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安君 《农业考古》2007,(5):177-181
翻阅《中国美术史》、《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我们就不难发现,那些杰出的艺术大师们,有不少穷毕生之精力,择己最爱喜之一、二,作专心研究、反复探索,用最佳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曹不兴画佛,曹霸、韩干画马,韩氵晃画牛,张萱、周日方画宫廷仕女、张择端风情画,王逸画梅花,倪瓒画太湖,郑板桥画兰竹。现代的齐白石画虾,徐悲鸿意笔写马,刘海粟十上黄山写其真,李可染专画牛童和漓江,黄胄画驴和新疆风俗,叶浅予画舞蹈,潘天寿画秃鹫、西湖荷花,傅抱石画江南烟雨……真是举不胜举,由于他们的作品风格强烈,内容独步画坛,成为艺林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2.
侯军 《农业考古》2004,(4):179-183
天下爱茶人都讲究“茶缘”二字。有缘者,一杯清茗足慰平生;无缘者,相识一世形同陌路。我与范曾先生结下茶缘是因了他的画,因而确切地讲,这是一种特殊的“茶画之缘”。因茶画而识茶而爱茶而迷茶,进而成了一介茶人,这在我实在是一件难得的幸事,也足证我与范曾先生的茶缘确实是异常的深厚。  相似文献   

3.
这本书的作者陈彬藩,原是福建省茶叶学会常务理事。1954年,安徽农学院茶叶专业毕业,一直从事茶叶的研究工作。这本书,1980年,由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出版,在海外发行。其书出版后,而“成为海外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多种文字,流传到许多国家。”但在国内却很少人能读到,我读到的这本,已经是第三版了。这本书,我读后,获益非浅。我认为是一本深入浅出而雅俗共赏的专业性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颇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它以史话和通俗知识小品的形式,比较有系统的向读者介绍了我国的饮茶和种茶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茶区的分布、自然条件,品种资源、茶叶种类、各  相似文献   

4.
茶墨情缘──记老画家林晓丹与他的茶画作品安忆浙江著名国画家林晓丹先生,十几年来潜心创作以“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引起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瞩目,成为当今中国茶文化热潮中的“新闻人物”。今年四月,“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期间,《林晓丹画展》应邀在外滩“亮相”,...  相似文献   

5.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2,(5):266-274
《茶经》、《大观茶论》和《茶疏》分别为唐代陆羽、北宋赵佶和明朝许次纾所著,这三大茶书对我国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开创、传承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茶经》——世界最早的茶书《茶经》由陆羽于公元780年完成著述,是中国及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为我国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个部分,分别为: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  相似文献   

6.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7,(2):162-164,169
吴先生的《茶经述评》于1987年问世,我得到此宝书后,曾拜过数遍。2005年,《茶经述译》出了第二版,我有幸又得到此宝书,于是又拜读了数遍。近来,我又仔细地拜读了多遍,便写成文章,可以说是学习笔记,或者称之为读后感。文章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茶乡茶通茶诗──访《中国茶诗》编者李传轼先生安徽省霍山县委宣传部张明石,金昭又到了“露蕊纤纤才叶碧,即防叶老采须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的芳春四月。这是黄芽的故乡──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县的明朝知县王毗翁的一首茶诗。在当时,这首诗和霍山黄芽...  相似文献   

8.
记得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有句:细写《茶经》煮香雪.因为1200多年前,唐代陆羽写出了中国也是世界的第一本茶书《茶经》,彪炳千秋,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鹧鸪天·叠杜克强先生《咏茶》词韵三首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六日紫笋兰芽世已珍,凌云早自有雄心。惯特正气驱邪气,常为人身献己身。欣雾聚,喜云生,香飘宇宙永清新。不辞万劫成甘露,滋润人间处处春。且任人间擂与揉,粉身碎骨不知愁。甘将厚泽流于世,那计微躯不自由!...  相似文献   

10.
茶德颂──读庄晚芳先生《中国茶德》有感浙江杭州市赵天相千百年来一灵叶,奉献人类功不竭;肇始中华东西传,亿口同赞四海泽。炉边田头汗如注,甘露一碗润脏腑;闲来湖畔茶室坐,漫品香意更幽。客来敬茶自古然,以茶代酒有先承;廉俭风尚接四化,中华美德代代传。彼输鸦...  相似文献   

11.
《蚕桑图》与《木棉图》赏析中国农业博物馆王潮生故宫博物院编辑的《明代吴门绘画集》中有《蚕桑》、《木棉》二图。作者系明人孙艾,字世节,自号西川翁,江苏常熟人,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弘治(公元1488-1505年)前后,学诗于书画家、吴门画派领袖沈周,工绘事...  相似文献   

12.
林金木 《农业考古》2006,(5):197-199
2002年4月16日在杭州余杭茶圣陆羽当年著《茶经》三卷其地——余杭双溪陆羽泉,举办首届中国茶圣节。期间2002年第2期《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曾发表本人拙作《陆羽泉与径山寺》,文中考证了茶圣陆羽著《茶经》其地陆羽泉。嗣后,杭州陆羽与径山茶文化研究会的同人们,持续深入挖掘鲜见文字、图片、实物以“茶圣著经其地,日本茶道之源”为题,著述丰富,其中2005年4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赵大川著《径山茶图考》,30余万字,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最为翔实。本人也非常关注陆羽在余杭著《茶记》《茶经》的新依据,苦苦寻觅三四年也有不少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茶与文人有难解之缘 ,有的文人借茶助笔思 ,有的文人借助书中情节歌颂茶。清代著名文学家吴敬梓写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便属后一类。《儒林外史》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 ,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 ,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 ,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其间 ,有六十而未见进学 ,但是贡院号板便一头撞去 ,并满地哭滚的周进 ;也有在胡须花白之年 ,侥幸中举后惊疯失态的范进 ;有虽为“庄户人家”出身 ,但在考取秀才后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匡超人 ;也有借助科举功名获取得更大权势 ,以鱼肉人民的豪绅地主严贡生、严监…  相似文献   

14.
15.
<正>1937年4月15日,中国上海出版了一份茶叶刊物——《茶报》,这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本茶叶刊物。《茶报》名称是报,其实应该是杂志。杂志(Magazine)是指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而《茶报》在封面上就清晰地标明第一卷第一期;同时,《茶报》的  相似文献   

16.
池宗宪 《农业考古》2002,(4):275-275
品茶可以是轻松平凡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 ,贵在好茶、好水之外 ,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的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 ;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序找到滋味与含脉 !那么 ,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 ,便成为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 ,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 ,就少了一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 ,就无法深思品茶原来潜藏了婀娜多彩的面貌 !《茶文化大系》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所编写 ,所筹划的 !是用最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 ?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17.
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倾其毕生心血而作《红楼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就在这“满纸荒唐言”中,曹氏不知有意无意,全书一百二十回(连高鹗续书),提及“茶”者将近百处,诗词中咏及“茶”者有六处,专门论叙品茗一事的回目有一回,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茶与文学的结合不是以《红楼梦》为始,但结合的效果《红楼梦》可算上乘。或三言两语,或大段连缀,或正面描写,或旁敲侧击,以茶托事,以茶比人,作者也许是信手拈来,带过一笔,却是文尽其妙,“茶”尽其用。  相似文献   

18.
《茶》邮票纪事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郑启五因为嗜茶,也因为集邮,故《茶》邮票发行之前便按捺不住,写了好几篇相关文意,有的抒发期盼之情,有的托出杞人之忧,反正心头有话积压,不吐不快。《茶》邮票正式上市之日,正逢邮市“高烧”之时,尽管我一再自称不为“烧”之所...  相似文献   

19.
丁文 《农业考古》2005,(2):264-265
当今社会茶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批茶书的面世,林林总总竞不下五六百种之多,但一方面丰富,另一方面奇缺,如您要从事陆学研究,需要找一部全面翔实的资料书竟难乎其难。缘何如此忽视茶学研究的“基础工程”?我想原因有几点:一是史海钩沉难度太大;二是钻故纸堆毕竟乏味;三是知音稀少要坐冷板凳;四是曲高和寡读者面窄;五是没有经济效益。所以,虽然出版物汗牛充栋,但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却成了稀缺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大观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尝谓首地而倒上所以供人[之]求者,其类不一。谷粟之于饥,丝 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岁[时]之舒适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冲]澹间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感。延及于今,百废俱举,海内晏然,垂拱密如,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沫浴膏泽,薰购德化,(盛)[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