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普通小麦与糯小麦杂交后代糯质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糯小麦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皖麦19"、"皖麦48"等20个小麦品种为母本,糯质品系"W1032"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F2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计算全糯质籽粒出现的比例。[结果]20个杂交组合的F2代随机群体中,全糯质籽粒出现的频率为0.75%~3.05%,其中13个组合F2代随机群体的糯质籽粒出现频率符合"1/64"的分离比例,说明小麦糯性变异主要由主基因控制,并可能存在微效基因修饰。[结论]该研究为糯小麦的培育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皖麦18号、扬麦158等17个小麦品种为母本,小麦糯性系安农糯小麦1号为父本,配制组合.在后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研究全糯质籽粒的分离比例,并进一步选育糯小麦品种(系).讨论了糯小麦产量和农艺性状改良及其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麦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组合后代糯小麦材料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用小麦糯性(Waxy)蛋白亚基缺失类型"江苏白火麦"、"内乡白火麦"、"Kanto 107"等为试材,配制组合.在后代群体中鉴定糯性变异材料,结果表明,全糯质籽粒的分离比例在组合间存在差异.讨论了糯性蛋白亚基缺失类型组合早期时代糯小麦材料鉴定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碧光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17):3501-3507
 【目的】研究糯麦和紫粒麦中糯性和紫粒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培育紫糯小麦新种质提供指导。【方法】以糯小麦C75与紫粒小麦03初3为材料,通过正反杂交,并与糯小麦C75回交,根据后代表型,分析糯性和粒色性状的遗传特性并选育紫糯小麦。【结果】紫粒为母性影响遗传,紫色基因具有剂量效应;在F2:3中,紫色与红色籽粒株的比例符合9﹕7,在BC1F2中,该比例为1﹕3,说明紫粒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杂交组合F2:3 的籽粒非糯株与糯株的分离比例符合63﹕1,测交组合BC1F2中,该比例为7﹕1,表明糯性性状受3对相互独立重叠互作的隐性基因控制,非糯为显性性状;控制紫色性状与控制糯性的基因相互独立;经过自交纯化,共收获了5个糯性基因和紫粒基因皆纯合的紫糯小麦新种质。【结论】紫粒呈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母性影响遗传,隐性性状糯性受3对独立重叠基因控制,采用恰当的杂交育种策略可获得紫糯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5.
以农大糯麦1号和藁城8901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I2-KI染色法鉴定F1和BC1的糯性和非糯性。结果表明,利用I2-KI染色法鉴定的糯性材料,糯性遗传稳定。对F1或BC1单株上收获的籽粒直接用I2-KI染色法鉴定选择糯性材料,结合温室加代,可缩短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种,联合运用wx-B1基因的STS-PCR标记及wx-A1、wx-D1基因的SSR标记对济麦22×Waxy杂交组合F3代群体的131个单株进行wx基因型鉴定。结果发现:在131株F3代分离群体材料中,单缺失wx-A1a或wx-B1a或wx-D1a基因的材料分别为69、29、35株,分别占52.7%、22.1%和26.7%;同时缺失wx-B1a和wx-D1a基因的材料为10株,占7.6%;同时缺失wx-A1a和wx-B1a基因的材料为13株,占9.9%;未发现同时缺失wx-A1a和wx-D1a基因单株及wx-A1a、wx-B1a和wx-D1a基因全部缺失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以从法国引进的冬性糯质小麦品种04FND-1、04FND-2(系谱不详)为糯质基因供体,以黑龙江省不同遗传背景的主栽品种及其高代材料为受体进行杂交,在F2用2%KI+0.02%I2和0.67%KI+0.067%I2碘试剂分别对收获后的籽粒远胚端采用剖面染色标记和小麦扬花期花粉染色的方法进行Wx基因的定向导入与跟踪选择,并以Tai基因为载体,多亲本杂交组建糯质小麦基因库,进行轮回选择,获得了糯质小麦新类型。  相似文献   

8.
《农村实用科技》2006,(9):16-17
1.中糯2号 是中国农科院选育的早熟白粒玉米单交种。籽粒较大,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20厘米,结实性好,穗长16厘米~18厘米,穗行数14行~16行,籽粒雪白色,煮熟后食用有适度甜味,果穗比中糯1号大,产量也较高,一般栽植密度3000株/亩~3500株/亩,亩产鲜果穗约1000千克。自播种到采收青嫩果穗需70天~90天。北京以及北京以南地区春、夏播均可,南方地区全年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糯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氮肥施用水平为225 kg/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糯小麦陕糯1号和非糯小麦西农1330胚乳发育及淀粉形态、粒径的差异,为糯性与非糯性小麦的品质改良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陕糯1号(糯性)和西农1330(非糯性)2个小麦品种,取发育过程中籽粒(花后5、8、12、15、18、21、25和28 d)液氮速冻后横断,经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磷酸缓冲液漂洗、丙酮梯度脱水、Epon812胶包埋后,采用超薄切片机切成1 μm厚的半薄切片,经1%甲苯胺蓝染色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胚乳细胞发育。提取2个小麦品种的淀粉粒,将其与成熟期籽粒横断面分别固定在样品台上,经离子溅射镀金后用扫描电镜观察成熟期胚乳结构及淀粉粒形态。采用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分析淀粉粒粒径分布特征,每个样品重复3次,测定结果采用DP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Sigmaplot 12.0作图。【结果】在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陕糯1号胚乳细胞体积大小及增大幅度均小于西农1330,发育早期,二者淀粉粒表面均能被甲苯胺蓝染色,发育中后期,陕糯1号淀粉粒仍能被染色,西农1330淀粉粒则不能被染色。与西农1330相比,陕糯1号胚乳细胞内蛋白基质较少,蛋白质与淀粉粒结合较疏松。陕糯1号B型淀粉粒形态多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西农1330B型淀粉粒大多呈圆球形,二者A型淀粉粒形态无明显差异。陕糯1号和西农1330淀粉粒粒径分布存在差异。陕糯1号淀粉粒体积分布呈四峰曲线变化,西农1330则呈双峰曲线变化,二者表面积分布均呈三峰曲线变化,数目分布均呈单峰曲线变化。陕糯1号A 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低于西农1330,B型(<10 μm)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均高于西农1330,二者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明显差异。陕糯1号中SB型(<1 μm)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数目占总淀粉粒比例分别比西农1330低1.11%、11.60%和9.28%,LB型(1-10 μm)淀粉粒的体积、表面积、数目占总淀粉粒比例分别比西农1330高8.27%、15.88%、9.27%。陕糯1号具有少量LA(>53 μm)型淀粉粒,而西农1330没有。【结论】在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陕糯1号与西农1330的胚乳发育及淀粉形态存在明显差异。LB型淀粉粒对陕糯1号与西农1330 B型淀粉粒粒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两站间无旁接含蜡热油管道蜡沉积分布和运行工况数学模型:出站油温、周围环境温度及流量决定着含蜡热油管道的结蜡方位;管道结蜡后,结蜡段传热系数、流速、管道摩阻及管道沿线各流态长度等运行工况将发生变化。算例分析表明:管道沿线因存在结蜡层而使散热量降低,但提高管道出站油温,进站油温升高并不明显;随着结蜡起始点与出站之间距离的增加,管道沿线总摩阻基本呈线性降低且直线斜率较大;管输油品不同流态长度与管道沿线结蜡位置基本呈线性变化关系。(图3,表3,参11)。  相似文献   

12.
以寒丰不育系(HFA)为母本,突变体寒丰糯(HFwxB)为父本,通过多代杂交、回交转育,育成糯稻不育系寒丰糯A(HFwxA)。HFwxA与HFA比较,除籽粒胚乳呈蜡质状和千粒重降低外,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花粉不育特性和配合力等方面的表现均基本一致。寒丰糯不育系(HFwxA)表现育性稳定,农艺性状优良,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等特性。利用其配制的杂交糯稻组合,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其糯米淀粉黏度特性指标值也优于常规糯稻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3.
湘农白糯2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用糯玉米自选系N01作母本,糯玉米自选系N02作父本于2000年育成的白色糯玉米单交种.2001-2005年在各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株高(210cm左右)适中、早熟(自出苗至鲜穗采收只需80~85d)、产量(平均鲜穗产量10800kg/hm^2)较高、品质优良、鲜穗商品性好、种植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适宜种植密度52500~60000株/hm^2.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糯玉米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糯玉米具有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介绍了糯玉米的起源、营养特性、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糯玉米的综合利用途径,以促进糯玉米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鲜食糯玉米保鲜储藏的两种方法及其加工工艺,提出了加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统计2000—2013年浙江省审定的42个糯玉米品种的12项农艺性状和4项抗性性状,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59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天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429 d;直链淀粉含量年际间呈极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0048%;单穗重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上升455 g,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千粒重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增益。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单穗重>株高>穗粗>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千粒重>秃尖,其中穗长、生育期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单穗重、株高、穗粗和行粒数与产量显著相关。浙江省糯玉米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需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注重穗长和穗粗的选择,并持续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适当延长生育期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甜糯玉米杂交种“糯玉一号”进行春季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随着播种期延后而随之缩短,出苗到采收需≧10℃活动积温2000℃左右;不同播期对鲜果穗产量和蒸煮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 5个播期处理中,4月20日播种株高、鲜果穗产量、蒸煮品质等综合性状优良。说明“糯玉一号”在巴彦淖尔市春季播种以4月20日左右为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等手段进行糯质目的基因定向导入与跟踪,采用组培和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等生物技术,建立糯性小麦高效选择体系,创造糯性小麦新种质和面条麦品种,评价糯性小麦新种质在面条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3个广东当地非糯小麦品种与引进的糯小麦品系TN-1回交,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糯小麦品系.小麦的糯性在杂交后代中呈3对隐性基因独立遗传的模式,易于转移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遗传背景中.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糯小麦含有小于2%的直链淀粉,并有较高的全蛋白质和面筋蛋白含量,集低糊化温度、高营养价值以及加工性能好的特点为一体.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糯小麦,可望减少冬季抛荒耕地并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还探讨了糯小麦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