导致细胞壁变薄, 机械强度降低, 硅含量的升高有助于突变体增强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