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我们对选定的120头怀孕母牦牛进行补饲,同时在犊牛产后3个月对犊牛进行隔离断奶,补饲试验于2010年3月初开始:100头母牦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 50头母牦牛隔离断奶后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授精处理;Ⅱ组50头母牦牛隔离断乳.不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发情母牛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冻精液为荷斯坦和野牦牛冻精。配种45d后进行怀孕诊断。Ⅰ组发情39头,发情率为78%(39/50),怀孕34头妊娠率为68%(34/50);Ⅱ组发情31头,发情率为62%(31/50),怀孕27头,妊娠率为54%(27/50)。相同草场放牧50头适配母牦牛作为对照。对照组母牛和犊牛不进行隔离和短期断乳;对照组发情率为12%(6/50),妊娠率为6.32%(3/50)。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带犊的母牦牛实施隔离断奶,能够明显提高当年产犊母牦牛的发情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唐维红 《中国奶牛》2012,(21):53-54
选100头中国荷斯坦成年母牛,分为2组,每组各50头。试验组为用高产种公牛冻精授配母牛所产的母犊,对照组为用普通公牛冻精授配母牛所产的母犊。从两组母犊牛中分别随机抽取10头,在第一个产奶周期结束后,进行单产水平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组个体平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8.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验证枯草期对母牦牛进行产前和产后7个月补饲对其来年繁殖性能和后代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设计了枯草期妊娠母牦牛“产犊前5个月”+“产犊后2个月”暖棚补饲试验,方法是从2020年10月1日开始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母牦牛白天放牧,夜间暖棚过夜,但试验组早上出牧前和黄昏归牧后精料补饲,对照组不补饲,试验于2021年4月30日结束,试验期共7个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妊娠母牦牛所产犊牛的繁殖成活率、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母牦牛翌年发情时间、受胎率比对照组母牦牛分别高30%、2.94 kg和2.71 kg、40 d、45%,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差异极显著(P<0.01)。另对两组母牦牛所产后代犊牛进行短期集中育肥效果观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试验期内试验组和对照组公、母牛的体重分别增长46.91 kg和41.74 kg、34.47 kg和30.35 kg,验期期内两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为52.12 g和46.38 g、38.30 g和33.72 g,试验组公母牛的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3.82 g和12.22 g。通过本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保证了母牦牛在妊娠期和哺乳前期的营养需要,不仅可以提高其来年繁殖性能,其后代犊牛的生长发育水平远高于不补饲母牦牛后代犊牛,进行育肥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对2005年4月10日~20日产犊的560头母牦牛,犊牛分别在8月30日和10月10日出栏,2005年试验组的公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的公犊牛低11.04 kg(28.74%),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母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低10.62 kg(29.66%),差异极显著(P<0.01)。2006年试验组的公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的公犊牛高8.66 kg(22.8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母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高9.45 kg(27.19%),差异极显著(P<0.01)。2007年试验组的公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高11.77 kg(39.8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母犊牛胴体重比对照组高10.50 kg(40.11%),差异极显著(P<0.01)。2006年试验组的产犊数比对照组的产犊数多149头,多63.68%,差异极显著(P<0.01)。2007年试验组的产犊数比对照组的产犊数多55头,多22.6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内蒙翁牛特旗畜牧师詹永林根据日本国黑木常春用精氨酸提高母犊率的试验报道,于1982年在白音花队进行了实验,在给发情母牛输精前20—30分钟先在子宫颈口内3公分处输入1毫升5%的精氨酸,然后再输冻精。14头试验母牛产犊11头,其中,产母犊9头,占81.8%,公犊2头,占18.2%,面对照组16头犊牛中母犊占46.7%,公犊占53.3%。正常人工授精情况下,公母犊性比基本是1:1,而用精氨酸诱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粉增强剂对饲喂奶粉犊牛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新生犊牛28头,随机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14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奶粉,试验组饲喂90%奶粉+10%奶粉增强剂。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在6~8周龄阶段试验组母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各处理对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在0~10周龄阶段试验组母犊体高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期试验组公犊的体高变化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公犊、母犊10周龄的体躯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的体长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腹泻率比为1:2.25,发热率比为1:4.5。综上可知,在奶粉中添加奶粉增强剂可提高犊牛日增重,改善犊牛体尺,降低犊牛哺乳期的腹泻和发热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犊牛短期断乳方式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头带犊大通母牦牛进行了犊牛短期断乳试验.试验组母牦牛在产犊后3月龄时,实行为期10d的短期断乳,断乳后母牦牛有81头发情,发情率90%,第二年产犊78头,繁殖率86.67%.对照组为带犊,但不断乳的母牦牛,试验期共发情2头,发情率2.22%,产犊2头,繁殖率2.22%.试验组母牦牛的发情率和繁殖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78%和84.45%(P<0.0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126头黄牛为试验对象,运用“母犊素”控制犊牛性别。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犊率比对照组高14.8%,说明“母犊素”能有效提高母犊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冷季暖棚夜宿+精料补饲对妊娠母牦牛体重、犊牛初生重的影响,选择同期配种,年龄、生理状况近似的母牦牛两群。通过抓阄的方法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11月1日~3月1日(冷季)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暖棚夜宿,3月1日~9月1日(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比对照组母牛多增重13.5kg,试验组比对照组犊牛初生重、四月龄体重平均增重3.5kg、21.8kg。经T检验均P0.01体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至2000年3月,我站发生法系纯繁夏洛来未孕母牛阴道全脱病例。经对症治疗,结果不仅治愈还发情、输精、妊娠。2001年4月15日2202号母牛分娩异性孪生犊牛。初生重均35kg;2304号母牛于同年4月29日分娩公犊1头。初生重43.5kg;产犊过程及产后三个月来2头母牛阴道正常,3头犊牛生长良好。现把治疗经过及饲管措施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年时间对三个乡(镇)、共881头母牛采用控性精液和非控性精液进行了分点对照试验。所得结果表明,试验组产母犊率平均为75.51%,对照组产母犊率平均为50.18%,试验组平均高于对照组25.33个百分点。经统计处理,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01;而试验组间和对照组间及各点提高率间差异分别为P>0.05和P<0.1。  相似文献   

14.
母牛多产母犊配饲法一、晴天配种:母牛配种选在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2点之间,让母牛面向太阳站立20分钟,然后配种。采用此法配种所产的2578头犊牛中,母犊占2518头,产母犊率为97.2%。二、输精氨酸:在发情母牛配种前20-30分钟,先在母牛子宫内输...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发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育肥及犊牦牛培育技术。选取带犊母牦牛和公犊牛各66头,分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犊牛培育期间(2017年12月4日—2018年3月5日),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组犊牦牛断乳前(3月5日断乳)随母牦牛哺乳,并进行补饲;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按常规放牧方式饲养,对照组犊牦牛进行断乳并补饲。育肥期间(2018年3月5日至出栏)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于6月错峰出栏;对照组母牦牛不进行补饲,于集中出栏时间出售(9月或10月)。在犊牦牛培育期间,观察试验组母牦牛的体重变化情况;每月4日测定2组犊牦牛的体重和体尺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收益。结果表明,在犊牦牛培育阶段,由于试验组犊牦牛随母牦牛哺乳,试验组母牦牛体重平均下降1.17 kg/头;2018年1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体斜长和胸围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2018年2月4日和3月4日,试验组犊牦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均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母牦牛错峰出栏的效益为1 063.05元。研究结果为提高半舍饲条件下淘汰母牦牛养殖效益以及提升犊牛培育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郭思凡  曹杰 《中国乳业》2021,(10):61-66
选取健康新生荷斯坦母犊80 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40 头/组),试验组给予黄芪多糖5 g、银黄3 g,连用7 天,对照组不给药。第7天时测定免疫指标并观察3 周内母犊腹泻、肺炎发病情况。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犊牛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提高8.4%、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降低13.7%;T细胞淋巴亚群分布改善,CD4/CD8值提高6.6%;试验组犊牛血清总蛋白(TP)、IgG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提高0.28 g/dL和0.24 mg/mL。犊牛疾病低风险牧场,用药7 天内试验组犊牛腹泻发生率显著降低15.0%(P<0.05);犊牛疾病高发牧场,8~21 天试验组犊牛发病率显著降低35.0%(P<0.05),肺炎发病率显著降低30.0%(P<0.05)。说明黄芪多糖、银黄联用可有效提高新生犊牛免疫力,降低腹泻及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组织成年母牦牛200头,试验群母牛100头,对照群母牛100头,分群放牧管理,犊牛全哺乳。试验群母牛所产犊牛4月龄断奶,对照群母牛所产4月龄不断奶。断奶20 d后试验群和对照群同样投放种公牛各10头,自由交配。结果试验群和对照群成活率分别为71%、50%,试验群比对照群成活率提高21%。说明牦牛犊早期(4月龄)断奶,完善饲养管理,能提高牦牛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在大通种牛场对126头产后90d以上的母牦牛进行断犊,进行促母牛发情试验。断犊后母牦牛放入水草茂盛的冬季草场放牧饲养,一个情期后,对未发情的母牦牛进行肌肉注射氯前列醇纳促发情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达90.48%,对照组发情率为58.73%,试验组母牦牛发情率比对照组高31.75个百分点,差异性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在当雄县4个村组成280头的基础母牦牛群,先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再利用引进的娟姗牛冻精进行人工输配杂交试验,测定杂交一代的体重、体尺和母牛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同期处理后实际发情257头,发情率为91.79%;妊娠159头,平均妊娠率为61.87%;流产17头,流产率为1.07%;13头难产,难产率为10%;产犊130头,后期死亡6头,成活111头,成活率为85.38%。娟牦杂一代犊牛比牦犊牛初生重提高1.53kg,6月龄重提高12.69kg。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采取配对设计将40头犊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常乳,试验组饲喂酸化乳,其饲喂量和饲喂程序相同。结果,饲喂酸化奶母犊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出25.68%(P<0.05),公犊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有增长的趋势;两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50%。结果显示,饲喂酸化奶可有效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